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13日,约翰?纳什出生在西弗吉尼亚州的鲁费尔。纳什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就读过E?t?贝尔的《数学家》一书。他成功证明了一个经典的费马定理,即关于整数的p次方,其中p是素数。当时他还做过电学和化学实验。纳什在未来得到了一匹马。
约翰·纳什(Johnf nash),全名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市布卢菲尔德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50年,约翰·纳什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仅他的文章
约翰·洛克写作竞赛要求你在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心理学、神学、法律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板块,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只能选一个问题),写一篇不超过2000字的论文。其中,2021年经济学的题目可以点击查看。
楼主想问什么?(1)约翰·纳什简介:。。。。(2)他的“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演讲:理想货币与逼近理想货币。我今天要讲的实际上是我在英国沃尔根学校和美国布朗大学讲过的。基本都是一样的内容。2002年,我也有
1928年6月13日,约翰·纳什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州的鲍勃·鲁费尔。当纳什还是一名高中生时,他读了E T .贝尔的《数学家》一书。他成功证明了一个经典的费马定理,即关于整数的p次方,其中p是素数。当时他还做过电学和化学实验。纳什在未来得到了一匹马。
诺贝尔经济学奖:当代世界经济学之冠【专题】约翰·纳什(johnf nash)在2005年被视为经济学领域最不幸但最幸运的人。22岁时,他创立了博弈论,重建了经济学的基础。8年后,突然被精神分裂症打击了30年;年近60的他奇迹般地走出了疾病的阴影,抱着
他是一个木讷的老人,拒绝回答与学术无关的问题,拒绝粉丝送的鲜花,甚至拒绝回答演讲开始时的几句客套话。作为本届北京诺贝尔论坛上最不像明星的经济学家,他享受了众星捧月的待遇。他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斯卡奖得主。
约翰·纳什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约翰·纳什的数学天赋大约在14岁时显露出来。1948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约翰·纳什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在年提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概念
约翰·纳西,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出生于1982年,原籍美国。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只听说过远见者有傅立叶,欧文,圣西门。没听说过约翰·纳西。
约翰·纳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对拓扑学、代数几何、博弈论和逻辑学的兴趣。约翰·冯·诺依曼1944年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合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通过解释两人的零和博弈理论,正式奠定了现代博弈论的基础。1950年,22岁的纳什玩了一个非合作游戏。
约翰·纳什出生于1928年6月13日。他的父亲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兼教师,一战老兵。纳什童年孤独内向。虽然他的父母对他很照顾,但他的老师认为他不爱交际,不爱交际。纳什的数学天赋大约在14岁时开始显现。当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他才二十出头,但是他的
拉朱万、乔丹、邓肯、帕克、吉诺比利、姚明、艾弗森、阿里纳斯、基德、杜兰特、詹姆斯、奥尼尔、纳什、皮蓬、伯德、魔术师约翰逊、阿尔斯通、韦德、克里斯·保罗、加索尔、格里芬、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卡尔·马龙,不胜枚举。
我还找不到。
应该是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这个除以博弈的均衡结果。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与其他参与者协商达成协议或联盟,结果对双方都有利,而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在选择行动时无法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
走吧塞纳(加油塞纳)和塞纳烂(塞纳烂),一边欢呼塞纳(塞纳),一边嘘塞纳(塞纳)~
约翰·纳什出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前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约翰·纳什是一流的数学家。
纳什的名字因为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而被大家所熟知,也因为他来北京参加数学大会而受到关注。这位被精神分裂症困扰了30多年的天才,已经被很多学术奖项和机构排斥在外,他获得诺贝尔奖更是难上加难。他在80年代中期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但由于两所学校的巨大差异而被搁置了近10年。1994年,他终于以微弱多数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获奖的原因曾是诺贝尔委员会的一个秘密。他们声称50年后才会为世人所知,但最终还是被揭露了。希尔维安的《美丽心灵——纳什传》讲述了这一艰难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纳什的名字开始出现在领先的经济杂志的十多篇论文的标题中,但纳什本人仍然默默无闻。许多较年轻的研究人员认为他已经去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在精神病院受到冷落,生命垂危。关于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幕后传闻,就像一个数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样不寻常。
约翰·纳什出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前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约翰·纳什是一流的数学家。
约翰·纳什还活着,住在email:jfnj@princeton.edu。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个人主页是http://www.math.princeton.edu/jfnj/
约翰·纳什出生于1928年6月1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前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约翰·纳什是一流的数学家。
姓名:约翰·纳什性别:男出生日期:1928年出生地:美国他在普林斯顿读博士时刚刚20出头。他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另外两篇相关文章奠定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到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经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了。但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嫉妒有才华的人,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多亏了前妻艾丽西娅的关爱,以及普林斯顿大学许多朋友和同事的无私帮助,他才没有流落街头,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古怪的,离经叛道的。曾经想放弃美国国籍,差点抛弃了同居女友和亲生儿子,还和爱妻艾丽西娅离婚。纳什在1950年和1951年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两篇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遵循了这条主线。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被冯·诺依曼断然否认。在此之前,他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骨子里挑战和鄙视权威的天性,让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最终成为大师。