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财务比率分析外文参考文献与营运能力分析外文参考文献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1、企业财务分析报表的参考文献

建议CNKI找下就成[1] 沙洁.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财会研究 , 2004,(10) .[2] 石玉华 ,沈斌 ,刘广丽. 试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J]. 统计与咨询 , 2004,(04) .[3] 郑雷.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J]. 大众科技 , 2004,(03) .[4] 朱红. 财务报表分析的实例演示[J]. 水运管理 , 2004,(09) .[5] 王冰. 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山西统计 , 2003,(12) .[6] 李雪梅. 浅议财务报表分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4) .[7] 徐洁.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5,(06) .[8] 石裕祥. 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 财会通讯 , 2003,(09) .[9] 戴小红,黄凌云,刘春泉. 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几点认识[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04,(03) .[10] 王广斌.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4,(10) .[1] 池俊华,于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 2002,(03) .[2] 易晓文,陈健芬.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指标试系的构建[J]辽宁财专学报 , 1999,(01) .[3] 张福康. 对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及稳定性指标的分析与评价[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01) .[4] 刘晓梅.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2001,(01) .[5] 曲永岗,黄健元.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水运企业绩效综合评价[J]港工技术 , 2003,(01) .[6] 董明志.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J]财会月刊 , 2000,(12) .[7] 杜鹏. 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评价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 2002,(04) .[8] 汪强. 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家电行业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 , 2004,(06) .

2、会计报表分析的参考文献

书 名:如何看懂汇集报表分析 作 者: 李心合,赵华著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4-2-1版 次: 1页 数: 357I S B N : 9787300037769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会计 >> 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 第一讲 资产负债表的阅读1.1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1.2 资产负债表的秘密1.3 资产及其特点1.4 负债及其特点1.5 所有者权益的特点第二讲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阅读2.1 利润表反映的内容2.2 利润表计算利润的步骤2.3 现金流量表结构2.4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2.5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第三讲财务会计报告分析3.1 全球最受赞赏公司评价指标3.2 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方法3.3 财务安全分析3.4 偿债能力分析3.5 公司盈利能力评价3.6 经营效率分析第四讲 报表之外看企业4.1财务报告不是全部4.2会计假设的影响4.3会计方法的影响4.4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4.5 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 本书有三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在体系设计上,遵循“单项分析——局部分析(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成本费用)——分类综合分析(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整体综合分析”的思路展开,以期让读者能够对报表分析有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把握。实际上,会计报表所体现的经济内容是很丰富的,仅仅将其归纳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更多的侧面来把握报表的经济意义。二是在关注会计报表分析指标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更关注把握会计报表分析指标所体现的经济意义、使用方法和技巧。实际上,任何财务指标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注意这些局限性而就指标谈指标,仍不能有效地使用财务分析指标。三是密切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关注企业经营和理财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实际上,企业经营和理财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会计报表体现出来的,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报表分析来透视企业经营和理财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第二节 会计报表分析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会计报表分析的主体及其分析目的第四节 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原则第二章 会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第一节 会计报表分析所依据的信息结构第二节 对外会计报表及其结构第三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第四节 会计报表信息的局限性第三章 会计报表分析的程序和方法第一节 财务指标计算和财务指标体系第二节 财务指标比较的方法及其应用第三节 财务指标差异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章 会计报表分析中的趋势观察第一节 趋势分析的形式第二节 比较会计报表第三节 比较会计报表的观察方法第四节 财务比率的期间比较第五节 趋势分析图的运用第五章 基本会计报表要素及项目的阅读与分析第六章 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第七章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第八章 获利能力分析第九章 成本费用分析第十章 会计报表的分类综合分析第十一章 综合财务分析第十二章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会计报表分析第十三章国际财务报告和跨国公司财务分析参考书目

3、写会计论文报告的参考文献可以在哪找到啊?要外国的!急急急

你可以在Google上面搜,里面有免费的英文文献,还有一些付费的或者要账号密码的,可以求助别人,也可以获得~!如果你有同学在大学的或者研究所的,可以请求他们帮助,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数据库免费下载文章~! 其实你附加的问题我不是明白,不过附在参考文献里的文章按理来说是要直接引用的,你是说你引用的话意思是和参考文献中的表述不一致,但是中心思想是差不多的~,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你引用的文献也可以附在参考文献中~!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百度文库,最省事的地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4、论文,财务比率分析法局限性怎么结合实际案例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5、财务分析报告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啊?

