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尿路真菌感染致白细胞减少症一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泌尿道真菌感染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孔祥力[1](2021)在《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Fournier坏疽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情况,以期为Fournier坏疽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及发病年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和转归。收集如下基本信息资料,临床资料:变量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岁)、归属地、婚姻状况;病情资料包括:体温(℃),心率(次/分),呼吸频率(次/分),血压(mm Hg),身高(cm),体重(kg),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肾功能不全,是否合并肛周疾病,是否合并泌尿道疾病,是否合并休克,是否合并癌症,创面部位,住院时间(天),住院费用(万元)。入院时辅助检查资料:创面分泌物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白蛋白(g/L),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水平(g/L),红细胞比容(%),肌酐(umol/L),钠(mmol/L),钾(mmol/L),C反应蛋白(mg/L),血碳酸氢根(mmol/L)、血糖(mmol/L)。院内治疗资料:是否手术修复,是否行肠造瘘手术,手术次数,是否应用负压引流装置,是否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种类及应用时长(天);对所有患者行LRINEC评分及FGSI评分,进行FG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病情资料、创面资料、入院时辅助检查资料、院内治疗资料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根据临床病情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对包括:临床资料、病情资料、创面资料、入院时辅助检查资料、院内治疗资料做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所筛选出的阳性结果,结合临床经验,排除混杂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经变量赋值后,以单因素显性变量作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转归情况做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50例入组Fournier坏疽患者中,年龄范围17-74岁,平均年龄(51.7±14.57)岁,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为74岁,其中男性44例(占比88%,平均年龄52.02±14.16岁),女性6例(占比12%,平均年龄49.33±18.65岁)。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入院比例高于农村,占比66%(33例),农村居民占比例的34%(17例)。入院时42名患者有FG相关危险因素合并症,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肛周疾病及感染性休克各18例,占合并病总例数的48.64%;其次是糖尿病16例,占比43.24%;肾功能不全12例,占比32.43%;高血压6例,占比16.21%;泌尿道感染及癌症各4例,占比10.81%,合并截瘫3例,占比8.11%。;病变侵袭部位主要为肛周占比82%(41例),其次阴囊占比50%(25例),会阴32%(16例)、腹股沟24%(12例)也常受其累及,腹部16%(8例)、臀部14%(7例)较少,睾丸6%(3例),阴茎2%(1例)。入组的50例患者中,35例患者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其中4例为阴性,仅培养出1种阳性结果的患者为22例,两种为6例,三种为3例。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占比48.57%(17例),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17.14%(6例),咽峡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各占比8.57%(3例),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占比5.71%(2例),棒状杆菌属、脆弱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奇异变形菌、化脓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占2.85%(各1例)。本研究5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1.82±17.75)天,平均住院费用(9.2±6.48)万元。50例Fournier坏疽根据入院时病情分为休克组(18例)和非休克组(32例)。单因素组间对比情况如下:人口学资料中组间性别对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1),有统计学意义;病情资料中合并症数量对比可见显着性差异(P<0.0001),有统计学意义;心率、血压组间对比差异性显着(P=0.0215,P<0.001),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资料的组间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钠离子浓度、血碳酸氢根、白蛋白五项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07,P=0.0047,P=0.0089,P=0.0139,P=0.0489);院内治疗资料中,抗生素应用种数组间对比可见显着差异(P=0.0178),有统计学意义;行NPWT治疗组间对比可见显着性差异(P=0.002),行造瘘术组间对比可见显着性差异(P=0.007),手术次数组间对比可见显着性差异(P=0.0038),有统计学意义;入院后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长行分组对比,住院费用(P=0.0044)、住院时长(P=0.0103)组间对比可见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SI评分可见显着性差异(P<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Fournier坏疽的发生及发展可能与多项因素相关,包括性别、合并症项数,心率,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钠离子水平、血碳酸氢根水平、白蛋白、抗生素应用种数、是否行造瘘手术、手术次数等对Fournier坏疽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FGSI评分对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2)红细胞比容可能为FG患者转归的独立风险因素;及时予以抗生素联合治疗、反复多次、彻底的清创手术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3)NPWT技术在治疗FG方面比单纯手术清创技术更有效,其中负压联合灌洗技术相比简易负压及常规负压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加速创面愈合。