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华,毛昀芝[1](2021)在《Nd-YAG激光联合氯己定冲洗根管治疗牙髓炎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Nd-YAG激光联合氯己定根管冲洗在牙髓炎根管预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根管渗出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20-03-01-2021-01-31收治的104例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Nd-YAG激光联合氯己定根管冲洗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Nd-YAG激光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根管渗出液中MMP-2及MMP-9水平,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2组患者根管治疗12个月内炎症、出血等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9,P=0.047。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为(0.418±0.081)ng/mL,对照组为(0.468±0.086)ng/mL,2组患者MMP-2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3,P=0.003;观察组MMP-9水平为(17.314±4.813)ng/mL,对照组为(24.036±3.917)ng/mL,2组患者MMP-9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5,P<0.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04±0.47)分,对照组为(1.47±0.52)分,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9,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疼痛及炎症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9,P=0.047;观察组间断性出血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7,P=0.034;观察组复发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6,P=0.095。结论牙髓炎患者在根管治疗中采用Nd-YAG激光联合氯己定根管冲洗,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调节根管渗出液中MMP-2及MMP-9水平,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戴玉平[2](2021)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技术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分级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技术,疼痛度较轻,疗效及安全性更高,复发率更低,远期疗效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胡凌洁,周吉,颜玉希[3](2021)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作为支架和血凝块作为支架在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牙髓血管再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将血凝块作为支架行牙髓血运重建术,观察组将i-PRF作为支架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所有患儿治疗后的第3、6、12个月进行复诊。评价临床疗效;根据X线片测量两组患牙术前术后根管长度、根管壁厚度、根尖孔直径,计算并比较根管长度、牙本质壁厚度及根尖孔直径的变化值;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结果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1例,引血不足1例,最终纳入观察组18例,对照组20例,随访6~24个月。术后,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根管长度增加比及根管壁厚度增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根尖孔直径缩小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牙髓电活力测试阳性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i-PRF及血凝块作为支架材料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对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使用i-PRF较血凝块更能促进患儿年轻恒牙根管长度增加及根管壁增厚。
张青青[4](2021)在《渗透树脂对中度氟斑牙牙体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渗透树脂对中度氟斑牙釉质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的影响及抗氧化剂对渗透树脂渗透能力的影响;研究渗透树脂治疗中度氟斑牙后是否具有抗外源性再着色的屏障作用。方法:1.对收集的30颗中度氟斑牙样本(Dean分类标准为3)给予打磨膏打磨60s及美白凝胶漂白治疗。将漂白后的30例样本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例。A组直接用羊毛轮抛光;B组给予渗透树脂治疗、羊毛轮抛光;C组给予渗透树脂治疗、10%抗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SA)处理、羊毛轮抛光。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观测A、B釉质表面粗糙度(Roughness average,Ra)、维氏显微硬度;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B、C两组的渗透树脂渗透深度。2.对收集的20颗中度氟斑牙样本(Dean分类标准为3)给予打磨膏打磨60s及美白凝胶漂白治疗。将漂白后的20例样本随机分为R1、R2两组,每组10例。R1直接抛光后进行茶溶液染色,R2渗透树脂处理后抛光,再进行茶溶液染色。用比色仪分别于染色前及染色后测量R1、R2两组样本的L,a,b值,计算着色前后的ΔL,Δa,Δb值(ΔL=L染色后-L染色前,Δa=a染色后-a染色前,Δb=b染色后-b染色前),并按照公式ΔE=(ΔL2+Δa2+Δb2)1/2计算着色后的ΔE值(ΔE是指两个颜色的差异),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渗透树脂使用前后的中度氟斑牙抵抗外源性着色能力。