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军[1](2010)在《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机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实验设计和检测指标选择的指导理论:三维宏观态势理论1三维宏观态势理论任何生命体只有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生命维度;生命过程就是生命的自利、自洁和自稳的维持过程。以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维度体现的人体生命首先是一个物质、能量摄入、贮存、利用和排出的动态过程。对于不利于自体的物质,包括多量的人体正常需要物质、有害的理化物质、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过多积聚的自体生理产物等,人体在长期化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稳免疫机制,在宏观上表现为祛其外出、自洁人体的宏观免疫态势。宏观上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路径选择或者最小化邪气的损害有以下五个基本态势:一是从哪里进来就从哪里出去,因为进处即是易出处。二是从最近或最便利的人体大型外通腔道祛出。三是通过到达体表最近路径祛出,比如形成瘘道。四是通过微观路径趋出。五是就地限制包裹,但祛邪外出总是人体宏观免疫的最终导向。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人体的宏观免疫态势就会表现出来;同时人体正气和邪气各自情况也就通过物质维(以正气虚实和邪气盛衰为表现)、能量维(以体温和热性为表现)、空间维(以病位为表现)人体生命三维参量变化表现出来,因此正邪斗争总的态势就呈现出来。中医是从人体固有的生命三维、用宏观态势描述法客观地表述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运用二分法描述人体正气与邪气,把人体所有自利己体的物质功能作为一个整体,称作正气,而所有致病因素作为另一个整体,称作邪气,正气顺应上述宏观免疫态势对邪气形成祛之离体的总斗争态势,然后根据此态势确定总的治疗原则——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因此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与中医理论相对映,传统中药学描述的是三维一势:1)药性——能量维,2)五味——物质维(成分),3)归经(特定组织、器官即空间选择性作用)——空间维,4)升、降、沉、浮(四气)——运动方向的宏观态势。中药复方的总配伍原则也是三维纠偏、因势利导、扶正祛邪。2三维宏观态势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复方实验指标选择思路2.1体现生命物质、能量、时空三维,即体现中医八纲辨证的虚实、寒热、表里之纲:物质维指标——一切关于宏观和微观具体生命物质的指标,都属于物质维。能量维指标——体温、ATP、ATP酶、主观的冷热感觉等指标。时空维指标——与时间、季节、空间、环境、体积、大小、部位等相关指标。2.2体现生命整体或局部运动态势:趋向多动、多语,或趋向沉静等体现整体运动态势的指标。趋向多饮多食、血凝气滞等体现局部运动态势的指标。2.3体现扶正祛邪的中医基本治疗思维:扶正指标——体现组织修复、功能趋向完整或提高的指标。祛邪指标——体现内、外邪气变化的指标。体现正邪斗争态势和祛邪离体路径的指标——前者含在扶正、祛邪指标之内,后者如汗出、陈痰咳出、瘀血排除、积便排出等。二、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机理实验研究目的:在三维宏观态势理论指导下,选择检测指标,通过对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的实验研究,初步揭示其治疗机理,为益肺活血汤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也为研究中医、中药、复方提供一个理论思路。方法:购进北京沙河通利试验养殖场普级家兔大耳白40只,许可证批号:scxk北京2005-0003,雌雄不拘,每只2kg左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心病模型组、益肺活血汤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肺心病模型组、益肺活血汤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一并造模。参考浙江医科大学俞秋棠家兔肺心病模型建立方法,从兔耳缘静脉注射0.7%三氯化铁溶液,隔日1次,复制肺心病模型;从行为学、二维超声心动图判断肺心病模型已造成,停止造模。造模结束后,每只家兔从耳缘静脉取血、观察血液宏观形态,然后按需留取血浆或血清,检测指标AngⅡ、ET、TXA2/PGI2、NO、TNF-α取血后,正常对照组和肺心病模型组依前法喂养,以备用的益肺活血汤膏粘剂喂药益肺活血汤治疗组,以卡托普利喂药卡托普利治疗组,每天均喂药,喂药20天。因实验中途每组家兔均死亡两只,给药结束时每组均余兔8只,共32只。首先观察各组家兔行为学特征,随后耳缘静脉取血,观察血液宏观形态、提取血浆、血清,做造模结束时相同指标检测,然后杀死家兔观察心、肺宏观形态学特征,并取材家兔肺组织,做心、肺切片、检测肺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现象及ATPase活性变化。结果:第一部分:从各组的心、肺宏观形态、心、肺颜色和色泽、赘生物有无、心肌与浆膜关系改变等方面的差异,显示益肺活血汤疗效良好。心、肺切片从心肌变化、肺小动脉变化、血栓改变、炎性细胞行为等微观形态学方面也证明益肺活血汤的疗效。第二部分:血管活性因子AngⅡ、ET、TXA2/PGI2、NO及TNF-α检测结果,用方差分析、q检验分析如下:益肺活血汤可以显着提高血清NO含量(p<0.01);有降低血液中AngⅡ、ET含量及TXA2/PGI2的比例的趋势(p>0.05);对TNF-α无影响(p>0.05),且治疗后各组间TNF-α无差异(p>0.05)第三部分:益肺活血汤有明显促进肺组织细胞增殖作用(p<0.05),各组均未观察到凋亡现象。第四部分:益肺活血汤有明显提高肺组织Na+-K+-ATPase活性作用(p<0.01),对Ca2+-Mg2+-ATPase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果分析:肺心病虽有诸多证型,但肺气(阳)虚兼血瘀是主要证型;益气(阳)活血是肺心病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普遍思维之一。益肺活血汤是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验方,是在补中益气汤和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益脾肺之气,柴胡、枳壳、桔梗、陈皮理气,川芎、牛膝、当归、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生地黄养阴生津。