宗殿龙,张利[1](2021)在《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石榴干腐病是石榴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山东省东阿县各石榴园区均有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普通年份病果率9.4%~37.6%,严重年份病果率可达59.7%,严重影响石榴的产量及品质,甚至失去商品价值。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践,对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一些防治措施,现将其总结如下。1 危害症状1.1 花器该病在蕾期开始侵染为害,花瓣受害后变为褐色,逐渐扩大到花萼、花托等部位。花萼受到侵染后产生黑褐色、
黄建红[2](2020)在《浅谈永胜县软籽石榴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突尼斯软籽石榴具有极佳的种植经济优势,具有成熟快、籽粒大、色泽鲜艳、果个大和果核柔软等优点。自2004年引入我国种植至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已培育和改良了软籽石榴16年,积累了许多种植技术和栽培经验。基于此,结合栽培理论与实际种植经验,概括总结了软籽石榴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畅引东,贾俊,解宇洁,李荣荣,史锦淑,陈兴,王建明[3](2020)在《石榴果腐病病原的分离鉴定》文中指出为明确一种石榴果腐病的致病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依据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等生物学特性对经过组织分离、单孢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此外,通过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病原种类,并通过菌株回接试验明确其致病性。结果表明,石榴垫壳孢(Coniella granati)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引起石榴果腐病的主要病原,加强果园管理和适时喷施杀虫杀菌剂可有效防治此类病原引起的石榴病害。
胡婕,李克海,邵维治,凃王敬,熊勇,鲁海菊[4](2020)在《从病害风险角度分析石榴鲜果安全出口——以云南蒙自产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云南蒙自是我国石榴出口的主要产区之一。云南蒙自石榴在东南亚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当地石榴病害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对我国石榴鲜果进入国际高端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云南蒙自产区为例,根据果实病害调查结果,分析石榴病害、石榴鲜果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病原菌的危险性,结合出口市场现状,分析石榴鲜果出口的安全性,以期为云南乃至全国出境石榴鲜果风险分析提供有关技术论证,提升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
王丽,侯珲,袁洪波,周增强,邵欣欣,李波,郭艳春,楚桂芬,包来仓[5](2020)在《石榴干腐病病原菌鉴定及两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杀菌剂对其防效,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毒力;对戊唑醇进行安全性试验;两种药剂都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抑制石榴干腐病菌的EC50值分别是(1.784 4±0.129 9)mg·L-1和(1.793 4±0.219 5)mg·L-1,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菌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对石榴枝长和形态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最高防效为79.42%,苯醚甲环唑最高防效为77.78%,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论】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毒力,戊唑醇对石榴安全,且两种药剂都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郭玉婷,张延,毕康,张星伟[6](2019)在《荥阳地区石榴干腐病的发生规律及关键防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干腐病在河南荥阳地区石榴树上发生普遍,是严重危害石榴生长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干腐病不仅危害石榴的叶片、花蕾,也危害生长期和贮藏期的果实。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荥阳地区石榴干腐病发病率日趋严重,病菌使果实产生斑点,导致果实腐烂及商品价值下降,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荥阳地区干腐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结合当地气候、种植特点等因素提出了关键的防控技术。
付文生,刘志玲,张秋菊[7](2017)在《河北枣强石榴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石榴干腐病(1)发病症状。石榴干腐病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开始发病,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主要为害花、花梗和果实。花梗、花托染病出现褐色凹陷斑,重病花提早脱落。果实发病,病部变灰黑色,松软,渐失水干缩,后期果面密生黑色小粒点。(2)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时清洁果园;注意保护树体,防止受冻或受伤,可涂抹新高脂膜粉剂保护;果实套
蔡维晓[8](2016)在《河北枣强石榴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文中研究指明1石榴干腐病1.1发生为害情况石榴干腐病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开始发病,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主要为害花、花梗和果实。花梗、花托染病,出现褐色凹陷斑,重病花提早脱落。果实发病,病部变灰黑色、松软,渐失水干缩,后期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1.2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
