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在土壤吸附阶段应用汞寻找油气田的一个有效例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寻找油气田的有效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蓝天[1](2018)在《湖南衡阳国庆矿区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铜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依托于桂林理工大学隐伏矿床研究所与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306大队合作的科研项目,在国庆矿区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铜矿的研究工作。国庆矿区内存在一条被厚层红层覆盖的NE向断裂,该断裂属于衡阳盆地找矿成果较为显着的区域性长寿-衡阳-观音阁断裂的一部分,由于在研究区内被红层覆盖,使得常规勘查工作找矿难度相对较大,为了解决该矿区深部寻找隐伏铜矿的问题,在该矿区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预测研究工作。本论文在系统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测量取样、对比相邻矿区成矿因素、分析研究区区域成矿背景特征、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对地电化学法在研究区找矿应用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国庆矿区铜矿产于长寿-衡阳-观音阁区域性大断裂(F1)及下盘次级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与层间破碎及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含铜层位、层间破碎及热液活动是该区成矿控制的主要因素,北东向主干断层及其旁侧的层间破碎与含铜层位交切的地段是成矿有利地段。2、在黑石砣矿区3号线已知剖面,进行地电化学可行性试验与土壤次生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方法,对于近地表矿体、中部矿体以及埋藏在深部的矿体都能清晰直观的反映出异常,并且异常与矿体对应高度吻合,进一步证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国庆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科学合理的。3、运用直方图解法、累频法、EDA三种方法计算研究区异常下限并进行对比,发现累频法处理本区域地电提取数据及圈画的异常规模和强度适中。并且对于异常信息点无遗漏,所以该方法较为适用于本区域的地电提取数据处理。4、通过地电提取所获得数据,运用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发现,主成矿元素Cu与Bi的关系最为密切,Cu-Bi反应了高温成矿信息,其中Cu元素经常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反映了该区域主成矿元素Cu可能是与后期高温基性岩浆的侵入有关,同时Bi也可以作为研究区寻找隐伏铜矿的重要指示元素。5、结合地质、地电提取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套合信息,在研究区内划分出Ⅰ、Ⅱ、Ⅲ、Ⅳ号找矿远景区,为研究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通过找矿远景区的圈定,发现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第二段(Pt2ln2)是研究区内成矿作用的重要的矿源层,并且异常主要受到主断裂F1以及次级断裂F2、F5控制,其中Ⅱ号找矿远景区范围内有已施工的探槽和钻孔,钻孔揭露见较薄的工业铜矿,进一步证明了找矿远景区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

龚敏[2](2012)在《非常规化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浅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深部隐伏矿找矿的全面展开,一批非常规的化探方法,如汞气测量、氡气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轻烃测量等开始应用于地质勘查中,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汞气测量、氡气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轻烃测量等的方法原理和应用实例,并结合自身找矿实践,探讨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杨少平,弓秋丽,文志刚,张华,孙忠军,朱立新,周国华,成杭新,王学求[3](2011)在《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地球化学勘查是资源和环境领域一种十分重要的勘查评价方法技术。最近十年来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的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解决了森林沼泽区、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高寒湖沼丘陵区中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和?或风成沙对水系沉积物测量的严重干扰问题,确定采样粒级为:森林沼泽区和高寒湖沼丘陵区-10+60目,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10+40目或-10+80目。大大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地质找矿效果,新找到了以沱沱河多金属矿田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开创了资源勘查的新局面。②建立了覆盖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体系:以1点?4 km2系统采集地表(20 cm以内)和以1点?16 km2系统采集1.5 m深度土壤样品,测试54种元素和指标。提出了农业、环境和城市地球化学异常查证及评价方法。为建立绿色和特色农牧产品基地、碳循环研究提供出高质量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完成了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向环境调查领域的成功转型。③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发现了纳米尺度金属微粒从深部向地表迁移的线索,初步制定出深穿透地球化学样品的特殊分析测试方法技术。④油气化探方法技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在油气勘查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油气勘查案例。

吴传璧[4](2009)在《中国油气化探5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探索、调整、发展、创新4个时期回顾了20世纪中国油气化探的发展历程。根据所掌握的文献和资料,就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勘查方法与技术系列建立、分析技术改进与推动作用、数据处理与解释的进展,对中国油气化探的发展做了技术评述。就油气化探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李广之,袁子艳,庄原,江浩[5](2008)在《汞元素的石油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气中都含有汞元素组分,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可以从油气藏中向上垂向运移,根据采样介质类型及样品预处理的手段不同,地表中汞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壤气、热释汞及土壤总汞分析方法。壤气汞、热释汞及土壤总汞指标都有着很好的示油气意义,同时也有着示断裂带的地质意义。

