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MPEG-21 - 超级压缩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MPEG-21——超级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周枫,薛荧荧,李千目[1](2015)在《视频监控与编码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微电子器件、DSP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频繁的视频信息的交流和存贮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数据通信,特别是数字视频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对现代数字视频若干关键基础技术及发展进行综述。论文首先指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视频编码及相关技术仍是研究热点;其次,数字视频的多样化获取方式、视频格式的相互兼容和转换以及计算机动画也极具发现前景;此外,数字视频非话业务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日益成为通信的主要内容。

苏力昊[2](2014)在《基于代理重加密的DRM互联互通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学术界和商业界对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随着他们各自设计和实现的DRM系统数量增多,以及各系统对内容保护的不透明度加深,这些独立的DRM标准的封闭性和隔离性越来越强,最终导致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形成孤岛。DRM互联互通技术由此成为研究的重点,但安全分发权限和合法使用内容的约束规则仍然多停留在协议和框架的设计层面,缺乏具体的技术实施细节。本论文提出的基于代理重加密的互联互通系统方案为内容和许可证在DRM标准间安全、可靠和可控地转换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本论文首先对DRM互联互通技术整体行业背景和现有成果进行研究和论述,然后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改进的代理重加密算法设计了一套新的系统架构,最后开发系统原型并展示测试结果。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介绍代理重加密的基础算法,针对现有算法不能指定转换代理和对重加密次数进行记录和控制的问题,通过在双线性对的指数上增添参数的方式改进该算法,提出一种运用含隐式计数变量的临时公私钥对来指定代理并控制转换次数的方案,最后编程实现该算法,以及测试和比较该改进算法的运行时间。2)在现有DRM互联互通基本框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基于代理重加密的转换次数控制机制,提出一种新的DRM互联互通系统设计方案,并对系统中各实体和模块的功能和信息交互协议进行说明。对数字内容和许可证进行结构化设计,描述内容从生成到消费,权利从申请到分发和转换的运行过程,通过流程图展示源终端、目标终端、互联互通代理三个实体在DRM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交互过程和密码运算步骤,对DRM互联互通代理中内容和许可证文件的上传,转换和下载的逻辑和原理进行描述。3)编程实现论文所设计系统的原型,包括权利中心和互联互通代理两个服务器后台中权利和内容的申请、授权、分发和转换程序,还包括数字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两种用户终端的编码和播放程序。运用多种加解密和打包算法将内容和权利封装成保密文件,通过Web和MFC界面实现用户交互,实现服务器端和终端之间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过程。

王淑娟[3](2012)在《学习资源使用控制及版权认定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学习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资源的数字权利管理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技术手段的有效辅助和支持,落实版权法和各类授权协议,可对优秀学习资源实施更加合理有效的版权保护,防止对着作权的侵犯,依法保护创作者和合法使用者的权益。由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本身的一些不足以及教育领域特性带来的新挑战,需研究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数字权利管理新机制。本文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权利保护的研究对象,依托项目组课题研究工作,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学习资源数字权利管理关键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学习资源数字权利管理体系架构和功能结构研究;(2)支持版权管理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与内容封装机制研究;(3)学习资源数字权利使用控制机制研究;(4)学习资源作品版权认定及使用跟踪协议研究;(5)学习资源数字权利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研究。其中的学习资源数字权利使用控制机制和作品版权认定及使用跟踪协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首先,针对现有数字版权管理体系框架多局限于对己授权用户权利的使用控制,缺乏对版权证明和侵权认定等机制描述的问题,基于学习资源生命周期的概念,提出一个学习资源数字权利管理(LRDRM)体系框架。与现有的如OpenDRM、OMA DRM、Imprimatur等体系框架相比,LRDRM框架能够有效覆盖数字化学习资源生命周期全过程,并涵盖了版权证明和侵权认定等必要功能。其次,针对现有的内容封装方法对资源内容的嵌套保护缺乏支持的问题,在学习对象元数据和内容封装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研究了支持权利管理的可重用学习资源内容封装信息模型和封装方法。与现有的内容封装技术只能针对单一、平面化的内容格式不同,本文提出的内容封装方法,更加适合于复合、异构、可重用的学习资源,能够根据具体安全需求对学习资源文件中的每个资源项进行分别保护,从而为更加灵活的授权提供了安全基础。第三,针对现有学习资源访问控制机制中授权多基于传统访问控制策略,存在无法进行细粒度授权、使用控制过程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参考Ravi Sandhu等人提出的UCONABC使用控制模型,提出一个基于属性和策略的使用控制模型AP-UCON及相应的执行机制。