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后牙汞合金填充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银汞合金后牙充填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林娟[1](2021)在《应用不同材料填充治疗后牙邻面龋齿的临床效果及有效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对后牙邻面龋齿患者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填充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牙邻面龋齿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1组(松风beautifill+1bond黏结剂充填治疗)、A2组(银汞合金充填治疗)、A3组(银粉玻璃离子充填治疗)、A4组(贺利氏卡瑞司玛+Durafill釉质黏合剂充填治疗),各3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成功率、6个月后复诊结果。结果 A1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成功患者29例,失败患者1例,成功率为96.67%;A2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成功患者23例,失败患者7例,成功率为76.67%;A3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成功患者21例,失败患者9例,成功率为70.00%;A4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后,成功患者18例,失败患者12例,成功率为60.00%;A1组治疗成功率高于A2组、A3组及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30例患者中,表现出脱落以及磨耗患者各1例,未表现出刺激痛、继发龋现象,总计2例(6.67%);A2组30例患者中,表现出脱落患者2例、磨耗患者3例、刺激痛患者2例、继发龋患者2例,总计9例(30.00%);A3组30例患者中,表现出脱落患者4例、磨耗患者4例、刺激痛患者2例,无继发龋患者,总计10例(33.33%);A4组30例患者中,表现出脱落患者3例、磨耗患者3例、刺激痛患者3例,继发龋患者3例,总计12例(40.00%);A1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2组、A3组及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风beautifill+1bond黏结剂充填疗法有效应用后,观察治疗成功率、6个月后复诊结果,均获得显着改善,可促进后牙邻面龋齿患者整体预后水平提升。

李汝霞[2](2021)在《不锈钢预成冠用于大面积缺损的年轻第一恒磨牙修复后的修复质量及牙周健康状况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观察不锈钢预成冠修复大面积缺损的年轻第一恒磨牙的修复效果,及其对牙周组织和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时间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第一恒磨牙患儿24例,患牙都是大面积的缺损,进行自体口内对照实验,所以每个人取两颗上颌或下颌对称的同颌同名牙作为研究对象,共48颗。实验组(n=24)为大面积缺损的第一恒磨牙,并使用不锈钢预成冠(PMC)修复,对照组(n=24)为健康的同颌同名牙。观察实验组不锈钢预成冠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同时间节点的修复效果(包括牙体完整性、修复体情况、边缘密合性、继发龋等),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前、修复后3月、6个月、12个月不同时间节点的牙周健康状况[包括牙龈探诊出血(BI)、菌斑指数(PLI)、影像学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CEJ)的距离]和患儿口腔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儿科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PQII-14)评分,并统计实验组并发症(包括继发龋、充填体折裂、冠磨穿、牙齿折裂、冠脱落)的发生率。结果:(1)基本资料24例观察对象,其中男患儿14例,占比58.3%。年龄在6-12岁,平均在10.0±1.3岁之间。男患儿平均在10.0±0.68岁,女患儿平均在10.1±1.9岁,男患儿和女患儿年龄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各象限的第一恒磨牙的牙位、及上下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修复效果实验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修复效果(牙体完整性、修复体情况、边缘密合性、继发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牙周健康状况PLI: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LI比较,修复前实验组(3.21±0.83)显着高于对照组(1.13±0.61)(P<0.05),在修复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PLI,结果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修复前时间点(3.21±0.83)显着高于修复后的三个时间节点(0.96±0.69、0.88±0.68、0.88±0.68)(P<0.05),对照组修复前后各时间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BI: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I比较,在修复前时间点实验组(2.04±1.08)显着高于对照组(0.96±0.36),在修复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的修复前时间点(2.04±1.08)显着高于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间点(0.92±0.28、0.83±0.48、0.79±0.51)(P<0.05),对照组修复前和修复后三个时间点测量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实验组和对照组CEJ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测量结果比较:在术前、术后的三个时间点其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24例患者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总共发生冠脱落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5)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修复前和修复后比较: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口腔功能限制、口腔症状、社会情绪健康及学校环境影响评分均下降,与修复前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锈钢预成冠修复大面积缺损的年轻第一恒磨牙短期研究表明:(1)临床修复效果良好。(2)未对患儿的牙周组织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并发症发生率较低。(4)可能相对的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李泽雨[3](2020)在《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实现精准微创的根管治疗,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本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导板介导下开髓治疗,并对其与常规开髓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利的治疗方法。方法:本实验收取若干于3个月内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扫描,筛选出40颗离体牙进行试验,随机将所有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进行开髓,实验组则选用Endo根管治疗软件设计开髓孔,并借助3D打印机制作个性化开髓导板,在导板辅助下采用精准微创的开髓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选用TF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热牙胶进行根管充填来完成后续根管治疗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记录比较2组开髓操作消耗时间和根管预备花费时间的差异,并使用AutoCAD软件计算出2组研究对象的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比例的大小。在树脂充填修复全部40颗离体牙,以及硅橡胶、自凝塑料等材料对离体牙进行仿生处理后,用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载荷试验,至离体牙出现折裂为止,记录结果,以此来比较2组研究对象牙体组织的抗折裂强度。本实验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根管治疗组(对照组):开髓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为(1.85±0.05)min,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为(4.76±0.46)min,开髓加根管预备这两项操作的总花费时长为(6.62±0.46)min;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9.18±0.48)%;离体牙充填修复后研究对象的载荷为(1.48±0.07)kN。精准微创根管治疗组(实验组):开髓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为(0.72±0.10)min,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为(6.20±0.53)min,开髓加根管预备这两项操作的总花费时长为(6.93±0.52)min;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为(3.53±0.13)%;同样,树脂充填修复离体牙后,研究对象的载荷为(1.81±0.03)kN。载荷数值越高,表示牙体组织抗折性能越强,即: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与传统开髓根管治疗相比,开髓消耗的时间短,开髓孔的面积小,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体牙体外实验表明,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可减小开髓面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提高患牙的远期保存率。

