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3](2020)在《教育进城: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农村家庭子女教育选择的社会学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县城作为我国城市层级的最低一级,由于基础设施齐全,离乡村近、生活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的理想选择,而将子女送去县城接受义务教育即“教育进城”逐渐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选择,也成为了农村家庭城镇化的主要动因,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本研究将布迪厄场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江苏DF县、安徽SS县、浙江CA县、河南Y县、辽宁CH县等13县的农民家庭、县城学校、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的访谈和调查资料,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惯习、资本策略、持续保障等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具体而言,本文从农村家庭出发,探讨县城教育场域中的地方政府、县城学校等其他行动主体及其惯习系统和资本运作,剖析教育进城的形成、运作与达成以及教育进城的盛行对城乡教育造成的意外后果。该项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映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以及教育吸纳下的城乡互动新趋势;另一方面,教育进城也放大了县城教育拥堵、质量下滑等问题。因此,本项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发现,农村家庭是否选择教育进城受到城镇化逻辑和农村家庭教育惯习的双重影响。第一,农村家庭子女进城读书合乎城镇化的建设逻辑,受到城市建设、城镇化率指标提升的需求以及教育产业化的红利推动,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县级政府将教育进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大力推行。第二,农村家庭教育进城的教育选择不仅要整合家庭资本采取不同资本策略进行进城博弈,还需要以经济资本、父母情感与精力为多重保障。第三,县域教育场域凭借国家办学规则和排斥农村边缘家庭而确立场域的边界,并且城乡教育差距在县域教育场域中得到再生产。第四,教育进城的教育选择将再生产的城乡教育差距传递到更大范围的城乡场域中,城乡关系出现了“彻底剥夺”的新互动形式。总得来说,在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城镇化率已经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县城教育蓬勃发展而乡村教育日益凋敝。教育进城不仅作为跨越城乡的教育行动对当下城乡教育关系以及城乡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印证了“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探索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此外,增加县城教育投入,保障提高县城教学质量的同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是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指向。受到教育进城影响而不断加深的城乡不对等关系,应该得到纠正和改善,继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杨佳怡[4](2021)在《民国沿海地区报刊中女装西化潮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沿海地区作为第一批接受西方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影响的开放地带,其女装在西方时尚潮流的熏陶下发生巨大变革,直接映射于当时当地的报刊中。与此同时,受地域差异的影响,沿海地区报刊中的女装形象由北向南又呈现出各有特点的西化表现。本文探讨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的西化潮流,以民国时期沿海地区报刊中所刊载的女装西化潮流的内容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沿海北部(以山东地区为例)、中部(以上海地区为例)、南部(以广东地区为例)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情况,从女装款式及面料、女装饰品、女性妆发、女性时尚观念四方面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及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民国时期西方时尚潮流对沿海地区女装的影响和作用,从中发现民国时期沿海地区女装兼容并蓄、改革趋新、崇尚西方时尚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地理位置分布作为划分标准,对三个地区进行横向比较。根据报刊中的西方时尚资讯、对本土女装的介绍评述及其时尚价值的理解等信息进行对比,分别从女装款式选择与时间流变的关系、西方国家影响范围和地域的关系、面料选择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女装向西方上流社会服饰时尚靠拢,广东女装样式创新大胆,款式偏好自由奔放,山东女装偏向保守淡雅的西化差异表现,发现不同地域传统服饰发展潮流与西方时尚潮流发展之间相辅相成又互相牵制的发展关系。鉴于沿海地区女装在西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程度,深究其影响因素,从人文因素、地域环境、原有服装产业及服饰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总结其政治表现和审美内涵,更是由表及里的反应出不同地域在应对西方时尚潮流影响下,中西交融的能力差异。北部沿海地区以山东为代表,由于棉产业的发展需要,举起推行国货大旗,成为抑制西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中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开埠发展使其政治包容度极高,对女装西化潮流也最先迈开接纳步伐;南部沿海地区以广东为例,在推行国货发展的同时又接纳西方时尚潮流影响,政策推进步伐小,内容包涵面窄。总体而言,沿海地区在西方时尚潮流影响的大背景下,因各有特点的地域背景呈现出不同的女装偏好。民国服饰作为中国服装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沿海地区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先锋作用。本文以报刊中的女装信息为蓝本,刻画沿海地区女性服饰形象,为民国时期沿海地区的女装西化潮流和女性形象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从女装流变的区域差异入手,探究社会发展内涵,以近代中西服饰交融的累累硕果,推动当代中外服饰交流进程。
2/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农业发展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互联网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