其创新性体现如下:(1)与传统的访问控制和UCONABC使用控制模型相比,AP-UCON模型增加了权利属性要素,并在条件决策因子中加入了例外(Exception)要素,用于描述合理使用、例外授权等在公共知识领域不可避免的版权获取方式。(2)针对可重用的学习资源在创建阶段的嵌套式封装可能带来的安全策略冲突问题,提出了适用的冲突检测方法和一致性策略创建算法。(3)基于AP-UCON模型,参考引用监控机的思想,提出了AP-UCON引擎机制。该机制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属性和安全策略进行授权决策,能够实现细粒度的动态授权和数字权利的可持续使用控制。第四,针对学习资源生命周期内有可能出现的盗版和非法使用等问题,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学习资源作品版权所有者认定(COIP)协议机制和使用跟踪(UTP)协议机制。除了满足安全协议的基本安全目标外,该机制有如下创新性:(1)版权所有者认定协议在资源创建/发布阶段向学习资源作品添加版权水印。该协议引入可信第三方及时间戳机制,保证即使在水印被移除后,仍然能够认定版权归属。(2)使用跟踪协议在资源分发阶段将内容使用者的数字指纹嵌入到学习资源作品的一个拷贝中。该协议采用匿名公-私钥对的方法保证诚实用户的匿名性和叛逆者的可追踪性,同时改进了基于同态加密技术的隐私保护方法带来的效率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学习资源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工具,探讨了安全机制具体实践与应用的方法。论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网络教育、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等典型信息内容服务领域,对知识产权合理保护下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照荣[4](2010)在《基于Blackfin561平台的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实现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视频压缩标准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如VCD(MPEG-1)、视频会议(H.263)、DVD(MPEG-2)和机顶盒(MPEG-2)等等。MPEG-4作为第二代视频编码标准,以其优秀的压缩性能和独有的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娱乐电子和交互式通讯方面。多核处理器的出现使得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鉴于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解决方案的各种弊端,本课题立志于开发一款价格低廉、性能优秀的播放器。该播放器的设计是基于ADI公司的Blackfin ADSP-BF561双核处理器平台和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开源的XVID解码库来支持对MPEG-4视频的解码,实现了对中低端分辨率的AVI格式和RealMedia格式文件的流畅播放。本文介绍了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系统使用的软硬件平台,研究了播放器的软硬件体系结构、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和实现以及基于Blackfin DSP的代码优化等技术问题,在分析了MPEG-4压缩编码技术、AVI文件格式及Blackfin ADSP-BF561平台的汇编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AVI文件音视频分离器以及MPEG-4解码算法的汇编优化。最后对嵌入式媒体播放器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结果显示,经过优化的播放器比优化前的解码效率提升将近10倍,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洪承煜[5](2009)在《基于GStreamer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DSP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多媒体产品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已经成熟了的MP3市场,以及数字电视、3G通讯、多媒体终端等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将成为消费性电子、视频会议、监控等产品的研究热点。鉴于多媒体系统功能的越来越复杂,及不同的多媒体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差异,使得必须为这些平台重新编写多媒体处理代码,并且在应用程序开发时,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这些底层多媒体处理进行整合和使用。本论文在对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相关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了一些市场上较成功的产品特性,提出了基于GStreamer(多媒体框架)的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并采用ADM5120和VW2010双芯片方案,设计了一个具有PVR(个人视频录像机)功能的终端产品。充分的利用现阶段的各种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开发技术,分析和研究了基于GStreamer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实现工作。论文中部分的技术研究和设计考虑对于其它的类似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内容有:1)基于GStreamer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设计的技术分析,详细阐述了在设计开发此类产品时需具备的一些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GStreamer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总体框架。2)利用对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基于GStreamer的PVR软硬件平台的设计。3)详细阐述了GStreamer插件开发的核心概念和编程基础,并开发了PVR系统上使用的AVS视频解码器插件。