殷薇薇[4](2020)在《iRoot BP Plus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术后一年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磨牙髓室底穿孔可以定义为根管系统与牙周组织之间的异常通道[1],其病因可分为医源性(开髓、桩腔预备、根管预备不当等)和病理性(龋坏、牙内外吸收),这一通道将牙髓腔与牙周支持组织相连,会影响牙齿的预后,并且是根管充填后牙髓治疗失败的第二大最常见原因[2]。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穿孔是导致高达9.6%的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3]。髓室底穿孔会导致牙龈上皮向下生长进入穿孔区域,引起与牙周组织和牙槽骨破坏相关的炎症反应和附着丧失,这些损害了根尖周组织的健康,最终影响了牙齿的预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穿孔会导致牙根完整性丧失,并进一步破坏邻近的牙周组织[4],最终造成患牙松动被拔除,影响咬合的稳定性[5]。成功的治疗依赖于穿孔的准确诊断和可视化,以及在封闭穿孔和防止细菌渗透方面有效的生物相容材料的使用[4]。理想的修复穿孔材料需要具备下列性能:(1)严密的封闭性;(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良好的抗菌性和抑菌性;(4)无致癌性;(5)不溶解性和X线阻射性;(6)操作便利;(7)对牙周组织无刺激性和无毒性;(8)能促进骨组织和牙骨质形成;(9)能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再生[6-7]。iRoot BP Plus不仅具有良好的X线阻射性、封闭性、粘结性、固化性能和抗压强度,同时对牙髓及牙周组织无或低毒性[8],并可促进生物矿化、牙髓及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9-10],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生物陶瓷材料,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牙髓治疗。国外也有关于其具有优越疗效的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研究和临床病例报道,但在国内相关报道不多。本实验用iRoot BP Plus修补髓室底穿孔,并观察研究其临床效果。目的:观察iRoot BP Plus修复医源性和龋源性磨牙髓室底穿孔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穿孔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髓室底穿孔的患牙的72例,采用橡皮障隔离,高速球钻去除冠方封闭材料,在显微镜下找到穿孔部位,用3%次氯酸钠溶液对穿孔处进行冲洗并止血,测量穿孔大小并记录。根管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并用3%次氯酸钠溶液和生理盐水进行根管冲洗,再使用超声荡洗,纸尖吸干后用牙胶尖堵住根管口,将iRoot BP Plus覆盖于穿孔处,轻轻用力加压,无菌潮湿棉球覆盖,在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糊剂,Caviton暂封膏暂时充填。暂封一周后复诊,橡皮障下去除Caviton暂封膏及湿棉球,探查iRoot BP Plus硬度,3%次氯酸钠溶液和生理盐水进行根管冲洗、消毒,再用17%EDTA冲洗以减少缺损区碎屑,生理盐水进行终末冲洗,纸尖吸干,AH-Plus+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以封闭根管,清洁窝洞,大块流动树脂封闭根管口及髓腔,3M Z350复合树脂进行牙冠部分充填,调牙合,抛光,拍摄术后根尖片及口内照。于术后一年进行复诊,评价术后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穿孔疗效的因素。结果:(1)医源性穿孔疗效明显优于龋源性(P<0.05);(2)感染时间超过半年的髓室底穿孔治疗效果较时间短者差(P<0.05);(3)穿孔直径>3mm成功率为62.50%,直径为2-3mm成功率为92.31%,直径<2mm成功率为95.45%,直径>3mm成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iRoot BP Plus修复髓室底穿孔时应考虑穿孔病因、感染时间和穿孔大小等因素,以便更大程度保留患牙。