NPWT技术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病程,进而减少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李晓悦[2](202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病变部位、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探讨pS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入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97例pS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非感染组(1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评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院内转归情况,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pSS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6.4%(52/19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52.7%),其次是泌尿道(21.8%),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也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12.7%、5.5%。(2)感染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细菌35株(62.5%),其次是病毒13株(23.3%)。细菌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占35.7%),耐药率>50%的主要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7%、75%。(3)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50.0%的主要有青霉素G、苯唑西林、氯洁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感染组的年龄、病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ESSDAI评分(患者客观表现评分)、ESSPRI评分(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干燥程度及疲乏程度、肺脏受累发生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且感染组的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低于非感染组(P<0.05),pSS疾病高度活动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组与轻度活动组(P<0.05)。(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SSDAI评分、ESSPRI评分、疲乏程度、干燥程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肺脏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SSDAI评分、干燥程度、血清甘油三酯、肺脏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S合并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对广谱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明显耐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及时采集相关样本做病原生物学检测与药敏试验,并根据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回归分析显示ESSDAI评分、干燥程度、血清甘油三酯、肺部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pSS疾病活动度评分较高、干燥症状比较明显、合并高脂血症或有肺脏累及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有无感染发生,并及时采取防治感染的措施。

宫玉敏[3](2020)在《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调查垂体瘤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现状,探讨该人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因医院感染所致的经济负担。为医务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感染防控政策、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垂体瘤手术病人(共计565例)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调查表》和《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调查表》用于病人资料收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和导致的经济负担。研究采用 SPSS24.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version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率和构成比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2)经济负担评价:用倾向评分加权法计算医院感染导致的经济负担,不同部位医院感染产生的经济负担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1:1匹配,再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垂体瘤手术病人565例,其中男性266例(47.08%),女性299 例(52.92%),平均年龄 50.17±12.57 岁。2.研究人群中共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62例次,医院感染率9.91%,医院感染例次率10.97%。感染部位:手术部位感染23例(构成比41.07%),肺部感染14例(构成比25.00%)、泌尿道感染5例(构成比8.93%)、上呼吸道感染9例(构成比16.07%)、多部位感染5例(构成比8.93%)。3.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21株。革兰阳性菌共9株(占42.86%),革兰阴性菌]0株(占47.62%),真菌2株(占9.52%)。4.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垂体瘤手术病人的6个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脑脊液鼻漏、肿瘤直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腰椎穿刺次数和术后第一日体温。5.医院感染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是61658.84元,非感染病人为40956.77元,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为20702.07元,其中西药费负担最高(9087.43元);医院感染的间接经济负担为3024.30元;因医院感染延长住院天数7.5天。结论垂体瘤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脑脊液鼻漏、肿瘤直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腰椎穿刺次数和术后第一日体温是该人群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该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较高,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有所差别。

