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补气活血方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补气活血方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文[1](2021)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指在高糖状态下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相关心脏并发症之一。糖心平胶囊(tangxinping capsule,TXPC)是用于治疗和改善糖尿病心脏病的中药制剂,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基于北京市科委课题“十病十药研发-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新药糖心平胶囊成药性研究”,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和验证TXPC药效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挖掘并评价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究。研究方法1、方法一:本研究通过TCMSP、ETCM、TCMID、BATMAN中药材化学信息数据库挖掘TXPC组方中的活性成分化合物;通过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筛选出组方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XPC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Network Analyze插件分析筛选出TXPC组方中的核心成分;通过OMIM、Disgenet和Genecards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DCM靶点合集;通过R Studio软件映射出TXPC靶点及DCM靶点交集;利用String在线蛋白功能分析网站构建TXPC-DCM-靶点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构建PPI网络,通过Network Analyze分析筛选出PPI网络的核心靶点;通过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模块分析;最后通过Matescape在线富集分析平台对PPI网络进行GO及KEGG分析,得到核心靶点的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及富集通路分析结果。2、方法二: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DCM大鼠模型。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予35mg/kg STZ腹腔注射,STZ注射6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高脂喂养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糖心平高(TXPG)、中(TXPZ)、低剂量(TXPD)组及二甲双胍组(Met),正常饮食组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分组后连续给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0.9%NaCl溶液1ml/100g灌胃;糖心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使用0.21g/kg、0.42g/kg、0.84g/kg TXPC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每日0.15g/kg二甲双胍药粉水溶液1ml/100g灌胃。给药时于第2、4、6周测大鼠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生化测大鼠TC、TG、LDL-C、HDL-C、INs水平,计算HOMA-IR 值;ELISA 检测大鼠血清 CKMB、CRP、BNP、6-KPG、ET-1、TXB2、MDA水平,并通过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以明确TXPC对DCM的治疗作用;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利用舌下注射垂体后叶加压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TXPC治疗后大鼠心电图ST-T段位移;进一步组织学检测DCM大鼠心肌组织 TNF-α、IL-1β、SOD、ATP、ADP、ATP/ADP 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 NF-κBp65、GLUT4、TGF-β1、PI3KP85、P-AKT、P-GSK3 β 蛋白及 PI3KP85mRNA、P-AKT mRNA、P-GSK3βmRNA、NF-κBp65 mRNA、GLUT4 mRNA转录水平,以探究TXPC药效机制。研究结果1、方法一结果:糖心平组方中活性有效成分共10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共得到对应靶点192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AKT1、EGFR、SRC等;通过模块分析共聚类出4个功能模块,其中模块1和模块2所包含靶点数目较多,对糖心平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共富集到生物过程961个;分子功能75个;细胞组成60个;信号通路218条,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等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方法二结果:①TXPC能够改善DCM大鼠的FPG,降低大鼠TG、T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减轻心肌组织中的脂质沉积,发挥调节糖脂代谢得作用;②TXPC能够降低心肌损伤指标CRP、BNP、CKMB水平,改善心肌纤维断裂、损伤等,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发挥心肌保护效应;③TXPC能够降低血清ET-I及TXB2,同时升高6-KPG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预防心肌微血管病变;④TXPC能够降低血清MDA水平,缓解氧化应激损伤;⑤TXPC能降低DCM大鼠LVIDs水平,升高LVIDD、SV、FS及EF水平,维持心脏结构及形态的稳定,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⑥TXPC能抵抗加压素所引起的ST-T抬高,提高心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抵抗能力,从而发挥心脏保护的作用。⑦TXPC能提高DCM大鼠的ATP及ATP/ADP水平,促进GLUT4蛋白及GLUT4 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GLUT4信号通路,调节DCM大鼠能量代谢;⑧TXPC能降低DCM大鼠TNF-α水平,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1β水平,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及NF-κBmRNA转录,通过激活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⑨TXPC能降低DCM大鼠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大鼠大TGF-β1及SOD水平,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抑制GSK-3β蛋白及GSK-3βmRNA转录表达,发挥抗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TXPC能促进PI3K/AKT通路上靶蛋白PI3K、AKT的磷酸化及表达,同时能促进PI3KP85mRNA、p-AKT mRNA的转录水平的提高,提示TXPC对DCM治疗效应的发挥,与PI3K/AKT通路有关。研究结论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TXPC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2、TXPC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作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缺血,具有心脏保护的作用;3、TXPC药效的发挥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PI3K/AKT/GLUT4、PI3K/AKT/GSK-3β及PI3K/AKT/NF-κB途径发挥对DCM的治疗作用。

谈钰蒙[2](2021)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文中提出我国糖尿病形势严峻,患病率正持续快速攀升。临床上我们发现,单纯用西药控制血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该病时立足于整体,标本兼顾,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但很多T2DM患者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消渴病症状,且肥胖超重者居多,在中医证型分类上寒热错杂证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以中焦寒热错杂证居多,治疗上首选半夏泻心汤。该方体现了调和胃肠的中医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降糖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胰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激素,尤其是GLP-1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594),总结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诊疗特征,明确调和胃肠法干预T2DM的临床疗效,探索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的相关作用机制,在中医药治疗T2DM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分析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模式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数据,总结中医诊疗特征。2.评价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探究并预测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半夏泻心汤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通过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近六年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吸烟饮酒史、T2DM病程、变异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诊断、中医治疗方案、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疗效评价。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采用开放性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条件的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82人,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半夏泻心汤颗粒和格列美脲,疗程12周。观察两组间受试者基线指标(性别、年龄、腰围、腰臀比)的均衡性。