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杰[1](2020)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胎儿水肿(hydrops fetalis,HF)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胎儿病理性状态,表现为胎儿广泛性软组织水肿和体腔异常积液。随着抗D免疫球蛋白的广泛使用及宫内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性胎儿水肿(immune hydrops fetalis,IHF)的诊治得到很大改善,而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on-immune hydrops fetalis,NIHF)仍是产前领域所关注的重点。由于体腔或组织积液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部分NIHF超声仅表现为一处出现体腔或组织积液,如单纯性腹腔积液、单纯性心包积液、单纯性胸腔积液及单纯性皮肤水肿,此为不典型胎儿水肿。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水肿的程度和部位有所变化,NIHF超声表现为2处或2处以上的胎儿体腔液体异常积聚,包括腹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皮肤水肿(皮肤厚度>5mm),即不典型胎儿水肿演变为典型胎儿水肿综合征的过程。NIHF病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造成早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很大,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全面系统的超声检查,总体预后不良。在大多数NIHF病例中,由于病因和围产期管理的差异,故预后迥异,为提供恰当的产前和产后咨询,首先应明确NIHF病因,以制定个性化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胎儿宫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深层次剖析了胎儿水肿的病因,但NIHF的死亡率依旧较高,临床处理较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分析68例NIHF的临床特点,密切追踪其临床结局,探讨其病因、超声表现、干预措施及妊娠结局,旨在为改善母儿预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提供新的思路。对象与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月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就诊的68例NIHF,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孕妇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种族背景、血型、近亲婚育史、不良物质接触史(放射性、有毒及有害物质)、妊娠次数、不良孕产史(既往胎儿水肿史、染色体异常胎儿史)、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娩孕周及方式。(2)胎儿资料:所有NIHF均通过我院产前Ⅲ级超声筛查标准进行诊断,明确发现胎儿水肿的具体孕周、胎儿水肿的部位及程度、胎儿多普勒血流检查、胎盘情况、脐带情况、羊水量、产前干预措施及效果、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新生儿产后诊治情况等。随访存活儿的生存情况及有无合并疾病,了解存活儿脑损伤情况等远期预后,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5月。结果1.68例孕妇平均年龄为(28.72±5.61)岁,确诊胎儿水肿的平均孕周为(27.22±6.83)周,1例孕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症死亡,余均体健。2.68例NIHF首次超声表现中:典型胎儿水肿综合征32例(47.1%),单纯性腹腔积液26例(38.2%),单纯性胸腔积液6例(8.8%),单纯性心包积液3例(4.4%),单纯性皮肤水肿1例(1.5%)。3.相关病因显示,心血管系统异常8例,染色体异常7例,胸腔结构异常1例,消化系统异常3例,淋巴系统异常6例,脐带异常4例,异常双胎6例,病因不明33例。4.68例NIHF妊娠结局:7例证实染色体异常后引产,20例直接选择放弃胎儿,13例死胎,28例继续妊娠,其中双胎6例,单胎22例。6例双胎中,3例存活,1例新生儿期死亡,2例自然流产;22例单胎中,6例新生儿期死亡,15例存活,1例新生儿期失访。5.对继续妊娠的22例单胎超声随访,积液量增加组新生儿死亡率(55.6%,5/22)与积液量减少/稳定/消失组新生儿死亡率(7.7%,1/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8例NIHF产前干预后,期待治疗时间最长140天,最短4天;产后对新生儿采取窒息复苏、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胸腹腔积液反复穿刺引流、外科手术等对症处理,共存活新生儿20人,新生儿存活率显着提高。结论1.NIHF常见的水肿部位是腹腔。2.NIHF病因复杂,总体预后不良,心血管系统异常是导致NIHF最常见的病因。3.随着孕周增加,胎儿积液量增加者预后差,对NIHF实施动态超声监测观察胎儿积液量变化至关重要。4.产前诊断、宫内干预、快速产后干预以及新生儿期的监护治疗,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改善围产儿结局。
