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敏,梁卉,刘昌福,刘八斤,文检[1](2021)在《致康胶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致康胶囊具有止血、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胃黏膜、改善病损部位血液微循环障碍等作用。临床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从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相关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郑志杰,赖新生[2](2010)在《红外线治疗溃疡的研究现状与分析》文中指出红外线疗法因其操作方便、刺激性小、疗效高、见效快、无副作用,在临床上已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红外线治疗溃疡的优势非常明显,但红外线疗法目前仅在治疗宫颈糜烂中应用的较为广泛,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各个类型的溃疡治疗中推广应用。其中,远红外具有提高身体的含氧量、促进新陈代谢、平衡身体的酸碱度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红外线临床治疗中可以更多的加以利用。作者指出应用红外线疗法取得较佳疗效有两个重要因素:治疗时间与治疗强度。
杨丽丹,谢应贵[3](2010)在《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益宝疗(其活性成分为聚甲酚磺醛)治疗1~3个疗程,再等下次月经干净后3d~7d行微波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120例中痊愈110例,治愈率为91.67%,阴道排液超过20d26例,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10例;对照组120例中痊愈88例,治愈率为73.33%,阴道排液超过20d40例,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14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后阴道排液的副作用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单纯微波治疗后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索世云[4](2010)在《宫糜粉与灭滴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修权[5](2009)在《中药外用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药(糜灵膏)治疗宫颈糜烂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比较,确定糜灵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对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糜灵膏外用和微波治疗,把目前疗效比较肯定的微波治疗法的疗效作为参照。结果:微波组:I°14例,占46.7%,治愈率为100%,II°10例,占33.3%,治愈率为100%,III°6例,占20%,治愈率为83.3%,显效率16.7%,总治愈率为96.7%,总有效率为100%;中药组: I°15例,占50%,治愈率为100%,II°11例,占36.7%,治愈率为81.8%,显效率18.2%,III°4例,占13.3%,治愈率为50%,好转率50%,总治愈率为86.7%,总有效率为100%;与微波相比,结痂、脱痂及愈合时间快,且很少有排液现象。结论:中药糜灵膏治疗宫颈糜烂是有效的,总治愈率稍低于微波,但总有效率相当,从有效率来看,疗效确切,只是在III°糜烂上疗效稍差,有待改进。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副作用和次数的严格使用,连续使用次数不能超过3次,脱痂后不得随便在使用糜灵膏,否则有引起出血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后推广。
杨先华[6](2009)在《子宫锭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子宫锭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子宫锭和宫颈炎康栓阴道纳药。在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宫颈糜烂面积、炎症程度及中医症状的改善,进行疗效评价。两组在人口学特征与病程、病情分布差异无显着性,具有可比性。结果:1.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50%。2.两组宫颈糜烂面疗效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12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88.7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无显着异(P>0.05),治疗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0例,总有效率100%。3.子宫锭治疗组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烂面积与疗效有相关性,面积越小,疗效越好。4.各组治疗前后宫颈糜烂面积、炎症程度、阴道清洁度、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均能有效改善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症状,缩小糜烂面,减轻炎症程度及阴道清洁度。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不良反应: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子宫锭能有效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的宫颈糜烂,明显改善宫颈局部病变、糜烂面积、炎症程度、阴道清洁度及相关临床症状,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赵宇[7](2008)在《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药物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先用α-干扰素治疗1个疗程,再等下次月经干净后37 d行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中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中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4%。