比较受试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GLP-1水平,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实验前后寒热错杂证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比较受试者的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血糖代谢水平(HbA1c、FPG、2hP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胃肠激素指标(GIP、Gas、MLT、SS)、血脂、血压、BMI。此外,分别统计两组受试者呼吸,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不良事件/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找筛选出半夏泻心汤中各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上述活性成分关联的靶标,按照整方和亚组进行中药靶标的整合。同时,在TTD、Genecards、HPO数据库查找T2DM的作用靶标。分别取半夏泻心汤整方和各亚组中药靶标与T2DM靶标的交集。再运用String平台形成PPI网络,用Cytoscape建立网络图(活性成分-疾病-靶标)。最后用Bioconductor和R project对各组靶标交集进行富集分析,以完成生物功能注释,包括GO和KEGG通路两部分内容。结果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1.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的150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当(1:1.14),汉族人为主,以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其中有吸烟史者共52人,有饮酒史者共43人。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6.528±4.629kg/m2,68%的患者体重指数≥24kg/m2。T2DM病程以十年以上者居多,占38.7%。16名患者由于各种变异退出路径。各项并发症中DPN的患病率最高,合并病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7±1.787%,主要集中在7%-9%范围内,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血脂异常。2.T2DM寒热错杂证的证治特征如下:(1)证候特征:中医兼证证型统计显示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在寒热错杂证的相关症状中乏力、胃脘痞满、反酸嘈杂出现频率最高。舌象上,多见暗红舌,薄白苔,黄、白腻苔。脉象上,弦滑脉出现频率最高。(2)中医治疗特征: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半夏泻心汤。中药功效的频数统计显示,补益药和清热药分别位列前两位;中药的性味统计表明,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发现了 16条关联性较强,可信度高的中药组合规律,“半夏=>干姜”、“半夏=>干姜-黄芩”、“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其中第1类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的中药组合,结合关联分析可将其作为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的主方。因子分析共得到了 9对高频中药组合,分别体现了针对T2DM寒热错杂证及相关兼证的对应治法。此外,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也是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3.疗效评价:完成路径治疗的134名患者,经自身前后对照,空腹血糖、血压、证候积分水平均有改善,且差异显着。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1.在中医证候疗效上,半夏泻心汤能降低患者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77.78%,显着优于对照组。2.在GLP-1水平上,半夏泻心汤在改善早时相的GLP-1分泌上优于对照组。3.在血糖代谢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糖,但在血糖疗效的有效率上格列美脲组更高。4.在胰岛功能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后HOMA-β水平未发生显着性变化,但HOMA-IR水平出现下降趋势。5.在其他胃肠激素方面,半夏泻心汤能降低Gas和MTL水平,GIP和SS水平在治疗后呈升高趋势。6.在血脂血压和BMI方面,半夏泻心汤能纠正血脂紊乱、减低体重,且作用优于格列美脲,但不具有显着改善血压的作用。7.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1.靶标预测:分别得到BXXXT全方活性成分的靶标386个,辛开组靶标130个,苦降组257个,甘和组333个,T2DM相关靶标351个。药物与疾病靶标映射后,得到BXXXT和T2DM交集靶标58个,三个亚组药物与T2DM的交集靶标分别为:辛开组20个、苦降组46个、甘和组57个。2.网络预测:BXXXT治疗T2DM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基因有 PTGS2、AR、PTGS1、NOS2、PPARG、DPP4。PPI 网络预测的核心靶蛋白主要有IL-6、AKT1等。3.富集分析结果:靶标在GO功能上集中在核受体活动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BXXXT全方的交集靶标主要富集于AGE-RAGE信号通路,该通路富集了 16个靶基因,BXXXT可通过Akt调节NFκB,参与细胞凋亡。而抑制AGE-RAGE通路可减少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降低血糖。辛开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松弛素通路。苦降组、甘和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AGE-RAGE 通路。结论1.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主方为半夏泻心汤,基本中药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同时可配伍使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燥湿运脾、滋阴清热、活血益气等治法的中药组合。2.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安全有效,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还有利于GLP-1的分泌,改善中医证候,缓解胰岛素抵抗,调节胃肠激素(GIP、Gas、MLT、SS)的紊乱,增强胃动力,纠正脂代谢的异常、减轻体重,为中医调和胃肠法治疗T2DM提供客观依据。3.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BXXXT治疗T2DM涉及潜在作用靶标之一为DDP4,主要信号通路为AGE-RAGE,推测BXXXT可作用于PI3K/Akt/NFκB抑制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姜立娟[3](2021)在《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约9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延缓、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玉液汤是中医经典名方,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预测。结合体内外实验,观察玉液汤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T2DM大鼠和棕榈酸诱导的IR-HepG2细胞胰岛素抗的改善作用,进而以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玉液汤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查询玉液汤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和相应的靶蛋白;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2型糖尿病的差异基因,然后对二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以及靶点-富集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靶点以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靶点和化合物进一步模拟验证两者结合性。2.体内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STZ(35mg/kg)注射建立SD大鼠T2DM 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玉液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定期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变化;并且分别于7周末和8周末对大鼠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耐量测定,对其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干预8周后进行大鼠取材,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血脂(TC、TG、LDL、HDL)水平、肝功(ALT、AST、ALP、TP)水平;对肝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组织糖原含量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明确玉液汤调节T2DM IR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玉液汤改善T2DM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内TNF-α、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RS-1、GSK3β、AKT、PI3K p110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IRS-1、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0.25mM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最终确定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分别作为玉液汤低、中、高浓度组,开展后续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法分别检测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S-1、p-IRS-1、PI3K p110a、p-PI3K、AKT、p-AKT、GSK3β和p-GSK3β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G6pase、GSK3β、AKT、IRS-1、PI3K mRNA表达水平,通过体内实验对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1.