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抗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冠[1](2020)在《PD-L1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PD-L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37例胆囊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iRNA干扰法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PD-L1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D-L1 mRNA在GBC-SD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L1在GBC-SD细胞中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PD-L1在胆囊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的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0.5%、2.7%,胆囊癌组织中PD-L1表达的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01),胆囊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肿瘤分化(P=0.0392)、脉管浸润(P=0.0029)、T分期(P=0.0435)有关;PD-L1-siRNA转染GBC-SD细胞后,PD-L1 mRNA的相对表达低于NC组、si-NC组(P=0.0005),PD-L1蛋白表达相对低于NC组、si-NC组(P<0.0001),PD-L1-siRNA组细胞迁移数目低于NC组、si-NC组(P=0.0018)。结论:PD-L1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沉默胆囊癌GBC-SD细胞内PD-L1基因能抑制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因此,PD-L1可能作为胆囊癌治疗的新靶点。

罗舒丹[2](2020)在《幽门螺旋杆菌及其相关性胃病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CRA)的相关危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Hp相关性胃病与CRA的相关性。方法:1.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普通外科住院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直肠息肉141例,包括腺瘤性息肉(CAP)组110例,非腺瘤性息肉(NAP)组31例;正常粘膜组(对照组1)143例;2.比较CAP组与正常粘膜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胆系疾病及胆囊切除史、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病情况的差异及Hp感染阳性率的差异;3.将CAP组按照年龄、性别、腺瘤数量、大小(最大径)、生长部位及病理分型分为亚组,比较各亚组Hp感染阳性率的差异;4.结合胃镜和病理诊断及Hp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Hp(-)慢性胃炎(对照组2)、Hp(+)慢性胃炎、Hp(+)胃增生性病变和Hp(+)胃肿瘤性病变四个亚组。比较相对于正常粘膜组(对照组1),CAP组与NAP组胃病亚组的发生率有无差异;5.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CRA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得出相应的OR值及95%CI。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7,P=0.000)、吸烟史(OR=2.498,P=0.005)、胆系疾病及胆囊切除史(OR=2.266,P=0.009)、Hp感染阳性(OR=2.439,P=0.006)为CRA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CAP组中,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大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3,P<0.05);与年龄<50岁患者相比,年龄50-70岁(OR=3.021,P<0.05)及年龄≥70岁(OR=6.769,P<0.05)的患者Hp感染阳性的风险均增高。CAP组的Hp感染阳性率在性别、腺瘤数量、大小、生长部位及病理分型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NAP组Hp(+)慢性胃炎与Hp(+)胃增生性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组Hp(+)慢性胃炎(OR=2.672,P=0.001)与Hp(+)胃增生性病变(OR=7.838,P=0.000)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样本量较小,Hp(+)胃肿瘤性病变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龄、吸烟、胆系疾病及胆囊切除史、Hp感染阳性是CR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Hp感染阳性显着增加年龄≥70岁患者CRA的发生风险;CRA的数量、大小、生长部位及病理分型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3.Hp感染合并慢性胃炎和Hp感染合并胃增生性病变与CRA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舒明[3](2017)在《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近来一些研究显示,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在多数大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增高,它可能促进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及血管组织的生成,并且与大肠癌的高复发率及低生存率紧密相关。研究证实抑制COX-2的活性可以抑制大肠癌的血管组织的生长,从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同时使其凋亡增加,使体内成瘤的概率减小,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受到抑制。这些都提示COX-2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期关于血吸虫病研究发现,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COX-2的活性表达明显升高,关于COX-2的表达对血吸虫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尚未有明确的实验报道,本研究主要研究COX-2在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从而为血吸虫病是否影响大肠癌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目的:研究分析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提供指导。方法:由2013年6月-2015年12月间手术病理标本室中按照血吸虫病大肠癌肿瘤组织、非血吸虫病大肠癌肿瘤组织及正常肠组织的分组各提取病理标本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作A、B、C组。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环氧合酶-2予以检测,并对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根据检查结果将血吸虫病大肠癌肿瘤组织分为环氧合酶-2阳性组和阴性组,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根据随访1年的转归情况对血吸虫病大肠癌肿瘤组织标本予以分组,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比较两组的环氧合酶-2表达情况。