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1](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糖尿病肾病(DKD)作为糖尿病(DM)最常见且最为严重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如今已然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延缓、逆转肾脏的损害,是减少DM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本研究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分析,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8.33±12.69)岁,所有入选者均符合1997年国际通用的2型糖尿病WHO诊断标准,以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即30mg/g≤UACR≤300mg/g,同时随机收集同一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0.38±12.87)岁。使用TOSHIBA 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测量左右两侧肾脏肾门处主肾动脉(main renal artery,MRA)、肾窦部段动脉(segmental renal artery,SRA)和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interlobar renal artery,I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所有超声测量指标均取双肾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简称“ROC”曲线),获得ROC曲线下的面积,通过对曲线下面积的比较来探讨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主肾动脉、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肾动脉、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肾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3、0.786和0.830;根据肾段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预测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68和0.847;根据患者肾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预测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21和0.930。结论: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血流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呈低灌注、低流速、高阻力的特点。2、主肾动脉、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对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对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低。3、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能够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国蓉[2](2020)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NLR、MPV与肾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肾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并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从中随机选取40例UAER<30mg/24h的患者作为单纯T2DM组,40例UAER在30~300mg/24h的患者作为早期DN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包括NLR、MPV)、生化指标及UAER等,并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双肾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肾脏血流灌注情况,记录各级肾动脉的血流速度(PSV、EDV)和阻力指数(RI)。应用SPSS21.0系统软件对上述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1)三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早期DN组的年龄高于单纯T2DM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的糖尿病病程明显较单纯T2DM组的病程长(P<0.05);(2)三组间血常规的比较:早期DN组的NLR、NC显着高于单纯T2DM组(P<0.05);早期DN组的NLR、WBC、NC和MC显着高于对照组,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单纯T2DM组的MC高于对照组,LC低于对照组(均P<0.05;三组间MPV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间生化资料的比较:早期DN组的SCr、BUN、FPG、Hb A1C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P<0.05);早期DN组的TG、SCr、BUN、FPG、Hb 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T2DM组的TG、FPG、Hb 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DN组和单纯T2DM组的HDL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早期DN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DN与NLR、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独立相关(P<0.05)。(5)三组间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指标的比较:早期DN组各级肾动脉的PSV和EDV显着低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P<0.05),各级肾动脉的RI显着高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P<0.05)。(6)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NLR与各级肾动脉的PSV和EDV呈负相关,与各级肾动脉的RI呈正相关;单纯T2DM患者的NLR与MRA及SRA的PSV值呈负相关,与IRA的PSV、各级肾动脉的EDV及RI值均无相关性(P>0.05);健康对照组的NLR与各级肾动脉的PSV、EDV及RI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NLR水平随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而明显升高。(2)NLR和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1C是早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3)NLR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各级肾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与阻力指数呈正相关。(4)MPV与早期DN患者的肾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相关的可能性较小。
白静,刘建凤,白伟[3](2019)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肽素、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和肽素、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MD)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UAER<30 mg/24h为单纯糖尿病组61例,UAER为30~300mg/24h为微量清蛋白尿组44例,UAER>300mg/24h为大量清蛋白尿组35例,另从体检中心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和肽素、脂联素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取肾门处主动脉(MRA)、肾窦部的段动脉(SRA)、皮髓交界处的叶间动脉(IRA)检测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并计算阻力值(RI)。结果和肽素、脂联素水平在大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中为逐渐降低趋势,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SRA、IRA的PSV、EDV值在单纯糖尿病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中为逐渐降低趋势,RI为逐渐升高趋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各级肾动脉的PSV、EDV、R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肽素、脂联素与各级肾动脉PSV、EDV呈负相关(P<0.05),与各级肾动脉RI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和肽素、脂联素水平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有关,与RI相关性尤为明显。