[1]孙勇.探讨如何从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经营管理者[J].2011,02[2]周璟.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若干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11,04[3]宋宝.基于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逻辑框架分析———以青岛海尔为例.财会通讯[J].2010,07[4]王赵亮.完善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J]2011,04[5]罗京媛. 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分析[J]. 2011,01[6] 李争光.陈桂红.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改进研究[J].2011,02[7] 吴革.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的实证发现.文献综述与评论.财会通讯[J]2009,01[8] 张先治.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一企业内部报告的财务分析应用.《财会月刊》[M]2010,03

6、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相关英文参考文献

1、Christian Gollier. Discounting an uncertain futur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2、LEBAS MICHEL,EUSKE KEN. A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Delineation of Performance .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89-93 . 3、 Charles T.Horngren.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Prentice Hall.1998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7、求有关 医院财务管理的外文文献 ps:能翻译好就更好了,不过能提供几篇原文就已经很不错了~~%>_<%~~

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学科中应用工具。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交流基本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本书用于那些有能力的财务初学者了解财务决策和企业如何做出财务决策。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将了解我们是如何理解财务的。我们所说的财务决策作为公司所做决策的一部分,不是一个被分离出来的功能。财务决策的做出协调了企业会计部、市场部和生产部。 无论企业的形式和规模如何,财务原理和财务工具均适用。就像对小规模的私营企业而言存在如何筹资的问题,大企业面临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出现的代理问题。不管公司的规模和形式是如何的,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例如,无论是独资企业做出的决策还是大企业做出的决策,今天一美元的价值都高于未来一美元的价值。 我们所说的财务原理和财务工具适用于全球的企业,不仅限于美国的企业。虽然国家习惯和法律可能与国家的原则理论存在着不同,但财务管理用到的工具是一样的。例如,在评估是否要买一个特殊设备的价值时,你需要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发生(设备成本和支出的时间和设备的不确定性),这个企业位于美国、英国还是在其他的地方? 此外,我们相信拥有强大的财务原理和数学相关工具的依据对于你了解如何做出投资和财务决策十分必要。但是建立这种依据比不费力。我们试图帮你建立这种依据的途径是通过直觉提出财务原理和财务理论。而不是原理和证据。例如,我们引导你通过数字和真实例子对资本结构原理产生直觉,而不是利用公式和证据。再者我们试图帮助你通过仔细的逐步的例子和大量数据处理财务工具。 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分为7个部分。前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涉及到基础部分,它包括财务管理、估价原则的目标以及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财务决策涉及到第三、四、五部分的内容,我们提出了长期投资管理(通常被称为资本预算)的长期来源、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第六部分涉及到财务报表分析,它包括财务比率的分析

8、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标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s/1kpX5F6p7X8AqiW_aH2CK4g

提取码: tfns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摘 要: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本文对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问题做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财务报表;解读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玄机。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1 财务报表关键内容的解读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1.1 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1.2 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 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1.3 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爆光前一年的赢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1.4 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2 小心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2.1 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2.2 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2.3 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2.4 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丧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2.5 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3 不夸大财务报表的作用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同业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A、B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1亿元,A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购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B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6000万元。我们计算A、B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A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B企业为10000/6000=1.67(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B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A企业的1/3,B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A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A、B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建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其次,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或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正如对同一片自然的景色,画匠和大师的笔下诠释会有很大差距一样,不同的分析人员在解析同一份报表时可能得到十分不同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公司财务报告与分析.北京:财经出版社. [2] 财务报表分析.大连:经济科学出版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链接:/s/14vMYiftS94hAumLLjVGcdA

