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学[1](2021)在《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病学及诊治》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川地多年以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研究经验,分析流行情况、发病特征、临床检查、解剖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措施。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一种鸡的血液原虫病,主要寄生在鸡的白细胞内,主要是单核细胞、红细胞类,该病毒常在地区之间流行,对雏鸡的危害性非常大,一旦发病,病例会快速蔓延,症状明显,常引起大面积死亡。该病毒的病原为疟原虫病、白细胞原虫属原虫病毒,而雌雄配子体寄生在动物白细胞内。
李天芝[2](2020)在《警惕鸡白冠病的发生与流行》文中研究指明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鸡冠发白、下痢、咳血、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和白色裂殖体小结节为主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1]。1909年越南首先报道该病[2],随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均有相关报道,我国1964年在福建省最先爆发该病,随后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均有报道。住白细胞原虫有多个不同品
于新友,李天芝[3](2020)在《警惕鸡白冠病的发生与流行》文中研究表明鸡白冠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鸡冠发白、下痢、咳血、内脏和肌肉组织广泛出血和白色裂殖体小结节为主的寄生性原虫病。各品种和日龄鸡均可感染发病,雏鸡死亡率高,蛋鸡表现为产蛋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鸡白冠病主要通过库蠓和蚋等吸血昆虫传播,高温高湿夏秋季节为疾病高发期。本文对鸡白冠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王丽,司秋敏,高召强[4](2008)在《鸡住白细胞原虫病预防与治疗》文中认为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以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蛋鸡特别是产蛋期的鸡,导致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大批死亡。病鸡各内脏严重出血。机体贫血,冠苍白。本病一般发生于夏秋季(710月份),往往在暴雨季节过后的20 d前后开始发生。
宋红娟[5](2007)在《一起肉仔鸡群发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文中提出 2006年7月底,山东滨州某养鸡场的20日龄雏鸡发生了住白细胞原虫病,经及时采用药物及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临诊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松,口中流涎,排黄绿色稀粪,两翅下垂,两腿轻瘫,严重病例咯血或口中流出鲜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有的病鸡出现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二病理变化尸检全身皮下、肌肉及内脏出血。肌肉出血主要见于胸肌、腿肌及心肌,出血斑点状。各内脏广泛出血,特别是肺、肾、肝、脾常严重出血。肺的严重出血可经气管、支气管,由口鼻流出。消化道、胰及腔上囊也常见出血。
刘佑东[6](2006)在《肉仔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表明
刘佑东[7](2006)在《一例群发肉仔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说明
刘佑东[8](2005)在《一起肉仔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指明
房兴堂,鹿海林[9](2002)在《肉仔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诊治》文中研究指明 2001年8月间,新沂市某饲养户饲养的24日龄的AA肉仔鸡发生一起以发病突然,鸡冠发白,排绿色粪便,进而出现少数轻瘫,急性病鸡很快死亡为特征的病例,经诊断为肉仔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经过治疗很
胡秀香,鲁松柱[10](2002)在《肉仔鸡球虫病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鸡球虫病是一种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疾病,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鸡均易感,鸡体感染球虫后很快产生免疫力并能限制再次感染,因此常见雏鸡群爆发本病,成鸡几乎不发病但多为带虫者。由于肉仔鸡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差等特点,加之肉鸡整个生长期基本上都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当中,鸡体感染球虫卵囊机会较多,因此肉鸡球虫病成为危害集约化饲养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肉仔鸡整个生长周期都可发病,最早可在10日龄左右,最晚可在出栏前发病。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病原学 |
| 2 流行病学 |
| 3 临床症状、解剖与确诊 |
| 4 防治 |
| 4.1 灭蠓 |
| 4.2 抗病育种 |
| 4.3 免疫防治 |
| 4.4 药物治疗 |
| 5 结束语 |
| 1 病原学 |
| 2 流行病学 |
| 3 临床症状 |
| 4 病理变化 |
| 5 诊断 |
| 6 防控措施 |
| 1 病原学 |
| 2 流行病学 |
| 3 临床症状 |
| 4 病理变化 |
| 5 诊断 |
| 6 防控措施 |
| 1 病原 |
| 2 流行特点 |
| 3 临床症状 |
| 4 剖检变化 |
| 5 诊断 |
| 5.1 初步诊断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可做出初步诊断。 |
| 5.2 实验室诊断 |
| 6 治疗 |
| 7 典型病例 |
| 1 发病情况 |
| 2 临床症状 |
| 3 病理变化 |
| 4 实验室诊断 |
| 5 治疗措施 |
| 5.1 |
| 5.2 |
| 5.3 |
| 5.4 |
| 6 小结与体会 |
| 6.1 及时做好传播媒介———库蠓、蚋等吸血昆虫的杀灭工作。 |
| 6.2 及时搞好鸡舍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保持鸡舍通风、干燥。 |
| 6.3 |
| 6.4 鸡住白细胞原虫不仅存在于血浆之中,也寄生在红细胞和白细胞之中。 |
| 6.5 本病诊断过程中未对健康鸡群进行检测。 |
|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