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国人在“地球村”持续升温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汉语在“地球村”持续升温(论文文献综述)

魏思文[1](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樊静静[2](2020)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热”风靡全球,汉语成为重要的语言工具,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也在迅猛发展。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创办华校的国家之一,也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最早的开垦地。菲律宾华文教育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问题。本文在简要回顾华文教育发展历史前提下,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首先,菲律宾主流高校孔子学院的华文专业课程设置多样化、内容具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但开设华文专业的菲律宾高校数量较少。其次,文章主要从教师、教材、教学法等方面分析了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现状,发现菲律宾中小学华文教师短缺、教师专业性不足,华文教材内容难度大、与学生的华文水平不匹配,华文教学法单一陈旧等问题。再次,从以菲律宾华教中心为代表的民间华文教育机构角度,分析华文教育教学现状,民间教育机构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菲律宾的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根据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的分析,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最后,从华文学习需求与“一带一路”角度,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试图探究。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3](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王霞[4](2020)在《马德里CEIP VIRGEN DE NAVALAZARZA学校的儿童汉语教学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西关系的友好发展,汉语在西班牙也越来越受欢迎,当地对汉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増大,西班牙成为我国汉语推广事业的重要地区。近几年来,西班牙的汉语学习者年龄呈现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始开设中文课程。本文以马德里CEIP VIRGEN DE NAVALAZARZA学校的为考察对象(以下简称NAVALAZARZA学校),调查其儿童汉语教学的概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为该校更好地开展儿童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由绪论和五个章节的内容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儿童汉语教学概说,即对儿童汉语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和儿童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第二章是NAVALAZARZA学校的儿童汉语教学调查,主要是对调查设计进行说明和对校长、家长、教师、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章是NAVALAZARZA学校的儿童汉语教学现状,包括NAVALAZARZA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情况,汉语课程的设置情况,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教学优势。第四章是根据前两章的调查结果和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该校儿童汉语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汉语教师不够专业和汉语教材不适合儿童等的问题。第五章是根据上一章找出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包括完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设施、培养汉语教师、编写适合儿童的汉语教材和开拓多种学习渠道等六个方面的教学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把“儿童”的年龄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即3-11岁。笔者将他们分成了3-5岁、6-8岁和9-11岁三个年龄段,根据每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建议。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加之疫情的影响,这些对策无法全部实施,因此笔者无法进行教学评估。但笔者会跟学校保持联系,跟进该校儿童汉语教学的发展情况,为该校的儿童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魏梦莹[5](2020)在《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源于俄罗斯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传播,既是俄罗斯传统中国形象的延续,同时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生变化。本论文以佩列文、索罗金、克鲁萨诺夫等八位作家笔下涉及中国形象的文学文本为研究基础,利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将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归纳为三种类型:寓意深刻的中国哲学经典形象、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传统形象、令人反思的负面中国形象,分别具有哲理性、独立性、实验性等特点。寓意深刻的中国哲学经典形象,源于18世纪俄国人构建的“哲人之邦”形象。在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它依然是作家关注的重点,以库切尔斯卡娅笔下的“墨家经典”,佩列文笔下的“梦境典故”和道家学说为代表。他们对中国经典的理解更深刻,引用更准确,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库切尔斯卡娅塑造的“墨家经典”是主人公精神迷茫期的“避风港”,其目的在于借“异国情调”消解当代俄罗斯人文化身份迷失的焦虑。佩列文在借鉴中国“梦境典故”时,常掺杂着对道家学说的思考。他将中国哲学思想消融于主体意识之中,并提升到美学高度,使其笔下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诗意和神秘主义特性。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传统形象,是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尤为突出的一类中国形象。在当代俄罗斯作家眼中,中国不再是考量西方问题的参照物,而是具有自身特色和独立性的世界大国。中国的成功引起他们注意,于是在当代俄罗斯文学中流行起“中俄联姻”的主题,其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欧亚主义者”对中国的畅想。克鲁萨诺夫笔下的“中俄混血沙皇”、扎伊奇克笔下的“欧亚帝国”就属这种类型。而这类形象的产生,与近年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与国家影响力的扩大紧密相关,是俄罗斯作家对当代中国认知的一种呈现和理解。令人反思的负面中国形象,源于19世纪“黄祸论”对俄罗斯人的影响。在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它依然是作家关注的重点,且表现出鲜明的实验性,主要体现在克利莫夫斯卡娅笔下诡异的“中国蓝烟”,多连科笔下“滑稽可笑”的中国道士,索罗金笔下令人担忧的“CHINA XXI”(21世纪的中国)等形象中。克利莫夫斯卡娅的中国书写,在于借中国劳工形象审视苏联社会,影射肃反运动给人民留下的恐惧与创伤。多连科笔下的“滑稽”道士,在于借中国道教讽刺普京,与他个人的政治立场紧密相连。索罗金笔下的中国书写,则体现出当代俄罗斯人在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时,所产生的危机意识和“羡嫉心理”。