提取码:z801

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本课程,把企业设立、经营与扩张等各种活动与财务报表的外在表现结合在一起,站在管理的视角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课程的核心部分包括财务报表信息的战略解读、竞争力分析、企业效益及其质量分析、企业风险及前景分析等。本课程的重要创新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将报表内容与企业管理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融入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最新案例。在内容讲解上,采用了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全部内容通俗易懂。

课程目录:

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资本结构质量分析与资产负债表的总括分析

所有者权益项目构成与质量分析

负债项目、应交所得税

主要非流动资产质量分析

流动资产质量分析

......

9、求会计信息失真相关外文文献及译文~~急求~~

  你好!  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 不知道全不全面  如果还要修改就用百度消息发给我 我再加已修改  谢谢  摘 要: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而非正式约束的软化、正式约束的滞后和缺位、实施机制的不健全是其制度方面的原因,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则是其技术方面的原因。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制度方面和技术方面努力。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0)01 0080 02  会计的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其本质在于决策有用性,即向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试从制度原因和技术性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由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实施机制三部分构成。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它能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会计学是经济学的分支,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制度也同样符合经济学中的制度含义。  1. 非正式约束方面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作精神、诚实信用等价值观念尚未建立起来,这样对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就失去了道德的约束。  2. 正式约束方面  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中还残留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在新旧法规之间就存在“真空带”。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法》中的内容有的落后于经济现实,有的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就无法实现;单位领导人如何对会计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也不明确。  (2)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只有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准则,才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已显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到目前为止,具体会计准则也只出台了八项,其中六项还只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位就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  (3)会计法规之间不协调。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会计法规体系内部的不协调,必然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空间”,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  (4)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社会监督主要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在我国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管理体制不合理,加之职业道德的淡化等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很难保持“独立性”,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3.实施机制方面实施机制是制度构成中的关键一环。离开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坏。有效的实施机制应当是违规的成本大大高于违规收益。如果违规的预期收益大于违规的成本,那么“理性人”就会选择违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监督不力,使得会计舞弊被发现的机率很小,即使被发现,也只是罚款了事,很少有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和刑事处分的。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分析  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因素。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按经济学的观点,不确定性意味着在既定环境状态下人们的主观概率分布处于离散状态。不确定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与概率事件相联系,其出现的结果有稳定的概率。一是与概率无关,是一种没有稳定概率的随机事件。模糊性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确判断。此时,对事物的性质,很难断言其归属。无论是模糊性,还是不确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属性,它们都可以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难于甚至不能作出准确、唯一的判断。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同样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加之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样,就造成会计工作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在会计准则中使用最典型、最广泛的是“极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由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情况算是“极少可能”,什么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很有可能”,便成为影响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会计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会计活动归结起来就是对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并在此基础上对事项的记录、反映和控制。然而,会计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资产的确认中,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就很乏力;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折旧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着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其他如外币折算、合并会计报表、衍生金融工具计价等等,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对未来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预测方法,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但只要我们将会计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会计本身是反应性的,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间存在“时滞”现象。  4.有关分析、评价方法的模糊性。人们在运用数学方法试图精确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时,往往附上若干假设的前提,而这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如计算净现金流量,以确定有价证券价格时贴现率的确定,也有若干不同标准,选用不同的贴现率,计算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又如财务比率分析从本质上讲并不严谨,比率的选择、比率的确切定义以及比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判断和假设的色彩。  三、 对策与建议  1.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虚假的会计数据就不可能产生,当前,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伦理及职业道德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对其与新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加以修订,使之真正成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准则,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范。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完善现有的注册会计师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按企业机制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特点运行的新的会计师事务所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对企业会计行为实施严格监管,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发现的机率,对舞弊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应给予严厉处罚,通过实施增大违规风险和违规成本的制度来引导、规范企业行为。  2.对于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由于这种失真是一种技术性的失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正确认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定性的认识到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应该客观地看待会计信息对我们评价、决策的作用,从定量的角度来说,对于模糊性,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要规范会计准则的制订,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规范不确定性措辞的使用,可以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数值范围,以利于减少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并协调国际会计差异。要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尽可能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根据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要拓展财务报告,充实会计信息,通过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报告形式,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以更加客观充分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起的信息混淆。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会计外文参考文献文档下载_八文网的格式,详细情形可参考APA 1995年所出版的手册.文献或书目资料,中外文并存时,依中文,日文,西文,顺序排列,中文或...初级财务会计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 39.5KB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 www.8wen.com/search/docs/会计外文参考文献/1 44K 2008-3-1 - 百度快照 免费外文文献免费外文期刊一网打尽! 1 问: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查会计外文文献一般在哪里查答:学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还有校外的"维普"和"万方"