陈小红,赵利英,周磊,叶宗国[9](2016)在《赣北地区景观石榴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文中提出简述了赣北地区景观石榴树主要病害干腐病、褐斑病、煤污病的症状及发生规律和主要虫害大袋蛾、黄刺蛾、蚜虫和桃蛀螟危害状况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曹磊,黄伟,谢彦涛,李锌[10](2015)在《河南西峡石榴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河南西峡石榴病虫害石榴日灼病、石榴黑斑病、石榴干腐病、煤污病、石榴小爪螨、棉蚜、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危害症状 |
| 1.1 花器 |
| 1.2 果实 |
| 1.3 枝干 |
| 1.4 新梢 |
| 2 发病规律 |
| 3 防治措施 |
| 3.1 及时清园 |
| 3.2 套袋保护 |
| 3.3 加强栽培管理 |
| (1)合理浇水施肥。 |
| (2)及时疏花疏果。 |
| (3)合理整形修剪。 |
| (4)注意保护树体。 |
| 3.4 药剂防治 |
| 1 软籽石榴栽培技术 |
| 1.1 品种选择 |
| 1.2 园地选择 |
| 1.3 整地 |
| 1.4 栽植时间 |
| 1.5 栽植密度 |
| 1.6 栽植 |
| 2 田间管理 |
| 2.1 肥水管理 |
| 2.2 适时摘心 |
| 2.3 枝条修剪 |
| 3 软籽石榴的病虫害防治 |
| 3.1 石榴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
| 3.2 石榴干腐病的防治 |
| 3.3 石榴茎窗蛾的防治 |
| 4 结语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材料 |
| 1.2 试剂与仪器 |
| 1.3 方法 |
| 1.3.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 1.3.2菌株致病性测定 |
| 1.3.3 菌株形态学鉴定 |
| 1.3.4 菌株分子鉴定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石榴病害症状 |
| 2.2 菌株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果 |
| 2.3 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 |
| 2.3.1 石榴垫壳孢Coniella granati(Sacc.)Petr.&Syd(菌株SLX) |
| 2.3.2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SLY) |
| 2.3.3 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菌株SLZ) |
| 2.4 菌株分子鉴定结果 |
| 3 结论与讨论 |
| 1 田间石榴果实病害调查 |
| 1.1 田间调查方法 |
| 1.2 田间调查结果 |
| 2 石榴枯萎病不危害石榴鲜果 |
| 3 石榴鲜果病害发生规律与病原菌危险性分析 |
| 4 石榴鲜果出口现状与安全出口分析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材料 |
| 1.2 方法 |
| 1.2.1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 |
| 1.2.2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
| 1.2.3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 1.2.4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
| 1.2.5 两种杀菌剂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毒力 |
| 1.2.6戊唑醇对石榴的安全性试验 |
| 1.2.7 两种杀菌剂对石榴干腐病菌的田间防效 |
| 1.3 数据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分离菌株 |
| 2.2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
| 2.3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 |
| 2.4 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
| 2.5 两种杀菌剂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毒力 |
| 2.6 戊唑醇对石榴的安全性 |
| 2.7 两种杀菌剂对石榴干腐病的田间防效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1 干腐病的主要症状 |
| 2 干腐病的主要发病规律 |
| 2.1 影响石榴干腐病的主要因素 |
| 2.1.1 农田管理措施 |
| 2.1.2 环境条件 |
| 2.2 干腐病的发病时间 |
| 2.2.1 潜伏阶段 |
| 2.2.2 危害阶段 |
| 2.2.3 停滞阶段 |
| 2.2.4 休眠阶段 |
| 3 干腐病的防控措施 |
| 3.1 农业防治 |
| 3.1.1 做好清园工作,减少侵染源 |
| 3.1.2 适时修剪,减少机械伤口 |
| 3.1.3 加强水肥管理,及时疏花疏果 |
| 3.1.4 适时套袋处理,有效预防侵染 |
| 3.2 化学防治 |
| 3.3 生物防治 |
| 3.4 药剂防治 |
| 1 石榴干腐病 |
| 2 石榴疮痂病 (又称黑星病) |
| 3 煤污病 |
| 4 桃蛀螟 |
| 5 桃小食心虫 |
| 1 石榴干腐病 |
| 1.1 发生为害情况 |
| 1.2 防治方法 |
| 2 石榴疮痂病 (又称黑星病) |
| 2.1 发生为害情况 |
| 2.2 防治方法 |
| 3 煤污病 |
| 3.1 发生为害情况 |
| 3.2 防治方法 |
| 4 桃蛀螟 |
| 4.1 发生为害情况 |
| 4.2 防治方法 |
| 5 桃小食心虫 |
| 5.1 发生为害情况 |
| 5.2 防治方法 |
| 2综合防治技术 |
| 2.1 加强检疫 |
| 2.2 物理防治 |
| 2.3 保护和利用天敌 |
| 2.4 及时清洁果园 |
| 2.5 增强树体抗性 |
| 2.6 药剂防治 |
| 一、主要虫害 |
| 1. 石榴小爪螨 |
| 2. 棉蚜 |
| 3. 桃蛀螟 |
| 4. 桃小食心虫 |
| 二、主要病害 |
| 1. 石榴日灼病 |
| 2. 石榴干腐病 |
| 3. 石榴树黑斑病 |
| 4. 煤污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