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费舟[1](2016)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文中认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残死率高,是严重危及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内外对其救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致伤机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降低残死率、改善伤员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周仲明,秦涛,李建峰,吴小健,易良[2](2013)在《不同手术方法对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和常规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行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和对照组(常规减压术),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以及术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①实验组35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2例,成功率为91.4%,死亡3例,病死率为8.6%;对照组35例救治成功26例,成功率74.3%,死亡9例,病死率25.7%,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对两组存活的患者随访6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率34.4%(11/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1.5%(3/26),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且对于减低患者高颅内压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雷鸣[3](2010)在《国内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方法分析》文中提出
吴蕊,徐颖,保健媛[4](2004)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4年第16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认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定义及致伤机制 |
| 2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
| 3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置 |
| 3.1 急救处置 |
| 3.2 手术治疗 |
| 3.3 并发症的处置 |
| 3.3.1 抗感染治疗 |
| 3.3.2 抗癫痫治疗 |
| 3.3.3 处理脑脊液漏 |
| 3.3.4 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置 |
| 4 问题和展望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6]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 2.3 两组存活患者预后评价比较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1 加强院前急救 |
| 2 快速明确诊断 |
| 3 迅速解除颅内高压 |
| 4 及时手术治疗 |
| 5 重视综合治疗 |
| 5.1 补液原则 |
| 5.2 脱水处理 |
| 5.3 早期胃肠营养 |
| 5.4 积极纠正高钠血症 |
| 5.5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
| 5.6 应用亚低温 |
| 5.7 早期高压氧治疗 |
| 6 积极预防并发症 |
| 7 影响预后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