何治一[5](2016)在《两种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的临床评价和耐磨耗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合树脂是临床广泛使用的牙齿缺损充填修复材料,具有颜色美观、能够与牙齿硬组织形成粘接等优点。随着复合树脂的发展,其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因而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后牙缺损的充填修复。目前可用于后牙缺损充填修复的复合树脂主要有通用型复合树脂和后牙专用复合树脂。3M公司的通用型复合树脂Z350 XT和后牙专用复合树脂P60是国内广泛使用的可用于后牙缺损修复的材料,关于这两种复合树脂用于后牙缺损充填修复的临床效果的报告还较少,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评价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的临床研究更少。为此,本研究分别采用改良的USPHS分级评价法和数字三维形貌扫描分析法对上述两种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效果和耐磨耗性能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两种复合树脂修复体咬合接触区的表面微观结构,探索复合树脂咬合接触区的磨耗机制,为临床选择使用复合树脂提供参考,为复合树脂填料方面的改进提供临床资料。目的:1.评价复合树脂Z350 XT和P60用于后牙缺损充填的临床效果;2.定量测定复合树脂Z350 XT和P60后牙充填修复体的表面磨耗量;3.探索复合树脂Z350 XT和P60修复体咬合接触区的磨耗机制。方法:1.两种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用Z350 XT和P60复合树脂充填修复54个I类洞缺损和12个II类洞缺损,于修复后的第1、6、12个月在手术显微镜下按照改良USPHS评价标准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进行观察评价,评价项目有解剖形态、色泽匹配性、边缘适合性、边缘变色、表面光滑性和继发龋。2.修复体磨耗量的测定硅橡胶二次印模法制取修复牙齿的精细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用PS50三维形貌扫描仪扫描修复复模表面,将获得的三维形貌数据导入Geomagic三维分析软件,建立牙齿三维数字模型,重叠不同时间牙齿的三维形貌,通过软件计算6、12个月两种复合树脂修复体的平均磨耗深度和磨耗体积。3.修复体磨耗面显微形貌的观察制取修复牙齿咬合面精细印模,用环氧树脂灌制复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修复体咬合面的显微形貌。结果:1.修复后1、6个月,Z350 XT修复体的色泽匹配性、表面光滑性显着优于P60修复体(P<0.05);随着时间增加,Z350 XT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和表面光滑性显着下降(P<0.05);两种复合树脂修复体在解剖形态、边缘适合性、边缘染色、继发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修复后6、12个月,Z350 XT修复体的平均磨耗深度分别为39.33±14.25μm、52.74±30.65μm,平均磨耗体积分别为1.03±0.6mm3、1.40±1.13mm3,P60修复体的平均磨耗深度分别为39.16±19.11μm、54.18±21.47μm,平均磨耗体积分别为0.85±0.54mm3、1.62±1.03mm3,两种材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EM下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种复合树脂修复体咬合接触区的磨蚀凹坑和修复体边缘形成的凹坑逐渐增加,超充边缘出现折裂,充填后6个月内凹坑增加较快,12个月后增加相对较慢。结论:通用型复合树脂Z350 XT和后牙专用复合树脂P60充填修复后牙I、II类窝洞,修复后的12个月内均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Z350 XT的抛光性能和色泽匹配性较P60更好;两种复合树脂展现出相似的表面磨耗量,它们咬合接触区的磨耗主要表现为表面磨耗、边缘磨耗和超充边缘折裂。