4)详细阐述了GStreamer应用程序开发的一般流程,并利用自己开发的插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播放器。5)讨论本课题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指出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李恩学[6](2009)在《嵌入式机载视频压缩记录仪的研制》文中提出机载视频数据是反映飞机飞行状况的重要参数,它主要包括平显显示画面和机头前外视景数据。传统的记录方法采用磁带机构,而磁带机记录的数据是未经压缩的原始数据,数据量庞大,且由于飞机上是震动环境,要想保证可靠记录则对机械部分性能要求极高,故磁带记录机的体积和重量一般都较大,占用了较大的机舱空间。随着航空电子技术及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嵌入式处理器及高效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构建的机载数字视频压缩记录系统已逐渐取代磁带记录系统,此种系统不仅实现了视频的数字化而且具有体积小、易存储、可靠性高及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是机载视频压缩记录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本文在MPEG-4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IME6400的MPEG-4嵌入式机载视频压缩记录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机载视频信号的压缩存储,满足了机载视频记录系统的性能要求。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对比了国内外机载视频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及技术进展的情况下,提出了本系统采用的压缩标准及总体设计方案。其次,根据嵌入式技术及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阐述了以S3C2440A ARM9控制器及IME6400压缩编码芯片为核心的硬件总体设计及各子模块的实现方法。再次,介绍了对IME6400固件配置的过程并根据系统需求,构建了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详细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过程及基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实现。最后,根据实际出发,分析并描述了系统的测试过程及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证明了设计的可靠性。

张玉星[7](2009)在《分布式数字网络视频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化工生产作为高危工业行业,安全始终是天字号的头等大事,由于煤化工作业环境比较危险,生产区内储藏有大量的可燃气体或者液体,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故容易发生事故。用工业电视系统对煤化工生产作业进行现场视频监控是煤化工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大部分煤化工企业使用的视频监控系统基本都是早期的模拟(CCTV)监控或数字硬盘( DVR )监控,存在稳定性不高,线路繁杂,传输距离有限和容易受到干扰等缺陷,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对煤化工等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出工业电视系统联网要求后,传统的工业电视系统难以满足应用需求。分布式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了IP数据报格式封装,使得监控图像可以在IP网络上进行传输,包括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广域网甚至是Internet和3G移动网络。这种模式的应用让视频网络借助了规模较大的数据网络,减少了重复布线的工作量、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同时,由于IP网络的普及性,使得监控视频图像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够及时获取。本文从视频信号特点以及视频数字化、网络化入手,细致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系统涉及到的网络传输技术、数字化技术、压缩编解码技术以及分布式系统的软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环境和实际案例,阐述进行了分布式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实际组成和各部件的具体功能。

才秋慧[8](2008)在《基于ARM9的视频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基于嵌入式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嵌入式与视频相结合的数据通信手段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发展热点。本文在介绍了数字视频图像压缩标准和JPEG压缩算法后,通过分析系统需求,进行了各芯片的选择,完成了基于ARM9的视频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分析测试。首先,在当今多种压缩技术当中,根据系统设计需求,本文设计选择了JPEG压缩标准,并对其技术做了介绍。然后提出了系统设计目标,通过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系统硬件框图及软件流程框图。接下来具体介绍了系统硬件平台及软件设计。硬件平台介绍了视频采集单元中的视频采集芯片SAA7111A,视频压缩单元中的视频压缩芯片ZR36060,主控单元的微处理器S3C2440,以及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拨码开关电路、Flash存储器电路、JTAG调试电路、UART接口等各功能模块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中简要介绍了Liunx操作系统以及Boot Loader,主要介绍了SA7111A的驱动程序设计、ZR36060的初始化配置、Nand Flash的程序设计以及串口通信程序设计。最后,通过图像测试程序对系统进行了图像测试分析。由于采用嵌入式,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体积小、操作灵活的优点,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为视频采集处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张益林[9](2009)在《运动估计匹配标准的抗噪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动估计是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模块,用于消除视频数据的时间冗余。