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高蛋氨酸饲料对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娉[1](2021)在《氢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mia,HHcy)是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体内的异常积累所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会造成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HHcy与诸多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HHcy的发病率较高,以血浆Hcy>10μmol为基线,发病率约为45%,高血压患者中更有约80%伴发HHcy,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针对HHcy的干预措施,目前临床上建议使用维生素进行联合治疗,但该干预方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改善仍存在一定争议,亟需探索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近些年,氢气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受到了广大研究者重视。多种动物病理模型证实,氢气疗效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保护心血管,改善肝脏损伤,在临床上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氢气对HHcy的干预效果尚未有报道,对体内Hcy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亦未被阐明。故本研究拟探究氢气干预对HHcy的改善作用及机制。该实验采用2%蛋氨酸饮食建立HHcy大鼠模型。检测发现,高蛋氨酸饮食(HMD)会造成大鼠血浆t Hcy浓度显着升高,给予氢气干预可明显改善HHcy。饲养期间监测大鼠体质量、摄食、肝重等基本指标,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并且肝指数明显增大,而给予氢气干预后肝指数明显恢复。考虑到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较普食组异常增大,我们检测了HMD大鼠及氢气干预后大鼠血浆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分析了血浆及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代谢,并进一步通过HE染色和油红染色在组织水平分析肝脏受损情况和脂质积累情况。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蛋氨酸饮食会导致大鼠脂肪变性,并伴有严重的高脂血症。相较于普食组大鼠,HMD大鼠血浆AST、ALT显着升高,肝脏功能出现明显异常,血浆CHO、TG含量显着提升;进一步对肝脏进行油红染色和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肝索紊乱,细胞内大量脂质蓄积,肝脏组织有明显损伤。而通过氢气干预后,大鼠的血浆AST、ALT、CHO、TG含量显着降低,肝脏脂质积累情况明显缓解,说明氢气干预可以改善高蛋氨酸饮食所致肝脏损伤及肝脂肪变性。接下来我们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氢气干预对HMD大鼠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而从KEGG信号通路富集气泡图推测,氢气可能参与了Hcy代谢途径中的转硫途径调控。我们进一步利用qPCR技术对转录组学差异基因富集通路进行验证,并对Hcy合成与代谢的其他通路的关键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Hcy的合成途径中,与普食组相比,高蛋氨酸饮食会引起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样1(Adenosylhomocysteinase like 1,AHCYL1),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样2(Adenosylhomocysteinase like 2,AHCYL2)mRNA表达显着下降,给予氢气干预后,AHCYL1、AHCYL2 mRNA表达升高,而AHCYL1会抑制AHCY的活性,说明肝脏合成的总Hcy含量减少。在甜菜碱再甲基化途径中,与普食组相比,模型组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2(Betaine--Homocysteine S-Methyltransferase 2,BHMT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下降,给予氢气干预后,BHMT2 mRN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氢气可能通过甜菜碱再甲基化途径促进Hcy代谢。转硫途径中,与模型组相比,氢气干预组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在转录水平表达明显提高,对代谢物检测发现,氢气干预后大鼠肝脏中半胱氨酸(Cysteine,Cys)浓度明显升高,提示氢气可以通过转硫途径促进Hcy的代谢。环化途径中,高蛋氨酸饮食会引起联苯样水解酶(Biphenyl hydrolase-like,BPHL)mRNA显着降低,给予氢气干预后,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博来霉素水解酶(Bleomycin hydrolase,BLMH)以及BPHL mRNA明显提高,提示结合型Hcy向游离型转化增强说明,亦解释了氢气干预后为何肝脏游离型Hcy水平未明显降低。我们进一步对氢气改善HHcy的机制进行探讨。与普食组相比,模型组帕金森氏病蛋白7(Parkinson Disease Protein 7,PARK7)mRNA表达明显降低,给予氢气干预后,大鼠肝脏PARK7转录表达水平明显恢复,且其下游分子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S)、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amma-glutamylcysteinesynthetase,Gclc)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显着提高,Cys是Gclc、GSS的底物,提示氢气可能通过增加PARK7的表达提高Hcy向Cys的代谢转化。综上,氢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提高AHCYL1 mRNA表达,降低AHCY活性,减少Hcy的合成;(2)提高BHMT2 mRNA表达,通过甜菜碱再甲基化途径促进Hcy代谢;(3)提高PRAK7 mRNA的表达,刺激CBS mRNA表达,通过转硫途径促进Hcy代谢。

阚晨星[2](2019)在《miR-21及其靶基因调控Hcy诱导心肌重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3%蛋氨酸喂养大鼠,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探讨miR-21/PTEN及miR-21/PDCD4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为心衰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Met)(n=15)与对照组(control)(n=15),3%Met组给予3%蛋氨酸饲料喂养,control组普通饲料喂养。两组均按需给予饲料,每日换水,每周记录大鼠体重,3%Met组与control组在相同环境下饲养。12周后,对大鼠进行心脏超声学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S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及缩短分数(FS%)。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率及血压。留取内眦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NT-pro BNP水平。留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Tunel染色等病理学检查。对心肌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查,应用RT-PCR的方法测定微小RNA-21(microRNA-21,miRNA-21),PTEN,PDCD4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PDCD4、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Met组大鼠逐渐出现皮毛暗淡稀疏、发黄、伴不同程度的脱毛、体重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实验进行5周后3%Met组的体重及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control组。12周后,3%Met组的体重及心脏重量指数(HWI)均低于control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心脏彩超结果表明3%Met组的EF%、FS%、IVS减低,LVDD及LVSD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指标表明3%Met组的动脉血压下降,而左室内压及心率则无明显差异。ELISA结果显示3%Met组血浆Hcy及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3%Met组可见心肌排列紊乱,心肌间隙增大。Masson染色结果显示3%Met组纤维化增多,胶原容积分数较control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unel结果显示,两组均可发现凋亡细胞,3%Met组凋亡细胞增多,凋亡指数(AI%)高于control组,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Met组心肌组织中PTEN及PDCD4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明显上调。RT-PCR结果显示3%Met组miRNA-21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TEN及PDCD4的mRNA基因表达同其蛋白表达趋势一致,在3%Met组表达上调。结论:通过口服蛋氨酸诱发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导致大鼠出现心力衰竭。miRNA-21/PTEN和miRNA-21/PDCD4信号途径参与了Hcy致心力衰竭的调控。