全方单从药性上看,黄芪微温,白术、枳壳、陈皮、川芎、当归、红花温,党参、桔梗、甘草、桃仁、牛膝平,赤芍、柴胡微寒,生地黄寒;微温、温、平、微寒、寒药量的比例是10:42:40:11:9,全方温性突出,实是温阳为主的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方。在形态学方面,心、肺宏观形态学特征、心、肺切片、血液宏观形态的差异就直观证明益肺活血汤有疗效。益肺活血汤治疗组肺组织细胞增殖现象明显强于其它组,既是补益作用的体现,又是补益作用的佐证。Na+-K-+ATPase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Na+-K-+ATPase活性是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之法立方的益肺活血汤治疗肺心病的机制之一。实验证明益肺活血汤能明确提高血液中NO的含量,仅有降低血液中AngⅡ、ET含量及TXA2/PGI2的比例的趋势,所以对血管活性物质影响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益肺活血汤对TNF-α无影响,表明抗炎或祛邪不是其主要作用,治疗后各组间TNF-α无差异表明益肺活血汤是安全的,无致瘤作用。结论:此次实验从组织细胞修复角度(促进肺组织细胞增殖)、能量代谢角度(增强肺组织Na+-K+-ATPase活性)、血管活性物质角度(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的含量等)、抗炎及副作用角度(治疗前后TNF-α的变化及治疗后TNF-α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初步揭示了益肺活血汤,即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对肺心病的治疗机理,并初步否定了最不希望出现的副作用——致瘤作用。实验指标选择也充分体现益肺活血汤扶正(促进肺组织细胞增殖、增强肺组织Na-+K+-ATPase活性)、纠正病理态势(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物质的、消散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等方面疗效,证明益肺活血汤的疗效是客观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瞿伟[2](2010)在《益肺康心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其与PAF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临床经验方益肺康心胶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浆PA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肺康心胶囊,疗程为28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一疗程后治疗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01,P<0.01,P<0.01),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01,P<0.01,P<0.01)。并且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右心室射血前期与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也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益肺康心胶囊能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降低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降低肺动脉高压,这可能是益肺康心胶囊治疗肺心病的机制之一。
李彦朝[3](2009)在《硫酸镁、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38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抗生素、低流量持续吸氧、支气管扩张剂和利尿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1.5~2.5g、酚妥拉明10mg,静脉滴注,每分钟40滴,每天1次。同时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分别为23.7%和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疗效显着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王继平[4](2000)在《酚妥拉明、心痛定加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48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曹长恩[5](1998)在《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中临床应用近况》文中研究表明 肺动脉高压是形成肺心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肺心病的治疗除了综合治疗外,其血管扩张剂为近年来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新的偿试。本文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血管扩张剂在肺心病中临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1 血管扩张剂对肺血管作用特点血管扩张剂对肺血管作用机理是复杂的,一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特异性受体,而另一些药物则通过刺激介质的产生来影响肺血管的反应性。如钙拮
刘晓凡,三联波,荣书玲[6](1996)在《个体化选择性用药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文中提出个体化选择性用药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内科学教研室(046000)刘晓凡,三联波,荣书玲我们在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方面根据患者不同个体差异选择用药,提高了临床缓解率,现作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48例病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第三...