运动估计需要从搜索窗口中寻找最佳匹配,以减少残差数据,因此,作为衡量目标块和候选块的相似度的匹配标准,对运动估计精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噪声的存在给运动估计带来了挑战:噪声信号增加了运动估计偏离最佳收敛点的可能性,使残差数据增大,降低了压缩性能;更重要的,噪声使生成的运动矢量场并不能真实反映物体的运动,不利于视频检索等应用。因此,对于运动估计的抗噪声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噪声特性的研究,提出具有噪声消除的运动估计匹配策略。残差数据首先经过DCT变换到频域再进行量化以及熵编码,因此,对DCT“友好”的运动匹配标准能够得到更好的编码效率。相关研究证明,DCT系数分布与空域方差相关:方差越小,DCT系数越集中。基于这个性质,目前已有研究者提出了平滑度受限的匹配标准。然而,该标准使用的最大最小差(MME)只采用了两点估计,易受噪声干扰;本文对该标准进行改进,用多点绝对值差均值近似方差,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实验表明,对于方差为8的加性高斯白噪声,改进后的匹配标准在相同比特率下,PSNR有0.2dB的提高。MAD匹配标准是匹配精度与计算复杂度的折中,该准则可以看作残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对于样点均匀分布的情况,它等同于数学期望。随机过程理论证明:在置信度一定的情况下,数学期望的置信区间长度与样点数呈平方根反比关系。本文提出了基于运动分割的自适应OBME匹配算法,该算法使用运动矢量作为运动分割的依据,使得到的超级块扩展更加合理,通过增加样点数量,超级块匹配具有更精确的置信区间。本文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三个基本假设并最终通过数据表明,在有噪声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基于运动分割自适应OBME比参考算法PSNR提高0.1~1.2dB。

丰帆[10](2008)在《MP3数字音频编解码算法的研究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MP3音频编解码算法在网络音乐的广泛应用,各种硬件解码器也相继问世,在各种实现方法中,低速CPU搭配MP3解码硬件模块的SOC设计,以其较高的性价比,成为了本项目的首选方案。论文重点研究了MP3编码的算法标准,详细分析了压缩算法中的子带滤波器组编码、MDCT和混叠消除、生理声学模型、非均匀量化、霍夫曼编码与比特流组帧等主要功能模块。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MP3的解码原理,在解码流程中应用了IMDCT、Filterbank的改进型算法以及子带截除技术,有效的减少了计算量,加快了解码速度。深入研究并且优化了ISO/IEC 11172-3的MP3解码标准后,采用并行技术设计了霍夫曼解码器、比例因子解码器和逆量化器等主要功能模块,其优点就是解码可以在每个时钟周期内进行,不受码长的影响,硬件复杂度的提高换来了解码速度的加快。采用硬件语言VHDL实现了MP3解码各个主要模块的功能,且通过了计算机功能仿真。介绍了FPGA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采用FPGA进行验证的方案。

二、MPEG-21——超级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EG-21——超级压缩(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代理重加密的DRM互联互通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1.2 DRM互联互通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DRM互联互通系统的实现途径
        1.2.2 DRM互联互通系统的现有方案及其存在的问题
    1.3 代理重加密技术概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目标
        1.4.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DRM标准和互联互通技术
    2.1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通用架构模型
    2.2 主流DRM技术和标准介绍
        2.2.1 OMA技术
        2.2.2 MPEG-21 REL权利描述语言
    2.3 现有DRM互联互通系统分析
        2.3.1 系统技术要求
        2.3.2 DRM互联互通系统架构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代理重加密的转换次数控制机制
    3.1 代理重加密的基本概念
    3.2 基础代理重加密算法及其应用
        3.2.1 代理重加密的基础算法及其演进
        3.2.2 代理重加密算法的基本应用场景
    3.3 代理重加密算法的次数控制机制
        3.3.1 带次数控制的代理重加密的改进方案
        3.3.2 带次数控制的代理重加密算法性能测试
        3.3.3 转换次数控制机制在互联互通系统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理重加密的DRM互联互通系统的设计
    4.1 DRM互联互通系统的体系结构
    4.2 数字内容与许可证的结构设计
        4.2.1 数字内容的解析和加解密
        4.2.2 许可证的封装和解析
        4.2.3 权利描述原语与权利翻译原则
    4.3 DRM互联互通系统的模块设计
    4.4 互联互通系统中DRM标准的转换流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代理重加密的DRM互联互通系统的实现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实现
    5.2 DRM互联互通代理的实现
        5.2.1 DRM互联互通代理的用户操作Web界面
        5.2.2 DRM互联互通代理的核心算法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列表

(3)学习资源使用控制及版权认定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DRM技术概述
        1.2.2. 数字权利使用控制研究现状
        1.2.3. 版权认定及使用跟踪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工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论文结构