石学彬[3](2018)在《不同肉蛋白长期饲喂对大鼠肝脏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膳食蛋白不仅提供机体氮素营养,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肉蛋白富含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是人类膳食中的重要蛋白源。本实验室大鼠短期饲喂实验表明,不同来源肉蛋白会对生理和代谢产生差异影响,但中长期肉类蛋白膳食的生理效应尚不明确,其潜在的机制有待探明。为此,本研究以酪蛋白为非肉动物蛋白对照、以大豆蛋白为植物蛋白对照,比较鱼、鸡、猪、牛肉蛋白饲喂大鼠90天,大鼠肝脏蛋白质表达谱差异,根据差异蛋白挖掘差异代谢通路和潜在的调节因子,探讨膳食蛋白差异调节的可能机制。为认识不同食源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指导人类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1.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提取鱼肉、鸡肉、猪肉、牛肉中蛋白质,以酪蛋白和大豆蛋白为对照,按照AIN-93G配方配制大鼠标准日粮,饲喂成长期大鼠90天,饲喂期结束采集血液及肝脏样本。提取肝脏蛋白质,经胰酶消化、稳定同位素标记(iTRAQ)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HPLC-MS MS)检测不同处理组蛋白质谱差异:不同蛋白膳食组主成分分析呈现组间差异聚类,鱼肉蛋白组与大豆/酪蛋白组间差异较小,其次是鸡肉蛋白组,猪肉和牛肉蛋白组与大豆/酪蛋白组差异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蛋白质数量与聚类关系一致。基于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四种肉蛋白膳食组比大豆/酪蛋白组在氨基酸等有机氮代谢通路发生显着改变;猪、牛和鸡肉蛋白组在核糖体组装和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蛋白表达较酪蛋白组有显着差异。四种肉蛋白组与大豆/酪蛋白组相比,营养素代谢酶类蛋白表达显着降低,猪、鸡和鱼肉蛋白组在脂质代谢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PPAR信号通路发生显着改变。四种肉蛋白组比对照组显着降低了肝脏生物转化相关酶蛋白的表达,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蛋白表达存在显着差异。2.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氨基酸代谢及蛋白合成的影响四种肉类蛋白对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面,鸡肉蛋白组与酪蛋白组总体相当,鱼、牛和猪肉组相对低或显着低于酪蛋白组。与大豆蛋白组比较,鱼肉蛋白组有必需氨基酸优势,鸡肉蛋白组总体高于大豆蛋白组,而猪肉、牛肉蛋白组与大豆蛋白组差异不大。在肝脏氨基酸代谢酶类表达方面,猪、鸡肉蛋白组的多个氨基酸代谢酶类比酪、大豆蛋白组显着低表达,牛肉蛋白组氨基酸代谢酶差异数量次之;猪、鸡、牛肉蛋白组与大豆、酪蛋白组在糖酵解、核苷酸代谢酶类的表达水平上显着低;大豆蛋白组尿素循环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膳食蛋白影响大鼠肝脏细胞蛋白质代谢方面,各肉类蛋白组在转录过程中的mRNA剪切、定位、核输出、核糖体组装和翻译起始等方面与酪、大豆蛋白组存在显着差异;在蛋白二硫键形成、信号肽添加与转运定位、糖基化修饰等方面各肉蛋白处理组显着低于酪、大豆蛋白组;在蛋白降解相关蛋白酶类方面,各肉处理组高于酪蛋白而低于大豆蛋白组。不同来源蛋白膳食,通过其自身差异的氨基酸组成影响机体氨基酸供给,并通过mTOR信号通路影响核糖体组装与蛋白质合成,在转录水平上,猪、鸡和牛肉蛋白组与大豆蛋白组在mTOR下游蛋白合成通路存在显着差异。3.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脂肪与能量代谢的影响鱼和猪蛋白组显着提高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及酯化相关基因表达,猪肉蛋白组肝脏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均高表达,鸡、猪和牛肉蛋白组显着提高胆固醇逆转运及胆汁酸生成基因表达,鱼肉蛋白组肝脏胆固醇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而鸡、猪和牛肉蛋白组肝脏胆固醇水平较低。鸡、猪和牛肉蛋白组肝脏甘油三酯水平显着低于酪和大豆蛋白对照组,转录辅助活化因子PGC1α在鸡、猪、牛肉蛋白组高表达,促进甘油三酯降解代谢,使三组甘油三醋水平显着低。在蛋白水平上,肝脏β氧化的若干蛋白在猪肉等肉蛋白组显着低表达,在转录水平上,PPARγ在猪、鸡肉蛋白组显着低表达,但PPARα在各肉蛋白组仅比大豆组有低表达趋势,无显着差异。肝脏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多个基因在鸡、猪和牛肉蛋白组高表达,但在蛋白水平上以低表达为主,尤其是ATP合成酶在肉蛋白组显着低表达,肉类蛋白膳食存在氧化与磷酸化解偶联现象,促进机体适应性产热。4.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生物转化与炎症反应的影响四种肉蛋白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水平与酪蛋白组无显着差异,仅脂质过氧化水平显着高于大豆蛋白组;酶促抗氧化方面鸡、鱼肉蛋白组优于大豆蛋白组,而猪、牛肉蛋白组相对低于酪蛋白组;非酶促抗氧化方面,鱼、鸡和牛肉蛋白组GSH水平显着高于大豆、酪蛋白对照组。四种肉蛋白膳食显着降低了大鼠肝脏Ⅰ相代谢酶(CYP450s等)和Ⅱ相代谢酶(GSTs、UGTs、SULTs)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Keap1-Nrf2-ARE通路调节了肉类蛋白组与酪、大豆蛋白组在Ⅰ相和Ⅱ相代谢酶的差异表达。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炎症反应方面的影响与酪、大豆蛋白组总体一致,仅显着改变了与血管通透性相关因子的表达,牛肉等肉类蛋白促进了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