结果:1.A组釉质表面Ra为(112.37±42.1)nm,B组为(74.27±19.80)nm,两组样本R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釉质表面显微硬度(Vicker’s Haedness Number,VH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树脂渗透深度为(76.04±20.76)μm,C组为(136.04±40.15)μm,两组间树脂渗透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1、R2两组样本ΔL值、Δa值以及R2组Δb,染色前染色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染色前染色后Δ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R2组染色前后的Δ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抗坏血酸钠的使用有助于渗透树脂在中度氟斑牙中渗透能力的提高;渗透树脂的使用有助于减小中度氟斑牙釉质表面粗糙度,而对于其显微硬度无明显影响作用;渗透树脂的使用对于中度氟斑牙后对于抵抗严重外源性着色有一定的屏障保护作用。
陈浩[5](2021)在《氢氧化钙制剂在根管治疗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氢氧化钙制剂在根管治疗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抚顺市口腔医院顺城分院收治的86例牙髓炎与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根管治疗后采用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粘固粉,观察组根管治疗后采用氢氧化钙制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根管治疗期间急症(IAE)发生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I)、探诊牙周袋深度(PD)以及牙龈指数(G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LI、BI、PD以及G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A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制剂用于根管治疗对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能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情况以及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具有临床广泛推荐价值。
颜志豪[6](2021)在《Iroot BP plus用于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使用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对无临床症状去腐露髓的成熟恒牙实施直接盖髓术,研究iRoot BP Plus用于成熟恒牙龋源性露髓行直接盖髓术后的疗效以及新生钙化物形成情况。为指导iRoot BP Plu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60例无症状因龋露髓成年患者,患牙为60例成熟恒牙。所有病例术前诊断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慢性牙髓炎,无自发痛,夜间痛及叩痛症状且电活力、冷热测正常,牙冠颜色正常,根尖无低密度影。按照盖髓材料选择不同随机分为iRoot BP Plus观察组和三氧化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对照组,各30例。1%利多卡因(不含肾上腺素)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橡皮障隔湿,如有渗漏用封闭剂封闭,3%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冲洗牙冠,调整显微镜,彻底去除龋坏组织,用3%次氯酸钠棉球压迫穿髓点止血,用无菌生理盐水去除组织碎屑。观察组iRoot BP Plus按使用说明,严密封闭穿髓点,要求厚度1~1.5mm,以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复合树脂永久充填,调牙合抛光,后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片;对照组除盖髓剂为MTA,操作方法相同。以上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术后出现自觉不适随时复诊。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诊,观察2组术后反应及术后1、3、6、12个月的成功率及钙化物体积并进行比较,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iRoot BP Plus组术后反应观察报告:该组共30例患牙,成功29例,失败1例。治疗成功的患牙术后临床无任何症状,牙龈正常,电活力和冷热测试正常,CBCT影像根尖未见低密度影,Mimics软件观察患牙穿髓点处牙髓与iRoot BP Plus盖髓材料之间有新生钙化物形成。1例患牙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咬物不适症状,冠周牙龈正常,叩(+),无病理性松动。CBCT片示:根尖出现低密度影。与患者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术。MTA组术后反应性观察报告:该组共30例患牙,成功27例,失败3例。治疗成功的患牙术后临床无任何症状,牙龈正常,电活力冷热测正常,CBCT影像根尖未见低密度影,Mimics软件观察患牙穿髓点处牙髓与MTA盖髓材料之间有新生钙化物形成。1例术后一个月出现不定时钝痛,冷热刺激后很长时间才能缓解,患牙对温度测验反应敏感。与患者沟通后改为根管治疗。1例在术后一个月出现夜间痛,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患牙对热测试极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症状要持续一段时间。与患者沟通后遂行根管治疗术。1例患牙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的跳痛,患牙不敢咬合,冠周牙龈正常,叩(+++)。与患者沟通后遂行根管治疗。1.成功率:iRoot BP Plus实验组和MTA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6.67%、90%,术后iRoot BP Plus实验组1、3、6、12个月的成功率为:96.67%、96.67%、96.67%、96.67%。MTA对照组1、3、6、12个月的成功率为:93.33%、90%、90%、90%。