结果:按照标本结果判定方法及评价标准分别对三组研究标本进行评价,其阳性率分别为76.6%,58.3%和3.33%,A、B、C组的环氧合酶-2阳性率依次降低,组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按环氧合酶-2表达分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等数据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而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阳性率显着高于分化程度高、Dukes分期早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血吸虫合并直肠癌患者1年复发率(53.3%)明显高于非血吸虫直肠癌患者(33.3%),且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的阳性率显着高于非血吸虫大肠癌患者肠组织及正常肠组织,其预后复发率显着高于非血吸虫大肠癌患者,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阳性率显着高于分化程度高、Dukes分期早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因此环氧合酶-2表达对血吸虫病大肠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祝勇,岳云亮,王岩峰,赵孟和[4](2016)在《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耐药糖蛋白(P-gp)在骨肉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76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肉瘤组织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COX-2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分级、肺转移相关(P=0.000),而P-gp的表达与肺转移相关(P=0.002),而与组织分级不相关(P=0.838)。COX-2的表达与P-gp的表达正相关(r=0.345,P=0.003)。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COX-2、P-gp可能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吴训[5](2016)在《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口腔颌面-头颈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HNS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1],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6%,而这其中鳞状细胞癌又占到55.8%,口腔和下咽部为高发部位(20.9%),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2015年中国约有新发浸润性癌病例数429.2万,有281.4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唇、口腔、咽癌年新发病例4.81万,年死亡病例2.21万[3]。几乎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中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3]。OSCC大多临近重要的组织器官,使手术的范围受到严重的制约,而且由于头颈颌面组织血管、淋巴管丰富以及舌的频繁机械运动,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50%[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尽管肿瘤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口腔鳞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近20年,五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由于口腔颌面-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很低,其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关于它的诊断与治疗始终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众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在多项前瞻性研究和Meta分析中得到反复确证,但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临床应用,因此,与OSCC/HNSCC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的研究仍需不断的探索。初步研究显示,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s,COX-2)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OSCC/HNSCC组织中上调明显,提示其与OSCC/HNSCC发生和发展可能有相关性,可能是OSCC/HNSCC复发、转移和治疗指导方面有价值的关键节点基因[4-6]。目的:检测SPARC和COX-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淋巴结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相互关系;对SPARC和COX-2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验证甲基化修饰水平是否能够调控SPARC和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PARC和COX-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淋巴结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样本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实验结果。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COX-2在癌组织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几乎无表达;其表达含量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正相关性。COX-2m RNA的表达量在癌、癌旁、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其中在癌组织的表达量最高(P<0.01);除Ⅳ区与Ⅴ区淋巴结组织中COX-2m RNA的表达量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间COX-2m RNA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显示SPARC在正常粘膜和癌旁组织呈现高表达,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正常粘膜组的SPARC m RNA表达量相比,除癌旁组织和Ⅴ区淋巴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表达均低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3.Western blot发现COX-2和SPARC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口腔鳞癌和淋巴结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与二者m RNA表达趋势一致。4.COX-2m RNA和SPARC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口腔癌组织、癌旁组织、颈部Ⅰ、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中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性P=0.000。5.在头颈鳞癌多个细胞系中COX-2的表达强烈,SPARC表达沉默或低下,二者表达趋势与所测癌组织中表达结果一致。6.在OSCC组织样本中,在癌组织,淋巴结组织中SPARC基因启动子均出现了高甲基化,而COX-2基因启动子则出现非甲基化状态。在正常组织中,COX-2基因启动子则出现高甲基化,SPARC基因启动子则表现出了非甲基化状态。在癌旁组织中,COX-2和SPARC均表现为非甲基化。7.在头颈肿瘤Scc-9、Scc-25、Tca8113、HN13多个细胞系均发现SPAR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修饰,而COX-2基因启动子区无甲基化条带。在正常上皮细胞系h OMK则发现COX-2甲基化和SPARC非甲基化。8.在舌癌细胞株中COX-2基因启动子23个Cp G岛仅有36个位点出现甲基化,甲基化率不足10%;SPARC的17个Cp G岛全部出现甲基化修饰。去甲基化处理后,SPARCm RNA的表达出现明显上调(P=0.000);COX-2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4)。9.COX-2和SPARC蛋白表达状态与启动子区甲基化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0.000。结论:1、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与临床TNM分期的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促进因子。2、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缺失与临床TNM分期关系密切,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3、癌组织中SPARC启动子区甲基化和COX-2启动子区去甲基化是引起二者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异常的重要原因。4、COX-2和SPARC的表达沿纵形淋巴链呈梯度变化,且它们的表达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二者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拮抗作用。