张亮[4](2018)在《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年应激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甲基化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紊乱性肠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或性状改变,发病率高,因其反复发作的特点为患病人群带来较大的生活负担,但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应激可造成IBS症状发作或加重。应激是生物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应激反应。而生命早期应激,如幼年期的精神创伤等早年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成年后疾病的易感性,目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早期应激损伤诱导的IBS的研究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脑-肠轴的异常变化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活性物质的异常等。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内环境的紊乱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而异常的氨基酸代谢可能导致体内活性代谢产物的异常,从而参与IBS的发病。其中,蛋氨酸在体内代谢循环中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即同型半胱氨酸(Hcy),被公认为多种疾病的危险因子,其可能在IB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损伤作用,而其代谢途径中产生的甲基基团可能参与IBS相关症状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因此,本研究从"早年应激损伤——肠道菌群失调——氨基酸代谢改变——Hcy损伤作用”这个新的的研究思路出发,揭示IBS的发病机制,并进一步探索Hcy介导的甲基化机制在IBS表观遗传学中的作用。这不仅对揭示IBS的发病机制,也对生物学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启示和科学依据,也对探索早年应激损伤诱导的其它疾病的生物学防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科学思路。第一章早年应激致IBS大鼠肠道菌群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目的:检测早年应激致IBS大鼠肠道菌群和氨基酸代谢的改变,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和氨基酸代谢异常在IBS相关症状中的作用及损伤机制。方法:(1)IBS动物模型建立及行为学评价:选用新生期大鼠母婴分离(MS)的方式建立早年应激诱导的IBS疾病模型。采用行为学实验来评价和确认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结直肠扩张(CRD)-腹部回撤反射试验检测内脏敏感性、新异环境中排便性状和数量检测肠道转运功能、旷场试验和糖水偏嗜度试验检测精神行为改变,以及结肠组织HE染色。(2)肠道菌群的检测和分析:使用粪便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大鼠粪便样本中细菌基因组DNA,针对16S r DNA基因可变区域进行引物合成、扩增及测序,利用软件进行粪便样品的多样性分析。(3)氨基酸的检测:使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各组大鼠粪便和血清样本进行氨基酸浓度检测。结果:(1)经过母婴分离干预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可见MS大鼠CRD容量阈值下降(P<0.05),提示内脏敏感性增强;MS大鼠排便数目增多(P<0.05),提示肠道转运功能增强;MS大鼠中央区停留时间减少(P<0.05),提示焦虑样行为更加明显;MS大鼠糖水偏嗜度明显降低(P<0.05),提示抑郁样行为增加;MS大鼠结肠HE病理染色未发现明显形态学改变,与IBS病理特点一致。以上表明成功建立早年应激致IBS大鼠模型。(2)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大鼠的Shannon指数下降,提示IBS大鼠的菌群多样性下降。Beta多样性指数中的Lef Se分析中,IBS大鼠肠道菌群中毛螺菌科、单形拟杆菌、克里斯滕森菌科、δ变形菌纲、脱硫弧菌目、脱硫弧菌科和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比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3)氨基酸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大鼠粪便中丝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均明显升高;血清中蛋氨酸、脯氨酸和苯丙氨酸显着升高,而甘氨酸和赖氨酸则明显下降。结论:(1)母婴分离方式建立早年应激诱导的IBS大鼠疾病模型。(2)IBS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部分氨基酸代谢发生变化,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IBS的发病过程。其中蛋氨酸的显着变化提示含硫氨基酸可能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二章Hcy在早年应激所致IBS中的作用及对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目的:研究Hcy在早年应激所致IBS中的损伤作用,并检测Hcy对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Hcy在早年应激致IBS中的损伤作用:建立早年应激致IBS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组为C组、MS组、MS+Met组和MS+Vit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Hcy水平。(2)Hcy对早年应激致IBS大鼠机体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实验动物分组为C组、MS组和MS+Vit组。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和结肠组织DNA总甲基化程度,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1、DNMT 3a/3b的蛋白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MT1、DNMT3a/3b m RNA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DNMTs的总活性。结果:(1)血浆Hcy浓度检测发现,MS组比C组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P<0.05);MS+Met组和MS+Vit组分别在MS组的基础上升高和降低了Hcy水平(P<0.05),说明二者对Hcy水平具有相反方向的调控作用。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MS+Met组比MS组的肠道症状和精神症状更加明显,而MS+Vit组在MS组的基础上缓解了上述症状(P<0.05)。提示Hcy水平越高,IBS大鼠的的症状越明显,Hcy可能是IBS的损伤因子。(2)与C组相比,MS组大鼠的血浆SAM水平显着升高,SAH水平显着降低,代表甲基化潜能的SAM/SAH比值则显着升高;MS组大鼠结肠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结肠组织DNMT 3b的表达水平和DNMTs总活性明显升高,DNMT1和DNMT 3a未见显着性差异。经Vit B干预后,可缓解上述改变。结论:(1)Hcy可能是IBS的损伤因子,Hcy水平越高,IBS的症状越重。(2)Hcy水平变化引起了体内甲基化相关指标的变化,说明Hcy水平调控了体内的甲基化机制。第三章Hcy介导的甲基化机制调控IBS的分子基础目的:探索Hcy介导的甲基化机制在IBS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的分子基础。方法:(1)Hcy对Claudin-1和Claudin-2表达的损伤效应:针对C组、MS组和MS+Vit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对Claudin-1和Claudin-2以及Me CP2的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claudin-1和claud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2)Hcy介导的甲基化机制对Claudin-1和Claudin-2表达的影响:使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降低MS组大鼠的甲基转移酶总活性,针对C组、MS组和MS+Dac组,使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DNA总甲基化程度,分别使用MSP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1和claud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水平,并检测Me CP2表达水平。结果:(1)与C组相比,MS组的claudin-1 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升高;MS+Vit组则逆转了此趋势。与C组相比,MS组的claudin-2 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MS+Vit组则逆转了此趋势。Hcy水平越高,Me CP2表达越高。(2)与MS组相比,MS+Dac组总体DNA甲基化水平和甲基转移酶总活性有所下降,claudin-1和claud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均有明显下降,其相应的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DNA甲基化程度越高,Me CP2表达越高。说明甲基化机制在claudin-1和claud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及表达水平中起到调控作用。结论:(1)Claudin-1和Claudin-2是Hcy损伤效应的分子基础,而Hcy介导的甲基化机制可能参与其调控。(2)Hcy介导的甲基化机制参与了对Claudin-1和Claudin-2表达调控。