吕洋[4](2020)在《中药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雷公藤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正式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已有40余年用药史,然而随着雷公藤在临床应用范围上的扩大,其毒副作用也显现出来,甚至限制了雷公藤的使用。目前尚未有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中药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雷公藤在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应用上提供客观依据,以及为今后相关临床用药及实验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文献资料库中自建库起至2020年2月有关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试验组为雷公藤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以“狼疮性肾炎”、“雷公藤”为中文主题词,主题词逻辑关系为“或”;以“lupus nephritis”、“Tripterygium”为英文主题词,以主题词+自由词检索策略检索相关文献,主题词间逻辑关系为“and”,主题词与自由词逻辑关系为“or”,以引文检索和参考文献检索作为补充。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资料筛选,经阅读标题和摘要初筛、阅读全文复筛纳入研究文献,然后集中核对,有分歧者互相讨论或经与第3位研究者讨论后决定取舍;文献质量评价步骤同文献筛选,运用Cochrane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5.3软件完成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χ2检验)中,异质性较小者(P≥0.1,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较大者(P<0.1,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异质性较大者通过逐篇剔除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分析其异质性来源,二分类变量的统计分析使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连续型变量则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总体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补体C3、SLEDAI(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评分为结局指标。结果共9篇文献包含608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发表年份从1993年至2019年,其中试验组242例,对照组234例,男性112例,女性496例。9篇文献均为低至中等质量文献。纳入文献中除何胜虎等研究为雷公藤草药直接煎服,12-15g/d,文火煎2小时顿服,其余研究均为雷公藤多苷片,11.5mg/(kg·d),分3次口服。各结局指标的合并RR值[95%CI]分别为总体有效率2.36[1.55,3.60]、不良反应发生率0.47[0.3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95%CI]分别为24h尿蛋白定量-0.13[-0.23,-0.03]、血清肌酐-9.93[-17.94,-1.93]、血尿素氮-1.14[-2.13,-0.14]、血清白蛋白3.99[0.82,7.17]、补体C3 0.13[-0.12,0.38]、SLEDAI评分-0.35[-0.97,0.28],除补体C3、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试验组在提高总体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及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在升高补体C3、降低SLEDAI评分上与对照组效果相当。结果显示雷公藤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均优于纯西药组。结论雷公藤单用或联合西药在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上有明显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张景丽[5](202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 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 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诊断为SAP的住院病例共360例,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并发症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按照感染部位分为肺部感染组,泌尿道感染组,胰腺及胰周感染组,多器官感染组(2个及以上器官)四个亚组,探讨SAP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各感染亚组的预后差异,统计分析SAP继发感染以及多器官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 一般资料1.1感染发生率、分布及病原学特点共纳入SAP患者360例,感染组患者186例(51.67%),非感染患者174例(48.33%)。其中肺部感染组120例(33.33%),泌尿道感染组12例(3.33%),胰腺及胰周组织感染组12例(3.33%),多器官感染组(2个及以上器官)42例(11.67%)。致病菌培养(血/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等)阳性45例,培养结果中最常见致病菌属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35例(77.78%):肺炎克雷伯杆菌14例,大肠埃希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4例;其他4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例;产酸克雷伯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革兰阳性球菌5例(11.11%):屎肠球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葡萄球菌人亚种1例;真菌4例(8.89%);革兰阳性杆菌(2.22%):棒状杆菌1例。1.2性别感染组男性130例(69.89%),女性56例(30.11%),非感染组男性124例(71.26%),女性50例(28.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年龄感染组年龄47(20)(岁)与非感染组年龄44(19)(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4 BMI 感染组BMI 24.39(5.43)(kg/m2)与非感染组BMI24.44(5.16)(kg/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既往史及个人史 感染组既往高脂血症史(13.44%)高于无感染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感染组既往糖尿病史(18.82%),饮酒史(33.87%)高于非感染组(14.37%,27.59%),感染组既往胰腺炎发作史(28.49%),脂肪肝(11.83%),吸烟史(38.71%)低于非感染组(33.33%,18.97%,4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 发病原因 感染组发病原因依次为胆源性(23.66%),酒精性(20.43%),饮食性(17.74%)高脂血症性(14.52%),多因素(12.37%),特发性(5.38%),胰腺结石(3.76%),药物性(1.61%)及自身免疫性(0.54%);非感染组发病原因依次为酒精性(24.14%),饮食性(23.56%),胆源性(21.26%),高脂血症性(13.79%),多因素(6.32%),特发性(5.75%),胰腺结石(4.60%),自身免疫性(0.57%),各因素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2.1 全身并发症 感染组全身并发症(100%)高于非感染组(97.70%),其中低蛋白血症(66.67%vs43.68%),腹腔积液(76.88%vs42.53%),胸腔积液(39.78%vs 13.22%),肾功能不全(23.66%vs 10.92%),低氧血症(20.97%vs 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高血糖、肝功能不全、高脂血症、胰腺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局部并发症 感染组局部并发症(87.10%)高于非感染组(69.54%),其中APFC(77.42%vs62.64%),PPC(16.77%vs 9.20%),ANC(22.04%vs 12.64%),WON(4.84%vs 