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秋杨[7](2020)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研究 ——以湖北省A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一项重要任务。据调查,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治理碎片化,未能形成合力,亟需学术界进行研究。因应这一需求,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以湖北省A市为例,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框架结构涵括六章:第1章:绪论。该章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重要概念界定、本文研究的方法、结构及创新等内容。第2章: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整体性治理理论阐述。该章在阐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问题指向、价值理念及学术要意之后,重点阐明整体性治理理论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的适用性。第3章:A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的调查设计、实施及数据资料统计整理。第4章:基于调查结果的A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分析。该章依据上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访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区域、治理信息、治理监管五个方面,系统分析A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第5章: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的整体性治理策略探讨。该章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学术要义,结合A市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从五个维度探讨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的策略建议:(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公民需求为导向的垃圾整体性治理理念;(2)推进整体联动,实现垃圾治理结构整合;(3)注重区域统筹,健全垃圾治理各参与主体协调合作机制;(4)搭建交互平台,实现垃圾治理信息共享;(5)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垃圾治理整体绩效。第6章:本项研究的总结与展望。该章在总结本项研究主要成果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就克服不足、推进研究进行展望。本文的创新意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视角上的创新。梳理既有文献获知,目前国内学术界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分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的文献很少见,而本文则在此方面作出努力,具有创新性。(2)研究问题上的创新。本文从“治理理念”等五个方面研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碎片化问题,这在国内学术界也不多见,是一种创新尝试。(3)策略建议上的创新。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取向、从五个维度所提出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碎片化问题的策略建议,既有较大的新意,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陶秋月[8](2020)在《城市化视域下的乡村空间想象(2000-2019)》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新型城乡关系下的乡村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城市化进程下的乡村空间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不断被压缩,乡村人口大量流失,城市文明逐渐渗透到乡村的方方面面,并由此带来乡村文化的裂变,城市化带给乡村无限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乡村社会有着剧烈的冲击。这些乡村的现代性经验对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支撑起新的叙述文本。论文以城市化进程为重要背景,以新世纪2000年至2019年的长篇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关注城市化背景下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对乡村空间的想象,重新审视当下的乡村社会和城乡关系,探讨文本中城市化视域下乡村空间的新叙述。论文主要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从乡村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三方面由表及里分析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现代性思考,以及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在城市化下的多边互动。绪论主要阐明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思路等,认为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构成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转型和突围的重要背景,提出空间理论思考下的乡村叙事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从整体上梳理分析新世纪乡土小说的转型,从城市化进程切入乡土小说新变,从乡村叙事模式、新型农民形象和乡村文化三大方面讨论新世纪的乡村社会转型和乡土文学转型。第二章关注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物质空间,结合作品从新乡土形象、“去乡村化”和乡村生态三个方面分析新世纪乡村景观中的变迁。第三章主要分析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乡村社会空间,从血缘和亲密关系下的家庭生活、日常人际交往的社会关系以及基层权力空间三个维度来解读城市化进程下乡村日常生活状态。第四章论述新世纪乡土小说中乡村文化空间的“村落隐喻”,从传统失落、现代乡愁和乌托邦想象三个方面分析乡村转型中人的精神状态,探析作家在新世纪乡村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论文立足于当下乡村现实讨论文学中的乡村空间想象,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路径和新时代的乡村书写具有重要意义。
4/1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农业发展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互联网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