如果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疾病,恐怕他早就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他绝不会和别人分享这份荣誉。纳什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1950年至1951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时做出的。但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48年,纳什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那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的普林斯顿是一个人杰地灵、大师辈出的地方。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赫、哈罗德·库恩、诺曼·斯汀·罗德尔、精灵福克斯等。都在这里。博弈论是冯·诺依曼(1903-1957)创立的。他是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还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策梅洛、波莱尔和冯·诺依曼就开始研究博弈论的精确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了经济学家奥斯卡·莫根施特恩并与他合作,博弈论才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坦合著的代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论的初步形成。虽然对博弈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比如1838年古诺的简单双寡头博弈;1983年的Bertrand和1925年的Edgeworth研究了两个寡头之间的产量和价格垄断;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运用博弈论帮助田忌赢得赛马等。都属于早期博弈论的萌芽,研究零星、零碎,偶然性大,不系统。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的标准、扩展和合作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合作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顶峰。然而,诺依曼博弈论的局限性日益暴露。由于过于抽象,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博弈论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因此影响力有限。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应运而生,它标志着博弈论新时代的开始!纳什不是按部就班的学生;他经常逃课。据他的同学回忆,他们已经记不清什么时候和纳什一起完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但纳什辩解说他们至少上过Steen Rhodes的代数拓扑。Steen Rhodes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但上了几节课之后,Nash认定这门课程不合他的口味。于是,他又走了。但是,纳什毕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非凡人物。他广泛涉猎了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逻辑学、博弈论等等,并对此深深着迷。纳什经常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了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1950年夏天,纳什忙于应付紧张的考试,他的博弈论研究被迫中断,他觉得这是极大的浪费。殊不知,这种暂时的“放弃”,让一些模糊、杂乱、漫无目的的想法,在潜意识的不断思考下,逐渐形成了清晰的脉络,突然灵感来了!今年10月,他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其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未来将被称为“纳什均衡”。纳什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1950年和1951年的两篇论文(包括一篇博士论文)中。1950年,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发表在1950年11月的《美国科学院月报》上,立即引起轰动。说起来,这都要感谢大卫·盖尔兄弟。就在被冯·诺依曼贬低几天后,他遇到了盖尔,告诉他,他把冯·诺依曼的“极大极小解”推到了非合作博弈领域,找到了一个广义的方法和均衡点。盖尔认真地听着,他终于意识到纳什的想法——比冯·诺依曼的合作博弈论更能反映现实,并对其严谨而优美的数学证明印象极为深刻。盖尔建议他整理一下,马上发表,以免被别人捷足先登。纳什,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根本不知道竞争的危险,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这样做。于是,盖尔充当了他的“代理人”,代他起草了一份给科学院的短信,而院长列夫·谢茨则亲自将稿件提交给了科学院。纳什写的文章不多,就那么几篇,但也足够了,因为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也值得我们深思。说出一个中国教授的名字,问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篇文章。按照这个标准,纳什可能不够格。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在担任牛津大学埃奇沃思经济学讲座教授时,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特殊人才要有特殊的选拔方式。纳什在大学时就开始研究纯数学的博弈论,1948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二十出头的时候,他就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特别是在经济博弈论领域,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大师之一。他著名的纳什均衡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后来的研究者对博弈论的贡献都是基于这个概念。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为博弈论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要理解纳什的贡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非合作博弈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弈论教材都会讲“囚徒困境”的例子,每本书里的例子都差不多。博弈论毕竟是数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很自然的不用数学语言来讲经典,讲道家,在外行人看来就是一大堆数学公式而已。幸运的是,博弈论关注的是日常经济生活,所以我们不能不与现实脱节。这个理论其实是从象棋、扑克、战争等带有竞争、对抗、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来的术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实际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待经济和社会问题就像一盘棋,往往会把深刻的道理放入博弈之中。所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以身边的故事为例,并不枯燥。一天,一个富人在家里被杀,他的财产被盗。在这起案件的调查过程中,警方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斯卡菲·斯和纳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了受害者家属的失物。但他们否认自己杀了人,辩称自己是先发现有钱人被杀,然后只是偷了东西。于是民警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地方检察官会和每个人单独谈话。检察官说,“因为你的盗窃行为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一年监禁。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承认谋杀,我只会判你三个月监禁,但你的同案犯会判你十年监禁。如果你拒绝坦白,被伴侣举报,你会被判十年监禁,他只会被判三个月监禁。但是,如果你们都坦白,那么你们都将被判处五年监禁。“Scalfi和Nacoors应该怎么做?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坦白还是否认。