1.14%)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 实验室检查 感染组RDW-CV、CRP、PCT、PT、FDP、D-二聚体高于非感染组,而RBC、Hb、HCT、ALB、Ca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感染组 WBC、BUN、Glu、LDH、FIB 高于非感染组,AMY、LIP、TG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评分系统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MCTSI评分、BISAP评分及Ran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治疗方法 两组间人工机械通气率(10.75%vs 0.57%)、CRRT率(7.53%vs 0.00%),禁食时间[7(7)(d)vs 6(5)(d)]、腹腔穿刺率(13.98%vs 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感染组均高于非感染组,而预防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PI、促动力药、糖皮质激素、益生菌、胃肠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EN组按照是否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开始分3个亚组,时间截点为24小时及48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预后6.1结局感染组死亡13人(6.99%)高于非感染组0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多器官感染组死亡10人(76.92%),肺部感染组死亡2人(15.38%),胰腺及胰周感染组死亡1人(7.69%),泌尿道感染组无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2住院天数感染组住院时间13(10)(天)高于非感染组9(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肺部感染组11(6)(天),泌尿道感染组9.5(10)(天),胰腺及胰周感染组12.5(9)(天),多器官感染组24.5(39)(天),亚组中单器官感染组分别与多器官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器官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住院费用感染组住院费用26056.81(28322.85)(元)高于非感染组16760.40(14072.5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肺部感染组22944.31(19330.27)(元),泌尿道感染组 18016.36(21436.57)(元),胰腺及胰周感染组 19098.31(14292.52)(元),多器官感染组 79139.09(180499.39)(元),亚组中单器官感染组分别与多器官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器官感染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5,95%CI=1.007-1.043,P=0.005),腹腔积液(OR=2.144,95%CI=1.215-3.784,P=0.008),胸腔积液(OR=2.095,95%CI=1.111-3.952,P=0.022),既往高脂血症史(OR=2.510,95%CI=1.051-5.994,P=0.038),ALB(OR=0.901,95%CI=0.863-0.941,P<0.001)以及腹腔穿刺(OR=8.818,95%CI=1.825-42.598,P=0.007)为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8 SAP继发多器官感染的影响因素单因素研究示多器官感染组RDW-CV、BUN、CRP、PCT、PT、FDP、LDH、D-二聚体、人工机械通气率、CRRT、胃肠减压、预防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益生菌、腹腔穿刺、禁食时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而RBC、Hb、HCT、ALB、Ca2+低于非感染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 SAP继发多器官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OR=0.945,95%CI=0.921-0.969,P<0.001)、PCT(OR=1.092,95%CI=1.024-1.166,P=0.008,腹腔穿刺(OR=0.009,95%CI=0.001-0.084,P<0.001),人工机械通气(OR=0.005,95%CI=0.000-0.080,P<0.001)是SAP继发多器官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论]1.SAP继发感染发生率为51.67%,继发感染最常见部位依次为肺部>多器官>泌尿道=胰腺及胰周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革兰阳性杆菌。2.SAP继发感染尤其是多器官感染者预后不佳,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非感染者明显增加。3.年龄、既往高脂血症病史、合并胸腔积液、腹腔积液、ALB、腹腔穿刺是SAP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4.Hb、PCT、腹腔穿刺、人工机械通气是SAP继发多器官感染的危险因素。5.常规内科治疗方法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并无差异,有创操作、长时间禁食、预防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益生菌使用可能增加SAP患者继发多器官感染的风险,EN开始的时机应视患者实际情况而定。6.对于老年、既往有高脂血症或合并胸、腹腔积液、贫血倾向以及低蛋白血症的SAP患者,应警惕其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同时需严格把握抗生素及有创操作指征及时机。

田月月,吴明远[6](2020)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 onset sepsis,EOS)一般是指出生72小时内发生的败血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出生后1周内发生的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也纳入早发型感染的范畴[1]。新生儿EOS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0活产儿[2],目前仍是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4]。EOS发病风险主要与围生期的母婴因素相关。由于新生儿EOS的

林嘉乐[7](2020)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3例ALL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1.37:1;初诊中位年龄4岁1月;低危组55例,中/高危组78例;B-ALL与T-ALL比例为5.65:1。(2)治疗期间共合并感染553例次(感染率38.7%),医院感染284例次(院感率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3)553例次感染事件中未明确感染部位的占14%,明确感染部位的以呼吸道感染(61%)最多见,皮肤软组织(2%)和泌尿道(1%)感染少见。血培养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诱导缓解期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最高(58.8%),营养不良为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133例初诊ALL患儿,肥胖组6例,占4.5%,超重组4例,占3.0%,营养良好组91例,占68.4%,营养不良组32例,占24.1%。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d 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8.6%。结论:(1)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尤其是血流感染。