王萍[2](2017)在《胎盘增厚16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孕周发生胎盘增厚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母儿结局以及胎盘组织学特点,探讨胎盘增厚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提高对胎盘增厚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经超声检查提示单胎、胎盘增厚的168例孕妇的病历资料,按照诊断胎盘增厚的孕周不同,分为A、B、C 3组:A组,妊娠1828周;B组,妊娠2833+6周;C组,妊娠3441周。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母儿结局以及胎盘组织学特点。与2014年在我院分娩的14364例单胎、胎盘厚度正常的孕妇进行妊娠结局比较。结果:1.胎盘增厚组胎盘厚度为3.68.1cm,平均5.59±0.86 cm。A、B、C三组的胎盘厚度分别为:5.22±0.96 cm、5.59±0.90cm、5.82±0.68 cm。2.胎盘增厚组27例合并胎盘血池(27/168,16.1%),三组胎盘血池发生率分别为34.1%、12.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合并胎儿水肿,22例合并胎儿畸形:A组胎儿水肿率29.5%(13/44),胎儿畸形率20.5%(9/44);B组胎儿水肿率32%(16/50),胎儿畸形率22.0%(11/50);C组胎儿水肿率8.1%(6/74),胎儿畸形率2.7%(2/74)。3.胎盘增厚组与无胎盘增厚组比较,子痫前期(13.1%vs 2.3%)、妊娠期贫血(42.9%vs 32.6%)、胎盘早剥(10.1%vs 0.9%)、羊水过少(11.3%vs 3.4%)、胎儿窘迫(13.7%vs 6.0%)、产后出血(8.3%vs 1.8%)、小于胎龄儿(SGA,16.5%vs 3.0%)、新生儿窒息(3.3%vs 0.7%)、剖宫产率(52.1%vs 34.9%)、早产(25.6%vs 8.5%)、转新生儿科治疗(57.0%vs 10.3%)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GDM,17.3%vs 19.9%)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盘增厚孕妇中A组α地中海贫血发病率最高,B组子痫前期发病率最高,C组GDM发病率最高。4.胎盘增厚组胎儿丢失率高于无胎盘增厚组(28.0%vs 4.4%,P<0.05)。A、B、C三组胎儿丢失率分别为47.7%、38.0%与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胎盘增厚合并胎儿畸形22例,胎儿丢失20例,丢失率90.9%(20/22),胎盘增厚合并胎儿水肿35例,胎儿丢失30例,丢失率85.7%(30/35)。5.胎盘增厚组病理送检率为35.7%(60/168)。病理表现检出率最高的是绒毛梗死48.3%(29/60),其次是胎盘血栓、胎盘绒毛周围纤维素沉着、钙盐沉积,均为45%(27/60)。14例患者检出绒毛膜炎,检出率为23.3%。结论:1.胎盘厚度随孕周增大而增加。胎盘增厚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胎盘血池、胎儿水肿及胎儿畸形。2.胎盘增厚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胎盘厚度可作为产前超声检查的重要测量指标。3.孕34周前诊断胎盘增厚的患者胎儿丢失率高。胎盘增厚合并胎儿水肿、胎儿畸形是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4.胎盘增厚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梗死和血栓,提示胎盘增厚患者胎盘循环功能不良。胎盘增厚患者胎盘绒毛膜炎检出率高,应警惕宫内感染。
安晓霞,汪吉梅,庄晓磊,戴家乐,陆澄秋,李笑天,严英榴[3](2015)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共收治10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回顾性分析胎儿水肿的产前特点、新生儿期表现、预后及病因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例新生儿(孕母未规律产前检查)生后发现皮肤水肿、颈蹼和腹部膨隆,诊断胎儿水肿;另外9例均于产前得到诊断。10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新生儿中男6例,女4例;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3.6±2.4)周,平均出生体重(2 680±478)g。(2)孕母情况:10例胎儿水肿患儿孕母年龄平均(30.3±4.6)岁;2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1 0例孕母血型均为非O、Rh阳性,均未行微小病毒B19检测;5例行羊膜腔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3)胎儿表现:9例产前诊断者超声检查首次发现胎儿水肿的平均孕周为(31.3±2.4)周(25.137.0周)。产前超声提示水肿部位:胸腔积液7例次,腹腔积液6例次,羊水过多5例次和皮肤水肿4例次。(4)分娩及生后情况:产前胎心监护2例正常,8例异常(出生时均重度窒息,均行气管插管复苏)。皮肤水肿10例次,胸腔积液7例次,腹腔积液6例次,心包积液1例次。合并多发畸形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1例。4例新生儿行胸腔穿刺,3例行腹腔穿刺。(5)预后:存活1例,死亡9例,其中6例因复苏效果不佳放弃抢救产房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后1 d死亡,1例生后半年救治无效死亡。(6)病因:贫血2例,先天性膈肌血管瘤、频发房性早搏、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疑遗传综合征及病因不明各1例。结论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原因各异,病因不同,预后也不同。水肿胎儿出生时窒息发生率高,复苏困难,病死率高。
熊燕,许利波,李晋渝[4](2002)在《B超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巨大胎盘2例》文中指出
熊燕,许利波,李晋渝[5](2001)在《B超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巨大胎盘2例》文中提出
肖雅倩[6](2021)在《新疆5家医院3946例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新疆5家医院住院新生儿的围产信息及疾病构成、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了解住院新生儿患病情况及死亡原因、死亡危险因素,为提高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成立新疆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新疆5家医院纳入其中,前瞻性收集病例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中连续变量呈正态分布者表示为(SD),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者表示为中位数(范围或四分位数间)。计数资料以发生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釆用卡方检验。