王增强[5](2017)在《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的表达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依叶片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cardiac vascular disease,CVD)不良事件和影响其发病进程的首要危险因素,常作用于大脑、心脏、肾脏和眼等靶器官,引起上述器官终末端发生病变,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中风、痴呆、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尽管高血压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通常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其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基于高血压对遗传—环境因素的易感性,学者提出了很多假设来解释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和发展过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体内蛋氨酸经蛋氨酸循环途径与半胱氨酸相互转换时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血浆中Hcy水平的增高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通常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Hcy和血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动物实验证实高浓度的Hcy能引起血压的升高。Hcy引起血压升高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其对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影响,体内外实验显示Hcy干预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的破坏。此外,Hcy还可以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抑制H2S产生和减少血管舒张因子NO的利用。2010年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一次明确将Hcy列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我国目前约75%的高血压患者存在Hcy水平的偏高,因此我国学者将高血压伴有血清Hcy≥10μmol/L定义为“H”型高血压。研究显示,高Hcy可以加重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构,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ress,ERS)是由于各种生理或者病理性因素,例如炎症、氧化应激、高糖、Ca2+异常、缺氧和Hcy等,引起细胞内错误/未折叠蛋白异常堆积在内质网腔和一系列信号传导的过程。适宜的ERS有利于恢复细胞内Ca2+稳态和蛋白质折叠功能,增强细胞耐受应激刺激和环境适应的能力,严重而持续的ERS则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目前认为有三种蛋白在ERS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需肌醇酶1(IRE1)、活化转录因子6(ATF6)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ERK)。研究显示,很多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肌病、心肌肥厚、心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都与ERS有关。有研究指出,高血压伴HHcy的治疗策略,应考虑到总体治疗依从性和经济效益比,我国学者推荐含有0.8mg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是我国研制的一种ACEI类固定复方制剂,其具有降血压及降Hcy的双重疗效,可以共同降低高血压伴高Hcy患者的致病风险。但是,依叶片对高血压伴HHcy引起的血管重构的干预效果和机制,尚未明确。研究目的研究高血压伴H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时,IRE1α和p-JNK的表达与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其干预效果,为“H型”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研究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部分腹主动脉缩窄术(PAAC),术后2周选SBP≥140mmHg(1mm Hg=0.133kPa)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并双蒸水灌胃,模型组给予2.5%蛋氨酸饲料喂养并双蒸水灌胃,依叶组给与2.5%蛋氨酸饲料喂养并依叶片[10mg/(kg·d)]灌胃。于术后2周、术后6周和术后10周测尾动脉SBP和血清Hcy值;术后10周,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变化;测图软件观察胸主动脉中层厚度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的表达。研究结果(1)术后2W,对照组、模型组和依叶组大鼠的尾动脉SBP和血清Hc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周,模型组大鼠尾动脉SBP稍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血清Hcy值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3)术后10W,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尾动脉SBP升高较为明显(P<0.05);血清Hcy值显着升高(P<0.01);胸主动脉中层厚度明显增厚(P<0.05)。(4)术后10W,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RE1α和p-JNK免疫组化评分和Western blot表达均升高(P<0.05)。(5)依叶片干预后,术后10W,依叶组大鼠尾动脉SBP、血清Hcy值、胸主动脉中层厚度均低于模型组(P<0.01);依叶组大鼠IRE1α和p-JNK免疫组化评分和Western blo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研究结论PAAC造成大鼠后负荷增加,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ERS,IRE1α和p-JNK被激活,而高蛋氨酸饮食造成大鼠血清Hcy的升高,使促凋亡因子p-JNK的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ERS,加重了血管重构;依叶片干预后,大鼠尾动脉SBP和血清Hcy值显着降低,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ERS,表现为IRE1α和p-JNK的表达明显降低,从而逆转了血管重构。故认为HHcy加重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可能与激活ERS分子蛋白IRE1α和p-JNK有关;依叶片通过抑制IRE1α和p-JNK的表达从而逆转血管重构。

张志敏[6](2014)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GRP78和CHOP的影响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依叶片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 HHcy)是指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浓度高于10μmol/L。我国学者将伴有血清Hcy水平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称为′H型μ高血压。我国约有1.5亿人患′H型μ高血压,其发病率远高于国外。HHcy与高血压具有协同危害作用,HHcy加重了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近年临床研究表明,血清Hcy的水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的关系,但尚未有确切的证据显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相关性。高Hcy的致病途径复杂,多种分子机制包括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小板凝聚、胰岛素抵抗、促凝及抗凝机制失衡等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卒中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但高Hcy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甚少。本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为高血压所致左室肥厚的分子机制之一。多种原因所致外周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压力负荷增加,触发心肌细胞ERS,ERS保护因子GRP78、GRP94等与应激促凋亡因子CHOP、caspase12等表达失衡,持久剧烈的应激导致促凋亡因子表达占优势,介导心肌细胞肥大凋亡,临床上最终出现左室肥厚。然而,ERS是否为HHcy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尚未可知。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片)是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叶酸以10mg/0.8mg配制的新型复合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伴有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主要通过抑制RAS系统产生降压作用,叶酸能够促进Hcy甲基化过程,降低血清Hcy。研究表明,依叶片不仅降低血压及血清Hcy水平,还能降低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其对伴HHcy的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干预效果及干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基于上述研究状况,本实验将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及高蛋氨酸饮食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并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干预治疗。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指标来探讨HHcy是否加重高血压左室肥厚以及ERS是否为其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依叶片能否有效改善伴有HHcy的高血压左室肥厚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H型μ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脏损害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策略,从而降低′H型μ高血压的危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手术2周末择取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40mmHg的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蛋氨酸组和依叶片组,各组又分为4周及8周亚组。通过使用无创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分析系统测定大鼠SBP;Hcy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清Hcy浓度;称取大鼠体质量、全心质量及左心质量,计算左心质量/体质量及左心质量/全心质量;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心肌细胞GRP78和CHOP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①4周时,高蛋氨酸组大鼠SBP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蛋氨酸组相比,依叶片组大鼠SBP明显降低(P<0.05)。8周时,高蛋氨酸组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蛋氨酸组相比,依叶片组大鼠SBP显着降低(P<0.01)。②随喂养时间的增长,高蛋氨酸组大鼠血清Hcy浓度逐渐增高,而对照组大鼠血清Hcy浓度未见明显升高,两组4周、8周亚组间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与高蛋氨酸组4周、8周亚组相比,依叶片组相应亚组大鼠血清Hcy浓度均显着降低(P<0.01)。③对照组及高蛋氨酸组4周、8周亚组HWI和LVWI均有明显增高,且高蛋氨酸组两亚组HWI和LVWI增高较对照组相应亚组更为明显(P<0.05);与高蛋氨酸组4周、8周亚组相比,依叶片组相应亚组HWI和LVWI均明显降低(P<0.05)。④对照组及高蛋氨酸组大鼠心肌细胞GRP78表达随应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高蛋氨酸组4周、8周亚组大鼠心肌细胞GRP78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相应亚组(P<0.05);依叶片组4周、8周亚组大鼠心肌细胞GRP78表达明显低于高蛋氨酸组相应亚组(P<0.05);⑤对照组及高蛋氨酸组大鼠心肌细胞CHOP表达随应激时间的增长而升高,高蛋氨酸组4周、8周亚组大鼠心肌细胞CHO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亚组(P<0.05);依叶片组4周、8周亚组大鼠心肌细胞CHOP表达均明显低于高蛋氨酸组相应亚组(P<0.05);研究结论心脏压力过负荷触发大鼠心肌细胞ERS,而血清高浓度Hcy使心肌细胞ERS加重,早期即导致ERS保护因子GRP78和促凋亡因子CHOP表达失衡,CHOP表达占优势,介导心肌细胞肥大凋亡,最终引起左室肥厚程度加重;依那普利叶酸片有效降压及降低血清Hcy浓度,减轻心肌细胞ERS,表现为应激相关因子GRP78和CHOP表达明显减少,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故认为HHcy加重高血压左室肥厚,ERS可能是其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依那普利叶酸片通过抑制ERS保护心肌细胞,有效改善左室肥厚。