(2)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侯贞德[8](2020)在《晚发型无乳链球菌感染致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脓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感染致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无乳链球菌感染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详细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2018-03-03收治的1例晚发型无乳链球菌感染致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伴有硬膜下积脓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患儿为晚发型无乳链球菌感染,以高热为首发表现,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结果均为无乳链球菌,临床诊断“1.化脓性脑膜炎;2.败血症”。初期使用美罗培南、头孢曲松两种抗菌素抗感染治疗,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下降明显,后根据血、脑脊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菌素先后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联合头孢曲松,继而联合青霉素,脑脊液白细胞数下降缓慢,再次更换美罗培南治疗,脑脊液白细胞数逐渐下降。经83天抗生素治疗,患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痊愈,好转出院。出院后行眼科、听力筛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Gesell神经发育测定基本正常,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1.无乳链球菌相关的化脓性脑膜炎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治疗时间久,费用高,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预后欠佳。2.无乳链球菌特有毒力因子协助菌株粘附内皮细胞、侵入宿主各种细胞屏障、逃避免疫防御反应,引起侵袭性感染。3.无乳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病情危重,早期应用对阳性球菌抗菌效力强、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高的抗生素治疗,如美罗培南、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必要时联合用药,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4.无乳链球菌是围产期母婴细菌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携带GBS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加强妊娠晚期妇女GBS筛查至关重要,早期干预,改善母婴结局。

刘晶[9](2019)在《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县市级基层医院血液科病房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病例选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5年期间曾在诸城市人民医院和诸城中医院两家医院(县市级二级医院)血液内科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所有白血病患者1023例次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调查表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及疾病分类、合并症、治疗方法等相关信息;查阅患者的住院病历,采集患者的相关检查检验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具体白血病的亚型与合并的相关疾病;分析患者胸部平片、CT、超声及检验检查结果;对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发生情况,以及影响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回顾性的样本分析。本次病例研究的相关数据分析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的。以P值小于0.05被认为有统计学的意义。研究结果:2013年1月-2017年12月5年间共计1023例次入组住院白血病患者中共有257例次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其中确诊19例次,临床诊断20例次,拟诊38例次,未确定180例次。在明确病原菌的19例病例中,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例,热带假丝酵母菌4例,曲霉菌4例,毛霉、粘性丝酵母菌分别有2例。感染部位其中呼吸道感染病例最多,上呼吸道19例,下呼吸道38例。确诊病例必需为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病例和真菌血症患者。在确诊的19例病例中其中12例为真菌血症患者,血真菌培养阳性,3例为肺组织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发现真菌菌丝,2例为胸腹水细胞病理学显示酵母细胞,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发现真菌滋养体,1例为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所有确诊病例均进行抗真菌目标治疗。临床诊断的20例病例中均具备宿主因素,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及G/GM实验阳性,此类病例中18例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1例为鼻窦感染,1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有临床诊断病例均采取抗真菌目标治疗。38例拟诊病例中需具备宿主因素及临床和影像学因素,36例为呼吸道感染,1例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为鼻窦感染。所有拟诊病例采取抗真菌诊断驱动治疗。180例未确定病例中仅具有宿主因素就可诊断。所有未确定病例采取抗真菌诊断驱动治疗。未确定病例组中缺乏临床、影像学、微生物学的特异性改变,因此在单因素分析中未将此类病例纳入分析。此研究目的旨在研究真菌感染率及易感因素,因此未对治疗的具体药物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详细统计。2013年1月-2017年12月这五年间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例总数分别为46、49、54、51、57。感染病例分别占当年白血病总例数比例依次为23.83%、24.37%、25.83%、25.12%、26.26%,真菌感染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经过单因素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0岁的患者其侵袭性真菌疾病发生率偏高(c2=4.298,P=0.032),存在粒缺的患者发病率及发病风险增大(c2=7.723,P=0.025),使用糖皮质激素大于或等于7天的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亦相对较高(c2=6.921,P=0.034)。住院时间超过20天者侵袭性真菌疾病发生率较高(c2=1.556,P=0.012)。白血病类型、是否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则与IFD发生未发现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1、县市级医院的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比例也偏高(较国内三甲医院持平),并且呈上升趋势。