李世勇[6](2007)在《成都市城市土壤汞热释赋存形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汞的多用性,汞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尤其在城市这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更为显着,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介质中,汞的含量均比较高,甚至超出生命的承受力,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释放及其形态研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以成都市市区“网眼”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成都市800℃热释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温度下土壤汞的释放形态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城区土壤热释汞含量大小顺序为:建筑区>公园区>河流沿岸区,一环路之内>一环路到二环路之间>二环路到三环路之间。2.100℃热释后,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王水溶态>碱溶态>硝酸溶态>酸溶态、水溶态释放完全;150℃~350℃热释后,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王水溶态>碱溶态>硝酸溶态,酸溶态、水溶态释放完全;500℃~800℃热释后,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碱溶态>王水溶态>硝酸溶态,酸溶态、水溶态释放完全。3.根据形态分析数据可知,各形态释放趋势为:水溶态汞在100℃左右基本释放完全,酸溶态汞在150℃左右基本释放完全,碱溶态汞在整个测试过程(50℃~800℃)中释放趋势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王水溶态低温时基本没有释放,在350℃左右释放量突然升高,至500℃后释放程度保持平稳。低温(常温~150℃)下,土壤汞热释形态主要以碱溶态为主,水溶态汞以及酸溶态汞释放完全,其主要为硝酸汞、有机汞等;中温(250~500℃),释放形态主要以王水溶态汞为主,其主要为硫化汞、氧化汞等;高温800℃,释放形态为王水溶态及碱溶态汞,其主要为硫化汞等。4.50℃下土壤热释汞与100℃、800℃两个分析温度热释汞的相关性比较差,100℃与800℃两个温度相关性比较高,呈显着相关关系。

贾国相[7](2005)在《创建发展 开拓奋进——以此庆贺冶金、有色金属系统勘查地球化学领路人欧阳宗圻教授八十寿辰》文中研究指明回眸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的创建、发展,开拓、奋进的历程,在金属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查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地球化学勘查所从事的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和应用开发研究中,为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做出的重要贡献,谨以此庆贺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第一任室主任欧阳宗圻先生的八十大寿。

孙巧玲,刘平[8](2005)在《油气化探技术在西昌盆地的应用》文中指出西昌盆地为构造兼沉积盆地,至今只做过少量地震工作。2003年对全盆地采用油气化探技术,通过对土壤吸附烃(CH4nC5H12)、土壤后生碳酸盐(△C)及土壤吸附相态汞(Hg)、电导率(Ks)、二价铁(Fe2+)等有效的油气化探指标的测量,进行了这几项指标背景值、异常下限的确定,综合编制了烃类各指标异常图,从而清楚地显示出西昌盆地烃类指标异常特征,揭示了西昌盆地的油气远景及烃类富集的有利区带,从而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资料。

周奇明,周立宏,肖景华,曹来勇,董树政[9](2003)在《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化探效果及异常模式》文中认为油气化探指标在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表明油气化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反映油气藏的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对寻找和确定油气田的赋存位置及大致规模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它们的异常特征总结了大港油田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今后开展油气化探评价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贾国相[10](2000)在《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寻找油气田的有效实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百色盆地花茶油田、雷公油田和黄河三角洲的油气勘查中 ,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新方法技术 ,在找油气的实践中 ,证明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指示效果 ,显示勘查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

二、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寻找油气田的有效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寻找油气田的有效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衡阳国庆矿区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铜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矿区及相邻矿区以往地质工作
        1.2.2 地电化学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2.5.1 黑石砣铜矿
        2.5.2 盐田桥铜矿
第3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化特征
    3.5 矿体地质特征
    3.6 土壤地球化学场特征
第4章 地电化学集技术概述
    4.1 地电化学提取测量法
        4.1.1 基本原理
        4.1.2 工作方法及技术参数
    4.2 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方法
        4.2.1 基本原理
        4.2.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4.3 土壤热释汞测量法
        4.3.1 基本原理
        4.3.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第5章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的可行性试验
第6章 地电化学单元素数据分析、处理及异常解释
    6.1 数据分析
    6.2 数据处理
    6.3 地电化学提取的各元素平面异常特征分析
        6.3.1 地电提取Cu元素异常特征
        6.3.2 地电提取Pb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3 地电提取Zn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4 地电提取Au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5 地电提取Ag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6 地电提取Hg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7 地电提取Cr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8 地电提取Co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9 地电提取Ni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10 地电提取As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11 地电提取Mo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12 地电提取Sb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13 地电提取W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3.14 地电提取Bi元素平面异常特征
    6.4 土壤热释汞(RHg)异常特征分析
    6.5 土壤离子电导率(Con)异常特征分析
第7章 地电化学元素组合数据处理及异常解释
    7.1 数据处理
    7.2 地电提取F1 元素组合平面异常特征
    7.3 地电提取F2 元素组合平面异常特征
    7.4 地电提取F3 元素组合平面异常特征
第8章 综合找矿分析及找矿预测
    8.1 综合找矿分析
    8.2 找矿预测
第9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9.1 主要结论
    9.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参加项目
    发表论文
致谢