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付楝[8](2008)在《宫糜散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宫糜散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110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故分为:观察组(宫糜散治疗组)65例,对照组(爱宝疗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分级、治疗前平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次症)、宫颈糜烂的分度、分型、阴道清洁度等基本情况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观察组,由医师上药:用消毒干棉球轻轻沾干宫颈及阴道内的分泌物,用妇科专用器具将药粉推入宫颈口,使之喷撒均匀覆盖在宫颈糜烂部后,嘱患者隔日来院上药一次,八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先在本院由医师用药:用消毒干棉球将宫颈表面及阴道内的分泌物擦拭干净,将浸有爱宝疗浓缩液的棉签插入宫颈管,转动数次取出,然后再用等大或稍大于糜烂面的纱布块浸以爱保疗浓缩液,轻轻敷贴压迫于病变组织,持续5分钟,使病变部位变为白色即可,隔两日晚上睡觉前在家自行阴道深部近宫颈处置入爱保疗栓1枚;3日后来本院再重复上述治疗一次为一疗程。两种方法均在月经干净3-7天开始用药,下次月经干净后三天复查,若未愈行第二疗程治疗,治疗期间禁房事、盆浴,用药期间如遇经期则停用药物。观察2个疗程。3.观察指标疗效性主要指标: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疗效性次要指标:中医症状、阴道清洁度。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心电图、ALT、BUN、Cr。4.疗效判定主要疗效判定: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次要疗效判定:中医证候、阴道清洁度。5.统计学处理本课题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包括一种基于似然比的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果:1.在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总疗效上,观察组痊愈率52.30%、显效率35.38%、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痊愈率37.50%、显效率27.50%、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总疗效上,观察组痊愈率49.23%、显效率32.30%、总有效率87.69%;对照组痊愈率30.00%、显效率17.50%、总有效率67.5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有69.23%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变为Ⅰ°,而对照组为47.5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宫糜散的疗效优于爱宝疗。2.宫糜散对于带下量多、带下颜色异常、腰腹坠胀、阴痒等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优于爱宝疗,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小便淋漓涩痛、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方面与爱宝疗效果相当,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宫糜散治疗组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疗效无相关性;而病程、病情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病程愈短或病情愈轻,疗效愈明显。4.官糜散治疗组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糜烂面积与疗效有相关性,面积越小,疗效越好;糜烂类型亦与疗效有相关性,单纯型疗效最好,与颗粒型及乳突型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颗粒型及乳突型疗效较差,差异无显着性(P>0.05),说明宫糜散对病变程度浅的疗效好。5.随访情况,所有治愈患者半年后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88%(宫糜散治疗组)、26.67%(爱宝疗治疗组),经检验差异有显着性(P<0.05)。表明宫糜散的近期复发率低于爱宝疗。6.安全性观察,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未出现不良事件。表明宫糜散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结论:宫糜散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生肌收敛。能有效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型),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爱宝疗,尤适用于治疗轻中度、单纯型宫颈糜烂,近期复发率低,预后较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李浩林[9](2007)在《外用致康胶囊联合口服地榆槐角丸治疗肛裂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李莉[10](2007)在《宫糜消气雾剂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证宫糜消气雾剂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60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的患者。采用随机、评价者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故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分级、治疗前平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次症)等基本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评分标准依据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病情分级标准及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标准进行评分。3.治疗方法试验组给予宫糜消气雾剂,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泡沫剂。两组患者给药方法均为患者自己阴道给药,1次/日,睡前使用;月经干净第3天开始用药,连续用药14天,共使用2个月经周期。试验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坐浴;用药期间如遇经期,则停用药物。4.观察指标疗效性主要指标: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疗效性次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心电图。5.疗效判定主要疗效判定:宫颈糜烂面大小、炎症程度;次要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疗效判定标准:宫颈糜烂面大小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6.统计学处理本课题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果:1.