10、帮忙找一篇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Financial Crisis》相关的外文文献

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初探关键词:综合类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判别分析 逻辑回归 神经网络 摘要:以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从9个方面的27个研究变量中选取了9个差异显著的变量,建立了危机前(t-2)年的判别分析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各种模型均取得较高的预测效果,尤其是判别分析模型,判正率高达89.29%。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Tentative research for forecasting model of Financial Crisis for Comprehensive listed companies YANG hua (Accounting Schoo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Jinan 250014, China) key words:Comprehensive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crisis; discriminate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Abstract:This paper regards A Share Comprehensive listed companies as its research objects, which were specially tra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1998 to 2004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9 outstanding variables are chosen from 27 about 9 facets through means Compare, paired-samples T test and Z test. Fisher’ two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Two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re used to set up the models to forecast financial crisis of Comprehensiv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se models all obtain higher estimate results, especially, the positive rate of Discriminant Analysis is up to 89.29%.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是现代公司制,而上市公司又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与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有了充足的资金,公司可以增加产品生产、加速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从而提高经营业绩,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变得激烈,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容乐观,出现了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甚至面临退市危险,使利益相关者遭受到巨大损失。为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学者只是研究适用于每个行业的通用模型,忽略了行业之间的不同。Harlan D Platt和Matjorie B Platt (1990)检验与产业相关的财务指标、营运指标和产出的变化与公司经营失败的关系时发现,用产业因素调整后的模型事前和事后的分析效果较佳。 本文以我国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以建立具有较高预测率的模型,为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决策时的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 国外学者的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状况 Altman和Loris(1976)利用净收入/总资产、(总债务+次级债务)/股本、总资产/调整后的净资产、(期末资本-本期资本增加额)/期初资本、调整后的企业历史年限、综合评分等6个指标组成多因素模型对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40个经营失败公司和113个正常公司构成的样本进行分析,成功率高达90%以上。 Ward(1994)选择了1988—1989年385个企业的数据,发现现金流量指标尤其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预测采掘、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财务危机方面作用明显,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预测非资源性行业中较为重要。 Pottier(1998)使用1990—1992年48家破产的寿险公司数据,比较了评级和评级变化与总资产、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结合评级和评级变化在预测破产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结合财务比率、评级和评级变化的方法比单独使用财务指标能更为有效地预测破产。 (二) 国内学者的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状况 国内许多学者都指出,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财务危机预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到目前,由于样本量的不足,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做的研究较少。 张祥,陈梅(2004)选取1998—2003年间55家制造业被特别处理(ST)的公司,通过对单变量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发现行业模型的变量选取和预测准确性均有所不同,其模型拟合程度和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通用模型,主营业务利润/税前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是具有较强预测性的比率。 梁飞媛(2005)从现金流角度出发,选择机械设备行业为实证对象,从19个现金流指标中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法选择出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现金流指标建立典则判定模型和Fisher线性判定模型,模型均取得较高的判正率。 我国学者虽然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都注重借鉴国外已有模型的优点,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建立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模型。