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经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筛选出玉液汤核心化合物10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富集信号通路15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体内实验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各组T2DM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FBG、Hb 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ISI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ALT、TC、TG水平降低(P<0.05),玉液汤能够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2)玉液汤改善肝脏组织形态,减轻肝脏系数,增加肝糖原合成含量;(3)ELISA结果显示:玉液汤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T2DM大鼠肝脏TNF-α、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液汤及二甲双胍组都能够上调T2DM大鼠肝脏IRS-1、p-IRS-1、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上调IRS-1、PI3K、p-PI3K蛋白表达(P<0.01),下调p-GSK3β表达(P<0.01),玉液汤中剂量组显着上调p-IRS-1表达,增强p-AKT表达(P<0.01)。(5)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各组及二甲双胍组均可不同程度上调PI3K mRNA表达量,降低IRS-1、GSK3βmRNA表达量(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下调IRS-1mRNA、上调PI3K mRNA表达(P<0.01),玉液汤低剂量组显着下调GSK3βmRNA表达水平(P<0.01)。3.体外实验结果:HepG2细胞经0.25 mM棕榈酸处理24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应用不同浓度玉液汤干预IR-HepG2细胞,根据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确定玉液汤400、200、100μg/ml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分子机制研究。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高浓度组下调IR-HepG2细胞G6Pase mRNA、GSK3βmRNA表达(P<0.05),上调IRS-1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玉液汤各组能够上调AKT、IRS-1及p-IRS-1蛋白表达(P<0.05),下调GSK3β、p-GSK3β的表达(P<0.05),其中,玉液汤高浓度组能够显着抑制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外,玉液汤低浓度组能够上调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果与二甲双胍组相似。结论:1.玉液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玉液汤能够调节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3.玉液汤通过上调IRS-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蛋白及mRNA水平,改善肝脏组织胰岛素传递信号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4.玉液汤可以调节IR-HepG2细胞中的关键酶来促进糖原合成和减少糖异生,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潘韦韦[4](2021)在《基于自噬调控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基于自噬调控保护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雄性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40mg.Kg-1单次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中药组予解毒通络调肝方低剂量(1.5 g.kg-1.d-1)、中剂量(4.5 g.kg-1.d-1)及高剂量(13.5 g.kg-1.d-1),西药组予盐酸二甲双胍(0.15 g.kg-1.d-1)。观察SD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饮水量,药物干预第4周末,予各组SD大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各组SD大鼠连续灌胃4周后麻醉处死取材,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FFA),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SD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SD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eclin-1、LC3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LC3、P62、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Beclin-1、LC3、Bax、Bcl-2、Caspase-3 m 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SD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解毒通络调肝方对SD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饮水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对照组SD大鼠一般状态良好,体重上升平稳,饮水正常,模型组SD大鼠一般状态差,体重下降明显,饮水量增加,解毒通络调肝方盐酸二甲双胍组SD大鼠较模型组一般状态改善,体重下降趋势减轻,多饮改善(P<0.05,P<0.01)。FBG及GSP方面,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SD大鼠均较模型组改善明显,有较好的降糖效果(P<0.05,P<0.01)。FINS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FINS水平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SD大鼠FINS水平显着下降(P<0.05,P<0.01)。HOMA-IR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HOMA-IR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大鼠HOMA-IR水平显着下降(P<0.01)。各组大鼠的OGTT-AUC结果显示,模型组显着上升(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低、中及盐酸二甲双胍组显着降低(P<0.05,P<0.01)。脂代谢方面,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SD大鼠TG、CHO、LDL-C、FFA水平(P<0.05,P<0.01),提高HDL-C水平(P<0.01)。2、解毒通络调肝方对SD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SD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对照组SD大鼠胰腺组织结构完整,边界清晰,排列紧密,胞浆丰富;模型组SD大鼠结构紊乱,边界不清,排列不规则,胞浆少,胰岛内细胞质染色变浅或呈空泡化现象;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SD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结构较模型组均有改善。SD大鼠胰腺组织Masson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明显,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P<0.01)。3、解毒通络调肝方对SD大鼠胰腺组织细胞自噬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模型组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上升(P<0.01);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Beclin-1及LC3 II/I蛋白表达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可升高Beclin-1及LC3II/I蛋白表达(P<0.01),降低P62蛋白表达(P<0.05,P<0.01);运用RT-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eclin-1及LC3 m 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Beclin-1、LC3 m RNA表达显着上升(P<0.01)。4、解毒通络调肝方对SD大鼠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Bax蛋白表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Bax/Bcl-2比值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可降低SD大鼠Bax蛋白表达(P<0.01)、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1),降低Bax/Bcl-2比值(P<0.01);运用RT-PCR法检测,模型组较对照组Bax、Caspase-3 m RNA表达升高(P<0.01)Bcl-2 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可降低Bax、Caspase-3 m RNA表达(P<0.01)、升高Bcl-2 m RNA表达(P<0.01),降低Bax/Bcl-2比值(P<0.01);运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凋亡率较对照组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及盐酸二甲双胍组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SD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1、解毒通络调肝方可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SD大鼠一般状态及体重下降趋势,改善多饮情况,以及具有较好的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并且可缓解2型糖尿病SD大鼠胰腺组织病理结构的损害。2、解毒通络调肝方可改善2型糖尿病SD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情况,其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自噬实现的。