釆用卡方检验进行住院新生儿死亡风险因素分析,对P<0.05,有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明确死亡独立风险因素。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住院新生儿暴露于某一因素时的病死风险。结果:1)一般特征:2019年1月-12月协作组5家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3649例住院,男女性别比为1.28:1。平均出生体重为3121.7±718.5g,出生体重的中位数为3200g,平均胎龄为37.9±2.7(周),胎龄的中位数为38.7周。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8.1%(1109/3946),低出生体重儿占住院新生儿的18.0%(711/3946)。2)围产期特征:住院新生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29.9±4.5岁,生育年龄中位数为29岁,住院新生儿的母亲53.7%患有某种妊娠合并症,住院新生儿剖宫产率为57.9%。3)出生缺陷:有出生缺陷的住院新生儿占22.3%,主要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肾积水,肾盂扩张,隐睾,尿道下裂。4)治疗情况:需要吸氧治疗的住院新生儿占17.9%,10.3%的住院新生儿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57.4%需要抗生素治疗,3.5%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住院新生儿的治愈或好转率为94.0%,未愈或自动出院率为3.7%,转院率为0.7%,放弃率占1.6%,死亡为1.0%。5)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及死亡情况: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前6位为:高胆红素血症(42.8%)、肺炎(33.9%)、早产(28.1%)、贫血(16.1%)、低血糖症(15.0%)、窒息(8.5%)。死亡原因主要为败血症、窒息、出生缺陷。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0%。6)死亡危险因素:羊水污染、5分钟Apgar≤5、出生体重低、胎龄小是导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贫血、低血糖症、窒息是新生儿住院的主要原因;羊水污染、5分钟Apgar≤5分、出生体重低、胎龄小是导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马列,梁润彩[7](2014)在《镜像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镜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镜像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母体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检查、产后大体检查、胎盘病理及母儿围产结局。结果镜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母体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稀释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胎儿水肿及胎盘水肿为特征。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肺水肿和心衰。此类患者产后出血、输血、转重症监护病房比例高。本组8例分娩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白蛋白(ALB)均降低,分别为(77.38±9.10)g/L、0.246±0.029及(24.86±3.10)g/L;终止妊娠后HB、HCT及ALB明显改善,分别为(99.27±15.27)g/L、0.308±0.046及(29.59±3.13)g/L,分娩后与分娩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终止妊娠后母体症状迅速改善并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镜像综合征与子痫前期诊断易混淆,其中稀释性贫血是鉴别诊断要点。确诊镜像综合征后,可予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合理使用利尿剂,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尽早终止妊娠,预防产后出血等处理。终止妊娠是治疗镜像综合征的根本方法。
吴莉,卢海英[8](2013)在《巴氏水肿胎并发镜像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巴氏水肿胎并发镜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8例巴氏水肿胎并发镜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出现母体水肿-胎儿水肿-胎盘水肿三联征,8例均出现贫血和血液稀释[表现为血红蛋白(78.38±4.47)g/L和红细胞压积(0.27±0.03)],5例患者出现子痫前期临床表现且其中1例出现产后子痫,6例患者出现尿酸增高。结论伴随胎儿水肿或胎盘水肿出现母体水肿,即可确诊镜像综合征,有些病例可出现类似子痫前期的症状。血液稀释是该病最重要的特点,能将其与子痫前期鉴别开来。确诊镜像综合征后,应纠正水肿的原因或尽早终止妊娠,可使用利尿剂并限制液体的入量。
