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台湾对镁合金压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台湾镁合金压铸制品需求日增(论文文献综述)

杨佳钦[1](2020)在《东南亚地区的台湾直接投资研究(2000-2015)》文中研究指明

丁珽[2](2015)在《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工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促进制造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工人培训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下滑,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困境日趋明显,并且由于自身存在的路径依赖性、企业战略模糊和人才匮乏等缺陷,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生死攸关的战略选择。目前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多停留在产业层面,针对企业层面的定量研究较少,而且以往研究通常对“转型”和“升级”两个概念缺乏有效划分,转型路径的战略选择逻辑分析较为单一。因此本文拟从微观视角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公司治理和战略选择两个层面的分析,在动态竞争理论和动态能力视角下,厘清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选择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文章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义问题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使用访谈、问卷、二手数据等方式采集数据样本,建立数学模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检验和拓展。并依据动态竞争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建立了一个关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理论框架模型,采用多案例比较与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两组六个典型(每组三个案例)的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过程的案例剖析。通过实证分析,在公司治理层面得出结论:无形资产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起重要作用,高管持股能更有效地发挥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加工贸易企业的规模和转型升级效果呈反比;民营企业应当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在企业战略层面得出结论:一是“转型”和“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型”是当加工贸易企业遇到环境威胁并感知竞争张力后所采取的战略措施,而“升级”则是转型战略实施后所获得的战略绩效与结果。“转型”包括两种战略选择:一个是资源转向战略,侧重企业把核心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应用于新领域或者获取新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另一个是资源聚焦战略,关注深入镶嵌于全球生产价值链条的加工贸易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客户的能力。二是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张力、动态能力对其转型战略选择及由此带来的升级结果的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加工贸易企业感知的竞争张力与其所处环境的竞争对手规模、竞争能力差距以及市场重叠度正相关,竞争张力的不同导致了转型升级路径的差异,正确的感知和判断竞争环境对战略选择至关重要。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现实的动态能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转型战略路径。当竞争环境张力明显并且企业具备资源识别、整合和重新配置的动态能力,可以选择资源转向策略;而身处环境竞争张力相对较弱、具备一定具体战略和行为执行力的企业,则可以在现有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上做横向扩展,选择资源聚焦战略。不同的竞争策略获得的升级效果是不同的,采用策略性资源转向战略的企业更多地获得了产品升级、全球产业价值链纵向攀升、国际市场开拓以及获得新的经营方式或者商业模式转变的效果;而采用资源聚焦战略的加工贸易企业则更多地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在全球产业链中横向深化,同时也可以带来经营方式转变,产品和工艺升级的效果。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微观视角对企业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实证和案例分析,在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两个维度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在研究中,将“转型”和“升级”两个概念进行了明确区分,并从演化的角度,根据动态竞争和动态能力理论定义了“环境张力—动态能力—转型战略—升级绩效”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演化路径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宏观方面建议:一是各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的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层面的导向和扶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实施更契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和目标的转型升级;二是用行政手段加剧高耗能、高污染加工贸易企业感知的竞争张力,迫使这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尽快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国家对加工贸易的产业调整和布局。三是对于加工贸易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考虑进行所有制调整,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微观层面建议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通过重新设计主导价值链,建立对产品品质的管理;专注于细分市场,专业化发展;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升细分市场营销能力;坚定企业战略目标,抵制短视行为四个方面的努力,聚焦资源,努力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成长和转型升级。

杨柳[3](2014)在《镁合金方盒形件温热拉深成形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航空、电子等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集约与节能、环保与效益在产品的生产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工程应用中最轻的金属材料,镁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镁合金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由于变形镁合金的晶粒比铸造镁合金的晶粒细小,偏析少,因此变形镁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高的塑性性能。目前应用较多的变形镁合金有AZ31B和AZ91两种。试验中采用AZ31B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了单向拉伸性能试验,分析了变形镁合金基本的冲压成形性能,确定了温度、应变速率等主要因素对成形性能的影响。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了一套热拉深模具系统。拉深模具在现有模架基础上加工改进而成;加热系统采用经济实用的单头专用模具加热棒作为模具热源,并在加热系统中设置了可控温度系统。通过对AZ31B镁合金方盒形件的温热拉深成形试验,在简要分析等温试验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差温试验条件下单因素变化对拉深成形过程的影响,并得出了方盒形件在差温状态下成形的主要工艺参数凹模温度、凸模温度、压边间隙、拉深速度的影响规律。最后,本文综合方盒形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凹模温度、凸模温度、压边间隙、拉深速度四个影响因素采用了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影响成形过程的主次顺序,进一步找出了四个影响因素的较优组合,提高了AZ31B镁合金方盒形件拉深成形的成形深度。