张为新,周水华[6](2015)在《双层法充填龈壁过浅龋洞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玻璃离子粘固剂联合银汞合金双层充填法治疗龈壁过浅龋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患者的78颗龈壁过浅的龋洞随机采用双层充填法或银汞合金单独充填法进行充填,1年后比较充填成功率。结果双层充填法的充填成功率为87.23%,高于银汞合金单独充填法(61.29%),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龋洞的总充填成功率为78.79%,稍高于前磨牙龋洞的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玻璃离子粘固剂联合银汞合金双层充填法可显着提高龈壁过浅龋洞的充填成功率。

陈晓玲[7](2014)在《三种材料修复磨牙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3种不同材料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颗仅有牙合面龋坏的磨牙分为3组,分别采用玻璃离子、P60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充填,2年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年后进行随访复查,P60复合树脂组充填成功率94.8%,玻璃离子组充填成功率为88.7%,银汞合金组充填成功率92.5%,3种不同材料充填修复后牙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60复合树脂组、玻璃离子组与银汞合金组三组充填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牙髓病变、充填体磨耗及充填体脱落。结论 P60复合树脂充填磨牙牙合面龋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与银汞合金。

张涛[8](2013)在《后牙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用于乳磨牙龋齿充填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后牙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在乳磨牙龋齿充填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乳磨牙龋齿患者83例,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将其分为后牙复合树脂组(41例)和银汞合金组(42例),比较两种充填方式对乳磨牙龋齿的治疗效果。结果:后牙复合树脂组与银汞合金组的有效填充率分别为68.29%(28/41)和85.71%(36/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9,P<0.05);经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填充物脱落后牙复合树脂组13例(31.71%),银汞合金组7例(1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磨牙龋齿充填中,银汞合金较后牙复合树脂有更好的填充率,而且填充物不容易脱落,是乳磨牙龋齿充填治疗的有效方法。

张衍军,刘克礼[9](2013)在《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光固化树脂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色泽美观、强度高、应用广泛、操作简便且价廉等特点。修复时不磨牙或少磨牙,患者乐于接受。目的:观察光固化树脂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的效果。方法:共收治32例患者,75个上颌大间隙,107颗牙齿;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1-52岁;牙位分别为双侧中切牙1个间隙,14例;双侧中切牙、左侧侧切牙、左尖牙3个间隙,3例;双侧中切牙、右侧侧切牙、右侧尖牙3个间隙,2例;左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和右侧中切牙、侧切牙4个间隙,3例;双侧中切牙和侧切牙3个间隙,6例;左侧中切牙、侧切牙和右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4个间隙,4例。均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过大上颌前牙间隙。随访观察牙冠形态,密合度、颜色、磨损程度及松动度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3年,32例患者中修复成功17例,树脂修得的牙冠形态及密合度良好,修复体不松动脱落,无任何变色;修复基本成功9例,修复的牙冠形态及密合度欠佳,修复体不松动脱落,但在龈缘处和牙体接触处修复体有缺陷,有轻度变色;修复失败6例,牙冠形态及密合度较差,修复体松动或脱落,修复体严重变色,需要重新修复。

李激[10](2013)在《3种充填方法修复磨牙邻面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常规银汞合金充填、银汞合金粘接充填、瓷化树脂充填磨牙邻面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0例465颗邻面Ⅱ类洞的磨牙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常规银汞合金充填、银汞合金粘接充填和瓷化树脂充填,修复后1、3年进行复查。结果 A组、B组和C组1年后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8.00%、100.00%、100.00%,3年后成功率分别为71.33%、85.71%、97.32%。3年后在密合度方面,B组优于A组(χ2=6.02,P=0.014),C组优于A组(χ2=19.98,P=0.000)和B组(χ2=5.19,P=0.026);牙髓炎发生率,A组高于B组(χ2=4.50,P=0.034)和C组(χ2=7.12,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填体破损率,A组高于C组(χ2=8.17,P=0.007),B组高于C组(χ2=7.27,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瓷化树脂用于磨牙邻面Ⅱ类洞的充填效果最佳,银汞合金粘接充填优于常规银汞合金充填。

二、银汞合金后牙充填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汞合金后牙充填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不同材料填充治疗后牙邻面龋齿的临床效果及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4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4组患者复诊情况比较
3 讨论