蒋里[5](2021)在《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医清热益气法的有效性,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选取英文关键词“Type 2 diabetes”、“TCM”、“clear Heat”、“supplement Qi”、“Replacement therapy”及中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药”、“中草药”、“清热”、“清热益气”、“益气”、“补气”等进行检索,纳入中医“清热益气”药物结合西医标准治疗辅助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Manager5.3对筛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进行结局指标评价。主要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次要指标如血脂、C反应蛋白等。2.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黄连人参颗粒剂及中药模拟剂。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经过基础血糖控制,避免使用对肠道菌群有明显影响的降糖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周,测量患者前后疗效指标、炎症指标及安全指标。疗效指标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安全指标如肝功、肾功等;炎症指标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3.常温取样法采集粪便标本,-80℃冰箱内冻存。对临床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重点分析OTU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LDA Effect Size 差异评分。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5项研究,144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2.临床研究纳入患者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结果表明,治疗组黄连-人参“药对”能安全有效降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但有一定降低趋势;在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前后的差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BMI水平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能显着减少空腹胰岛素分泌(P=0.02),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06);对炎症因子CRP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对TNF-α、IL-6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3.试验纳入样本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ZLA、DZA分别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前,ZLB、DZB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后。OTU聚类结果显示,ZLB相比ZLA增加新OTU 6个,减少原OTU 12个,DZB相比DZA增加新OTU 16个,减少原OTU 5个。α-多样性箱型图显示,DZB较DZA菌群异质性明显增加,ZLB较ZLA菌群异质性明显减少,ZLA与ZLB组间差异值最大。β-多样性PCA图显示,ZLB较ZLA较为集中,DZB较DZA较为分散。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ZLA与ZLB比较,丰度明显增加的菌群是益生菌Bacilli(杆菌纲)及Lactobacillales(乳酸杆菌目),明显减少的菌属是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ruminantiumgroup(真杆菌属)、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Holdemania(霍尔德曼氏菌属)及Porphyromonadaceae(紫单胞菌科)。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和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是其中相对丰度最多的两种条件致病菌菌属,治疗后相对丰度的平均数分别为0.01%及0.07%。结论:1.Meta分析结果证明,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2.黄连-人参“药对”可有效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BMI及CRP水平。3.黄连-人参“药对”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数量、菌群的总丰富度及异质性,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益生菌丰度。

吴袁元[6](2021)在《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GK大鼠骨骼肌组织IRS-1和Sestrin2/m TOR/S6K1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筛选病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Type 2Diabetes Mellitu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T2DM-IR)住院患者100例。将降糖药物为常规口服降糖药划为西药组;将西药组治疗的基本方案上联用丹蛭降糖胶囊(DJC,0.4g/粒,4粒/次,3次/日)口服的患者划为中药组。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TC、HDL-C、LDL-C)、体重指数(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等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2动物实验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体重:190±10g,给予普通饲料;SPF级雄性自发性T2DM(Goto-Kakizaki,GK)大鼠50只,体重180±30g,给予高脂饲料。GK大鼠常规适应性饲养1周,检测随机血糖并选出2次≥16.7mmol/L的GK大鼠,联合病证结合造模方法诱导大鼠T2DM-IR气阴两虚夹瘀模型。根据血糖高低排序编号,将成模后的GK大鼠完全随机分成模型组、DJC高剂量组(DJC-H)、中剂量组(DJC-M)、低剂量组(DJC-L)、西药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组及模型组实验期间予以生理盐水(5ml/kg·d)灌胃,西药组予以二甲双胍(0.1g/kg·d)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予以0.99g/kg·d、0.49g/kg·d、0.25g/kg·d灌胃,共灌胃6周。实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至实验结束,余五组均喂以高脂饲料。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2周记录一次体重,每周通过尾静脉采血测量空腹血糖(FBG),干预前后通过眶下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QUICKI。于干预后6周取材,在取材前第三天最后一次给药后,将大鼠禁食12小时。通过尾静脉血测FBG,后通过管饲法给大鼠50%葡萄糖溶液(2.0g/kg),在给予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在大鼠的尾尖采集血样,并测量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计算各组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取材当天麻醉后取腓肠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组织中Sestrin2、P-m TOR、m TOR、P-S6K1、S6K1、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1临床研究结果(1)本课题共计纳入病例100例,中药组52例,西药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DM病程、T2DM家族史、腰围、BMI、CVAI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的FPG、2h PG、Hb A1c、FINS、HOMA-IR组内比较均降低(P<0.01);中药组比西药组的FPG、Hb A1c、FINS、HOMA-IR降低明显(P<0.01);中药组及西药组的QUICKI指数组内比较均上升(P<0.05),且中药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1);(3)治疗后两组的TC、TG组内比较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的HDL-C组内比较均上升(P<0.05),且中药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LDL-C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BMI、CVAI组内比较均降低(P<0.01或P<0.05);中药组比西药组CVAI降低明显(P<0.05),BM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结果(1)GK大鼠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表现出体重增加,反应缓慢,活动减少,大便秘结,皮毛粗糙,不同组GK大鼠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后上述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给予DJC-H组改善最为明显。(2)造模后各组GK大鼠较空白组的体重减轻(P<0.05),FBG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DJC-H组干预后体重有所下降(P<0.05),其余组差异不明显(P>0.05);各治疗组大鼠FBG均明显减低(P<0.01),西药组较DJC组FBG减低程度明显,但与DJC-L、DJC-H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与模型组相比,DJC-H组、DJC-M组、西药组干预,都可以明显改善FINS水平(P<0.01),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DJC-H组、DJC-M组或西药组干预,都可以显着降低HOMA-IR水平(P<0.05或P<0.01),以西药组降低更为显着(P<0.01);DJC-H组、DJC-M组、西药组干预,都可以增加QUICKI水平(P<0.01)。三组对于对大鼠血清FINS水平及QUICKI水平的影响,以西药组改善更为显着,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大鼠餐后各时间点血糖值、AUC减少(P<0.01),西药组AUC下降幅度更为显着(P<0.05)。(4)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TG、TC、HDL-C、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DJC-H组及西药组血清TG、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DJC-H组降低LDL-C水平更为显着(P<0.01)。(5)与模型组相比,DJC-M组、DJC-H组及西药组干预后IRS-1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各治疗组Sestrin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各治疗组P-m TOR相对表达量均下降明显(P<0.01或P<0.05);DJC-M组、DJC-H组及西药组m TOR、S6K1相对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DJC-H组及西药组P-S6K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DJC可改善气阴两虚夹瘀型T2DM-IR患者血糖指标,进一步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可发挥调脂及维持体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Sestrin2/m TOR/S6K1信号通路,上调Sestrin2,促使P-m TOR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使P-S6K1蛋白表达降低,增强IRS-1蛋白表达,达到改善IR的效果。