王静[4](2008)在《双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虽然现阶段Al基复合材料性能较常规材料有一定的优势,但鉴于其制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它难以从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走向民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新型Al基复合材料。本文采用稀土固态混合法和稀土液相包裹法制备含稀土α-Al2O3/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采用这两种不同方法加入稀土元素对α-Al2O3/Al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的稀土含量对α-Al2O3/Al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包裹法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较固态混合法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能高,添加适量的稀土铈对α-Al2O3/Al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随后以此为基础,着重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以廉价的α-Al2O3和γ- Al2O3作为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成功的制备出α-Al2O3+γ-Al2O3/Al基复合材料;当加入适量的α- Al2O3(50%)和适量的γ- Al2O3(50%)时,α- Al2O3和γ- Al2O3均匀的分布在基体中,并且α- Al2O3和γ- Al2O3很好的啮合在一起。其硬度值和耐磨性能也有很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增强模型,即双元颗粒增强模型。第二,用稀土包裹α-Al2O3颗粒,制备出改性过后的增强体。此增强体与γ- Al2O3增强体、铝基体球磨烧结后制备出一种组织性能较好的铝基复合材料。适量稀土(0.5%)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α- Al2O3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结合,从而改善了双元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各方面的力学性能。

方杰[5](2005)在《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模具作为工业产品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与工具,它不仅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机械制造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模具制造业在深圳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对于深圳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和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对深圳模具制造业的环境分析、内部分析、产业分析和市场分析,深圳模具制造业的定位研究,进而提出适合于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和保障措施。 论文运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聚集等基本理论和战略管理方法,尝试提出了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发展理念,并结合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范式。 论文在总结PEST环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范式,提出了G-PEST环境分析方法,并将路线图用于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二、台湾镁合金压铸制品需求日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镁合金压铸制品需求日增(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对加工贸易的研究
        2.1.1 加工贸易的界定
        2.1.2 加工贸易与OEM的关系
        2.1.3 加工贸易的意义
    2.2 加工贸易相关理论
        2.2.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2.2 新国际贸易理论
    2.3 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
        2.3.1 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界定
        2.3.2 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原因
        2.3.3 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
    2.4 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
    3.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进程
        3.1.1 第一阶段
        3.1.2 第二阶段
        3.1.3 第三阶段
        3.1.4 第四阶段
    3.2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
        3.2.1 加工贸易比重的阶段性变化
        3.2.2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不断提高
        3.2.3 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优化
        3.2.4 加工贸易的产业布局缺乏区域均衡性
第4章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以及数据来源
        4.2.2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4.3 统计结果分析和讨论
第5章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5.1 好孩子集团的转型升级案例
        5.1.1 公司简介
        5.1.2 第一次转型:从卖设计和国内代工到自有品牌
        5.1.3 第二次转型:从自有品牌到国际合作
        5.1.4 第三次转型:从隐形冠军回归自有品牌
    5.2 NSK的转型升级案例
        5.2.1 公司简介
        5.2.2 第一次转型:产品升级
        5.2.3 第二次转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5.3 晶苑集团转型升级案例
        5.3.1 公司简介
        5.3.2 转型一:从OEM到ODM的转型
        5.3.3 转型二:打造制造企业品牌
        5.3.4 转型三:自创品牌“嘿豆”
    5.4 捷安特的转型升级案例研究
        5.4.1 公司介绍
        5.4.2 第一次转型:从OEM到自有品牌
        5.4.3 第二次转型:全面升级
    5.5 宜安科技的转型升级案例
        5.5.1 公司介绍
        5.5.2 产品转型升级: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
        5.5.3 市场转型升级:从出.主导向积极拓展内销的转变
        5.5.4 商业模式:由制造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技术+服务”模式转变
    5.6 大同机械转型升级案例
        5.6.1 公司介绍
        5.6.2 集团业务的转型升级
        5.6.3 市场的转型升级