本文也汲取这一经验,分别用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 二、财务危机界定和样本选取 (一) 财务危机界定 财务危机的形成并不是短期的,而是有较长的潜伏期,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大都使用破产标准,但破产实质上是一种法律现象,除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以外,还要受政治及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破产法》虽然在1988年11月1日就已执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破产,所以国外学者的做法在我国目前阶段是行不通的。 早在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就规定了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1997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再次提出退市问题。1998年3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将实施特别处理,简称ST(Special Treatment)”。为了给暂停上市股票提供合法流通渠道,1999年7月证监会对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实施“特别转让服务”,简称PT(Particular Transfer)。这两个制度在初期曾对上市公司起过制约和鞭策作用,但是资产重组的魅力和上市公司“壳资源”的稀缺反而使得ST、PT公司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不仅没有减弱市场的投机气氛,而且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没有明显增强。2001年2月2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关退市机制首份具体操作性文件。 本文就以1998—2004年沪深两市在上述文献背景下因财务状况异常(ST)或退市风险警示(*ST)而首次被特别处理的综合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 样本选取 按照证监会于2001年4月公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的行业分类,1998—2004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被施以ST的共计31家。 以上市时间在同一年或相差一年为配对原则,挑选非ST综合类上市公司作对照样本。如果不满足配对原则,将ST综合类公司剔除。符合配对原则的有28对综合类公司,其中上市时间在同一年的21对,占75%;相差一年的7对,占25%。28家ST综合类上市公司组成危机样本组S1,28家非ST综合类上市公司组成对照样本组S2。采用(t-2)年的数据和指标建立模型来预测公司在第t年是否因财务危机而被特别处理。 三、研究变量挑选及检验 (一) 研究变量选取 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门共同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该细则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指标构成。借鉴该财务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初步选择与这四个方面有关的19个财务指标组成研究变量。 另外,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选择部分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股权扩张有关的变量及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关的变量。本研究未将资产规模作为选取配对样本的标准,而是取总资产的对数作为一个变量引入(研究变量及其评价内容详见表1)。 (二) 研究变量显著性检验 1 均值检验 危机样本组S1与对照样本组S2的研究变量的均值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利息保障倍数X3的差异最为显著。 2 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 根据S1与S2的同一研究变量的配对,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零假设H0均为:S1与S2的研究变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显著性水平相应P值小于或等于设定的值α,则应拒绝H0,即认为两者的研究变量间有显著差异。本文中设定的α=0.05。 S1与S2的T检验有10个变量差异显著,Z检验有14个变量差异显著(表1)。具体分析如下: (1) 反映成长能力的研究变量作用非常显著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无非是期望能够获得公司股票未来丰厚的现金股利和诱人的股价上涨空间。现金分红、股价上涨都离不开公司的成长。一家没有成长性的公司除了勉强维持现有的状态以外,是无法抽出资金回报股东的。配对样本Z检验显示,所选的体现成长能力的3个变量均在1%水平上作用显著。 (2) 反映股权扩张能力的变量作用非常显著 对上市公司来说,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尤其是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每股净资产决定着上市公司是否会成为ST,即当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时,就会被ST。 (3) 反映营运能力、年报批露的研究变量作用较为显著 反映营运能力的3个变量中有2个检验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在张祥关于制造业财务危机预警中发现存货周转率在(t-2)年显著但在综合类上市公司中,S1和S2的差异不明显。 (t-2)年,S1共有15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样本总量的54%;而S2仅有4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审计意见,仅占14%。 (4) 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研究变量作用不太显著 这两类变量在张祥的研究中差异普遍显著,但在本研究的T检验中都仅有一个变量通过检验。说明S1与S2相比而言,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特别是偿债能力没有很大的差别。可见,综合类上市公司与制造业公司相比,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变量是不同的,也反映出研究行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必要性。 (5) 反映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资产规模的变量作用不显著 固定资产净值率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生产能力,S1与S2的该指标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是否集中对所选综合类上市公司也没有影响,因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在50%以上的公司,S1有3家、S2有2家;大多数研究都将资产规模作为选择配对样本的标准,本文将总资产取对数后作为一个变量引入,但检验中未发现S1和S2有显著差异。 