黄坚[6](2015)在《环氧合酶2信号对犬乳腺肿瘤干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环氧合酶及其限速产物前列腺素E2(COX-2/PGE2)在犬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重生物学功能,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能力以及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为了阐明COX-2信号通路对犬肿瘤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的维持及调控作用,本试验将从组织和细胞水平对这上述现象和潜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化学分析方法,检测COX-2与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CD44、Oct-3/4、 EGFR和Ki-67在正常乳腺组织以及原发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相关性,并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肿瘤单细胞建立无血清悬浮培养的肿瘤干细胞微乳球模型,进一步分析上述标记的表达类型间的关联性。2.以CMT1211和CMT1016两株犬乳腺肿瘤细胞建立富集肿瘤干细胞的微乳球模型,RT-PCR和Weseternblot分析COX-2/PGE2信号通路、Wnt/p-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以及干细胞相关标记因子的表达差异,确定异常激活因子。考察悬浮培养细胞CD44+/CD24以及ALDH+表型细胞的比例变化,以及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确定COX-2对肿瘤干细胞富集及肿瘤发生的作用。3.通过siRNA干扰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靶向抑制细胞中COX-2的表达,同时分析其对肿瘤干细胞特征的影响。最后,将微乳球细胞接种免疫缺陷小鼠建立体内肿瘤模型,单一使用塞来昔布或者联合化疗药物顺铂观察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1.COX-2在正常乳腺、癌前增生以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作为早期组织向肿瘤转变的提示因子,其异质性的表达类型也反映了肿瘤组织细胞层次性。在原发性乳腺肿瘤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CD44和EGFR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在微乳球中,COX-2的表达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并伴随CD44和Oct-3/4的表达上调,进一步提示了COX-2在维持肿瘤干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其性能方面具有潜在作用。2.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COX-2、EP2、EP4、15-PDGH、β-catenin、Cyclin-D1、Oct-3/4、ALDH1A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了肿瘤干细胞的富集过程伴随COX-2科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而对微乳球进行细胞表型和ALDH+细胞亚群的分析结果也显示,微乳球成功富集了乳腺肿瘤干细胞,相对于贴壁细胞显示出更强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在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3.siRNA干扰或者选择性抑制剂可成功降低肿瘤细胞中的COX-2表达水平,并有效减少肿瘤细胞中CD44+/CD24-、 ALDH+细胞亚群的比例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而这些作用可被PGE2所逆转。抑制COX-2的表达可下调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Phospho-(3-catenin (Ser33/37Thr41)的表达,联合顺铂可有效破坏微乳球的形成,增加凋亡细胞的比例。与单独分别给药相比,口服塞来昔布(20mg/kg,1次/日)联合腹腔注射顺铂(6mg/kg,1次/3日)可有效抑制小鼠异位移植肿瘤的生长,减少肿瘤组织中肿瘤干细胞的数目。结论:综合试验的所有数据,表明COX-2/PGE2对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这一作用方式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的。靶向抑制环氧合酶信号通路对犬乳腺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赵欣[7](2008)在《COX-2、P53、CASPASE-3与人胆囊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COX-2、P53、Caspase-3在慢性胆囊炎、胆囊腺瘤型息肉及胆囊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慢性胆囊炎、19例胆囊腺瘤型息肉及25例胆囊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中COX-2、P53、Caspase-3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分析COX-2、P53、Caspase-3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25)、42.1%(8/19)和23.3%(7/30),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P53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7/25)、31.6%(6/19)和6.7%(2/30),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Caspase-3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8/25)、42.1%(8/19)和76.7%(23/30),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COX-2蛋白的表达在Nevin分期晚期(Ⅳ-Ⅴ期)病例比早期(Ⅰ-Ⅲ期)病例高(P<0.05),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胆囊腺瘤型息肉、胆囊癌组织中COX-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腺瘤:P=0.001;肿瘤:P=0.038),COX-2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腺瘤:P=0.025;肿瘤:P=0.001)。结论胆囊癌及癌前病变腺瘤型息肉组织中COX-2、P53表达较高,而Caspase-3表达较低,提示COX-2、P53和Caspase-3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在胆囊腺瘤型息肉、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特点更提示三者可能是胆囊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COX-2、P53和Caspase-3表达关系密切:P53突变可能上调了COX-2的表达,而COX-2表达增多可能减少Caspase-3表达,从而使细胞凋亡受抑制,在胆囊癌及癌前病变腺瘤型息肉组织中COX-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而COX-2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对胆囊癌组织的分析提示COX-2、P53和Caspase-3的表达可能与胆囊癌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智迎辉,宋茂民,涂巍,郭仁宣[8](2004)在《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和P -耐药糖蛋白 (P gp)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64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COX 2和P gp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OX 2和P g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71 9% ( 4 6/ 64 )和 65 6% ( 4 2 / 64 ) ,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的阳性率 4 8% ( 2 / 42 )和 7 1%( 3 / 42 ) ,P <0 0 5 ,P =0 0 0 6。COX 2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P =0 0 0 0、0 0 0 0、0 0 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P =0 0 0 2、0 0 0 1,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 ;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关。COX 2与P gp的表达调控呈正相关 ,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 ,r =0 42 5 ,P<0 0 5。结论 :在胆囊癌中 ,COX 2、P g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COX 2和P gp的协同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性COX 2抑制剂的应用会预防肿瘤耐药并提高化疗的疗效

