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英[1](2017)在《对三种充填材料衬垫Ⅱ类洞龈壁微渗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复合树脂材料凭借其简单的操作性,无毒性,绝缘性,良好的美观性,并且能最大程度恢复牙体形态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但由于复合树脂在固化时会发生聚合收缩,当收缩应力超过粘接力时,粘接界面易被破坏而产生缝隙,口腔中的细菌、食物残渣、唾液等极易通过这些缝隙渗入,从而会引起术后敏感、继发龋等并发症。这就是所谓的边缘微渗漏,最终会导致充填失败。由于后牙邻面洞龈壁处的釉质较少,更加容易发生边缘微渗漏。如何减少龈壁的边缘微渗漏的情况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采用离体牙体外研究3M FiltekTMZ350流动性树脂、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和Constic自粘性免酸蚀流动性树脂这三种充填材料在衬垫后牙Ⅱ类洞龈壁后微渗漏的情况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三种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间的缝隙宽度,并与3M FiltekTMZ350通用纳米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作空白对照比较,为改善后牙Ⅱ类洞树脂充填效果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1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共92颗。冲洗清洁干净后浸泡于4℃生理盐水中。2将处理干净的离体牙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共4组,每组23颗。在离体前磨牙近中邻面制备颊舌径宽为4.0㎜,龈壁宽为1.5㎜,龈壁止于釉牙骨质界上1.0㎜的盒状洞形。A组(对照组):直接用3M FiltekTMZ350通用纳米复合树脂充填;B组:先用3M FiltekTMZ350流体树脂在龈壁衬垫1.0㎜后,再用3M FiltekTMZ350通用复合树脂充填剩余部分;C组:先用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在龈壁衬垫1.0㎜后,再用3M FiltekTMZ350通用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剩余部分;D组:先用Constic自粘接免酸蚀流动树脂在龈壁衬垫1.0㎜后,再用3M FiltekTMZ350通用复合树脂充填剩余部分。人工唾液,将充填完成的样本牙浸泡于37℃恒温的人工唾液中,共30天。4进行500次冷热温度循环,一次冷热循环包括冷水(05℃)中30s和热水(5560℃)中30 s。5随机抽取每组的13颗样本牙进行微渗漏测试,剩余10颗样本牙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的密合程度。6记录每组样本牙微渗漏情况和扫描电镜下测量的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的缝隙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统计体式显微镜观察的结果发现,B组的微渗漏最小,与其他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微渗漏情况最严重,C组与A、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和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扫描电镜下测量四组样本牙的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的缝隙宽度,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四组样本牙的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缝隙。其中B组和D组的缝隙较小,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缝隙最大,与其他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缝隙居中,与其他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论采用何种充填方式修复后牙Ⅱ类洞的龋坏,其龈壁微渗漏现象均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一。2经体式显微镜观察,Constic流动树脂衬垫组的龈壁微渗漏最大,3M Vitrebond衬垫组和3M FiltekTMZ350直接充填组的微渗漏次之,3M FiltekTMZ350流动树脂衬垫组的微渗漏最小。3经SEM观察,Constic树脂材料与牙体组织间的缝隙最大;3M FiltekTMZ350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的缝隙次之;3M Vitrebond和3M FiltekTMZ350流动树脂与牙体组织的间隙最小。
高艳蕾[2](2016)在《光固化流体树脂修复乳前牙邻面龋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光固化流体树脂修复乳前牙邻面龋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5年4月口腔科门诊收治的乳前牙邻面龋患者102例,将其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行光固化流体树脂修复,对照组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个月后复查,观察比较两组牙齿修复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总修复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者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光固化流体树脂用于修复乳前牙邻面龋的疗效显着。相比于只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乳前牙邻面龋修复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丁杰,李新颖,李鹏,罗民[3](2014)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蠕变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蠕变实验得出了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的蠕变数据、蠕变曲线,建立了各组试样的蠕变函数方程,对比分析三种材料的蠕变特性,为临床提供蠕变力学参数。