孟斌,高蔚娜,韦京豫,杨继军,蒲玲玲,唐振闯,郭长江[7](2013)在《槲皮素对甲硫氨酸负载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槲皮素对甲硫氨酸(Met)负载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将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1%甲硫氨酸组以及1%甲硫氨酸和0.5%槲皮素组,喂养6周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半胱氨酸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血清中其他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甲硫氨酸干预后除对牛磺酸产生显着影响外,对其他氨基酸没有明显影响。0.5%槲皮素干预后,血清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含量较1%Met组显着升高(p<0.05),牛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较对照组亦显着升高(p<0.05),而血清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结果表明,槲皮素可能加强甲硫氨酸转硫化代谢途径。

张哲莹,杨瑞,王淑秀[8](2011)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依赖正常T细胞激活和分泌的因子、趋化因子受体1的表达和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依赖正常T细胞激活和分泌的因子(RANTES)和其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辛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6只健康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蛋氨酸饮食组以普通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2%的蛋氨酸喂养;辛伐他汀治疗组以高蛋氨酸饮食组饲料喂养4周后,每天以5 mg.kg-1的辛伐他汀灌胃,并继续给予高蛋氨酸饮食组饲料。12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Hcy浓度,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RANTES、CCR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胸主脉平滑肌细胞中p38 MAPK和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蛋氨酸饮食组血浆Hcy浓度(80.79±23.86)mmol.L-1高于正常对照组(9.47±4.55)mmol.L-1和辛伐他汀治疗组(53.94±12.24)mmol.L-1(P<0.01)。HE染色显示高蛋氨酸饮食组局部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内膜下可见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高蛋氨酸饮食组胸主动脉内膜下局部呈红色。高蛋氨酸饮食组RANTES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100.54±15.31)低于正常对照组(114.25±10.73)(P<0.01)和辛伐他汀治疗组(113.12±10.86)(P<0.05)。高蛋氨酸饮食组CCR1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120.12±7.71)低于正常对照组(124.31±9.44)(P<0.01)和辛伐他汀治疗组(123.62±8.32)(P<0.05)。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RANTES和CCR1 mRNA的表达分别为0.93±0.02、1.77±0.40,均高于其在正常对照组的表达(0.45±0.00、1.02±0.04)(P<0.01),并高于在辛伐他汀治疗组中的表达(0.69±0.01、1.22±0.53)(P<0.05)。p38 MAPK在各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均有表达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 MAPK在高蛋氨酸饮食组的平均灰度值为95.74±0.02,低于正常对照组(160.60±3.54)(P<0.01)和辛伐他汀治疗组(155.94±0.07)(P<0.05)。结论高蛋氨酸饮食能引起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促进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RANTES及CCR1的表达,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p38 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此过程。辛伐他汀可以抑制这一过程,减缓AS的发生发展。

郭娴[9](2011)在《运动及番茄红素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运动、番茄红素和运动联合番茄红素如何改善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方法: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C),普通饮食运动组(CT),蛋氨酸饮食对照组(M),蛋氨酸饮食运动组(MT),蛋氨酸饮食+番茄红素组(ML),蛋氨酸饮食+番茄红素+运动组(MTL)。普通组喂食普通饲料,蛋氨酸组喂食3%蛋氨酸饲料。运动组均采用无负重的游泳运动,前2周递增负荷,后6周维持负荷不变,每周6天,共8周。番茄红素组大鼠灌胃2ml番茄红素油剂。8周后测试血浆指标。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记录,组间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M组Hey显着高于C组,运动后MT组显着低于M组(P<0.01);与M组相比,MT组、ML组以及MTL组都出现了Hcy的显着性降低,但是MTL组与MT和ML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2)与C组相比,M组出现了NO和NOS含量的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与M组相比,ML组和MTL组的NO出现显着性升高(P<0.01),MT组和MTL组NOS含量都出现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ML组NOS含量出现显着性增加(P<0.05)。MTL组较之MT和ML组没有显着性差异。(3)M组6-keto-PCF1α和t-PA含量较之C组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TXB2和PAI的含量显着性的升高(P<0.01);与M组相比,MT组、ML组和MTL组6-keto-PGF1α和t-PA含量显着性升高(P<0.01);MT组、ML组和MTL组TXB2和PAI的含量出现显着性的降低(P<0.01)。MTL组的6-keto-PGF1α和TXB2含量、t-PA和PAI含量较之MT和ML组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8周高蛋酸饮食导致大鼠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周运动和/或灌胃番茄红素都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血浆Hey水平,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形成。三种方式均能够提高NO和NOS浓度,改善PGI2和TXB2之间的平衡,增强纤溶功能的活性,降低血液的凝血功能,减轻内皮的损伤程度。但是运动联合番茄红素改善内皮损伤的效果与单独运动或单独灌胃番茄红素没有明显差距。