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否认。结果大家都只判一年。但是因为被隔离,所以不能交叉作证。因此,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忏悔作为最佳策略。因为认罪是可以预期得到很短的刑期——3个月,但前提是共犯否认,否认的话显然比10年监禁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不利己的。不仅如此,表白还有更多好处。如果对方认罪不承认,就得蹲10年监狱。不划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应该选择表白。就算两人同时认罪,最多也只判5年,总比判10年好。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否认)和结局(被判一年有期徒刑)都不会出现。这样两个人都选择坦诚策略,被判五年的结果叫做“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勾结),他们只是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没有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个策略组合是由所有参与人(也叫当事人和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组成的。没有人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主动改变策略。”囚徒困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每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导致了一个“纳什均衡”,这也是一个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两人都是在坦白否认的策略中先想到自己,这样势必要服很长的刑期。只有他们都先想到对方,或者互相合谋(勾结),才能获得最短的监禁时间。”纳什均衡”首先挑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根据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最终整个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私利,他往往会比他实际想做的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中,我们得出一个‘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悖论:从利己出发,结果是损人,既不利己,也不利己。这是两个囚犯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所以,从“纳什均衡”中,我们也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但前提是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也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们不做他们想让我做的事。其次,“纳什均衡”是非合作博弈均衡。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比合作的情况更常见。因此,“纳什均衡”是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合作博弈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上,可以深刻理解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博弈现象。我们会举很多类似“囚徒困境”的例子。比如价格战,军事竞争,污染等等。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组成:局中人的集合,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每对玩家的策略、选择和获胜情况。所谓赢,是指如果选择特定的战略关系,人们在每场博弈中得到的效用。所有的游戏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价格战:现在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音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战争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家电价格战,人们就会“无事生非,偷着乐”。这里可以说明,厂商之间价格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价格战的结果是谁也没有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为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也就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有利,但对厂商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来说意味着自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引出两个问题。首先,竞争性降价或“纳什均衡”的结果可能导致有效率的零利润结果。第二,如果不打价格战,作为一种敌对博弈论会怎么样?每个企业都会考虑是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高价策略来形成垄断价格,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能形成垄断,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所为,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如果厂商使用正常价格,双方都能获利。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得出另一条基本规则:“建立自己的战略,假设你的对手会按照他的最大利益行事”。完全竞争的均衡实际上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制造商或消费者都根据所有其他人设定的价格做出决策。在这个均衡中,每个企业都希望利润最大化,消费者都希望效用最大化,导致利润为零,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制造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社会的经济效率将被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污染博弈:如果市场经济中有污染,但没有政府监管的环境,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宁愿牺牲环境也不积极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根据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都会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出于利他目的投资污染治理,而其他企业仍然忽视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会提高,其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就会破产。这是“看不见的手的有效完善竞争机制”失败的一个例子。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只有政府加强污染控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获得和高污染一样的利润,但环境会更好。贸易和壁垒:这个问题对于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尤为重要。任何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维护贸易自由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贸易和壁垒问题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这种均衡是贸易双方非合作博弈的策略,导致双方因贸易战而受损。如果X国试图对Y国实施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反击并提高关税,但没有人会因此得到任何好处。另一方面,如果X和Y能达成合作均衡,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双方都会减少关税限制。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会从贸易自由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全球贸易的总收入也会增加。
约翰 普林斯顿 博弈论 策略 数学家 盖尔 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