取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各10个,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蠕变实验,模拟人体温在36.5±1℃的温度下,以0.1 Mpa/s的应力增加速度对试样施加应力,每个试样采集100个实验数据,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处理蠕变数据,拟合蠕变曲线。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 200 s蠕变量为0.301%,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 200 s蠕变量为0.262%,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7 200 s蠕变量为0.230%,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 200 s蠕变量大于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7 200 s蠕变量,光固化复合树脂试样7 200 s蠕变量差异显着(P<0.05)。各组试样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由于采用了光化处理,改善了其蠕变特性。
崔庆超[4](2014)在《不同盖髓材料对大鼠磨牙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实验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3M 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Gluma脱敏剂及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在大鼠深龋模型中对牙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为临床深龋的树脂窝洞充填中如何选择盖髓材料起参考作用。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实验中心提供Wistar雄性大鼠72只,体重250300g,鼠龄56个月,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无明显龋坏、隐裂等牙体硬组织疾病。根据不同盖髓方式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A组: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B组:3M 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C组:Gluma脱敏剂D组: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A组:将大鼠100g/L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用30ml/L的饱和H2O2棉球清洁口腔,750mg/l乙醇随机消毒一侧磨牙区,选取该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用小球钻在实验牙合面预备近髓窝洞,以窝洞底部透红为标准。隔湿,干燥后,涂一薄层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光照20s,涂布3M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接剂20s,轻吹5s,光照20s,流动树脂充填。B组直接涂布粘接剂,流动树脂充填。C组涂布粘接剂前使用Gluma脱敏剂,D组涂布粘接剂前玻璃离子盖髓。B、C、D其余步骤同A。分别于1d、7d、14d,将大鼠于全麻下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固定1h后,取实验牙,距根尖1mm处截断牙根,暴露牙髓,4%多聚甲醛固定48h,10%EDTA脱钙4~6周,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将标本按平行牙长轴方向做颊舌向连续切片,制备5μm厚切片,HE染色和Gram细菌染色。采用Costa和Hebling的评分标准,评估包括炎症细胞反应、组织破坏程度、反应性牙本质形成和细菌染色四种组织学特征并计分,使用电子测量尺测量各组剩余牙本质厚度(RDT)。结果:1、术后1d,炎症反应中,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与A、B、D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B、D三组之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在组织紊乱、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细菌渗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7d,各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各组间炎性反应、组织紊乱及修复性牙本质及细菌渗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14d,各组牙髓组织基本恢复正常,各组间炎性反应、组织紊乱、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细菌渗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由于观察时间较短,各组未见明显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细菌渗透。5、炎性反应程度及组织紊乱程度与剩余牙本质厚度呈负相关。结论:1、Gluma脱敏剂可作为一种较好的盖髓材料,对牙髓组织刺激性较小。2、Urbical LC光固化氢氧化钙组、3M 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之间对牙髓刺激无统计学差异,可认为其在对牙髓刺激方面相似。3、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炎症反应减轻,最后均能恢复正常。4、牙髓炎症反应及组织紊乱程度与剩余牙本质厚度呈负相关。