田露[10](2011)在《叶酸与运动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脂、抗氧化能力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运动和叶酸对高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对血脂水平、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就运动联合叶酸对HHcy大鼠的影响作一探讨,为预防AS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6组,包括普通饮食对照组(C),普通饮食运动组(CT),蛋氨酸饮食对照组(M),蛋氨酸饮食运动组(MT),蛋氨酸饮食+叶酸组(MF),蛋氨酸饮食+叶酸+运动组(MTF),每组10只。C和CT组的大鼠进行普通饲料的喂养,蛋氨酸组的饲料由按3%的比例添加L-蛋氨酸制成。CT,MT, MTF组都采用无负重的8周游泳运动。第一天运动10min,以后每天递增,到第二周末增至90min并维持。MF和MTF组每天进行20μg/kg的叶酸灌胃。宰杀后测定血浆Hcy,血清TG、TC、HDL、LDL、ApoA、ApoB、叶酸,血浆和肝脏SOD、MDA、GSH的含量。全部数据在SPSS13.0中处理,计算平均数(X)及标准差(SD),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M与C比较,Hcy、TG、TC、LDL、ApoB浓度升高,TG/HDL、TC/HDL、ApoB/ApoA、ApoB/HDL、LDL/HDL比值下降,血浆和肝脏中的MDA增加,肝脏中的SOD、GSH减少;②MT与M比较,Hcy、TG、LDL浓度降低,5项血脂比值下降,血浆和肝脏中的SOD增加,MDA减少;③MF与M比较,Hcy、LDL、ApoB浓度降低,HDL、ApoA浓度升高,5项血脂比值下降,血浆和肝脏中的SOD、GSH增加,MDA减少;④MTF与M比较,Hcy、叶酸、TC、LDL、ApoB浓度降低,5项血脂比值下降,肝脏中的SOD、GSH增加,血浆和肝脏中的MDA减少;MTF与MT比较,血浆和肝脏中的MDA减少,血浆中的SOD减少,肝脏中的GSH增加;MTF与MF比较,血浆和肝脏中的MDA显着减少,血浆中的GSH减少。结论:高蛋氨酸饮食可使大鼠Hcy水平升高,产生HHcy,并使HHcy大鼠血脂代谢紊乱,抗氧化能力下降;游泳运动和/或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蛋氨酸饮食所致HHcy大鼠体内Hcy水平,改善血脂代谢,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两项干预同时进行与单项干预差别不大,只在提高机体叶酸水平方面联合应用更为有效。