表1 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 配对 研究变量 T值 显著性 Z值 显著性 评价内容 1 资产负债率X1 1.6096 0.1191 -1.3813 0.1672 偿债能力 2 股东权益比率X2 1.7703 0.088 -0.797 0.4255 3 利息保障倍数X3 -1.1739 0.2507 -3.2791 0.0010* 4 长期负债权益比率X4 -0.1433 0.8871 -0.0911 0.9274 5 产权比率X5 1.8264 0.0789 -1.2693 0.2043 6 流动比率X6 -1.2551 0.2202 -1.9128 0.0558 7 速动比率X7 -1.6169 0.1175 -1.7989 0.072 8 现金比率X8 -2.9995 0.0058* -3.0286 0.0025* 9 固定资产周转率X9 -2.786 0.0096* -3.484 0.0005* 营运能力 10 存货周转率X10 -1.2995 0.2048 -1.2752 0.2022 11 应收帐款周转率X11 -2.4417 0.0215** -2.5276 0.0115** 12 净资产收益率X12 -1.4629 0.155 -4.0761 0.0000* 盈利能力 13 资产收益率X13 -3.615 0.0012* -4.2355 0.0000* 14 毛利率X14 -1.8738 0.0718 -2.2088 0.0272** 15 净利润率X15 -1.7139 0.098 -4.1444 0.0000* 16 主营利润比重X16 0.4206 0.6774 -0.9792 0.3275 17 销售增长率X17 -2.169 0.0391** -2.6187 0.0088* 成长能力 18 资本积累率X18 -4.8964 0.0000* -4.0078 0.0001* 19 资产扩张率X19 -5.3775 0.0000* -4.1672 0.0000* 20 固定资产净值率X20 -0.9634 0.3439 -1.2297 0.2188 资本结构 21 每股净资产X21 -4.5234 0.0001* -3.689 0.0002* 股权扩张 22 每股收益X22 -5.2606 0.0000* -4.0989 0.0000* 23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X23 0.4075 0.6868 -0.5237 0.6005 股权结构 24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X24 0.8425 0.4069 -0.8881 0.3745 25 审计意见X25 3.0336 0.0053* -2.6679 0.0076* 年报批露 26 变更事务所X26 0.6255 0.5369 -0.6325 0.5271 27 资产规模X27 -1.297 0.2056 -1.2752 0.2022 资产规模 注:*、**分别表示在1%和5%的水平下统计显著(双尾检验) (三)相关系数检验 对在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中作用均非常明显的10个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销售增长率X17与资产扩张率X19的相关系数为0.622,资产扩张率X19与每股净资产X21的相关系数为0.681。他们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按变量间相关性较小为优原则,经比较,剔除变量X19。经上述研究过程后,最初选的27个研究变量缩减为9个(表2)。 表2 筛选后取得的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 评价内容 研究变量 评价内容 现金比率X8 偿债能力 销售增长率X17 成长能力 固定资产周转率X9 营运能力 资本积累率X18 应收帐款周转率X11 营运能力 每股净资产X21 股权扩张 资产收益率X13 盈利能力 每股收益X22 审计意见X25 年报批露 四、实证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按照是否具有自我学习功能,可以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前者包括Beaver的单变量判定模型、Altman的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及Olhson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等。动态财务预警主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神经网络模型和案例推理模型。 本文分别使用静态模型中的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和动态模型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型。因变量Y为虚拟变量,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出现财务危机设为1,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设为0。 (一) 静态方法建模 1 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建模 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采用Fisher线形判别函数系数、考虑只有两个变量的判别分析方法。即:Z=c1X1+c2X2+c3X3+…+cnXn,其中Z为判别值,X1、X2、X3、…、Xn为研究变量,c1,c2,c3,…,cn是待求的判别函数系数。 利用SPSS软件,得到的(t-2)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和财务健康模型分别为: Zs1=-9.6599+0.4149X8+0.7521X9+0.2683X11-3.5073X13-0.3936X17-13.1698X18+7.3110X21+2.3022 X22+4.514 X25 Zs2=-15.7149+0.7719X8+1.0342X9+0.3585X11-9.3332X13-0.2608X17-14.5654X18+9.7383X21+8.1403X22+3.8693X25 以0为分割点,通过对模型的回代判定预测检验发现,财务健康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85.71%,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89.29%。 2 二元逻辑回归建模 由二元逻辑回归拟合的方程可表示为:ln[p/(1-p)]=a+∑biXi,其中p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Xi是影响财务危机的第i个因素,i=1,2,…,m;a,bi (i=1,2,…,m)是待估参数。F值的选择标准是:相应p值小于0.05时引进,大于0.10时剔除。 (t-2)年综合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为: 以0.5为分割点,模型对危机公司的回代判定预测准确率为82.14%。 3 静态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建模总结 (1)静态预警方法对危机样本组S1的预测正确率均超过80%,说明预测效果较好。 (2)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比二元逻辑回归建模的预测准确率高3.6个百分点,即在危机前(t-2)年,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对综合类危机公司的预测效果更好。 (二) 动态方法建模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对生理上真实的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及基本特征进行理论抽象、简化和模拟而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具有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和较强容错性的特点。