杜薇薇[4](2019)在《肾实质剪切波弹性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继发的DN(Diabetic Nephropathy,糖尿病肾病)也已经成为ESRD(End-stage Renal Disease,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SWE(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组织纤维化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研究肾实质剪切波弹性与DN临床分期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肾实质剪切波弹性对评价DN严重程度及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严格受试者入选标准,排除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系统性疾病等其他可能引起肾脏病变的因素,选取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糖尿病患者均进行尿蛋白定量和血尿实验室指标检测,并根据UAER(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观察组分为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WE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肾脏实质进行弹性检测,应用CDFI(Color Follow Doppler Imaging,彩色血流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肾脏各级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检测,观察各组血流参数变化、肾实质YM(Young’s Modulus,杨氏模量)值与各临床指标及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将各组肾实质YM值进行对比发现,早期DN组与临床DN组的肾实质YM值显着高于对照组,且临床DN组高于早期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肾实质YM值与糖尿病患者各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发现,肾实质YM值随尿白蛋白排泄量、肌酐、尿素、尿酸的增加而出现增高趋势,且与尿白蛋白排泄量及肌酐之间的变化趋势更显着(r=0.70,r=0.62)。将各组肾脏的各级动脉对比发现,主肾动脉、段动脉PSV、EDV、叶间动脉EDV随分期增加呈逐渐减低趋势,叶间动脉PSV随分期增加变化不明显,临床DN组及早期DN组各级动脉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仅主肾动脉及叶间动脉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段动脉RI比较无差异(P>0.05)。将肾实质YM值与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比较发现,YM值与主肾动脉PSV、段动脉EDV呈负相关(r=-0.7、-0.74),与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RI呈正相关(r=0.7、0.69、0.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实质YM值与DN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肾实质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技术对DN的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于梦霞,戚庭月,於晓平,张文,程莲,尹笑笑,张颖,孙红光[5](2018)在《糖尿病肾病肾实质剪切波速度与肾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DN患者28例,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将DN患者分为早期阶段DN组15例(DN1组)和进入临床期后DN组13例(DN2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依次进行频谱多普勒超声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检查,比较各组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和肾实质SWV的变化,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DN1组和DN2组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RI)均较对照组升高,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均较对照组降低,除DN1组主肾动脉P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级肾动脉RI、PSV、EDV DN1组和DN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DN1组及DN2组SWV分别为(3.56±0.53)m/s、(2.99±0.63)m/s及(2.62±0.74)m/s,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实质SWV与主肾动脉和段动脉RI均呈负相关(r=-0.39、-0.37,均P<0.05),与段动脉和叶间动脉PSV,以及各级肾动脉EDV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肾实质SWV随肾损害程度加重而减低,肾实质SWV与肾动脉血流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VTQ有助于评估DN患者肾实质的损害程度。
李星梅[6](2016)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以及100例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大小的各参数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肾脏大小的各参数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舒张期最低流速(Vd)以及阻力指数(RI)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各级动脉的收缩期流速(Vs)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价值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张曦,李茹艳,于璐,王媛[7](2014)在《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脏血流变化及其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动脉血流指标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75例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I)检测双侧肾主动脉及叶间动脉的血流频谱,对各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肾血流变化与UAER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左肾、右肾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肾、右肾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随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而增高(P<0.05)。双肾主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小流速、阻力指数、加速度、加速时间,临床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肾主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小流速、阻力指数均与UAER呈显着相关。结论 CDFI及CDEI检测肾动脉血流指标能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胡晓燕[8](20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8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B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双侧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肾病(A、B)组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P)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阻力指数(RI)增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血流分析对判断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改变和对晚期病变的预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安勇[9](2014)在《早期DN患者血清hs-CRP、VEGF与肾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期DN患者血清hs-CRP、VEGF与肾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DN早期诊断及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8月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0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两组:Ⅰ组:单纯糖尿病组30例(UAER<30mg/d);Ⅱ组: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30mg/d≤UAER<300mg/d)。