刘旭[5](2012)在《不同黏结材料与金属全冠黏结界面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黏结材料与牙本质层的元素构象,分析比较出不同黏结材料与牙本质层的结合方式,探讨其对固位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不同的黏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8颗近期拔出的、牙体形态完整的后牙。将离体后牙于釉牙骨质处包埋于石膏模具中,对牙冠进行常规牙体预备,使预备后的基牙外形保持相对一致的高度。用聚醚橡胶制取印模、人造石灌注模型、用失蜡铸造法完成金属全冠的制作。全冠试戴完成后,依次编号,用8种黏结材料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黏结,实验标本保存于23+1□C,10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30天后实验标本与石膏模具分离,包埋于环氧树脂中。用慢速锯沿牙长轴方向将实验标本纵向切开,切面经打磨抛光、超声清洗后,在500倍扫描电镜下观察黏结界面的形貌和构象,采用电子探针对黏结材料与牙本质的黏结界面并作线扫描和元素定量分析,观测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分别对金属全冠,牙本质层,黏结材料和黏结界面进行点扫描,100倍的放大倍数下对试件进行线扫描。选定黏结材料的主要元素并通过观察数据分析黏结界面50μm以内的元素交换转移情况。结果:1GC Fuji Plus中检测出Al、Si、P、 F、K、F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 C、O、Ca等元素。2GC Fuji I中检测出Al、Si、P、S、K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P、C、Ca等元素。3Shofu Glasionomer中检测出Al、Si、P、K、Ca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Mg、Si、C、O、Ca等元素。4Shofu Resiglass中检测出Al、Si、P、K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C、O、Ba等元素。5Livcarbo中检测出Si、Zn、P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Zn、P、C、O等元素。6Panaviya F中检测出C、O、Si、Mg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Si、S、 C、O、等元素。73M Relyx (TM) Unicem中检测出Al、Si、C、O、Ba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P、S、Ca等元素。8Bisco DOU-LINKTM中检测出Al、Si、Na、K、P、F、Ca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P、S、C、O、等元素。前4组玻璃离子黏结材料元素转移最为活跃,GC Fuji I最明显。复合树脂因为有树脂突形成混合层,构象显示其结合最致密。结论:1.黏结材料和牙本质间可发生元素渗透。2.不同种类的黏结材料,黏结界面的致密性,连续性存在差异。3.元素渗透的区域为1μm-50μm,随着渗透区域的加深,渗透减弱。4.结合构象观察复合树脂黏结界面最致密,玻璃离子元素渗透最为活跃。
赖颖真[6](2010)在《固化光源对正畸托槽光敏粘结剂微渗漏及抗剪切强度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普通卤素灯(QTH)和发光二级管灯(LED)对正畸托槽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结剂(GC)微渗漏及抗剪切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畸粘结材料和固化光源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双尖牙96颗,分成A,B两组,每组48颗,A组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颗,粘置标准网底方丝弓托槽,A1组:正畸复合树脂光敏粘接剂(3M),普通卤素灯(QTH)光照40秒,A2组:正畸复合树脂光敏粘接剂(3M),发光二级管灯(LED)光照20秒,A3组:正畸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GC),普通卤素灯(QTH)光照40秒,A4:正畸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GC),发光二级管灯(LED)光照20秒。所有样本于蒸馏水浸泡4周,经过2000次冷热循环(5℃到55℃),样本用指甲油封闭,浸泡在0.5%的碱性品红24小时,样本切片,低倍体视显微镜下拍照测量微渗漏,微渗漏的大小分别在托槽与粘结剂,粘结剂与牙面两个界面分牙合龈方向测量统计,实验结果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及Mann-WhitneyU test(Bonferroni校正)进行统计,最后高倍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组样本纵切面牙釉质-粘结剂界面。B组样本采取与A组样本同样的分组与粘结处理方式,人工唾液浸泡4周后采用微机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托槽的粘结强度进行检测,同时记录粘结剂残留指数,结果使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LSD- test及Mann-Whitney U-test进行统计,高倍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托槽去除后牙面状况。