        5.6.4 机械设备制造业务的转型升级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多案例研究
    6.1 理论框架与命题
        6.1.1 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环境和竞争张力
        6.1.2 转型升级中的动态能力
        6.1.3 转型路径:“腾笼换鸟”和“隐形冠军”两种策略
        6.1.4 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
    6.2 案例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6.2.1 案例研究方法
        6.2.2 外部效度分析
        6.2.3 内部效度分析
    6.3 案例分析与发现
        6.3.1 第一组案例分析:“腾笼换鸟”
        6.3.2 第二组案例分析:“隐形冠军”
        6.3.3 案例组间对比分析与问卷调查佐证
    6.4 结论与讨论
        6.4.1 结论及理论意义
        6.4.2 管理和实践启发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理论总结
    7.2 对策与建议
    7.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问题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镁合金方盒形件温热拉深成形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镁及镁合金的基本属性
    1.3 镁合金应用的国内外现状
        1.3.1 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
        1.3.2 在汽车工业领域
        1.3.3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1.4 我国镁合金产业的发展潜力
    1.5 镁合金的成形工艺
    1.6 镁合金板材的冲压工艺现状
    1.7 选题意义
    1.8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镁合金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准备
        2.2.1 板材成分分析
        2.2.2 拉伸试样
    2.3 试验设备
        2.3.1 设备选择
        2.3.2 夹具设计
    2.4 试验条件
    2.5 镁合金板材性能参数指标
        2.5.1 屈服强度
        2.5.2 抗拉强度
        2.5.3 屈强比
        2.5.4 断裂伸长率
        2.5.5 应变硬化指数 n
    2.6 试验结果分析
        2.6.1 温度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2.6.2 应变速率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2.6.3 不同应变速率下抗拉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2.6.4 不同应变速率下断裂伸长率与温度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AZ31B 镁合金方盒形件温热拉深试验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设备选择
    3.3 AZ31B 镁合金方盒件及其毛坯尺寸的确定
    3.4 模具的设计
        3.4.1 凹模的设计
        3.4.2 凸模的设计
        3.4.3 压边圈的设计
        3.4.4 凸模支柱的设计
        3.4.5 拉深模具的间隙
        3.4.6 凸、凹模尺寸及制造公差
    3.5 压边力的计算及压边方式的选择
    3.6 拉深力的计算
    3.7 AZ31B 镁合金方盒形件拉深试验加热装置的设计
        3.7.1 加热方案的选择
        3.7.2 加热功率的计算
        3.7.3 加热元件组成
        3.7.4 温度控制的实现
    3.8 保温措施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AZ31B 镁合金方盒形件拉深试验结果分析与优化
    4.1 引言
    4.2 拉深成形基本规律
    4.3 试验方案的选择
    4.4 拉深成形的影响因素
    4.5 等温拉深试验分析
    4.6 改进方案差温拉深成形试验结果分析
        4.6.1 凹模温度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4.6.2 凸模温度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4.6.3 压边间隙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4.6.4 拉深速度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4.6.5 润滑条件对拉深成形的影响
        4.6.6 方盒形件各区域厚度分布
    4.7 AZ31B 镁合金方盒形件拉深成形的正交优化
        4.7.1 正交试验方案的选择
        4.7.2 试验条件和指标的确定
        4.7.3 正交试验安排
        4.7.4 AZ31B 镁合金方盒形件拉深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双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复合材料的概述
    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1.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1.2.2 铝、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1.2.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几种强化相形态发展情况
    1.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概述
        1.3.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历史、现状及应用
        1.3.2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
        1.3.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1.4 稀土元素的概述
        1.4.1 稀土元素的性质特点
        1.4.2 稀土元素对复合材料润湿性的改进
        1.4.3 稀土元素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复合材料的原料选择
        2.1.1 增强体颗粒的选择
        2.1.2 基体粉末的选择
    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试验方法和测试仪器
第三章 两种稀土加入方法对Α-AL_20_3/AL 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两种稀土加入方法对α-Al_20_3/Al 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3.2.2 两种稀土加入方法对α-Al_20_3/Al 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3.2.3 两种稀土加入方法对α-Al_20_3/Al 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稀土元素含量对Α-AL_20_3/AL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及方法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稀土含量对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