2、住院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中确诊病例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其发病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3、患者年龄大于70岁、存在粒缺、住院天数大于20天,糖皮质激素治疗(超过7天)是影响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蝶衣[10](2019)在《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对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症候、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复发率的影响,评价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从上海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系统中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二丁二仙方并随证加减,同时进行艾灸;对照组予呋喃妥因0.1g,QN,po 2周、然后左旋氧氟沙星片0.1g,QN,po 2周、然后头孢呋辛0.25g,QN,po 2周。此为一个周期,该周期结束后,按照前一周期用药顺序,再重复一个周期,总疗程为12周。其中对于上述三种抗生素中任一过敏者,则将该种抗生素替换为复方新诺明(每片含磺胺异恶唑400mg,甲氧苄啶80mg)1#,QN,po。2组均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2周复查小便常规,同时在第4、第8、第12周进行中段尿培养。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统计分析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运用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后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率、复发次数、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实验结束时,共完成病例6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2.两组患者治疗第六周、第十二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较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较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之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组(30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长程低剂量抗生素抑菌疗法组(31例)复发13例,复发率为41.94%,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长程低剂量抗生素抑菌疗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粪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故两组用药均有较好安全性。结论: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次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二、泌尿道真菌感染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尿道真菌感染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提纲范文)

(1)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病因学
        1.3.1 致病因素
        1.3.2 危险因素
    1.4 病理生理学
    1.5 临床诊断
        1.5.1 临床表现
        1.5.2 辅助检查
        1.5.3 鉴别诊断
    1.6 治疗
        1.6.1 常规治疗
        1.6.2 其他治疗
        1.6.3 其它少见治疗方法
    1.7 小结
第2章 临床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方法与步骤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研究步骤
    2.2 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Fournier坏疽一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3.1.1 人口学资料
        3.1.2 病史及危险因素
        3.1.3 临床表现
        3.1.4 实验室检查
        3.1.5 抗生素使用情况
        3.1.6 手术治疗情况
        3.1.7 治疗结果与转归
    3.2 Fournier坏疽转归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2.1 人口学资料分析
        3.2.2 病史及危险因素分析
        3.2.3 创面资料分析
        3.2.4 辅助检查分析
        3.2.5 治疗及转归资料分析
        3.2.6 转归资料分析
        3.2.7 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分析
        3.2.8 手术资料分析
        3.2.9 LRINEC及 FGSI评分资料分析
    3.3 Fournier坏疽转归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4 病例
        3.4.1 病例1
        3.4.2 病例2
        3.4.3 病例3
        3.4.4 病例4
        3.4.5 病例5
第4章 讨论
    4.1 人口学资料
        4.1.1 年龄
        4.1.2 性别
        4.1.3 归属地
    4.2 病情资料
        4.2.1 合并症
        4.2.2 创面
    4.3 辅助检查
        4.3.1 生命体征
        4.3.2 实验室检查
        4.3.3 创面分泌物培养
    4.4 院内治疗资料
        4.4.1 抗生素治疗
        4.4.2 手术治疗
    4.5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4.6 LRINEC及 FGSI评分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意义
第7章 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7.1 研究的创新性
    7.2 研究的局限性
第8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统计学处理
结果
    pSS 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2. pSS 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3.感染组的 4 种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5.可疑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6.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2002 年美欧修订的 SS 国际分类标准(American and European Consensus Group,AECG 标准)
附录 C 患者主观症状评分(ESSPRI 评分)
附录 D 患者客观表现评分(ESSDAI 评分)
附录 E 个人简历
附录 F 综述 三种常见结缔组织病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3)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医院感染
        2.1.1 医院感染现状
        2.1.2 神经外科的医院感染现状