李玎玎[7](2020)在《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临床上以持续白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KD,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并在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模型上验证张宁教授创制的益肾颗粒对于DKD的治疗作用,观察益肾颗粒对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以初步探究其治疗DKD的机制。第一部分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目的: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包括常用药物、药物分类、组方规律,以初步提炼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张宁教授在望京医院诊治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有效病例,共纳入处方1045首,药味195味。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方药等信息,采用一人录入双人审核的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张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方药数据库。通过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进行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制作表格。包括用药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结果:(1)用药频次分析显示:出现频次≥200的中药有29味,其中前10位分别是:黄芪、丹参、柴胡、生薏苡仁、石韦、白芍、酒大黄、茯苓、当归、地龙。(2)药物分类使用频率分析显示,使用频率居前五位分别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消肿药,补气药,利尿通淋药,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收涩药,化痰止咳平喘药。(3)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显示:支持度>300的用药模式有19个,排在前5位的药物组合是:黄芪-生薏苡仁、黄芪-石韦、丹参-黄芪、黄芪-柴胡、石韦-生薏苡仁。(4)常用药物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0.90的关联规则共有21条,按照置信度由高到低排列,前5条分别是:茯苓,石韦->黄芪;丹参,石韦,生薏苡仁->黄芪;地龙,生薏苡仁->黄芪;石韦,地龙,生薏苡仁->黄芪;地龙->黄芪。结论:张宁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常以黄芪、太子参、山药等健脾益肺,益气养阴;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芍、当归等养血;丹参、地龙等活血;茯苓、生薏苡仁等健脾渗湿;石韦、桑白皮等利水消肿;山茱萸、狗脊、续断等补益肝肾;佛手、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常用的药物种类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消肿药,补气药,利尿通淋药,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等等。组方规律体现了补气生血、益气活血、利水活血相结合、前后分消、疏肝活血等思想。结果体现了张宁教授在糖肾早期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主要治法;中期在此基础上加以养血活血,健脾祛湿之法;晚期补益肝肾,利尿消肿为主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运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观察益肾颗粒对DN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尿蛋白、肾脏病理、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干预作用,验证益肾颗粒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及安全性,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30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45只大鼠依照随机区组法按体重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每组均15只;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正常组。第10周开始干预,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益肾颗粒组灌胃剂量为1.78g/kg;氯沙坦钾组按照氯沙坦钾20mg/kg进行灌胃,连续灌胃干预10周。干预前测量大鼠体重,于眶静脉取血1ml用于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干预5周后,测量大鼠体重;于眶静脉取血1ml用于检测FBG、TG、TC、ALB、CRE、BUN。干预10周后,用代谢笼收集大鼠24小时尿,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FBG、TG、TC、ALB、CRE、BUN、AST、ALT,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取出大鼠双侧肾脏,称重并记录,用于肾脏病理检测。HE、PAS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结构改变。通过Motic3000显微摄影系统采集病理图片,通过Image-J半定量方法评估肾小球病理变化程度。PAS染色400×光镜下,每张片子随机选取3个带有肾小球的视野,每组3张片子。采用Image-J算出每个肾小球总面积、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计算系膜基质面积与肾小球总面积的比值,作为一个肾小球病理变化程度的评估。结果:(1)造模组大鼠特点:经过高糖高脂饮食饲养和低剂量STZ腹腔注射造模,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造模组出现明显的多食、多饮、多尿症状,体重降低(P<0.01),FBG、TC、BUN、ALT 升高(P<0.01),血浆 ALB 降低(P<0.05)。(2)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尿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体型消瘦,毛色蜡黄,活动减少,精神暴躁,眼球发白等病态改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肾颗粒组大鼠和氯沙坦钾组大鼠均有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降低(P<0.01),尿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颗粒组、氯沙坦钾体质量、尿量无统计学差异。(3)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浆白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BG、TC(P<0.01)、TG(P<0.05)升高,血ALB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颗粒组FBG降低(P<0.05),血ALB升高(P<0.01);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TG、TC均降低(P<0.01)。(4)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肾功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UN升高(P<0.01);血CRE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BUN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24hUTP: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hUTP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P<0.05)、益肾颗粒组(P<0.01)24hUTP降低。(6)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肝功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颗粒组ALT降低(P<0.05)。(7)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SOD(P<0.01)、GSH-PX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血清T-SOD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益肾颗粒组GSH-PX含量升高(P<0.05),T-SOD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8)肾脏病理:HE、PAS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计算肾小球系膜面积与肾小球总面积的百分比,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系膜面积分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系膜面积分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肾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FBG、TG、TC、ALT、24hUTP,升高血ALB;有降低血BUN的趋势,且能够减轻DN大鼠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等肾脏病理改变,降低肾小球系膜面积分数;并且对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说明益肾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糖、血脂、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有降低血尿素氮的趋势,可以显着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益肾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其肾脏保护机制的所在。

张岩[8](2020)在《泻火解毒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小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经方——白虎加人参汤和三黄泻心汤合方化裁而成的泻火解毒养阴方不同剂量对T2DM模型小鼠LPS-TLR4-NF-κ 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组(高、中、低剂量组)。采取高脂+腹腔一次性注射STZ的方式,建立T2DM小鼠模型。治疗4w,末次给药后禁食16h,测体重、血糖,HE染色观察肝、胰病变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和IL-1 β的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LR4、MyD88和NF-κ B的蛋白表达。结果:给药物后,二甲双胍组和中药各组胰腺与肝脏病变均较模型组改善,血糖均降低(p<0.01),体重均增加(p<0.01),TLR4、Myd88、NF-κ B表达量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和中药中、低剂量组IL-1 β、IL-6的含量下降明显(P<0.05);中药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基本相同(p>0.05)。结论:泻火解毒养阴方与二甲双胍均可较好的降低血糖,改善胰腺与肝脏病变,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 LPS-TLR4-NF-κ B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IL-1 β、IL-6及肾脏组织NF-κ B、MyD88、TLR4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王逗逗[9](2020)在《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通过对中医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治疗糖尿病相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古今医家运用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和特点。