(2)不锈钢预成冠用于大面积缺损的年轻第一恒磨牙修复后的修复质量及牙周健康状况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情况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剔除标准
    1.2 材料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3.2 相关治疗的完成
        1.3.3 修复前检测
        1.3.4 PMC修复
        1.3.5 术后注意事项
    1.4 临床效果评价
        1.4.1 评估不锈钢预成冠的修复效果
        1.4.2 比较修复前、修复后 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周健康状况
        1.4.3 统计实验组十二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4 修复治疗后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PQII-14)评测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 基本情况比较
    2.3 疗效分析
        2.3.1 实验组修复后效果比较
        2.3.2 两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s)
        2.3.3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4 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比较(分,(?)±s)
3 讨论
    3.1 预成冠修复在大面积缺损的第一恒磨牙中的应用效果
    3.2 预成冠对儿童第一恒磨牙牙周健康的影响
    3.3 预成冠修复对龋高危儿童预后的影响
    3.4 和修复效果相关的一些提示
    3.5 本研究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年轻第一恒磨牙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附表2 儿科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PQII-14
附图
病例1
复查
致谢
个人简介

(3)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样本及材料
    1 样本选择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及开髓
    3 根管治疗
    4 牙体缺损修复
    5 仿生处理
    6 抗折性能测试
    7 数据分析
结果
    1 开髓操作时间比较
    2 开髓孔面积与牙合面总面积比较
    3 牙体组织破坏载荷值比较
讨论
    1 微创根管治疗技术的成熟
    2 开髓时间
    3 开髓孔小
    4 牙体组织抗折性能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4)iRoot BP Plus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术后一年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材料和仪器
    2.4 方法
    2.5 疗效评定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髓室底穿孔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5)两种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的临床评价和耐磨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可用于后牙的复合树脂
    2 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的临床研究方法
    3 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的临床分级评价研究结果简介
第一部分 两种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临床效果的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2.1 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2.2 临床操作
        2.3 临床效果的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两种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表面磨耗量的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2.1 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复模的制取
        2.2 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磨耗的测定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两种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咬合接触区表面微结构的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2.1 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咬合面复模的制取
        2.2 复合树脂后牙修复体复模咬合接触区表面微结构的观察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双层法充填龈壁过浅龋洞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方法
    1. 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3 讨 论

(8)后牙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用于乳磨牙龋齿充填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充填效果比较
    2.2 两组随访效果比较
3 讨论

(9)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引言Introduction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
    时间及地点:
    对象:
        病例资料: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材料:
    方法:
        操作方法:
        随访方式:
    主要观察指标:
2结果Results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2.2随访结果
    2.3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效果
3讨论Discussion
    3.1光固化复合树脂的修复效果
    3.2光固化复合树脂临床操作要点
    3.3关于修复体光泽度的改变
    3.4关于修复体的松动脱落
    3.5美学原理的应用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
学术术语:
作者声明:

(10)3种充填方法修复磨牙邻面Ⅱ类洞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
    1.3 方法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4.1 成功标准
        1.4.2 失败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银汞合金后牙充填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不同材料填充治疗后牙邻面龋齿的临床效果及有效性[J]. 刘林娟. 中外医疗, 2021(30)
  • [2]不锈钢预成冠用于大面积缺损的年轻第一恒磨牙修复后的修复质量及牙周健康状况评价[D]. 李汝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D]. 李泽雨. 青岛大学, 2020(01)
  • [4]iRoot BP Plus修复磨牙髓室底穿孔术后一年的临床疗效观察[D]. 殷薇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两种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的临床评价和耐磨耗性研究[D]. 何治一. 第四军医大学, 2016(03)
  • [6]双层法充填龈壁过浅龋洞的疗效观察[J]. 张为新,周水华. 口腔医学, 2015(05)
  • [7]三种材料修复磨牙效果观察[J]. 陈晓玲. 现代实用医学, 2014(07)
  • [8]后牙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用于乳磨牙龋齿充填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 张涛. 临床医药实践, 2013(12)
  • [9]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上颌前牙过大间隙[J]. 张衍军,刘克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42)
  • [10]3种充填方法修复磨牙邻面Ⅱ类洞的临床效果[J]. 李激. 广东牙病防治, 2013(01)


银汞合金论文 儿童龋齿论文 龋齿的治疗方法论文 继发龋论文 后牙论文

上一篇:建设“数字地球”,促进中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论儒道佛与中国古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