选择同期体检人群,除外糖尿病、高血压、肾脏原发疾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NC组)。留取血清、尿标本,检测血清hs-CRP、VEGF、血糖、血脂、肾功及UAER,并对上述人群进行双侧肾动脉多普勒彩超检查,观察肾脏血流灌注情况,记录肾脏MRA、SRA、IRA的PSV、EDV及RI,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在年龄、性别、BMI、血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Ⅱ组与I组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CRP、VEGF与生化指标比较:三组在TC、HDL-C、LDL-C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hs-CRP、VEGF、FBG、TG、BUN、SCr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在hs-CRP、VEGF、TG、BUN、SCr与Ⅰ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FBG程度在Ⅰ组、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3.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比较:MRA、SRA、IRA的PSV值从NC组、Ⅰ组、Ⅱ组的趋势是逐渐降低的,EDV值的趋势也是逐渐降低的,以EDV降低较为明显;RI值的趋势是逐渐升高的;Ⅰ组与NC组相比较,各级肾动脉分支的PSV、ED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NC组相比较,各级肾动脉分支的PSV、EDV均较NC组低,RI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较,Ⅱ组各级肾动脉的PSV、EDV明显降低,RI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hs-CRP、VEGF与肾血流参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hs-CRP与MRA、SRA、IRA的PSV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MRA、SRA、IRA的EDV值呈负相关(r=-0.447、-0.462、-0.472,P<0.01),与MRA、SRA、IRA的RI值呈正相关(r=0.603、0.611、0.632,P<0.01);VEGF与MRA、SRA、IRA的PSV值呈负相关(r=-0.261、-0.299、-0.303,P<0.050.01),与MRA、SRA、IRA的EDV值呈负相关(r=-0.454、-0.481、-0.546,P<0.01)、与MRA、SRA、IRA的RI值呈正相关(r=0.645、0.676、0.718,P<0.01)。且hs-CRP与VEGF呈显着正相关(r=0.813,P<0.01)。结论:1.DN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人群,提示DN存在炎症反应状态。2.DN患者血清hs-CRP和VEGF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者,且两者随着UEAR的升高而逐渐上升,提示两者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3.血清hs-CRP和VEGF与肾动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相关,说明血清hs-CRP和VEGF能够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且血清VEGF浓度和hs-CRP浓度呈显着正相关,提示VEGF可能通过炎症机制参与了DN肾脏微血管病变,进而推测血清hs-CRP和VEGF可能成为DN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
曹衡玉,杜建伟,欧阳征仁[10](2013)在《肾微小动脉血流参数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糖尿病肾病肾内末梢小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糖尿病肾病(DN)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20例1型糖尿病患者、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肾微小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DN组与早期DN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肾微小动脉血流参数值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明显降低(P<0.05);早期D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I、RI增高,PSV、EDV降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肾内微小动脉各血流参数在诊断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程度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英文缩写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超声技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第1章 前言 |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 2.2 诊断标准 |
| 2.2.1 T2DM诊断标准 |
| 2.2.2 糖尿病肾病(DN)诊断及分期标准 |
| 2.3 纳入标准 |
| 2.4 排除标准 |
| 2.5 研究方法 |
| 2.5.1 一般资料 |
| 2.5.2 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 |
| 2.5.3 UAER的测定 |
| 2.5.4 记录肾动脉血流参数指标 |
| 2.6 统计学分析 |
| 第3章 结果 |
| 3.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 3.2 三组间血常规比较 |
| 3.3 三组间生化指标比较 |
| 3.4 早期DN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 3.5 三组间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
| 3.6 三组的NLR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 第4章 讨论 |
| 4.1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DN的关系 |
| 4.2 NLR与DN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
| 4.2.1 NLR与DN的关系 |
| 4.2.2 NLR与早期DN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 |
| 4.3 MPV与DN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
| 第5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综述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实验室检测 |
|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
| 1.3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4组血清和肽素、脂联素比较 |
| 2.2 4组肾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
| 2.3 血清和肽素、脂联素与肾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资料与方法 |
| 一、研究对象 |
| 二、仪器与方法 |
| 1. 仪器: |
| 2. 超声检查: |
| 三、统计学处理 |
| 结果 |
| 一、各组肾血流参数比较 |
| 二、各组肾实质SWV比较 |
| 三、DN患者肾实质SWV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检查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对比两组观察对象肾脏大小的各参数 |
| 2.2 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实验室检测 |
| 1.3 彩色多普勒检查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伴有高血压与不伴有高血压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较 |
| 2.2 各组血流指标的比较 |
| 2.3 各组肾脏CDFI、CDEI结果比较 |
| 2.4 Pearson相关分析 |
| 2.5 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肾小动脉病变声像图改变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作者简介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肾微小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 |
| 1.3 放射免疫法测定24 h尿白蛋白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正常肾脏组 |
| 2.2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
| 2.3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
| 2.4 各组间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值比较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