二、高蛋氨酸饲料对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蛋氨酸饲料对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氢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1 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与代谢
        1.2 Hcy的合成及代谢影响因素
        1.3 HHCY与疾病
        1.3.1 神经系统
        1.3.2 心血管疾病
        1.3.3 肝脏疾病
        1.4 Hcy代谢调控的机制
        1.5 HHcy的治疗策略
    2 氢气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1 分子机制
        2.2 氢气医学的研究现状
    3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大鼠HHcy模型建立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实验试剂
        1.1.2 主要实验仪器及器材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饲养
        1.2.2 动物处理
    1.3 血浆生化检测
    1.4 HMD大鼠肝脏脂质检测
    1.5 HMD大鼠肝脏HE染色
    1.6 HMD大鼠肝脏油红染色
    1.7 统计学方法
    1.8 实验结果
        1.8.1 体质量及肝脏指数
        1.8.2 大鼠血浆t Hcy
        1.8.3 HMD大鼠肝脏功能检测
        1.8.4 HMD大鼠脂质含量检测
        1.8.5 HMD大鼠肝脏HE染色及油红染色
    1.9 小结
第二章 氢气干预后脂质及肝脏功能检测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内容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
        2.5.1 体质量及肝脏指数
        2.5.2 氢气干预后大鼠血浆t Hcy
        2.5.3 氢气干预后肝脏功能检测
        2.5.4 氢气干预后脂质含量检测
        2.5.5 氢气干预后肝脏HE染色及油红染色
    2.6 小结
第三章 氢气干预后Hcy代谢关键基因及中间产物表达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主要实验试剂
        3.1.2 实验主要仪器及器材
    3.2 实验方法
        3.2.1 转录组学分析
        3.2.2 qPCR检测Hcy代谢关键酶的表达变化
        3.2.3 ELISA法检测Hcy关键产物的浓度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3.4.1 转录组学分析结果
        3.4.2 qPCR检测Hcy代谢关键酶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
        3.4.3 Hcy代谢途径关键中间产物表达水平的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氢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实验试剂
        4.1.2 主要实验仪器及器材
    4.2 实验方法
        4.2.1 qPCR检测肝脏PARK7、Nrf2、Gclc、GSS、Gclm表达变化
        4.2.2 肝脏组织中GSH的含量测定
    4.3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
        4.4.1 氢气干预对肝脏PARK7、Nrf2 表达的影响
        4.4.2 氢气对肝脏中Gclc、GSS、Gclm表达变化
        4.4.3 氢气干预对肝脏组织GSH表达的影响
    4.5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在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miR-21及其靶基因调控Hcy诱导心肌重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蛋氨酸喂养大鼠心室重塑模型的建立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动物的一般情况
        1.2.2 心脏彩超的结果
        1.2.3 血流动力学结果
        1.2.4 Hcy与 NT-proBNP结果
    1.3 讨论
        1.3.1 心衰的评价方法
        1.3.2 蛋氨酸导致大鼠心室重塑模型的构建
    1.4 小结
二、Hcy致心室重塑机制的探讨
    2.1 对象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实验试剂
    2.2 方法
        2.2.1 石蜡切片的制备
        2.2.2 HE染色
        2.2.3 Masson染色
        2.2.4 Tunel染色
        2.2.5 Western实验
        2.2.6 PCR实验
        2.2.7 统计
    2.3 结果
        2.3.1 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2.3.2 PTEN、PDCD4 蛋白表达
        2.3.3 RT-PCR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不同肉蛋白长期饲喂对大鼠肝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
前言
上篇 文献综述
    1 膳食蛋白质的生物学效应
        1.1 膳食蛋白质提供机体氮素营养
        1.2 膳食蛋白质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1.3 膳食氨基酸水平调节遗传(基因)表达
        1.4 膳食氨基酸水平影响信号通路
    2 不同来源膳食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2.1 植物蛋白
        2.2 乳蛋白
        2.3 肉类蛋白
    3 肝脏的代谢调节与生物转化作用
        3.1 肝脏的代谢调节作用
        3.2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4 营养基因组学
    5 实验设计
        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5.2 工作假说
        5.3 研究内容
        5.4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下篇 研究报告
    第一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材料
        1.2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蛋白粉的制备
        2.2 日粮的制备
        2.3 大鼠饲养
        2.4 样品采集
        2.5 蛋白质提取定量
        2.6 蛋白质样品消化和iTRAQ标记
        2.7 基于HPLC-MS/MS的样本分离鉴定
        2.8 质谱数据解析
        2.9 蛋白质组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肉蛋白与酪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3.2 猪肉蛋白与酪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3.3 鸡肉蛋白与酪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3.4 四种肉蛋白与大豆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3.5 牛肉蛋白与大豆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3.6 鱼肉蛋白与大豆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分析
        4 讨论
        4.1 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4.2 四种肉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质组表达差异趋势
        4.3 差异蛋白质的解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氨基酸代谢与蛋白合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材料
        1.2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血清采集
        2.2 游离氨基酸测定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血清氨基酸水平影响
        3.2 猪、鸡肉蛋白与大豆蛋白膳食对大鼠氨基酸代谢影响
        3.3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转录、翻译及胞内转运、代谢的影响
        3.4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蛋白合成调节通路mRNA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氮素营养代谢的影响
        4.2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mRNA转录、蛋白合成的影响
        4.3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蛋白合成调节通路mRNA水平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脂质与能量代谢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材料
        1.2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测定
        2.2 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3.2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甘油三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能量代谢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4.2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4.3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对大鼠肝脏生物转化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材料
        1.2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肝脏抗氧化指标测定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炎症、抗氧化及免疫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结合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5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炎症、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4.2 四种肉蛋白膳食对大鼠肝脏炎症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说明
工作展望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年应激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甲基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早年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
        1.2.2 结直肠扩张试验
        1.2.3 旷场试验
        1.2.4 糖水试验
        1.2.5 结肠HE病理染色
        1.2.6 大鼠粪便和血清样本的采集
        1.2.7 粪便样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1.2.8 粪便基因组16SrDNA高通量测序
        1.2.9 粪便和血清样本的氨基酸检测
        1.2.10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评价
        1.3.2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菌群变化
        1.3.3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部分氨基酸代谢变化
    1.4 讨论
第二章 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年应激所致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对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
        2.2.2 结直肠扩张试验
        2.2.3 旷场试验
        2.2.4 糖水试验
        2.2.5 血浆Hcy水平检测
        2.2.6 血浆S-腺苷甲硫氨酸水平检测
        2.2.7 血浆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
        2.2.8 结肠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2.2.9 结肠组织DNMTsmRNA水平的检测
        2.2.10 结肠组织DNMTs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2.2.11 结肠组织DNMTs总活性的检测
        2.2.12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Hcy在早年应激致IBS中的损伤作用
        2.3.2 Hcy对早年应激致IBS大鼠机体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甲基化机制调控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子基础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建立及分组
        3.2.2 结肠组织NDMTs总活性的检测
        3.2.3 结肠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3.2.4 结肠组织claudin-1/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3.2.5 结肠组织claudin-1/2和MeCP2mRNA水平的检测
        3.2.6 结肠组织Claudin-1/2和MeCP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3.2.7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Hcy对IBS大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和MeCP2的影响
        3.3.2 降低甲基转移酶活性对结肠组织DNA总甲基化的影响
        3.3.3 甲基化水平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和MeCP2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5)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的表达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依叶片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 和p-JNK的表达与血管重构的关系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厂家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厂家
    2 方法
        2.1 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高血压伴高Hcy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分组
        2.3 BP-2010 智能无创血压计测大鼠尾动脉SBP
        2.4 大鼠血清Hcy值的测定
        2.5 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
        2.6 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 和p-JNK的表达
        2.7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JNK和p-JNK蛋白含量
        2.8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尾动脉SBP的比较
        3.2 各组大鼠血清Hcy值的比较
        3.3 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学变化
        3.4 各组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 和p-JNK的表达
        3.5 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 和P-JNK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PAAC术对大鼠SBP的影响
        4.2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血清Hcy的影响
        4.3 高蛋氨酸饮食对高血压大鼠SBP的影响
        4.4 高蛋氨酸饮食对高血压大鼠VSMCs内IRE1α 和p-JNK表达的影响
实验二 依叶片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重构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厂家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厂家
    2 方法
        2.1 高血压伴高Hcy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分组
        2.2 BP-2010 智能无创血压计测大鼠尾动脉SBP
        2.3 大鼠血清Hcy值的测定
        2.4 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学和中层厚度测定
        2.5 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 和p-JNK的表达
        2.6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JNK和p-JNK蛋白含量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尾动脉SBP的比较
        3.2 各组大鼠血清Hcy值的比较
        3.3 各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态学和中层厚度变化
        3.4 各组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 和p-JNK的表达
        3.5 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IRE1α 和P-JNK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高蛋氨酸饮食对高血压大鼠腹主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
        4.2 依叶片改善高血压伴高Hcy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发表文章
致谢