许娟[9](2002)在《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及其高危儿心理发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合肥市西市区妊娠结局分布状况以及相关因素,探讨孕期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了解高危新生儿婴儿期心理发育状况,为减少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以及提高高危儿童生存质量等社区围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历史性常规资料,调查分析合肥市西市区一年间2,024名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分布,用单因素X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妊娠期间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前瞻性随访观察高危新生儿婴儿期心理发育状况。结果:该社区分娩正常新生儿1830名(91.3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5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率为3.85%,早产发生率是2.38%,过期妊娠率是2.64%,低出生体重率为1.94%,自然流产、死胎产及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84%,0.09%和0.25%。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及多胎妊娠等因素相关联,早产还于孕期合并甲状腺疾病有关联;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与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及过期妊娠呈统计学关联;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母亲孕期并发妊高征和胎儿窘迫。妊娠期间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可增加异常的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性。高危儿在出生后第一年的心理发育较正常小儿落后。结论:我市社区围生保健工作应针对:1.高危妊娠:加强孕期高危因素,如妊娠期间的并发症及合并症、TORCH((指可引起宫内感染的一系列病原体,T-TOX,弓形体;R-RV,风疹病毒;C-CMV,巨细胞病毒;H-HSV,单纯疱疹病毒;O-others,指其他一些病原体))系列感染的筛查和管理工作,将高危孕妇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通过卫生指导、检查监护等措施减少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水平;2.高危新生儿:加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IUGR等高危儿的保健工作,在婴儿期给予适宜有效的早期干预,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万波,刘倩影,谭志伟[10](1998)在《经腹取羊水在胎儿宫内感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经腹取羊水在胎儿宫内感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院(528402)万波刘倩影谭志伟胎儿宫内感染是引起流产、死胎、胎儿生长迟缓及先天性缺陷与畸形的常见原因[1]。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7年8月对62例可疑宫内感染的妊娠中晚期孕妇采用经...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致谢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1 研究对象 |
| 2 研究方法 |
| 3 诊断标准 |
| 4 统计学方法 |
| 结果 |
| 1 胎盘增厚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
| 2 胎盘增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 3 产后胎盘质量情况 |
| 4 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
| 讨论 |
| 1 超声诊断胎盘增厚的临床意义 |
| 2 胎盘增厚与不良妊娠结局 |
| 3 胎盘增厚病理改变分析 |
| 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结果 |
| 2.1 住院新生儿人口统计学特征 |
| 2.2 母亲情况及围产相关因素 |
| 2.3 出生缺陷 |
| 2.4 疾病构成 |
| 2.5 治疗情况 |
| 2.6 住院新生儿转归 |
| 2.7 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
| 讨论 |
| 3.1 住院新生儿人口统计学特征 |
| 3.2 母亲情况及围产相关因素 |
| 3.3 出生缺陷 |
| 3.4 疾病病种分布 |
| 3.5 治疗情况 |
| 3.6 新生儿转归及死亡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 早产儿远期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作者简介 |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诊断标准 |
| 1.3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一般情况 |
| 2.2 母体临床特征 |
| 2.3 胎儿临床特征 |
| 2.4 产科处理及母儿围产结局 |
| 3 讨论 |
| 3.1 镜像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
| 3.2 镜像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巴氏水肿胎的诊断: |
| 2 结 果 |
| 2.1 母体情况: |
| 2.2 胎儿情况: |
| 3 讨 论 |
| 3.1 胎儿胎盘水肿与镜像综合征的关系 |
| 3.2 巴氏水肿胎并发镜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
| 3.3 镜像综合征和子痫前期的区别与联系 |
| 3.4 巴氏水肿胎并发镜像综合征的防治 |
| 1. 中文摘要 |
| 2. 英文摘要 |
| 3. 前言 |
| 4. 第一部分 合肥市西市区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资料分析 |
| 5. 第二部分 妊娠结局与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 6. 第三部分 高危儿婴儿期心理发育随访观察 |
| 7. 结论 |
| 8. 参考文献 |
| 9. 附录 |
| 附录1: 个人简介 |
| 附录2: 就读期间研究成果 |
| 附录3: 孕产妇记录卡SPSS库结构 |
| 附录4: Gesell发育诊断表 |
| 10. 致谢 |
| 11. 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