在宫颈糜烂面大小总疗效上,试验组痊愈率32.56%、显效率32.56%、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痊愈率33.33%、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总疗效上,试验组痊愈率20.93%、显效率62.79%、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率20.00%、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100.00%,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相似。2.两组患者各组治疗前后平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平均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对中医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相当。3.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单项症状均有非常显着性改善;组间同一症状比较,两组在改善带下量多、带下颜色异常、腰腹坠胀、小便淋漓涩痛、阴痒及接触性出血等症状上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疗效无相关性;而病程、病情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病程愈短或病情愈轻,疗效愈明显。5.安全性检测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Cr)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未出现不良事件。表明试验组所用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结论:宫糜消气雾剂能有效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清热燥湿,化腐生肌功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药理作用 |
| 1.1 促进创面愈合 |
| 1.2 消肿、止血及修复 |
| 1.3 防治应激性胃溃疡 |
| 1.4 防治溃疡性结肠炎 |
| 2 临床应用 |
| 2.1 出血性疾病 |
| 2.1.1 消化道出血 |
| 2.1.2 创伤性出血 |
| 2.1.3 崩漏或子宫出血 |
| 2.1.4 阴道出血 |
| 2.1.5 眼科出血性疾病 |
| 2.1.6 鼻出血 |
| 2.2 创面愈合 |
| 2.3 结肠炎 |
| 2.4 宫颈糜烂 |
| 2.5 褥疮 |
| 2.6 痔疮 |
| 2.7 止痛 |
| 2.8 阴道炎 |
| 2.9 其他疾病 |
| 3 结语 |
| 1 治疗皮肤溃疡 |
| 1.1 单纯采用红外线治疗仪 |
| 1.2 红外线治疗仪配合激光 |
| 2 治疗口腔溃疡 |
| 3 治疗宫颈糜烂 |
| 4 分析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定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见表1.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诊断标准 |
| 1.3 方法 |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 1.5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引言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正文 |
| 1. 中西医学对宫颈糜烂的认识 |
| 1.1 中医的认识 |
| 1.2 西医的认识 |
| 2. 实验目的及意义 |
| 3. 试验器材 |
| 4. 中药制备及用法 |
| 4.1 糜灵膏组成 |
| 4.2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燥湿、祛腐生肌 |
| 4.3 糜灵膏辅料选材及制备 |
| 4.4 糜灵膏单味药的功效和现代研究认识 |
| 4.5 配伍意义 |
| 4.6 糜灵膏的用法 |
| 5. 研究步骤 |
| 6. 研究方法 |
| 6.1 入选标准 |
| 6.2 排除对象 |
| 6.3 研究方案 |
| 6.4 疗效标准 |
| 6.5 观察指标 |
| 6.6 统计处理 |
| 6.7 两治疗组治疗前一般资料 |
| 7. 研究结果 |
| 7.1 两对照组治疗前后宫颈糜烂分度分型情况 |
| 7.2 两治疗组治疗后结痂、脱痂、愈合时间表和脱痂情况 |
| 7.3 两组治疗后阴道情况排液情况 |
| 7.4 两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 |
| 8. 结论 |
| 9. 讨论 |
| 问题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英汉对照表 |
| 综述 |
| 附:中药组和微波组治疗前后阴道镜图像举例 |
| 致谢 |
| 研究生简介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1. 病例来源 |
| 2. 诊断标准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 4. 治疗方案 |
| 5. 观察指标及其判断标准 |
| 6. 统计学处理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 导师评阅表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定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1. 病例来源 |
| 2. 诊断标准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 4. 一般数据 |
| 5. 治疗药物及方法 |
| 6. 观察指标 |
| 7. 疗效判定及内容 |
| 8. 随访情况 |
| 9. 统计学处理 |
| 结果 |
| 1.总疗效比较 |
| 2.中医单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
| 3.相关性分析 |
| 4.随访情况 |
| 5.安全性评价 |
| 讨论 |
| 1 病因 |
| 2 治疗 |
| 3 官糜散与爱宝疗的治疗机制 |
| 4 剂型选择 |
| 5 展望及存在的问题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标准 |
| 2 结果 |
| 2.1 治疗组有5例肛裂较表浅的患者, 治疗7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英文缩略语 |
| 前言 |
| 临床资料与诊疗标准 |
| 1 病例来源 |
| 2 诊断标准 |
| 3 病历选择标准 |
| 4 一般数据 |
| 5 治疗方法 |
| 6 观察指标 |
| 7 疗效判定内容及标准 |
| 8 统计学处理 |
| 结果 |
| 1 总疗效比较 |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 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有效率比较 |
| 4 相关性分析 |
| 5 安全性评价 |
| 讨论 |
| 1 病因 |
| 2 治疗 |
| 3 宫糜消气雾剂与保妇康泡沫剂的治疗机制 |
| 4 剂型选择 |
| 5 展望及存在的问题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