祝勇[9](2004)在《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骨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尤以恶性骨肿瘤为甚。在我国良性骨肿瘤占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病的48.45%,发病年龄多发生在11-30岁,其中,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6:1.00,以骨软骨瘤为最多(31.60%),其次为骨巨细胞瘤(23.96%)。恶性肿瘤占49.30%,发病年龄也多在11-30岁,骨肉瘤的发病率占恶性骨肿瘤的76.21%,居首位。当前,对骨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中草药疗法等。其中化疗在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这一治疗模式比单纯的手术切除要有效得多。而当今造成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生化疗药物的耐药,肿瘤产生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肿瘤产生多药耐药最重要的分子机制是跨膜药泵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这类基因以MDR1(Mutidrug resistance-1)最为重要,其表达产物为一种膜相关糖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近年来研究发现,前列腺素(PGs)和一氧化氮(NO)在肿瘤的发展和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环氧合酶-2(COX-2)的过度表达通过抑制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粘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耐药糖蛋白(P-gp)在骨肉瘤组织标本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1例骨肉瘤组织蜡块标本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另取30例骨软骨瘤组织蜡块标本作为对照组,来对比它们之间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意义。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COX一和P一g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 .30%和58.10%,显着高于对照组骨软骨瘤组织6.67%和10.00%(P<0.05)。COX-2的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肺转移有关(P=0.033,0.008)。P一gP的表达与肺转移转移有关(P二0.022),而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大(P二0.845)。COX一的表达与P一gP的表达密切相关(r=0.398,P二0.027)。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讨论 近年莱,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非街体类抗炎药(NsAIDS)确实有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而NSAIDs这一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环氧合酶一(cox一)的抑制效应而产生的。环氧合酶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的限速酶,目前发现,该酶有两种亚型,即COX一l和COX一。两者虽然结构相似,但因其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在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尤其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是低表达的COX一基因,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就会被迅速而大量的诱导表达。本组研究资料显示,31例骨肉瘤组织中,COX一阳性表达率为61 .30%,显着高于对照组骨软骨瘤组织6.67%(P<0.05)。COX一的表达与骨肉瘤病变组织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P二0.033)。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OXZ的阳性表达率增加。此外,COX一的表达与肺转移有关(P<0.05,P二0.008)。P-gP通过其特有的”药泵”作用将化疗药物泵出肿瘤细胞,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一gP的表达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和病人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本组P一gP的阳性表达率是58.10%,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10.00%(P<0.05),P一gP的表达与肺转移有关(P<0.05)。cox一和P一gP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协同作用。选择性的应用COX一抑制剂可能会预防肿瘤耐药的发生,并且提高肿瘤化疗的疗效。结论 在骨肉瘤中,COX一2、P一gP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王明明[10](2012)在《Cox-2和多药耐药相关因子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手术切除为首选的治疗方式,生存率以手术后5年统计约为50%。相关研究表明,手术后联合化疗可减少肿瘤复发及转移而提高生存率,而耐药性是严重影响大肠癌患者化疗效果及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 MDR)最具有临床意义。多药耐药是指某一化疗药物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之后,其他机理及化学结构不同的化疗药物作用于该肿瘤细胞也出现相似耐药性。相关研究表明多药耐药是一个多阶段发展、多因素参与的综合复杂事件,其中Topo-Ⅱ与细胞耐药关系密切,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是一种能催化DNA超螺旋结构局部构型改变的基本核酶,分为Ⅰ、Ⅱ类,Topo-Ⅱ是肿瘤细胞的经典多药耐药相关因子之一,Topo活性、表达降低或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抗癌药物的作用靶点减少或丧失,出现耐药性。还有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可以调控肿瘤细胞中MDR1/P-gp的表达,证明环氧合酶-2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密切相关。但是,对于消化道肿瘤的化疗,可否通过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目前的此类报道还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细胞中COX-2和MDR相关因子Topo-Ⅱ的表达,检测二者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对两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并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经肠镜、手术和病理学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69例,标本均具有完整保存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另随机选取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行胃镜检查、无胃癌病史、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的大肠组织标本20例。