BP人工神经网络是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学习算法,主要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 各层由若干个神经元(节点)构成。 以表2的9个研究变量作为输入点P1,输出点P3只有一个,即因变量Y。隐藏层P2根据公式(2P1+P3)1/2<P2< 2P1+ 1并结合实际试算结果确定为5个,得到的BP网络模型结构是9×5×1。选取学习率η= 0. 1,动态参数α=0.8,系统误差ε= 0.006,经过上千次运算得到相关矩阵。 其中,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矩阵Wjh(9×5)、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矩阵Whi(5×1)及最终的BP网络结构分别为: -2.3319 -0.2077 2.6769 -1.7358 1.8744 -4.9816 2.7675 -0.4267 1.1416 0.9948 2.267 -61.1174 4.504 -0.0571 3.499 -1.1188 -3.3428 -9.6837 -35.9874 0.7709 1.1794 -1.8464 0.4005 0.8552 -2.178 -4.8566 Wjh(9×5)= -4.3374 -0.3962 -1.0151 0.4725 4.8495 Whi(5×1)= -8.1793 BP网络结构= 5.6451 1.8355 1.2923 -0.3891 3.748 4.9813 -5.9814 -83.6816 -1.5618 0.5589 6.7949 1.5336 -0.5487 -8.8043 -46.013 4.2797 0.0622 -2.0031 1.3071 2.5699 -55.6393 2.2945 0.7257 -0.1975 -0.6595 -0.6956 -12.1154 通过回代判定发现,5家非ST被预测为ST,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2.14%,与二元逻辑回归的正确率一样,但低于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选用9个方面的27个研究变量,通过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和Z检验,发现综合类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中,效果最明显的是反映成长能力的变量,这不同于制造业公司,也说明进行某一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了判别分析、逻辑回归等静态建模方法,又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等动态建模方法。各种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但相比而言,Fisher二类线性判别分析的预测准确率最高。由于我国1998年才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而本研究的跨度较长,研究样本涉及的数据须从1996—2002年,因此并未选取有关现金流量的指标。 参考文献 [1]Edward I Altman and Betting Loris. A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Over-the-Counter Broker-Dealer[J]. Journal of Finance, 1976, (4): 1201–1217 [2]Terry J Ward.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cremental Predictive Ability of Beaver's Naive Operating Flow Measure Using Four-State Ordinal Models of Financial Distr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94, (6): 547–561 [3]Steven W Pottier. Life Insurer Financial Distress, Best's Ratings and Financial Ratios[J].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8, (2): 275–288 [4]张祥, 陈梅. 制造业财务预警模型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61–64 [5]梁飞媛. 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实证研究—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例[J]. 财贸经济, 2005, (2): 23–27 EU finance ministers agree plan to reform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BRUSSELS, Nov. 4 (Xinhua) -- Finance ministers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EU) countries agreed on Tuesday to a watered-down plan for reform of the global finance system. The monthly meeting of EU finance ministers aimed to forge a joint European position on how to rebuil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avoid repeat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at a summit of the world's 20 largest economies in Washington on Nov. 15. "It is a checklist ... that clearly we are trying to push at the global level and on which there was massive support within the group this morning," French Economy Minister Christine Lagarde, whose country holds the EU rotating presidency, told a press conference after chairing the meeting with her EU counterparts. Based on a ten-page proposal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presidency, EU finance ministers agreed to give more power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notably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nd the World Bank, where emerging economies like China and India should play a greater role. They also called for "an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that would detect risk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The plan recommends increased transparency in financial markets, compulsory regist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new codes of conduct to prevent bank managers from