结果:1、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GC)在两个界面的微渗漏均大于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使用普通卤素灯(QTH)固化时在两个界面产生的微渗漏大于发光二极管灯(LE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结剂(GC)采用普通卤素灯(QTH)固化时在两个界面产生的微渗漏值大于发光二极管灯(LED),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观察各组样本两个界面,托槽龈方的微渗漏均大于牙合方;5、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抗剪切力及ARI值均显着大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GC);6、普通卤素灯(QTH)和发光二级管灯(LED)对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GC)的抗剪切力及ARI值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传统复合树脂产生了较少的微渗漏,作为正畸粘结剂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安全;2、LED灯不仅可以节约临床操作时间而且降低了材料的微渗漏;3、托槽龈方微渗漏明显大于牙合方;4、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牙釉质-粘结剂界面的结合情况可能与微渗漏的大小相关;5、两种正畸光敏粘结剂抗剪切强度均符合临床要求,托槽去除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接剂对牙面破坏较小;6、LED灯照可以节约一半光照时间并能达到普通卤素灯的光照效果,正畸托槽粘结建议使用LED灯作为固化光源。
叶楠,吴补领,轩昆[7](2008)在《两种复合树脂材料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评估后牙复合树脂CLEARFIL AP-X/SE BOND和RENEW/ALL-BOND在充填修复成人后牙Ⅰ、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称牙位均有同型龋坏的病例,共99例218个患牙(Ⅰ类洞182个,Ⅱ类洞36个)进行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采用USPHS & Ryge标准,分别于治疗后4年对修复体的保存率以及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表面粗糙度、颜色匹配状况、边缘着色、磨耗、牙龈健康状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复查率为99%,CLEARFIL AP-X的4年保存率达到99.1%,RENEW为96.3%;2种材料的边缘密合性和边缘着色,表面粗糙度,磨耗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CLEARFIL AP-X的边缘封闭质量,磨耗情况优于RENEW,但边缘易着色,表面较粗糙。继发龋和色泽匹配的USPHS & Ryge检查结果显示,两种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4年的临床观测期内,后牙复合树脂CLEARFIL AP-X/SE BOND和RE-NEW/ALL-BOND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南晓红,寇继寅,李茹[8](2007)在《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应用及发展》文中指出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齿科充填和黏接材料,以其优良的性能特点在口腔临床被广泛应用,该文就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类型、性能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叶楠[9](2003)在《新型复合树脂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后牙充填材料银汞合金由于色泽差以及潜在的汞毒性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审美及健康要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复合树脂因其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开始用于后牙修复的临床实践。但是,传统的树脂类材料存在着强度低、耐磨性差、聚合收缩导致黏接强度下降、细菌渗漏等明显缺点。随着材料组成成分的不断改善,新型后牙复合树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大大提高、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已经可以实现后牙复杂洞形的良好邻面接触和修复外观。本研究选用后牙复合树脂CLEARFIL AP-X、RENEW,传统复合树脂DURAFILL VS、Degufillmineral、P-50,复合体Dyract AP 以及银汞合金共7种材料,对比研究评估后牙复合树脂的临床保存情况、边缘封闭质量和牙髓刺激性,为其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1、后牙复合树脂CLEARFIL AP-X、RENEW的1年临床疗效评估 通过对第四军医大学1162名学员的口腔健康状况检查,遴选出共计109人、247个患牙进行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治疗。其中包括Ⅰ类洞182个、Ⅱ类洞36个、Ⅴ类洞29个。为了提高临床实验的对照意义,本实验选择对称牙位具有同类型龋损的患牙作为临床研究资料。结果:CLEARFIL AP-X和RENEW的1年保存率分别达到99.1%和96.3%;USPHS&Ryge标准评估显示CLEARFILAP-X在磨耗、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和色泽匹配等方面,半年与1年疗效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Ⅰ、Ⅱ、Ⅴ类洞形之间的年保存率和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差异;CLEARFILAP-X和RENEW相比,前者边缘密合性好,但色泽稳定性较差。提示:后牙复合树脂CLEARFIL AP-X和RENEW具有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良好的临床适用性,但进一步的疗效评价需要更长时间的临床观测。2、制洞方法和充填材料对后牙邻贻面洞细菌微渗漏的影响 将4S个完整无龋的离体前磨牙及第三磨牙分别采用常规涡轮机裂钻和喷砂方法制备窝洞,所有实验样本近、远中分别制备邻貉面洞模型,近中龈边缘位于釉质区,远中则位于根部牙骨质区。用5种树脂类材料及银汞合金充填后,将其在 37 OC厌氧环境下浸泡于细菌悬液 20小时,然后通过组织学检查评估细菌渗漏情况。结果:所有实验材料充填修复后的细菌微渗漏情况与对照组银汞合金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后牙复合树脂CLEARFILAP-X/SE BOND的边缘封闭质量明显优于其它材料,与DURAFILL VS、P-50的差异最显着(P<0.01);邻胎面洞近(远)中壁的细菌微渗漏较龈壁严重;喷砂制洞与传统机械切割制洞对于细菌渗漏情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后牙复杂洞形的修复中,使用新型复合树脂材料及劾接剂有利于效提高修复体的边缘封闭质量、减少细菌微渗漏,从而减少术后敏感和继发龋的发生。