术后1、3、6、12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钙化物生成体积结果:两组数据在时间上对钙化物的体积生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时间点的两种材料对钙化物的生成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Root BP Plus可以应用于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牙,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1年的疗效与MTA相比相差较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长期随访。2.iRoot BP Plus应用于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牙直接盖髓术时,钙化物的生成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牙髓组织形成钙化物的能力与MTA没有显着差异。
乔小桐[7](2021)在《活髓切断术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在恒牙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活髓切断术是指切除炎症牙髓,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剩余健康组织的治疗方法,是活髓保存技术的一种。本文展示了活髓切断术在深龋(3例)、慢性牙髓炎(3例)治疗中的应用,其中2例患者结合了龋风险评估措施。在这些病例中,使用高速金刚砂球钻及Er:YAG激光器切除龋源性露髓患牙冠方感染牙髓,在健康牙髓断面严密覆盖生物陶瓷材料i Root BP Plus,于复诊时更换树脂材料永久充填修复。在1.5-8个月的随访中,患者无主观疼痛症状,临床检查牙髓温度测试反应正常,电活力测试与对照牙相似,影像学观察无根管内吸收、根管异常钙化或根尖周组织异常。两例龋高风险患者在治疗期间,经口腔健康教育并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后,患龋风险明显降低。牙髓血运重建术是通过彻底有效地化学消毒患牙根管,尽可能保护牙髓干细胞、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和牙周韧带干细胞,刺激根尖周组织出血并将血液导入管腔,利用根管内富含生长因子的血凝块为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以促进牙根继续伸长、根管壁增厚及根尖孔闭合的治疗方法。本文展示了牙髓血运重建术在2例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病例。在使用1.5%次氯酸钠和17%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乙二胺四乙酸)冲洗髓腔配合三联抗生素糊剂(甲硝唑、环丙沙星、头孢克洛)根管封药控制炎症后,无菌K锉刺激根尖引血入根管形成血凝块,冠方i Root BP Plus及复合树脂严密封闭。在术后3、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无主观疼痛症状,牙龈无窦道,临床检查牙髓电活力测试阳性,影像学检查见患牙根尖区低密度暗影面积明显减小,但暂未观察到牙根伸长、根管侧壁增厚及根尖孔闭合等牙根再发育的影像学表现。活髓切断术旨在保留健康牙髓组织以维持正常牙髓状态及功能,牙髓血运重建术旨在再生牙髓样组织并促使牙根继续发育,两者均是在牙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后的首选治疗方法。
王红[8](2021)在《牙隐裂伴牙髓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牙隐裂伴牙髓炎是临床口腔常见疾病之一,牙结构的薄弱环节是牙隐裂发生的易感因素,表浅的隐裂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遇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时不适感,深的隐裂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并有时常会急性发作或者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这是因为隐裂已达牙本质深层。当隐裂较深时,可损害牙本质深层及感染,引起剧烈疼痛,最终演变为慢性炎症,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牙隐裂伴牙髓炎进行尽早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将牙隐裂伴牙髓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现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望对后期诊治起相关的参考借鉴作用。
冯一帆[9](2021)在《Er:YAG激光PIPS技术应用于乳牙根管冲洗的体内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去除效果的研究目的:观察Er:YAG激光光子激活光声流技术(photon-induced photoa coustic streaming,PIPS)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方法:临床收集20个离体乳切牙、20个离体乳磨牙,将40个离体乳牙按终末冲洗方法及牙位随机分为4组(n=10):乳切牙PIPS组(20m J 15Hz 0.3W)(A组)、乳磨牙PIPS组(20m J 15Hz 0.3W)(B组)、乳切牙冲洗针组(C组)、乳磨牙冲洗针组(D组),体外行根管预备、根管冲洗后纵向劈开乳切牙牙根或任意符合标准的乳磨牙的一牙根,形成两部分,随机选取一份扫描电镜下观察根管根尖1/3区表面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比较4组根管玷污层的去除效果。结果:在根尖1/3区对玷污层清除效果最好、开放牙本质小管最多的为A组,评分最优者占70%,其次为B组,为6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和D组评分较差的占比较高。无论是乳切牙还是乳磨牙,PIPS作为终末冲洗对根尖1/3玷污层清除效果均优于冲洗针冲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YAG激光PIPS技术作为乳牙根管预备终末冲洗方式可以有效去除乳牙根尖1/3玷污层,开放更多的牙本质小管。2、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尖1/3玷污层清洁效果更好,优于冲洗针冲洗。第二部分Er:YAG激光PIPS技术应用于乳牙根管冲洗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Er:YAG激光PIPS技术应用于乳牙根管冲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慢性根尖周炎的患儿60人共75颗牙,其中乳切牙24颗,乳磨牙51颗,将75颗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n=38颗)、B组(n=37颗)。根管治疗术中A组采用Er:YAG激光PIPS技术,B组采用1%次氯酸钠冲洗针分别进行根管终末冲洗,对患牙进行术后1、6、12个月复诊检查,每次复诊时记录患牙的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情况,计算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牙1个月成功率100.0%,术后6个月成功率100.0%,术后12个月成功率97.1%;B组患牙术后1个月成功率100.0%,术后6个月成功率94.3%,术后12个月成功率79.4%。A组和B组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r:YAG激光PIPS技术进行根管冲洗在乳牙根管治疗中疗效肯定。2、1年临床疗效观察PIPS效果优于1%次氯酸钠冲洗针冲洗。