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并经HE染色组织学确诊,所有大肠癌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所有标本切片运用免疫组化SP法脱蜡、修复、孵育、冲洗、复染、脱水、透明、封片,镜下显像并行图像采集分析,并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在69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61例,阴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88.4%,在69例大肠癌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18例,阴性表达51例,阳性表达率为26.09%,在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5例,阴性表达15例,阳性表达率为25%,因此,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χ2=61.1,P<0.01;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侵润程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均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及Ducks分期密切相关,P<0.05。Topo-Ⅱ在69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41例,阴性表达28例,阳性表达率为59.42%,在69例大肠癌癌旁组织中,Topo-Ⅱ阳性表达39例阴性表达30例,阳性表达率为56.52%,在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Topo-Ⅱ阳性表达11例,阴性表达9例,阳性表达率为55.0%,因此,Topo-Ⅱ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 P>0.05; Topo-II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侵润程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Ducks分期均无显着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COX-2和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54,P<0.05,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COX-2和Topo-Ⅱ的表达无显着相关,P>0.05。结论:1.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增高,且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说明过度表达的COX-2有可能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OX-2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侵润程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均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及Ducks分期密切相关,表明COX-2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COX-2表达可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是否发生肿瘤的转移提供依据,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Topo-Ⅱ在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着差异,说明Topo-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侵润程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Ducks分期均无显着差异,虽然作为肿瘤细胞的经典多药耐药相关因子,但是Topo-Ⅱ的表达不宜作为判断大肠癌复发转移的指标。3.COX-2与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OX-2、Topo-Ⅱ可能在肿瘤MDR作用机制中有一定的共同作用,二者的联合运用可能对判断大肠癌转移及耐药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二、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PD-L1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国内外现状及治疗方式
        1.1 手术治疗
        1.2 化疗
        1.3 放疗
        1.4 靶向治疗
        1.5 免疫治疗
        1.5.1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1.5.2 过继性免疫治疗
        1.5.3 肿瘤疫苗相关免疫治疗
        1.5.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免疫治疗
    2 PD-1/PD-Ls信号通路及生物标志物
        2.1 PD-1 及其配体
        2.2 PD-1/PD-Ls信号通路与T细胞免疫
        2.3 生物标志物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肿瘤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临床组织标本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 在胆囊癌中的表达
        2.1.1 实验原理
        2.1.2 实验步骤
    2.2 细胞系及培养
    2.3 PD-L1-siRNA转染GBC-SD细胞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D-L1 mRNA的表达
        2.4.1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2.4.2 引物设计
        2.4.3 总RNA的提取
        2.4.4 反转录生成cDNA
        2.4.5 实时荧光定量 PCR
    2.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胆囊癌细胞中的PD-L1 的表达
        2.5.1 实验原理
        2.5.2 实验步骤
    2.6 Transwell测定PD-L1 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能力
        2.6.1 实验原理
        2.6.2 实验步骤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PD-L1 在胆囊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3.1.1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3.1.2 胆囊癌组织中PD-L1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前后PD-L1 mRNA的表达
    3.3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4 Transwell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幽门螺旋杆菌及其相关性胃病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语对照表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仪器及试剂
        2.2.2 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1.1 CAP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1.2 CAP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3.2 CAP患者年龄、性别及腺瘤特征与Hp感染的相关性
        3.2.1 CAP组年龄及性别亚组Hp感染率的比较
        3.2.2 CAP组腺瘤特征各亚组Hp感染阳性率的比较
    3.3 Hp感染相关性胃病与CAP的相关性
        3.3.1 Hp阳性胃炎组结直肠粘膜病变发生率的比较
        3.3.2 Hp阳性胃增生性病变组结直肠粘膜病变发生率的比较
        3.3.3 Hp阳性胃肿瘤性病变组结直肠粘膜病变发生率的比较
4.讨论
    4.1 CRA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1.1 CRA的一般危险因素