    2.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现状
        2.2.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
        2.2.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病原菌
        2.2.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3 疾病经济负担
        2.3.1 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
        2.3.2 经济负担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3.1.2 医学伦理学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工具
        3.2.2 调查方法
        3.2.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3 质量控制
        3.3.1 调查表设计
        3.3.2 感染病例诊断及专家质控
        3.3.3 数据收集、整理
    3.4 研究内容
        3.4.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
        3.4.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3.4.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3.5 统计分析
    3.6 计算公式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基本资料
        4.1.1 病区分布
        4.1.2 性别构成
        4.1.3 年龄构成
        4.1.4 婚姻状态
        4.1.5 入院途径
        4.1.6 付费方式
        4.1.7 入院主诉
        4.1.8 是否为复发垂体瘤
        4.1.9 疾病转归
        4.1.10 既往史
        4.1.11 颅神经功能
        4.1.12 肿瘤大小
        4.1.13 病理诊断
        4.1.14 病理免疫组化
        4.1.15 术前及术后住院日
    4.2 手术相关情况
        4.2.1 手术方式
        4.2.2 手术入路
        4.2.3 手术时长
        4.2.4 麻醉时长
    4.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4.3.1 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
        4.3.2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
        4.3.3 不同季度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4.3.4 病原菌检出情况
    4.4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4.1 宿主相关因素
        4.4.2 疾病相关因素
        4.4.3 手术相关因素
        4.4.4 用药相关因素
        4.4.5 术后并发症因素
        4.4.6 护理相关因素
        4.4.7 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
        4.4.8 手术医生相关因素
    4.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6 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4.6.1 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6.2 医院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6.3 医院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6.4 医院感染总经济负担
    4.7 手术部位感染经济负担
        4.7.1 手术部位感染病人的匹配情况
        4.7.2 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7.3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7.4 手术部位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7.5 手术部位感染总经济负担
    4.8 肺部感染经济负担
        4.8.1 肺部感染病人的匹配情况
        4.8.2 肺部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8.3 肺部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8.4 肺部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8.5 肺部感染总经济负担
    4.9 多部位感染经济负担
        4.9.1 多部位感染病人的匹配情况
        4.9.2 多部位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4.9.3 多部位感染延长住院天数
        4.9.4 多部位感染间接经济负担
        4.9.5 多部位感染总经济负担
第五章 讨论
    5.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现状
        5.1.1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
        5.1.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部位
        5.1.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病原菌
    5.2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5.2.1 脑脊液鼻漏
        5.2.2 肿瘤直径
        5.2.3 住院天数
        5.2.4 抗生素使用时间
        5.2.5 腰椎穿刺次数
        5.2.6 术后第一日体温
    5.3 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5.3.1 直接经济负担分析
        5.3.2 延长住院天数和间接经济负担分析
        5.3.3 总体经济负担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性与局限性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药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结局指标
        1.5 研究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分析
        1.6 质量评估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情况
        2.2 发表偏倚分析
        2.3 各结局指标分析
    3 讨论
第二部分
    1 LN的诊治进展
    2 雷公藤的药理毒理作用及合理应用
    3 中医药循证医学的发展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2 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
    附录 3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危因素
    1.1 绒毛膜羊膜炎或羊膜腔感染、产时发热
    1.2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和破膜时间延长[17]
    1.3 GBS定植
    1.4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
2 预防
    2.1 产前GBS筛查
    2.2 IAP
    2.3 产后新生儿预防

(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个人简介