谢自斌,杨汉亮[7](2011)在《头孢三嗪治疗重症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40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头孢三嗪治疗重症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重症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头孢三嗪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显着高于对照组85.0%(34/4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双采用头孢三嗪治疗重症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谢建平[8](2004)在《淫羊藿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45)Ca跨膜流动的影响及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淫羊藿药用历史悠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有“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之功效。 本实验拟在研究淫羊藿提取物对心脏、动脉平滑肌、肝脏、肾脏四种大鼠主要内脏器官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DC)是否具有阻滞作用。采用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莫尚武教授等建立的45Ca跨膜测量技术,研究了淫羊藿对高钾引起的PDC开放的阻滞作用,即对大鼠离体心脏、动脉平滑肌、肝脏、肾脏的45Ca内流量的影响,并用合贝爽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 1.淫羊藿三种提取物(1.25mg/mL)都能够抑制45Ca通过PDC进入心脏细胞,其中碱提组和水提组效果最好(p<0.001),醇提组其次(p<0.05); 2.淫羊藿三种提取物(1.25mg/mL)都能够抑制45Ca通过PDC进入动脉平滑肌细胞,作用极显着(p<0.001); 3.淫羊藿三种提取物(1.25mg/mL)都能够抑制45Ca通过PDC进入肾脏细胞,其中碱提组效果最好(p<0.001),醇提组和水提组其次(p<0.01);
端冰[9](2004)在《泻肺化瘀法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循环作用选择性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以新制六安煎为代表方的“泻肺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部分作用机理。 方法 对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观察,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2组。全部病例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使用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静滴、氨茶碱缓释片及必嗽平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治疗组加用中药新制六安煎汤剂口服,西药对照组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4天,每日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记录,治疗前后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 结果 中药治疗组显控率为66.7%,与西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药治疗组改善咳嗽、咯痰、喘息症状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改善舌质、舌苔、舌底脉络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可明显降低肺动脉收缩压,且对体循环未见明显影响;可显着降低血白细胞数、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明显提高PaO2和FVC、FEV1数值;并可显着提高血浆CO含量、降低ET-1含量;提高QOL各项评分分值。 结论 以新制六安煎为代表方的“泻肺化瘀”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循环具有选择性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调节血浆CO、ET-1的表达,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从而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进程,改善患者QOL。
史学军[10](2003)在《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观察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其中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岁。用川芎嗪治疗前后止使用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激素、利尿剂及停止吸氧后。在急性感染得到控制后,将川芎嗪360mg加入 5%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10d。用药前后,分别查血液粘稠度、动脉血气PaCO2及PaO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肺血流图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川芎嗪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关指标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分析其机理如下:伌ㄜ亨河忻飨浴盎钛觥惫δ埽唇档脱赫吵硇浴U庖蛔饔靡盐矶嗍笛檠芯恐な怠?川芎嗪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缺氧改善,肺小动脉痉挛缓解,血流阻力减少,右心搏血量增加,右心功能随之改善。?川芎嗪具有动脉血气降低PaCO2,而升高PaO2及SaO2,推测其机理可能与扩张肺小动脉,改善微循环,改善肺泡有效通气,从而恢复V/Q比例失调有关。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English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理论研究——实验设计和检测指标选择的指导理论:三维宏观态势理论简述 |
| 1 中医学的三维宏观态势医学本质 |
| 1.1 生命的维度 |
| 1.2 人体宏观免疫态势 |
| 1.3 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 |
| 1.3.1 传统中医维度是三维 |
| 1.3.2 传统中医的宏观态势思维特性及治疗大原则 |
| 2 中药维度和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
| 2.1 中药维度 |
| 2.2 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
| 3 三维宏观态势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复方实验指标选择思路 |
| 实验研究 |
| 引言 |
| 1 肺心病中医治疗的主要思路及与此次实验设计的内在关系 |
| 2 实验路径 |
| 3 此次实验具体指标选择前述 |
| 实验第一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行为学、心肺宏、微观形态及血液宏观形态的影响 |
| 实验第二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血管活性物质Ang Ⅱ、ET、TXA_2/PGI_2、NO及抗炎因子TNF-α的影响 |
| 实验第三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肺组织细胞增值和凋亡的影响 |
| 实验第四部分 益肺活血汤对肺心病初期家兔模型肺组织ATPase的影响 |
| 全文总结性讨论与结语 |
| 肺心病中医药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西药治疗进展 |
|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理论(包括经络实质)研究进展 |
| 附录:病理切片 |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另有一篇待发) |
| 致谢 |