陆蓓,王凌成[10](2009)在《康复新液冲洗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冲洗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作根管治疗术患牙240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颗。试验组采用康复新2倍稀释液冲洗根管,浓缩液作为根管消毒药物;对照组采用15 g/L氯亚明液冲洗根管,氢氧化钙药捻消毒根管。分别对患牙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疗程及根管预备封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康复新液组与氢氧化钙组冲洗消毒根管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用于根管冲洗消毒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2.1 常规治疗 |
| 1.2.2 根管渗出液提取方法 |
| 1.3 术后随访 |
| 1.4 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临床疗效 |
| 2.2 MMP-2及MMP-9水平 |
| 2.3 疼痛感评分 |
| 2.4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 |
| 2.2 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情况的比较 |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 |
| 2.4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的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 2.3 两组根管长度、牙本质壁厚度及根尖孔直径的变化值比较: |
| 2.4 两组牙髓活力比较: |
| 3 讨论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实验一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实验二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氟斑牙的微创修复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件 |
| 附 1:贵阳市口腔医院医学伦理申请 |
| 附 2:离体牙标本采集知情同意书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病例 |
| 病例一 左上前牙慢性牙髓炎一例 |
| 病例二 右下前牙根管治疗后疾病一例 |
| 病例三 上前牙GTR+植骨术病例一例 |
| 病例四 上前牙冠延长术一例 |
| 病例五 左下后牙慢性牙髓炎一例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情况的比较 |
| 2.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
| 2.3 两组患者IAE发生率的比较 |
|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 前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病例选择及纳入和排除标准 |
| 1.1.1 病例选择 |
| 1.1.2 纳入标准 |
| 1.1.3 排除标准 |
| 1.2 材料与器械 |
| 1.3 临床步骤 |
| 1.3.1 询问病史 |
| 1.3.2 口腔检查 |
| 1.3.3 制定治疗计划 |
| 1.3.4 治疗步骤 |
| 1.4 术后疗效评定 |
| 1.5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成功率 |
| 2.2 术后钙化物组织生成量体积结果 |
| 附典型病例 |
| 3 讨论 |
| 3.1 直接盖髓术理论学基础 |
| 3.2 适应症的选择及术中感染的把控 |
| 3.3 直接盖髓术的影像学观察结果 |
| 3.4 盖髓材料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成熟恒牙龋源性露髓直接盖髓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 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病例报告 |
| 1.活髓切断术治疗深龋露髓2 例 |
| 病例一 |
| 病例二 |
| 2.活髓切断术治疗慢性牙髓炎2 例 |
| 病例三 |
| 病例四 |
| 3.活髓切断术结合龋风险评估2 例 |
| 病例五 |
| 病例六 |
| 4.牙髓血运重建技术治疗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2 例 |
| 病例七 |
| 病例八 |
| 总结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活髓切断术应用于龋源性露髓恒牙的疗效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牙隐裂伴牙髓炎的临床诊断 |
| 2 牙隐裂伴牙髓炎的临床治疗 |
| 2.1 根管治疗 |
| 2.2 全冠修复治疗 |
| 2.3 根管联合全冠修复治疗 |
| 3 小结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写 |
| 第一部分 Er:YAG激光PIPS技术对乳牙根尖1/3 玷污层去除效果的研究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Er:YAG激光PIPS技术应用于乳牙根管冲洗的疗效观察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参考文献 |
| 结论 |
| 综述 Er:YAG激光在儿童口腔中的应用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和文献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