2. 学习资源数字权利管理体系框架
    2.1. 引言
    2.2. 学习资源及其生命周期
        2.2.1. 数字化学习资源
        2.2.2. 学习资源生命周期
    2.3. 体系架构
    2.4. 功能结构
    2.5. 比较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学习资源内容安全封装机制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
        3.2.1. 内容加密技术
        3.2.2. 资源封装技术
    3.3. 信息模型及逻辑描述
        3.3.1. 基本信息模型
        3.3.2. 资源逻辑描述
    3.4. 内容封装机制
        3.4.1. 运行机理
        3.4.2. 关键问题讨论
    3.5. 安全性与性能分析
        3.5.1. 安全性分析
        3.5.2. 资源描述的完备性
        3.5.3. 封装机制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学习资源数字权利使用控制机制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
        4.2.1. 访问控制技术
        4.2.2. 权利表达技术
    4.3. AP-UCON模型
        4.3.1. 抽象模型
        4.3.2. 策略冲突问题
    4.4. AP-UCON执行机制
        4.4.1. 引用监控机
        4.4.2. AP-UCON工作原理
        4.4.3. 许可协商交互协议LNIP
        4.4.4. AP-UCON保护模式分类
    4.5. 安全性与应用分析
        4.5.1. 协议安全性分析
        4.5.2. 冲突检测实验分析
        4.5.3. AP-UCON应用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学习资源作品版权认定及使用跟踪协议
    5.1. 引言
    5.2. 版权保护中的数字水印技术
    5.3. 版权所有者认定协议COIP
        5.3.1. 作者注册子协议
        5.3.2. 作品注册子协议
        5.3.3. 版权认定子协议
    5.4. 作品使用跟踪协议UTP
        5.4.1. 密钥生成子协议
        5.4.2. 水印嵌入子协议
        5.4.3. 仲裁子协议
    5.5. 协议安全性分析
        5.5.1. COIP协议的安全性
        5.5.2. UTP协议的安全性
        5.5.3. 功能及效率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学习资源数字权利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
    6.1. 引言
    6.2. LRDRM系统设计
        6.2.1. 整体架构
        6.2.2. 运行机理
        6.2.3. 核心功能库
    6.3. LRDRM系统实现
        6.3.1. 数字媒体版权保护DMCPS系统
        6.3.2. 在线课堂实时版权管理RDRMS系统
        6.3.3. 标准化学习对象版权管理LORMS系统
        6.3.4. LRDRM版权注册平台
    6.4. 系统特点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4)基于Blackfin561平台的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实现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
        1.2.2 DSP 处理器的发展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任务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
    2.1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概述
        2.1.1 数字视频压缩的必要性
        2.1.2 视频压缩编码理论
        2.1.3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2.1.3.1 H.26x 系列标准
        2.1.3.2 MPEG 系列标准
    2.2 MPEG-4 标准概述
        2.2.1 MPEG-4 的组成部分
        2.2.2 MPEG-4 的功能及特点
        2.2.3 MPEG-4 的关键技术
    2.3 AVI 文件格式简介
        2.3.1 RIFF 文件规范
        2.3.2 AVI 文件格式
        2.3.3 扩展的AVI 文件格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软硬件平台介绍
    3.1 系统硬件平台
        3.1.1 Blackfin 系列DSP 介绍
        3.1.2 Blackfin ADSP-BF561 的内部结构
        3.1.3 Blackfin ADSP-BF561 的汇编指令
        3.1.3.1 ADSP-BF561 汇编指令的特点
        3.1.3.2 ADSP-BF561 汇编指令的使用
    3.2 系统软件平台
        3.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3.2.2 集成开发环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播放器体系结构
    4.1 硬件体系结构
    4.2 软件体系结构
        4.2.1 软件设计目标
        4.2.2 软件系统整体架构
        4.2.3 软件数据流分析
        4.2.4 软件模块划分
    4.3 AVI 音视频分离模块的实现
        4.3.1 输入预处理模块
        4.3.2 分离器实现
    4.4 播放器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播放器优化及测试
    5.1 播放器的嵌入式平台优化
        5.1.1 程序优化技术概述
        5.1.2 软件结构优化
        5.1.3 Blackfin 平台C 代码优化
        5.1.4 Blackfin 平台的汇编优化
        5.1.4.1 汇编优化技术
        5.1.4.2 插值算法优化
    5.2 播放器优化测试
        5.2.1 嵌入式平台的搭建
        5.2.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基于GStreamer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 言
    1.1 课题背景