3.后牙复合树脂及虱接剂的动物牙髓刺激性研究 32颗成年犬磨牙及前磨邪面制备近髓深窝洞,分别用 CLEARFIL SEBOND(SB)和 Prime&Bond NT(NTVe接盖髓后,后牙复合树脂 CLEARFIL AP-X充填窝洞。对照组用氢氧化钙盖髓后氧化锌、磷酸锌暂补。术后30、90天多聚甲醛颈动脉灌注后拔除实验牙齿,脱钙、包埋、切片后HE及改良Mallory”s三色法染色检测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及牙髓反应情况。结果:30天NT组的牙髓炎性改变较SB组严重(P<0.05),而对照组未出现牙髓炎症,与2个实验组差异显着(P<0.01);90天SE组出现明显的修复性牙本质,而NT组仍有严重牙髓炎性改变。实验样本平均剩余牙本质厚度为 539.5 11m,各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无显着差异。提示:瓢接材料及复合树脂的牙髓刺激性差异较大,而且在保护牙髓,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方面均不如传统盖髓材料氢氧化钙。临床尚不宜采用绷接材料进行直接或间接盖髓治疗。
林琳[10](2001)在《树脂化玻璃离子和银汞合金充填乳磨牙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树脂化玻璃离子和银汞合金在乳磨牙充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 67个病例每个病例有两个乳磨牙龋 ,一个乳磨牙龋作自身对照用树脂化玻璃离子充填另一个乳磨牙龋洞用银汞合金充填 ,1年后复查。结果 两种材料在乳磨牙Ⅰ类洞的充填中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 ,但在Ⅱ类洞的充填中有显着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树脂化玻璃离子是乳磨牙龋坏修复的良好材料 ,临床效果优于银汞合金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写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附图 |
| 附表 |
| 论讨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关于后牙Ⅱ类洞复合树脂充填微渗漏的影响分析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和方法 |
| 1.1.1 病例选择 |
| 1.1.2 分组方法 |
| 1.1.3 诊断标准 |
| 1.1.4 实验材料 |
| 1.1.5 统计学处理 |
| 1.2 实验方法 |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 第2章 结果 |
| 第3章 讨论 |
| 第4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 附录 |
| 致谢 |
| 1 引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材料 |
| 2.2 试样制备 |
| 2.3 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蠕变实验方法 |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 3 结果 |
| 4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附图 |
| 附表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不同口腔盖髓材料的应用研究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材料和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固化光源对正畸托槽光敏粘结剂微渗漏大小影响的研究 |
| 1.实验材料 |
| 2.实验步骤 |
| 3.统计分析 |
| 4.结果 |
| 5.结果讨论 |
| 第二部分 固化光源对正畸托槽光敏粘结剂抗剪切强度影响的研究 |
| 1.实验材料 |
| 2.实验步骤 |
| 3.统计分析 |
| 4.实验结果 |
| 5.结果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综述 |
| 1材料与方法 |
| 1.1临床资料 |
| 1.2材料及设备 |
| 1.3操作步骤及方法 |
| 1.4疗效评定标准 |
| 1.5统计学分析 |
| 2结果 |
| 2.1一般疗效评价结果 |
| 2.2 USPHS&Ryge评价结果 |
| 3讨论 |
| 1 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类型 |
| 1.1 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 |
| 1.2 单粉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
| 1.3 银粉玻璃离子水门汀 |
| 1.4 可见光固化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
| 1.5 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 |
| 2 作用机制 |
| 3 性能特点 |
| 3.1 氟的释放 |
| 3.2 黏接性 |
| 3.3 抗压强度 |
| 3.4 边缘密合性 |
| 3.5 对牙髓的刺激性 |
| 4 临床应用 |
| 4.1 充填 |
| 4.1.1 乳牙龋 |
| 4.1.2 根面龋 |
| 4.1.3 楔状缺损 |
| 4.1.4 后牙邻面龋 |
| 4.2 垫底 |
| 4.3 髓室穿孔的修补及根尖倒充 |
| 4.4 正畸、修复中黏接 |
| 4.5 窝沟封闭 |
| 缩略语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文献回顾 |
| 第一部分 复合树脂的发展 |
| 第二部分 后牙复合树脂的发展 |
| 研究内容 |
| 第一部分 后牙复合树脂的临床疗效研究 |
| 实验一 CLEARFIL AP-X/SE BONG修复后牙各类洞形的1年临床疗效评估 |
| 实验二 两手中后牙复合树脂一年临床疗效评估 |
| 第二部分 2种制洞方法和5种树脂类材料对后牙邻(牙合)面洞细菌微渗漏的影响 |
| 第三部分 后牙复合树脂及黏接剂的动物牙髓刺激性研究 |
| 全文总结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