致谢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的感染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8)晚发型无乳链球菌感染致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脓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病例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乳链球菌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3.1 量表信息采集
    4.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患者一般状况
    2.真菌感染率及变化趋势
    3.送检标本类型分离微生物情况及真菌感染部位
    4.真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讨论
    1.白血病住院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
    2、真菌感染病原菌
    3.感染部位
        3.1 呼吸道感染
        3.2 口腔感染
        3.3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3.4 血液
        3.5 尿路感染
    4.白血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4.1 年龄
        4.2 白细胞计数
        4.3 住院时间
        4.4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判定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1.3.4 退出(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观察方法
        2.1.1 样本量估计与分组方法
        2.1.2 治疗方案
        2.1.2.1 病因治疗
        2.1.2.2 前期治疗
        2.1.2.3 分组治疗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实验室指标
        2.2.2 生命质量调查
        2.2.3 焦虑状况调查
        2.2.4 安全性评价
        2.2.5 不良事件
        2.3 疗效标准
        2.3.1 近期和远期疗效判定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3.3 复发率的判定
        2.3.3.1 复发的判定
        2.3.3.2 复发频次的统计及比较
        2.4 伦理学要求
        2.5 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分析
        2.5.1 CRF表的填写与移交
        2.5.2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病例收集的一般情况
    2.基线比较
        2.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白细胞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积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的比较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段尿培养结果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况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结果比较
        3.8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3.9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概述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因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
        1.3 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与焦虑/抑郁
        1.4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的认识
        1.5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1.6 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
    2.祖国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
        2.3 中医药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
        2.3.1 肾阴亏虚型
        2.3.2 肾阳不足型
    3.二丁二仙方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4.艾灸及穴位分析
        4.1 艾灸概述及其对机体的作用
        4.1.1 艾灸概述
        4.1.2 艾灸对机体的作用
        4.2 选穴分析
    5.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6. 结论
    7.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献综述 补肾清利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已发表论文
    附录三:焦虑量表

四、泌尿道真菌感染致白细胞减少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D]. 孔祥力. 吉林大学, 2021(01)
  •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李晓悦.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垂体瘤手术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D]. 宫玉敏. 山东大学, 2020(11)
  • [4]中药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吕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张景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高危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 田月月,吴明远. 临床儿科杂志, 2020(04)
  • [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D]. 林嘉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晚发型无乳链球菌感染致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脓1例[D]. 侯贞德.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白血病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 刘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10]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徐蝶衣.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医院感染论文 白细胞减少论文 狼疮性肾炎论文 雷公藤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冰黄散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
下一篇:鼻咽癌放疗致迷路功能丧失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