(6)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GRP78和CHOP的影响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依叶片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与“H 型”高血压
    3 内质网应激
实验一 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厂家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1.3 实验动物及喂养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厂家
    2 方法
        2.1 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高血压伴 HHcy 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分组
        2.3 无创尾动脉血压仪测大鼠动脉 SBP
        2.4 大鼠血清 Hcy 浓度的测定
        2.5 大鼠心肌肥厚指数 HWI 及 LVWI 的测定
        2.6 大鼠心肌 HE 染色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高血压伴 HHcy 大鼠模型血压及 Hcy 水平的变化
        3.2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 SBP 的变化
        3.3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 Hcy 水平的变化
        3.4 各组大鼠 4 周、8 周亚组左室肥厚指数的变化
        3.5 各组大鼠心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4 讨论
实验二 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 GRP78 和 CHOP 表达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厂家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1.3 实验动物及喂养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厂家
    2 方法
        2.1 高同型氨酸血症伴高血压大鼠模型建立及分组
        2.2 无创尾动脉测压仪测大鼠动脉压
        2.3 大鼠左室质量指数的测定
        2.4 大鼠血清 Hcy 水平的测定
        2.5 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GRP78 和 CHOP 的表达
        2.6 心肌组织 Western-blot 检测 GRP78 和 CHOP 的表达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 Hcy 值的比较
        3.2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 SBP 的比较
        3.3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左室肥厚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
        3.4 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 GRP78 表达的变化
        3.5 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 CHOP 表达的变化
        3.6 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 GRP78 表达的变化
        3.7 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 CHOP 表达的变化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槲皮素对甲硫氨酸负载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动物饲养与分组
    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1.3.1 体重与摄食量
        1.3.2 血清中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
        1.3.3 血清中其他氨基酸含量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体重与摄食量
    2.2 槲皮素对血清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
    2.3 槲皮素对血清其他氨基酸含量影响
3 讨论

(8)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依赖正常T细胞激活和分泌的因子、趋化因子受体1的表达和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动物模型制作及取材
    1.4 血浆Hcy水平测定
    1.5 病理形态学观察
    1.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ANTES、CCR1表达
    1.7 RT-PCR检测RANTES、CCR1表达
    1.8 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p-p38表达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鼠血浆Hcy浓度
    2.2 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
    2.3 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RANTES蛋白和CCR1蛋白的表达
    2.4 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中RANTES mRNA和CCR1 mRNA的表达
    2.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3 讨论

(9)运动及番茄红素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同型半胱氨酸
        1.1.1 同型半胱氨酸的来源与去路
        1.1.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
        1.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1.4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
    1.2 血管内皮细胞
        1.2.1 血管内皮细胞生理机能
        1.2.2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1.2.3 HH与血管内皮损伤
    1.3 运动对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1.3.1 运动与同型半胱氨酸
        1.3.2 运动与心血管内皮功能
    1.4 番茄红素对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1.4.1 番茄红素与同型半胱氨酸
        1.4.2 番茄红素与心血管功能
2 选题依据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2 饲养方式
    3.3 运动及灌胃方式
    3.4 动物处理
    3.5 测试指标及方法
        3.5.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3.5.2 血浆一氧化氮,总一氧化氮合酶测定
        3.5.3 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测定
        3.5.4 血浆血栓素B_2(TX B_2)测定
        3.5.5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测定
    3.6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运动及番茄红素对血浆Hcy的影响
    4.2 运动及番茄红素对血浆NO、总NOS的影响
    4.3 运动及番茄红素对血浆6-keto-PGF1α、TX B2影响
    4.4 运动及番茄红素对血浆t-PA和PAI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形成及HH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5.1.1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的影响
        5.1.2 高Hcy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5.2 运动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5.2.1 运动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
        5.2.2 运动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5.3 番茄红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5.3.1 番茄红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
        5.3.2 番茄红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5.4 运动联合番茄红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5.4.1 运动联合番茄红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
        5.4.2 运动联合番茄红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叶酸与运动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脂、抗氧化能力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1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1.1.1 TC、LDL及ApoB与As的关系
        1.1.2 TG与As的关系
        1.1.3 HDL、ApoA与As的关系
    1.2 抗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1.2.1 氧化应激与AS
        1.2.2 抗氧化物质对AS的影响
        1.2.3 氧化产物的有益作用
    1.3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1.3.1 Hcy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1.3.2 Hcy的代谢
        1.3.3 HHcy的诱发因素
        1.3.4 HHcy与AS
    1.4 运动与HHcy
        1.4.1 运动对机体Hcy水平的影响
        1.4.2 运动对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
        1.4.3 运动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5 叶酸与HHcy
        1.5.1 叶酸的存在及其生理学作用
        1.5.2 叶酸对机体Hcy水平的影响
        1.5.3 叶酸对机体血脂代谢的影响
        1.5.4 叶酸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 选题依据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2 饲料的购置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的建立
    3.3 运动方式
    3.4 灌胃方式
    3.5 宰杀取材
    3.6 指标测试
        3.6.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
        3.6.2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测定
        3.6.3 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
        3.6.4 血清叶酸测定
        3.6.5 血清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测定
        3.6.6 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测定
    3.7 数据处理
4 结果
    4.1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Hcy、叶酸水平的影响
    4.2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4.3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Hcy、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1.1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Hcy水平的影响
        5.1.2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5.1.3 高蛋氨酸饮食对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2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Hcy、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2.1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Hcy、叶酸水平的影响
        5.2.2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5.2.3 叶酸、运动对HHcy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高蛋氨酸饲料对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氢气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机制研究[D]. 李娉.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miR-21及其靶基因调控Hcy诱导心肌重塑的研究[D]. 阚晨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不同肉蛋白长期饲喂对大鼠肝脏代谢的影响[D]. 石学彬.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 [4]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年应激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甲基化机制[D]. 张亮. 军事科学院, 2018(12)
  • [5]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的表达与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依叶片干预作用[D]. 王增强.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3)
  • [6]高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GRP78和CHOP的影响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依叶片的干预作用[D]. 张志敏.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7]槲皮素对甲硫氨酸负载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影响[J]. 孟斌,高蔚娜,韦京豫,杨继军,蒲玲玲,唐振闯,郭长江.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3(03)
  • [8]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依赖正常T细胞激活和分泌的因子、趋化因子受体1的表达和机制探讨[J]. 张哲莹,杨瑞,王淑秀.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06)
  • [9]运动及番茄红素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D]. 郭娴. 北京体育大学, 2011(09)
  • [10]叶酸与运动对饮食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脂、抗氧化能力影响[D]. 田露. 北京体育大学, 2011(10)


血清蛋白论文 氨基酸代谢论文 高血压论文 膳食结构论文 饮食健康论文

上一篇:理性之光:傲慢与偏见与奥斯汀的婚姻道德
下一篇:急诊胃镜下Dieulafoy病的射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