taking excessive risks and harmon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bank capitalization rules. "The time is coming, we can no longer trust self-regulation on financial markets," Dutch Finance Minister Walter Bos said. "I believe there is a lot of support for that, certainly also on the global level. That's something to be achieved in Washington." Although EU finance ministers broadly agreed to the plan, differences remain. Following their meeting, EU leaders were due to meet Friday to finalize their proposals for a new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Lagarde said the ministers supported all but one point, which encourages "an internationally coordinated response to the macroeconomic challenges to come." Germany was concerned the wording may imply the need for a super-nat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either at the global or at the EU level. "It could be interpreted that we are aiming for a coordinated, overarching economic policy" at EU level, said German Finance Minister Peer Steinbruck. "We would be very skeptical about that. We do not need a European economic government." Berlin has been strongly opposed to a renewed call by French President Nicolas Sarkozy for economic governance in the euro zone, fearing it could undermin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The initial plan was modified after several EU member countries complained it was too detailed and ambitious. Sarkozy and British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 had sugges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pervisory college" that would monitor large financial firms that operate across borders, but it was dropped. Brown's idea to make the IMF a powerful international regulator and financier was also watered down. "What we are trying to do is to gather as many points of view, proposals as possible," Lagarde said. "We should not overregulate, but we also need to make sure we do not leave loopholes in the regulation."符合楼主要求的文献有很多,我给你找到四篇有全文的。如果感兴趣发邮件到我邮箱qingshuixiaobing@126.com.我把全文发给你。口说无凭你看看怎么样再给分文献信息如下:[1] Bussiere, M., Fratzscher M. Towards a new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financial cris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6, 25(6): 953-973.[2] Edison, H. Do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crises work? An evaluation of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03, 8(1): 11-53.[3] Lestano, J., Kuper G. Indicators of financial crises do work! An early-warning system for six Asian countries. crisis, 2001, 1970: 12.[4] Zhuang, J., Dowling J. Causes of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what can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model tell u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2.

参考资料:我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典型的是现代公司制,而上市公司又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与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有了充足的资金,公司可以增加产品生产、加速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从而提高经营业绩,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变得激烈,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容乐观,出现了亏损、财务状况异常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形,最终受到特别处理甚至面临退市危险,使利益相关者遭受到巨大损失。为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学者只是研究适用于每个行业的通用模型,忽略了行业之间的不同。Harlan D Platt和Matjorie B Platt (1990)检验与产业相关的财务指标、营运指标和产出的变化与公司经营失败的关系时发现,用产业因素调整后的模型事前和事后的分析效果较佳。本文以我国1998—2004年沪深两市首次被特别处理的A股综合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陷入财务危机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以建立具有较高预测率的模型,为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者作为决策时的参考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Financial Crisis我有一篇文献,,是PDF,,。。。很大。。你加我百度HI 或QQ50097543 我发给你!!!



企业 上市公司 变量 模型 会计 论文 方法

上一篇:主变事故处理参考文献
下一篇:报表分析参考文献与回归分析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