(2)非常规化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常规化探方法及其应用
    1.1 汞气测量
    1.2 金属活动态测量
    1.3 轻烃测量
    1.4 氡气测量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中国油气化探5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回顾
    1.1 探索时期
    1.2 调整时期
    1.3 发展时期
        1.3.1 积极发展期
        1.3.2 蓬勃发展期
    1.4 创新时期
2 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进展
3 勘查方法的研制改进和技术系列的建立
    3.1 烃类测量法
    3.2 水化学法
    3.3 井中化探
    3.4 间接指标法
    3.5 同位素法
    3.6 方法组合及综合运用
4 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对化探发展的推动
    4.1 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微机化
    4.2 制样和操作的改进与规范
    4.3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
5 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的进展
    5.1 数学方法与数据处理
    5.2 油气化探数据库建设
    5.3 数据处理与地质依据
6 总结与展望

(5)汞元素的石油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汞的性质
2 汞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分析方法
3 汞元素与油气关系
    3.1 油气中的汞元素含量
    3.2 油气藏中汞元素的垂向运移
4 汞元素的石油地质意义
    4.1 汞元素的示油气意义
        4.1.1 壤气汞
        4.1.2 热释汞 (吸附汞)
        4.1.3 土壤总汞
    4.2 汞元素的示断裂带意义
5 结论

(6)成都市城市土壤汞热释赋存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存在的问题与创新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概况
        1.4.1 自然环境概况
        1.4.2 社会环境概况
        1.4.3 污染源分布特征
第2章 汞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球化学循环
    2.1 汞的理化性质
    2.2 汞在环境中的分布
    2.3 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转化
    2.4 汞的城市地球化学循环
    2.5 汞在土壤中的固定与释放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3.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 方法的选择
    3.3 仪器简介
        3.3.1 RG-1型单波长冷原子吸收热释测汞仪概述
        3.3.2 RG-1型单波长冷原子吸收热释测汞仪分析原理
        3.3.3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概述
        3.3.4 原子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
    3.4 实验步骤
        3.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4.2 土壤汞形态分析步骤
        3.4.3 土壤全汞分析步骤
        3.4.4 土壤热释汞分析步骤
第4章 成都市市区土壤热释汞分布特征
    4.1 成都市市区土壤汞分布特征
        4.1.1 土壤汞分布特征
        4.1.2 土壤汞污染现状
    4.2 800℃热释汞分布特征
    4.3 不同区域土壤热释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4.3.1 建筑区土壤热释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4.3.2 公园土壤热释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4.3.3 河流沿岸土壤热释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4.4 结果讨论
第5章 土壤热释汞形态分析
    5.1 常温下土壤全汞含量及形态分析
        5.1.1 土壤样品pH值测定
        5.1.2 常温下土壤全汞含量分析
        5.1.3 常温下土壤汞形态分析
    5.2 土壤热释汞热释形态分析
        5.2.1 热释后土壤中剩余汞的形态分析
        5.2.2 热释后汞形态变化趋势
        5.2.3 土壤热释汞热释形态结果分析
    5.3 土壤热释汞化合形态分析
        5.3.1 热释相态谱图
        5.3.2 土壤热释汞热释形态谱图
        5.3.3 化合形态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发表论文情况
    2.论文工作量表

(9)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化探效果及异常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板桥油气田上的化探效果
    1.1油气田概况
    1.2油气化探效果
        1.2.1烃类指标 (C1、C2和C3)
        1.2.2 非烃指标 (图2)
2 赵家堡油田上的化探效果
    2.1 油田概况
    2.2 油气化探效果
        2.2.1 烃类指标 (C1、C2和C3)
        2.2.2 非烃指标
3 友谊油田上的化探效果
    3.1 油田概况
    3.2 油气化探效果
        3.2.1 烃类指标 (C1、C2和C3)
        3.2.2 非烃指标
4 刘官庄油田上的化探效果
    4.1 油田概况
    4.2 油气化探效果
        4.2.1 烃类指标 (C1、C2和C3)
        4.2.2 非烃指标
5 大港地区油气田上方的化探异常模式

四、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寻找油气田的有效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衡阳国庆矿区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铜矿研究[D]. 蓝天.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2]非常规化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浅析[J]. 龚敏. 科技资讯, 2012(34)
  • [3]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研究[J]. 杨少平,弓秋丽,文志刚,张华,孙忠军,朱立新,周国华,成杭新,王学求. 地质学报, 2011(11)
  • [4]中国油气化探50年[J]. 吴传璧. 地质通报, 2009(11)
  • [5]汞元素的石油地质意义[J]. 李广之,袁子艳,庄原,江浩. 物探与化探, 2008(02)
  • [6]成都市城市土壤汞热释赋存形态研究[D]. 李世勇. 成都理工大学, 2007(06)
  • [7]创建发展 开拓奋进——以此庆贺冶金、有色金属系统勘查地球化学领路人欧阳宗圻教授八十寿辰[J].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 2005(06)
  • [8]油气化探技术在西昌盆地的应用[J]. 孙巧玲,刘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03)
  • [9]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化探效果及异常模式[J]. 周奇明,周立宏,肖景华,曹来勇,董树政. 物探与化探, 2003(05)
  • [10]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寻找油气田的有效实例[J].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 2000(S1)


土壤结构论文 元素分析论文 地球化学论文 地质论文

上一篇:国家认同、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
下一篇:论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