同时,通过《医方类聚》与《中华医典》对比研究,揭示《医方类聚》作为大型方剂学类书的临床价值。2.通过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揭示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T2D M)常用清热药种类与配伍规律,常用剂量及针对不同热证证候的常用方药,以期为临床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提供思路与借鉴。3.基于肠道菌群理论,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与技术,从生物分类学“属”水平探寻清热药降糖功效的微生物学靶点,以期揭示典型清热药黄连降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部分,古代文献研究,针对《医方类聚·消渴门》全篇及《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相关的方药进行整理。首先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方剂剂型及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对含清热药的方剂进行筛选,统计其中的全部清热药。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古人应用清热药治疗消渴相关的配伍规律。现代文献研究,采用特定检索式,检索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与中医药治疗T2DM相关的文献,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方剂的剂型及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对含清热药的方剂进行筛选,统计其中的全部清热药。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现代医家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的配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治疗T2DM常用清热药的常用剂量。2.临床研究部分,收集396份赵进喜教授诊治T2DM有效医案。首先对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的表述进行标准化,对处方药物的名称进行规范化,并建立医案方剂数据库。继之对患者一般情况、处方中单味药物、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ersion 2.5),以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法,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的组方配伍规律。并针对不同热证常用清热药的用药特色及用药剂量进行统计分析。3.实验研究部分,采用18只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模型小鼠(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二甲双胍组,采用6只同窝非糖尿病小鼠(db/m小鼠)为正常组。其中黄连组与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黄连浸膏水溶液及二甲双胍水溶液,模型组与正常组给予纯净水,干预时间为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血糖与体重的变化。于第8周处死前采集粪便样品,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silval32/16sb acteria为物种分类数据库,对样品菌落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与聚类,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在生物分类学“属”水平上的组成结构、丰度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相关的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胃经为主。剂型以汤剂、丸剂、散剂为主。常用清热药为天花粉、麦冬、黄连、知母、生地黄、甘草、石膏、黄芩、地骨皮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黄芩、麦冬,地骨皮、麦冬,知母、黄连、麦冬,麦冬、黄芪、人参等。核心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黄连、麦冬、人参。基于聚类分析共得到6组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葛根、升麻、茯神、赤茯苓、生姜、竹叶、炙甘草,黄连、天花粉、王瓜根、牡蛎、苦参、鸡内金、铅丹等。现代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医家治疗T2DM的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为主。剂型以汤剂、胶囊剂为主。常用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连、天花粉、麦冬、玄参、知母、甘草、赤芍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生地黄、黄芪,丹参、黄芪,生地黄、丹参、黄芪等。核心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黄连、麦冬、生地黄、黄芪、山药、葛根、丹参。基于聚类分析得到5组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栀子、黄芩、黄芪、玄参、丹参,玄参、白术、茯苓、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等。2.现代临床医案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396份医案,含396首处方。症状统计由多到少依次为乏力、口干、不寐、口苦、腰酸等。证候以郁热证、阴虚证、气虚证最多,血瘀证、郁热证次之,热证及其密切相关证候(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痰热证、湿热证、肝阳证、热毒证)占总证候的50.66%。用药方面,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常用清热药为黄芩、黄连、地骨皮、甘草、夏枯草、赤芍、生地黄、牛蒡子、知母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葛根、丹参,地骨皮、荔枝核,地骨皮、丹参、仙鹤草、荔枝核,葛根、丹参、柴胡、黄芩,陈皮、黄芩、半夏等。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丹参、柴胡、黄芩、白芍、黄连、地骨皮、鬼箭羽、荔枝核、仙鹤草。基于复杂熵聚类分析得到潜在核心药物组合8组,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白芍、赤芍、甘草,地骨皮、仙鹤草、荔枝核、蚕沙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获得4首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麦冬、莲子心、莲子、五味子、太子参,白芍、赤芍、甘草、三七、茺蔚子、密蒙花等。通过对热证及其密切相关证候用药统计,得到各证候常用清热药,如郁热证常用黄芩、夏枯草、赤芍;阴虚证常用地骨皮、生地黄、知母、玄参;热毒证常用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黄连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黄连组)血糖指标显着下降,与给予纯净水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模型组)及给予二甲双胍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二甲双胍组)相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3)。各组小鼠体重均较实验前增加,模型组、黄连组、二甲双胍组,三组小鼠体重与作为正常组的非糖尿病小鼠相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值均=0.000),三组小鼠组间数据则均无显着差异(P值均>0.05)。基于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较,黄连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在生物分类学“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Verrucomicrobia 丰度增加,而 Fir micutes、Actinobacteria、Patescibacteria、Epsilonbacteraeota、Tenericutes、Deferribacter es丰度降低,提高了 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值;在生物分类学“属”水平上,表现为 Akkermanisia 丰度增加,Alistipes、Blautia、Roseburia、Helicobacter、Papillibacte r、Ruminococcaceae丰度降低。肠道菌群对血糖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kkermansia与血糖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6;Q=0.00866)。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多以清热药为主,常配伍补气药与补阴药。常用清热药为天花粉、黄连、知母等。与古代医家相较,现代医家治疗T2DM重视应用清热药的同时,常配伍活血化瘀药,常用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连、天花粉等。2.现代临床案例分析显示,T2DM常见热证为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赵进喜教授治疗T2DM常用清热药为黄芩、黄连、地骨皮、夏枯草等。常配合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燥湿化痰等药物与清热药联用。3.实验研究显示,清热药的代表药黄连的降糖机制可能与其增加Akkermansia菌属丰度,降低 Alisipes、Blautia、Helicobacter、Papillibacter、Roseburia、Ruminococcac eae菌属丰度,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降低物种多样性有关。鉴于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清热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4.传统医学在泰国的研究水平相对薄弱,进一步将中医药防治T2DM相关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泰国,将有利于提高泰国中医诊治T2DM的临床水平。