    1.2 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发展情况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简介
    2.1 多媒体标准
        2.1.1 MPEG 系列
        2.1.2 H 系列
        2.1.3 VC-1 标准
        2.1.4 AVS 标准
    2.2 多媒体的框架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
        2.3.3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2.3.4 几种代表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比较
    2.4 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构成
        2.4.1 嵌入式多媒体硬件平台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GSTREAMER 的PVR 系统设计
    3.1 PVR 硬件平台的设计
        3.1.1 多媒体编解码芯片
        3.1.2 网络处理器芯片
        3.1.3 硬件模块构成及说明
    3.2 PVR 软件平台的设计
        3.2.1 Linux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及相关的配置及编译
        3.2.2 系统软件的移植
        3.2.3 关键驱动设计与实现
    3.3 小结
第4章 基于GSTREAMER 的PVR 系统多媒体插件设计
    4.1 GSTREAMER 插件开发基础
        4.1.1 GObject 对象系统
        4.1.2 GSteamer 编程基础
    4.2 AVS 视频解码器插件设计
        4.2.1 AVS 视频解码的原理
        4.2.2 AVS 视频解码的流程
        4.2.3 分析和移植AVS 视频解码算法
        4.2.4 实现AVS 视频解码器插件
    4.3 小结
第5章 PVR 系统的GSTREAMER 应用程序设计
    5.1 AVS 视频播放器的实现
    5.2 测试的结果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嵌入式机载视频压缩记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机载视频记录系统的接口组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课题的主要任务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功能及设计思路
        2.1.1 系统功能
        2.1.2 系统设计思路
    2.2 系统性能指标
    2.3 关键技术阐述及各模块方案的确定
        2.3.1 彩色空间及视频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2.3.1.1 彩色空间的表示及变换
        2.3.1.2 视频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2.3.2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选择
        2.3.2.1 常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及对比
        2.3.2.2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选择
        2.3.3 视频采集模块方案的选择
        2.3.3.1 SAA7114H 特性分析
        2.3.3.2 BT8298 特性分析
        2.3.3.3 视频采集 A/D 芯片选择
        2.3.4 MPEG-4 视频压缩编码方案的选择
        2.3.4.1 MPEG-4 标准的实现方案对比
        2.3.4.2 MPEG-4 硬件压缩编码芯片的选择
        2.3.5 系统核心控制模块的方案选择
        2.3.5.1 ARM 处理器分类
        2.3.5.2 系统的控制器选型
        2.3.6 系统存储设备的方案选择
    2.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2.4.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视频采集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1.1 BT8298 简介
        3.1.2 视频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3.1.3 时钟接口电路设计
        3.1.4 IC 接口控制电路设计
        3.1.5 BT8298 周边整体电路图
    3.2 视频压缩编码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2.1 IME6400 介绍
        3.2.2 BT8298 与 IME6400 的接口连接电路设计
        3.2.3 时钟电路设计
        3.2.4 固件加载器电路设计
        3.2.5 SDRAM 接口电路设计
        3.2.6 HOST 接口电路设计
        3.2.7 接口速度匹配设计
        3.2.8 IME6400 周边整体电路图
    3.3 系统核心控制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3.1 S3C2440A 介绍
        3.3.2 S3C2440A 与 SDRAM 的接口电路设计
        3.3.3 S3C2440A 与 Flash 的接口电路设计
        3.3.4 UART 接口电路设计
        3.3.5 USB 接口电路设计
    3.4 存储模块设计
    3.5 系统电源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4.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4.2.1 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组成
        4.2.2 嵌入式Linux 的移植过程
    4.3 BOOTLOADER 程序的设计
        4.3.1 Bootloader 的通用执行流程
        4.3.2 Bootloader 程序设计
    4.4 LINUX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4.4.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4.4.1.1 视频采集模块 BT8298 驱动程序设计
        4.4.1.2 固件下载