| 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文献综述 |
| 一、慢性肺心病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 (一) 病名 |
| (二) 病因 |
| (三) 病机 |
| (四) 辨证分型治疗 |
| (五) 治则治法的研究及应用 |
| (六) 肺心病其他治法 |
| (七) 预后及转归 |
|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 (一) 流行病学研究 |
| (二) 发病机理研究 |
| (三) 治疗研究 |
| 临床观察 |
| 一、临床资料 |
| (一) 病例来源 |
| (二) 病例诊断标准 |
| 二、一般资料 |
| 三、治疗方法 |
| 四、观察指标 |
| (一)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
| (二) 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
| (三) 观察指标测定 |
| 五、统计学处理 |
| 六、结果 |
| (一) 疗效比较 |
| (二) 指标评价 |
| 讨论 |
| 一、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慢性肺心病的关系 |
| 二、益肺康心胶囊的组方解析 |
| 三、益肺康心胶囊的现代药理学基础 |
|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历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断标准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 果 |
| 2.1 临床疗效 |
| 2.2 不良反应 |
| 3 讨 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判断标准[2]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比较 |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 3 讨论 |
| 第一部分 淫羊藿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45)Ca跨膜流动的影响 |
| 摘要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正文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淫羊藿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
| 摘要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正文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研究方法 |
| 1 一般资料 |
| 1.1 60例患者治疗前的资料 |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单项症状比较 |
| 1.3 治疗前两组患者客观指标比较 |
| 2 诊断标准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 2.3 试验病例标准 |
| 3 症状体征分级标准 |
| 4 疗效判定标准 |
| 4.1 单项症状疗效判断 |
| 4.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 5 试验研究方法 |
| 5.1 治疗用药 |
| 5.2 用药疗程 |
| 5.3 观察项目 |
| 5.4 统计学方法 |
| 结果与分析 |
| 1 临床疗效比较 |
| 2 主要症状体征疗效 |
| 2.1 单项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 |
| 2.2 单项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差比较 |
| 2.3 治疗前后舌质舌苔的变化 |
| 3 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 |
| 4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
| 5 对血气分析的影响 |
| 6 对PAPs的影响 |
| 7 对体循环压的影响 |
| 8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 9 CO的变化 |
| 10 ET-1的变化 |
| 11 对QOL的影响 |
| 12 毒副反应 |
| 12.1 对肝、肾功能的观察 |
| 12.2 大、小便常规的检查 |
| 讨论 |
| 1 肺循环概况及肺动脉高压分类 |
| 2 西医学对COPD的认识及与HPH关系的研究 |
| 2.1 西医学对COPD的认识 |
| 2.2 HPH是COPD的继发病变 |
| 2.3 COPD继发HPH的病程 |
| 2.4 COPD继发HPH的治疗 |
| 3 中医学对COPD和HPH的认识 |
| 3.1 COPD的历史沿革 |
| 3.2 COPD继发HPH变证的发病机理 |
| 3.3 “泻肺化瘀”法治疗肺系疾病的机理探讨 |
| 4 导师防治HPH经验总结 |
| 4.1 学术思想理论基础 |
| 4.2 HPH的病变特点 |
| 4.3 治疗当泻肺气、除肺热、化痰祛瘀并重 |
| 5 新制六安煎组方分析 |
| 5.1 方义分析 |
| 5.2 现代药理研究 |
| 6 “泻肺化瘀”法疗效机理探讨 |
| 6.1 新制六安煎对HPH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 |
| 6.2 新制六安煎对血白细胞数的影响 |
| 6.3 新制六安煎对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 |
| 6.4 新制六安煎对PAPs和体循环的影响 |
| 6.5 新制六安煎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 6.6 新制六安煎对CO和ET-1的影响 |
| 6.7 新制六安煎对QOL的影响 |
| 结论 |
| 结语 |
| 1 本次研究的特色 |
| 1.1 肺循环作用选择性的研究 |
| 1.2 QOL的评估 |
| 2 本课题带来的思考与展望 |
| 综述一 |
| 1 单味中药(或提取物)的现代药理药效研究 |
| 2 复方制剂的药理药效学研究 |
| 3 辨证施治贯穿始终 |
| 4 讨论与展望 |
| 综述二 |
| 1 生活质量评估表简介 |
| 2 SGRQ简介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件一: COPD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
| 附件二: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 附件三: 声明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Abstract) |
| 上篇文献综述 |
| 综述一:川芎嗪药理研究进展 |
| 1. 药效学研究 |
| 1.1 扩血管、降压作用 |
| 1.2 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 |
| 1.3 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滞度 |
| 1.4 改善微循环 |
| 1.5 其它作用 |
|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 3. 毒理学研究 |
| 综述二:川芎嗪治疗肺心病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
| 1. 临床应用 |
| 2. 实验研究 |
| 3. 中医理论研究 |
| 综述三:现代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 |
| 1. 分类 |
| 2. 发病机制和病理 |
|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 4. 慢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发生机制 |
| 5. 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的无创性诊断 |
| 6. 扩血管药物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评价 |
| 7.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治疗 |
| 8. 诊断标准 |
| 9. 川芎嗪注射液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 |
| 前言 |
| 下篇临床研究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3. 临床资料分析与疗效观察结果 |
| 4. 讨论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附录:肺血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