张宁怡[10](2020)在《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健脾疏肝方对高脂饲料诱导的NASH大鼠血清肝酶、血脂、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以及线粒体相关功能因子TFAM、AIF的调节作用,探究健脾疏肝方在亚细胞水平上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疏肝方低剂量组、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易善复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采用高脂饮食(88%基础饲料+2%胆固醇+10%猪油)诱导大鼠NASH模型。各治疗组造模期间同时给药。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给药浓度为31.5 g/kg,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为15.75 g/kg,健脾疏肝方低剂量组为7.875 g/kg,易善复组给药量为137.3 mg/kg;正常组与模型组每日根据体重予相应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日1次。造模8周后处死动物,取血清检测肝酶、血脂,取肝组织分别制作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分别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质沉积情况;取肝组织制作电镜切片,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并统计线粒体数量;取肝组织进行TFAM、AIF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一般情况:模型组大鼠毛色粗糙暗淡,饮食量减少,大便色偏黄,质地偏软,气味臭秽,个别大鼠脾气暴躁,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肝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治疗组肝指数与模型组相比无差异。2、血清酶学: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健脾疏肝方低、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血清ALT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各治疗组血清AST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其中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改善血清AST水平更显着(P<0.01)。3、血脂:模型组血清TG、TC、LDL-C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健脾疏肝方低、高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血清T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各中药治疗组和易善复组血清TC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血清LDL-C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血清LDL-C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健脾疏肝方中、高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血清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此外,健脾疏肝方中剂量组和易善复组改善血清HDL-C效果与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0.01)。4、病理学: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出现了明显的肝脂肪变、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NAS评分总分大于5分,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各治疗组NAS总分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下降(P<0.01);其中健脾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可显着改善肝小叶内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评分(P<0.05),易善复组可显着改善肝脂肪变、肝小叶内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评分(P<0.05)。5、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数量:正常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线粒体双层膜完整清晰,线粒体嵴排列整齐,数量最多。模型组肝细胞增大,胞内有大量脂肪小泡,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减少,线粒体体积增大,双层膜模糊或消失,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健脾疏肝方各治疗组胞内仍有脂滴沉积,较模型组减少,可能与肝腺泡分区有关;线粒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大部分线粒体形态恢复正常,部分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清晰,仍有少量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破坏,或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内质网数量较模型组增加,结构较清晰。易善复组肝细胞脂滴沉积较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减轻,线粒体数量较模型组及其余中药治疗组明显增多(P<0.01),线粒体结构部分恢复,内质网数量增加。6、线粒体功能因子:模型组TFAM表达量比正常组减少(P>0.05),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和易善复组TFAM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AIF表达量比正常组升高(P>0.05),健脾疏肝方高剂量组和易善复组AIF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减少(P<0.05)。结论1、健脾疏肝方可降低NASH大鼠的血清肝酶、血脂水平,可降低肝组织病理学评分,且该方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可能存在量效关系,即疗效随着用药剂量升高而增加。2、健脾疏肝方可修复NASH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损害,恢复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完整性,改善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减轻线粒体肿胀,增加正常线粒体数量;恢复内质网结构和数量,减轻内质网应激。3、健脾疏肝方可通过上调TFAM表达调控线粒体生成,通过调节MPTP的开放,减少AIF的异常流出;通过抑制AIF表达,减轻其诱导的细胞凋亡。

二、补气活血方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气活血方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认识
        1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名
        2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因
        3 糖尿病心肌病中医病机
        4 糖尿病心肌病治则
        5 糖尿病心肌病论治
        6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糖尿病心肌病现代研究进展
        1 糖尿病心肌病流行现状
        2 糖尿病心肌病病程特征
        3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
        4 糖尿病心肌病诊断策略
        5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干预策略
        6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糖心平胶囊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糖心平胶囊对DCM的保护作用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糖心平干预后大鼠心功能及对抗急性心肌缺血能力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糖心平胶囊药效机制探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肠促胰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 肠促胰素在调节血糖稳态中的生理作用
        2 T2DM患者肠促胰素效应的临床特点
        3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T2DM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肠促胰素效应中药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中药有效成分
        2 中药复方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1 现代药理研究
        2 现代临床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3)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玉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玉液汤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基于自噬调控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2 型糖尿病中西医研究概述
        1 西医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2 中医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3 糖尿病研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综述二自噬与2 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1 自噬的概念
        2 自噬相关调控因子
        3 自噬对糖尿病的影响
        4 中医对自噬的认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2 型糖尿病SD大鼠糖脂代谢及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2 型糖尿病SD大鼠胰腺组织细胞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解毒通络调肝方对2 型糖尿病SD大鼠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探讨
        1 《内经》“壮火食气”思想与消渴病火热病机初探
        2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火热伤气”病机的认识
        3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的临床分析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
        1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一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基于清热益气法的黄连-人参“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受试者筛查
        1.3 技术路线
        1.4 干预措施
        1.5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基线标准
        2.3 疗效指标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流程
        1.2 生物信息分析路线
        1.3 数据质控与优化
        2 结果
        2.1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2.2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
        2.3 物种结构分析