        4.4.1.3 视频流读取程序设计
        4.4.1.4 USB 驱动程序设计
        4.4.2 块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硬件模块测试
        5.1.1 视频采集模块测试
        5.1.2 视频压缩编码模块测试
    5.2 系统软件模块测试
        5.2.1 嵌入式Linux 移植测试
        5.2.2 Bootloader 驱动程序测试
        5.2.3 USB 驱动程序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分布式数字网络视频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视频图像信号标准
    2.1 视频图像
    2.2 视频标准
        2.2.1 视频颜色体系
        2.2.2 视频制式
        2.2.3 视频信号主要参数
第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组播技术
        3.1.1 IP 网络数据传输方式
        3.1.2 组播技术
    3.2 缓存技术
    3.3 实时传输技术
        3.3.1 实时传输协议(RTP)
        3.3.2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3.4 差错控制
    3.5 视频数字压缩编码技术
        3.5.1 图像压缩的意义
        3.5.2 常用的压缩方法
        3.5.3 图像压缩国际标准简介
    3.6 分布式系统技术
    3.7 网络视频技术
第四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综述
    4.2 图像采集设备
        4.2.1 CCD 摄像机
        4.2.2 镜头
        4.2.3 云台、防护罩及支架
    4.3 视频编码器
        4.3.1 视频编码器的构成
        4.3.2 视频编码器的网络技术
    4.4 视频解码器
    4.5 服务器软件
    4.6 传输网络
    4.7 部分核心代码
第五章 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结构
    5.2 系统测试结果
第六章 研究与改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基于ARM9的视频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嵌入式研究历史及现状
        1.2.2 图像处理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本章小节
第二章 视频图像压缩技术
    2.1 视频压缩标准简介
        2.1.1 H.26X 系列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2.1.2 MPEG-X 系列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2.1.3 JPEG-X 系列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2.2 图像压缩标准的选择
    2.3 JPEG 压缩技术
        2.3.1 JPEG 压缩技术概述
        2.3.2 无损压缩编码算法
        2.3.3 自适应块离散余弦变换编码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系统方案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系统总体单元模块设计
        3.2.2 CPU 主控单元需求分析
        3.2.3 视频采集单元和视频压缩单元需求分析
        3.2.4 存储单元主需求分析
        3.2.5 传输单元及其它需求分析
    3.3 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3.4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 视频采集单元
        4.1.1 视频采集芯片SAA7111A 的特点
        4.1.2 SAA7111A 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4.1.3 SAA7111A 接口设计
    4.2 视频压缩单元
        4.2.1 视频压缩芯片ZR36060 的特点
        4.2.2 ZR36060 的结构功能
        4.2.3 ZR36060 的工作模式
        4.2.4 ZR36060 接口设计
    4.3 ARM 主控单元
        4.3.1 S3C2440 微处理器
        4.3.2 电源电路设计
        4.3.3 复位电路设计
        4.3.4 拨码开关电路设计
        4.3.5 Flash 存储器电路设计
        4.3.6 SDRAM 存储器电路设计
        4.3.7 JTAG 接口电路设计
        4.3.8 串口电路设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LINUX 系统概述
    5.2 BOOT LOADER 介绍
        5.2.1 Boot Loader 的概念
        5.2.2 Boot Loader 的操作模式
        5.2.3 Boot Loader 的编译运行
    5.3 SA7111A 的驱动程序设计
    5.4 ZR36060 的初始化配置
    5.5 NAND FLASH 的程序设计
    5.6 串口通信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系统图像测试分析
    6.1 系统测试平台
    6.2 串口测试
    6.3 图像测试程序
    6.4 串口通信协议
        6.4.1 测试命令概述
        6.4.2 测试命令0
        6.4.3 测试命令1
        6.4.4 测试命令2
        6.4.5 测试命令3~命令5
        6.4.6 测试命令6
        6.4.7 测试命令7
        6.4.8 测试命令8
    6.5 图像测试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本文工作总结
    2.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串口程序代码
附录B 硬件实物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运动估计匹配标准的抗噪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视频编码基础
        1.2.1 视频编码技术