        4.1.2 Hp感染与CRA的相关性
    4.2 Hp感染对CRA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及腺瘤特征的影响
    4.3 Hp相关性胃病对CRA发生风险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直肠肿瘤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Hp的简介
    2.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
    3.Hp相关性胃病与结直肠肿瘤
    4.Hp感染增加结直肠肿瘤风险的机制
        4.1 Hp感染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4.2 Hp感染可以上调COX-2 水平
        4.3 Hp感染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
        4.4 Hp可能通过与结直肠黏膜局部作用诱发结直肠肿瘤
    5.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发表的学术论文
    2.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奖项及荣誉

(3)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2.1 环氧合酶-2 的生物特性及分布
        1.2.2 环氧合酶-2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1.2.3 环氧合酶-2 对肿瘤的影响
        1.2.4 大肠癌与血吸虫病的关系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主要试剂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石蜡切片的制备
        2.3.2 HE染色步骤
        2.3.3 免疫组化染色SP法步骤
    2.4 结果判定
    2.5 分组及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按病理结果分组
    3.2 按环氧合酶-2 表达分组
    3.3 按预后分组
第4章 讨论
    4.1 环氧合酶-2 与头颈部肿瘤
    4.2 环氧合酶-2 与妇科肿瘤
    4.3 环氧合酶-2 与胃癌
    4.4 环氧合酶-2 与肝癌
    4.5 环氧合酶-2 与胆管癌和胆囊癌
    4.6 环氧合酶-2 与其他肿瘤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4)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和主要试剂
    1.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
    1.3 结果判定
    1.4 Western blot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2.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
    2.3 COX-2和P-gp的表达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肺转移转移之间的关系
    2.4 COX-2与P-gp表达的相关性
3 讨论

(5)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标本收集与标本库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COX-2 与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耗材
        1.5 实验用主要试剂的配置
        1.6 实验用器械的处理
        1.7 实验方法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
        2.3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SPARC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环氧合酶2信号对犬乳腺肿瘤干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1.2 乳腺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
    1.3 乳腺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及其相关信号调控因子
    1.4 环氧合酶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因子
    1.5 靶向环氧合酶与乳腺肿瘤干细胞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组织学中环氧合酶2与犬乳腺肿瘤起源的关系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肿瘤干细胞中环氧合酶2及其相关信号因子的表达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驶向环氧合酶信号通路对乳腺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2 数据分析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COX-2、P53、CASPASE-3与人胆囊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实验内容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环氧合酶—2与胆囊腺瘤型息肉及胆囊癌关系的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英文缩略语
四、 论文主体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附表附图)
    4 讨论
    5 结论
五、 本研究新见解
六、 参考文献
七、 致谢
八、 综述1
九、 综述2
十、 个人简介

(10)Cox-2和多药耐药相关因子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2 主要实验器械和试剂
    3 实验方法
    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COX-2、Tope-Ⅱ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 COX-2 、Tope-Ⅱ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
    3 COX-2、Tope-Ⅱ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的表达相关性
讨论
    1. COX-2与大肠癌的关系
    2 Tope-Ⅱ与大肠癌的关系
    3. COX-2和Tope-Ⅱ在大肠癌中的相互关系
    4. 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PD-L1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影响[D]. 王冠.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2]幽门螺旋杆菌及其相关性胃病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D]. 罗舒丹.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D]. 舒明. 南昌大学, 2017(04)
  • [4]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祝勇,岳云亮,王岩峰,赵孟和. 解剖科学进展, 2016(06)
  • [5]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D]. 吴训.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6]环氧合酶2信号对犬乳腺肿瘤干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D]. 黄坚.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7]COX-2、P53、CASPASE-3与人胆囊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 赵欣. 天津医科大学, 2008(01)
  • [8]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 智迎辉,宋茂民,涂巍,郭仁宣. 肿瘤防治杂志, 2004(12)
  • [9]骨肉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 祝勇. 中国医科大学, 2004(03)
  • [10]Cox-2和多药耐药相关因子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王明明. 泸州医学院, 2012(02)


胆囊癌论文 肿瘤论文 糖蛋白论文 大肠癌论文 癌症论文

上一篇:其他对策和设备
下一篇:GI和SES在矿区沉降防治中的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