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畅[1](2012)在《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戏曲老唱片整理兼及传统京剧《捉放曹》的版本与校勘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音乐学院馆藏戏曲老唱片”的整理工作为切入点,以“传统京剧老唱片”的版本为研究对象,旨在打开尘封的档案,唤醒沉睡的记忆,为抢救珍贵的历史声音文献、典藏及保存、研究尽力。以馆藏的《捉放曹》唱片为案例,探究版本源流,校勘唱段音乐表现之差异。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是对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意义的界定,以及前人研究状况、本文研究方法的阐述;第二部分,实地考察上海音乐学院,采访台湾师范大学数位典藏中心负责人及美国国国会图书馆研究员,总体掌握国内外老唱片整理与研究现状;第三部分,采访本院前图书馆馆员,梳理馆藏老唱片历史,分脉络阐述馆藏京剧老唱片内容,并选介几类馆藏物件;第四部分,以个案形式,运用统计(列表、制图)、音乐形态分析、声学测音等方法,对馆藏《捉放曹》唱片及其中的[行路]唱段,进行版本及校勘学讨论;第五部分,以《捉放曹》剧目为预设对象,拟构建老唱片保存性后设资料(Preservation Metadata)栏位及档案索引(Finding Aid)。
李军军[2](2011)在《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生产并消费了大量物质产品,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碳排放和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异常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联合国和一些国家政府及非政府机构开始组织、协调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包括成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通过制定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分配碳排放配额、创设碳排放交易市场等途径,兼用管制和市场两种手段,发挥经济规律作用,遏制碳排放量过快增长。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政策和法规,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碳减排目标。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不同,实施碳减排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机也不同,加之完成碳减排目标与国家利益存在各种冲突,都使得国际碳减排合作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均衡的过程。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针对如何建立国际碳减排机制的激烈争论,表面上只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碳减排分配方案的争议,实质上是各国争夺发展权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导权。各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低碳经济市场机制,提高碳减排能力,并且尝试在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希望在国际低碳经济领域掌握主导权,以获取国家最大经济和政治利益。可以说,国际低碳经济竞争已经成为覆盖政策、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益的竞争,低碳经济竞争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难题,但中国政府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和国际责任出发,一直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决策思路、法规政策、行动措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一个高标准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也展现了中国政府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又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浪费大量资源能源。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数百年来分阶段出现、解决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集中出现,留给中国解决问题的时间非常紧迫。面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和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中国如何履行碳减排的国际责任和承诺?如何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发展低碳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又该如果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提高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应对国际碳减排机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关乎中国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国未来国际发展空间,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低碳经济和国际竞争力交叉的全新领域,做了积极探索,包括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对策体系三大部分内容。理论体系是在广泛收集、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搭建分析低碳经济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低碳经济竞争力的理论体系,界定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和内在动力,构造了低碳经济运行体系和要素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实践的基础。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鉴应用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主流方法,同时结合低碳竞争的特点,构建独具特色的低碳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设计指标体系和权重,二是设计评价模型,三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评价体系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各国低碳经济竞争的态势和趋势,客观反映了各国的竞争优劣势,也为中国提升低碳经济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理论推演和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增强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把抽象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归纳总结制约和影响各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薄弱环节和根源,以及各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可能发展趋势,提出培育中国低碳经济竞争优势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和实践行动,为中国提升低碳经济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
厉倩[3](2003)在《第43届IMO第2题探源》文中研究说明 第4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2题为: 1.BC为圆Γ的直径,Γ的圆心为O,A为Γ上的一点,0°<∠AOB<120°,D是弧AB(不含C的弧)的中点,过O平行于DA的直线交AC于J,OA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第一章 大陆及台湾藏老唱片整理与保护现状举要 |
| 第一节 上海音乐学院馆藏老唱片 |
| 第二节 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及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老唱片整理与保护现状描述 |
| (一) 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 |
| (二) 美国国会图书馆及英国大英图书馆 |
| 第二章 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老唱片历史及现状梳理 |
| 第一节 中国音乐学院老唱片馆藏史 |
| (一) 历史脉络 |
| (二) 存放及编目 |
| (三) 功能及导录 |
| 第二节 中国音乐学院老唱片馆藏整理与保存现状 |
| (一) 中国音乐学院京剧老唱片整理 |
| (二) 中国音乐学院馆藏老唱片选介 |
| 第三章 馆藏《捉放曹》的版本与校勘学问题研究 |
| 第一节 版本学视野下的分析 |
| (一) 中唱及本院馆藏京剧《捉放曹》版本梳理 |
| (二) 馆藏版本源流探究 |
| 第二节 校勘学视野下的分析 |
| 一. 馆藏老唱片流派梳理 |
| 二. [捉放曹·行路]唱段分析与比对——以余叔岩和双处为例 |
| 第四章 馆藏老唱片保存性资料栏位及索引建构的设想——以《捉放曹》剧目为实验 |
| 一. 保存性后设资料(Preservation Metadata)栏位设计 |
| 二. 档案索引(Finding Aid)设计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相关图片 |
| 附录一 |
| 附录二 |
| 附录三 |
| 致谢 |
| 后记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中文文摘 |
| 目录 |
| Contents |
| 第一章 绪论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 第二节 国内外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现状 |
| 第三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意义 |
| 第四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方案 |
| 第五节 主要观点 |
| 第六节 主要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第二章 国际低碳经济竞争与中国形势 |
|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 |
| 第二节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
| 第三节 国际低碳经济竞争格局 |
| 第四节 中国面临的低碳发展形势 |
| 第三章 低碳经济竞争力理论溯源 |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竞争理论发展脉络 |
| 第三节 竞争力理论 |
| 第四节 竞争力理论的一般评述 |
| 第四章 低碳经济竞争力机理分析 |
| 第一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理论探索 |
| 第二节 低碳经济与国际竞争力 |
| 第三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 |
| 第五章 低碳经济竞争力模型分析 |
| 第一节 国家竞争力要素模型及其发展 |
| 第二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要素分析 |
| 第三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要素模型 |
| 第六章 低碳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 |
| 第一节 IMD和WEF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
| 第二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
| 第三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数模型 |
| 第四节 低碳经济竞争力动因模型 |
| 第七章 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
| 第一节 G20国家低碳经济竞争力总体评价 |
| 第二节 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二级指标评价分析 |
| 第三节 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 |
| 第八章 提升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 |
| 第一节 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基础 |
| 第二节 中国低碳经济竞争障碍 |
| 第三节 培育中国低碳经济竞争优势 |
| 第四节 提升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