        4.2.2 稀土含量对α-Al_20_3/Al 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4.2.3 XRD 检测结果
        4.2.4 稀土对α-Al_20_3/Al 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5.1 试验材料的制备与方法
        5.1.1 材料制备
        5.1.2 材料分析方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配比的增强体对(α-Al_20_3+γ-Al_20_3)/Al 基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
        5.2.2 不同配比的增强体对(α-Al_20_3+γ-Al_20_3)/Al 基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5.2.3 不同配比的增强体对(α-Al_20_3+γ-Al_20_3)/Al 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5.2.4 双元增强模型的提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稀土对双元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6.1 试验材料的制备与方法
    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2.1 硬度检测结果分析
        6.2.2 磨损性能的检测
        6.2.3 材料脆性的检验
        6.2.4 稀土在双元增强模型中的作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基本构成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
        1.3.2 论文创新之处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2.1 区域经济
        2.1.1 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
        2.1.2 区域经济的主要流派
    2.2 产业结构
        2.2.1 结构演变趋势理论
        2.2.2 结构调整理论
    2.3 战略管理
        2.3.1 战略的内涵与管理过程
        2.3.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3.3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2.3.4 分析方法
第三章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范式与方法
    3.1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主旨
        3.1.1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
        3.1.2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3.2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3.2.1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范式
        3.2.2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流程
        3.2.3 区域行业反战战略研究流程
        3.2.4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方法
    3.3 区域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3.3.1 区域行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
        3.3.2 G-PEST分析法
第四章 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4.1 环境分析
        4.1.1 地理环境分析
        4.1.2 政治环境分析
        4.1.3 经济环境分析
        4.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5 技术环境分析
    4.2 模具制造业分析
        4.2.1 模具的范围
        4.2.2 模具的分类
        4.2.3 模具查夜特征与结构
        4.2.4 产业科技发展趋势
        4.2.5 产业竞争力
    4.3 市场分析
        4.3.1 总体产业规模
        4.3.2 全球市场细分及规模
        4.3.3 国内市场细分及规模
        4.3.4 成长态势
        4.3.5 2010年国内模具市场规模
    4.4 深圳模具制造业分析
        4.4.1 主要经济指标
        4.4.2 深圳模具制造业优劣势分析
    4.5 深圳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定位
        4.5.1 以精密塑料模具为特色和主体
        4.5.2 大力发展精密冲压模具
        4.5.3 积极拓展镁合金铸造模具
    4.6 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五章 措施建议
    5.1 发展精密模具集群
    5.2 加强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5.2.1 建立模具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5.2.2 建立培训网络
    5.3 建立健全有利于模具制造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成果
        6.1.1 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发展理念
        6.1.2 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范式
        6.1.3 G-PEST方法
        6.1.4 产业发展路径图
    6.2 研究结论
        6.2.1 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定位
        6.2.2 深圳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6.2.3 发展目标
        6.2.4 发展重点
        6.2.5 保障措施
    6.3 后续研究方向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硕士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台湾镁合金压铸制品需求日增(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南亚地区的台湾直接投资研究(2000-2015)[D]. 杨佳钦.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 丁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12)
  • [3]镁合金方盒形件温热拉深成形试验研究[D]. 杨柳. 燕山大学, 2014(01)
  • [4]双元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 王静. 武汉科技大学, 2008(06)
  • [5]深圳模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 方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5)


加工贸易论文 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压铸工艺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稀土资源论文

上一篇:152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率
下一篇:一起零件疲劳损伤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