        1.2.2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创新成果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创新
第2章 噪声分析
    2.1 噪声分类
    2.2 视频编码系统中噪声分析
        2.2.1 视频编码系统
        2.2.2 视频噪声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匹配标准研究
    3.1 运动估计原理
    3.2 运动匹配标准
        3.2.1 均方误差(MSE)
        3.2.2 平均绝对值差(MAD)
        3.2.3 互相关函数(CCF)
        3.2.4 最大匹配像素统计(MPC)
        3.2.5 最小最大误差(MME)
        3.2.6 比特抽样的平均误差函数(RBMAD)
        3.2.7 最小比特率准则
        3.2.8 sMAE
        3.2.9 结合边缘特性的准则
        3.2.10 MAPS
        3.2.11 LMeds
        3.2.12 匹配标准的总结
    3.3 基于平滑度的匹配标准研究
        3.3.1 DCT 变换的平滑特性
        3.3.2 平滑度匹配标准研究
        3.3.3 改进的抗噪声平滑度匹配标准
        3.3.4 实验数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运动分割的自适应 OBME 算法
    4.1 OBME 算法
    4.2 自适应OBME 运动估计研究
        4.2.1 固定块扩展的缺陷
        4.2.2 自适应 OBME 算法
    4.3 基于运动分割的自适应 OBME 算法
        4.3.1 运动矢量预测
        4.3.2 自适应运动分割
        4.3.3 超级块运动估计的有效性分析
        4.3.4 算法流程
    4.4 实验数据
        4.4.1 主观质量测试
        4.4.2 客观质量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MP3数字音频编解码算法的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常用音频压缩标准
    1.2 MP3 发展现状
    1.3 MP3 播放器介绍
    1.4 论文研究的背景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音频编解码技术综述
    2.1 音频压缩技术
        2.1.1 声音与听觉
        2.1.2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
        2.1.3 音频压缩的声学原理
        2.1.4 音频压缩算法
    2.2 MPEG 系列压缩标准的发展
        2.2.1 MPEG-1 标准
        2.2.2 MPEG-2 标准
        2.2.3 MPEG-4 标准
        2.2.4 MPEG-7 标准
        2.2.5 MPEG-21 标准
    2.3 MP3 音频
        2.3.1 MP3 的由来
        2.3.2 MP3 的特点
        2.3.3 MP3 的实现基础
        2.3.4 MP3 的局限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PEG-1 AUDIO LAYER 3 编解码技术
    3.1 MPEG-1 AUDIO LAYER 3 编码算法
        3.1.1 分析子带滤波器组
        3.1.2 MDCT 和混叠消除
        3.1.3 心理声学模型
        3.1.4 非均匀量化
        3.1.5 Huffman 编码
        3.1.6 比特流组帧
    3.2 MPEG-1 AUDIO LAYER 3 解码算法
        3.2.1 比特流解码
        3.2.2 逆量化
        3.2.3 立体声处理
        3.2.4 频域到时域的映射
        3.2.5 IMDCT 和Filterbank 的改进型算法
        3.2.6 基于子带截除的MP3 解码优化技术
第四章 MP3 解码器的硬件设计
    4.1 MP3 解码器的整体设计
    4.2 比例因子解码器的设计
    4.3 霍夫曼解码器的设计
        4.3.1 霍夫曼编码算法和常见解码器设计架构
        4.3.2 MP3 解码器中霍夫曼解码器的设计
    4.4 逆量化模块的设计
    4.5 部分模块的仿真结果
    4.6 FPGA 实现方案
第五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附录A
附录B

四、MPEG-21——超级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频监控与编码技术的研究[J]. 周枫,薛荧荧,李千目. 软件, 2015(04)
  • [2]基于代理重加密的DRM互联互通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 苏力昊.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3]学习资源使用控制及版权认定机制研究[D]. 王淑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5)
  • [4]基于Blackfin561平台的嵌入式多媒体播放器的实现与优化[D]. 陈照荣.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5)
  • [5]基于GStreamer嵌入式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洪承煜. 成都理工大学, 2009(02)
  • [6]嵌入式机载视频压缩记录仪的研制[D]. 李恩学.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7]分布式数字网络视频系统的设计[D]. 张玉星.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8]基于ARM9的视频图像压缩处理系统的设计[D]. 才秋慧.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4)
  • [9]运动估计匹配标准的抗噪声研究[D]. 张益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5)
  • [10]MP3数字音频编解码算法的研究及实现[D]. 丰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


嵌入式技术论文 测试模型论文 技术协议论文 模块测试论文 代理模式论文

上一篇:B超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巨胎盘2例
下一篇:重点农机企业及农机市场四轮农用车销售情况(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