        2.4 Alpha多样性分析
        2.5 Beta多样性分析
        2.6 差异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6)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筛选与用药
        2.2 研究内容
        2.3 疗效判定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临床综合疗效评分
        4.3 血糖指标比较
        4.4 FINS、HOMA-IR指数、QUICKI指数比较
        4.5 BMI、CVAI指数比较
        4.6 血脂TG、TC、HDL-C、LDL-C比较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一般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模型制作及分组、给药
        2.2 实验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3 对大鼠FBG的影响
        4.4 对大鼠FINS水平及QUICKI指数的影响
        4.5 对大鼠稳态模型HOMA-IR指数的影响
        4.6 对大鼠OGTT及 AUC的影响
        4.7 对大鼠血清TG、TC、HDL-C、LDL-C的影响
        4.8 对大鼠Sestrin2、P-mTOR/mTOR、P-S6K1/S6K1、IRS-1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T2DM-IR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益气养阴活血法的应用
    2 现代医学对T2DM-IR的机制分析
        2.1 血脂紊乱与IR
        2.2 细胞内功能缺陷与IR
        2.3 氧化应激与IR
    3 现代医学对T2DM-IR的主要治疗方式
        3.1 运动治疗
        3.2 药物治疗
        3.3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
    4 临床患者选择及动物模型选择
    5 Sestrin2/m TOR/S6K1/IRS-1信号通路与调控T2DM-IR
    6 DJC的理法方药分析
    7 DJC干预T2DM-IR作用机制探讨
        7.1 对糖代谢的影响
        7.2 对脂代谢的影响
        7.3 对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7.4 对大鼠骨骼肌组织IRS-1和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改善T2DM-IR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7)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8)泻火解毒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小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T2DM的认识
        1.1 T2DM的发病机制
        1.2 LPS-TLR4/NF-κ B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2.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2.1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2.2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3. 经方合方在内伤杂病中的运用及意义
    4. 泻火解毒养阴法治疗T2DM的立法依据
    5. 泻火解毒养阴方为经方合方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物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1.4 实验材料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模型制备及给药方法
        2.2 药物制备
        2.3 给药方法
        2.4 标本采集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小鼠一般状况
        3.2 各组小鼠治疗前后体重变化
        3.3 各组小鼠治疗前后血糖变化
        3.4 各组小鼠治疗后胰腺及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
        3.5 各组小鼠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的比较
        3.6 各组小鼠肾组织TLR4、Myd88、NF-κ B蛋白表达结果
讨论
    1. 泻火解毒养阴方方药分析及配伍意义
        1.1 方药分析
        1.2 配伍意义
    2. 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价
    3. 泻火解毒养阴方对T2DM模型小鼠一般情况、血糖及体重的观察及影响
        3.1 实验小鼠一般情况的观察
        3.2 泻火解毒养阴方对T2DM小鼠的体重的影响
        3.3 泻火解毒养阴方对T2DM小鼠血糖的影响
    4. 泻火解毒养阴方对T2DM小鼠胰腺及肝脏的影响
    5. 泻火解毒养阴方对糖尿病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6、IL-1 β的影响
    6. 泻火解毒养阴方对T2DM模型小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9)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古今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消渴相关文献综述
        2 现代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的文献综述
        3 泰国传统医学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及常用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
        2 糖尿病与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
        3 肠道菌群诱发糖尿病的机制
        4 治疗糖尿病常用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6 泰国传统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文献研究: 基于古今文献数据挖掘的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医籍应用清热药治疗消渴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医家应用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临床研究 赵进喜教授应用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研究 基于肠道菌群的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机制研究
    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泰语版)
附录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汉语版)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与危险因素
        3. 发病机制
        4. 治疗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证候学研究
        4.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5. 李军祥教授治疗NASH的经验总结
        6. 健脾疏肝方前期研究基础及单味药研究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模型饲料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取材与样本制备
    3. 检测指标与方法
        3.1 一般指标
        3.2 血清学检指标
        3.3 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3.4 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
        3.5 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TFAM、AIF的Western Blot检测
    4. 数据统计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大鼠体质量及肝指数
        5.3 肝脏酶学
        5.4 血脂水平
        5.5 肝脏病理学变化
        5.6 肝组织超微结构观察情况
        5.7 各组肝细胞线粒体数目统计
        5.8 肝组织TFAM、AIF Western Blot表达
讨论
    1. 动物模型评价
    2. 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血清转氨酶的干预效果
    3. 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血脂水平的干预效果
    4. 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干预效果
    5. 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TFAM、AIF蛋白表达的干预效果
    6.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补气活血方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糖心平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药效及机制[D]. 李晓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D]. 谈钰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立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自噬调控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方对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D]. 潘韦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蒋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D]. 吴袁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玎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泻火解毒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小鼠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 张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D]. 王逗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健脾疏肝方对NASH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宁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糖尿病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分泌蛋白论文 补气论文 血糖指数论文

上一篇:在用车辆尾气检测方法(待续)
下一篇:悉尼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