郭昊君[6](2019)在《游戏教学法在初级阅读课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文中提出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汉语在国家交往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国际上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帮助外国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更好更快的掌握汉语,成为大家广泛研究的对象。其中游戏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手段。本文共五章。第一章引言,包括:时代背景,选题原因、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游戏教学法概述,包括:游戏教学法的定义,理论基础,原则以及游戏教学法对初级阅读课的影响。第三章游戏教学法在初级阅读课中的应用,列举并分析了语音类游戏、词汇类游戏、汉字类游戏在初级阅读课中应用的相关案例。并提出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初级阅读课的建议。第四章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案详情。第五章结语。根据研究,笔者提出本人对“游戏教学法”的认知,并总结归纳了相关游戏,词语接龙更适合中高级阶段阅读课教学且不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其余游戏较适合初级阶段的阅读课。笔者在本文中整理并归纳了与游戏教学法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初级阅读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教学实践经历,针对中亚、非洲初级阶段的留学生重新制定了相关游戏的规则,促使游戏教学法更好地服务于初级阅读课;并以《汉语阅读教程(第一册)》为基础设计了教案。希望对教授中亚、非洲留学生初级阅读课的教师提供参考。

夏正华[7](2019)在《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文中指出本论文旨在分析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作者认为,这条路径分别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铺陈开来,法国通过推进多位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对内巩固实力,对外展现并优化国家形象,维护其国际地位。作者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这四个维度系统阐述现代法国从强化民族凝聚力、到对外输出价值观与制度(法律)建设意识、到巩固政经影响力并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新型格局建构的大国发展轨迹,研究该国以兑现大国目标为导向的国家战略实践的成效与得失。在当前呼唤国际治理的全球化环境中,法国在博弈的同时,倡导国家个体融入合作机制与多边法规,为构建新型规范的国际秩序和增强国际法实施效率贡献了智慧---这些在国际法语境中提供让全球不同国家受益的理念、制度与体系的创举,的确是扞卫本国话语权、刷出一流大国“存在感”的有效举措,个中经验(亦包括教训)值得分析。本论文围绕国别案例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法国基于一套文化自醒与自信的思维脉络,前瞻性地把法律、文化优势纳入国家战略实践的核心资源之中,在国际社会发挥精神与道义引领力,这有利于在处理与他国交往的问题时施加自身意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调整与他国的关系(即减轻对外交往的阻力),同时又有助于引领国际规范与机制的创设进程,提升国际社会对本国政治主张、利益诉求、文化传播的认可度与支持度。当然,有着“文化终极归宿”之美誉的法国,确实把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理念传递至国际社会各个角落,在倡导“国际社会网络构建及各国在该网络中互动需要规则”这一共识的达成上兑现了一个“大国”的承诺与责任,在推动国际法规则构建与实施中提供了方案与智慧,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法国范式。法国如何把强国战略放在国际多边合作舞台上去推进,特别是她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的制度建设与运作中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话语平台、为本国谋求发展机遇、增强博弈能力,这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尝试将文化、国家战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多个领域衔接起来,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法国从强化政治影响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如何强化自身地位、依托外交展现国家政治影响力。第二章:法国从实现法律感召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数部有传世影响的法律文献,论述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以及法国通过影响国际社会制度构建来巩固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强国路径。第三章:法国从巩固文化吸引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巩固语言优势、展示文教活力、输出价值观,论述法国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强国战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第四章:法国从扞卫经济竞争力的路径维护国家话语权。通过分析法国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述法国对于建设有序、公平的国际经贸环境的贡献,以及搭建能够切实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平台的意识与努力。第五章:将法国营造优势地位与优良形象、把自身话语(观点与立场)通过制度外化的方式影响他者的经验,纳入到对我国新时代大国发展的思考中,总结有助于中国制定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启示,促进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的上升。

沙合木·吾尔尼克拜[8](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第十六届“汉语桥”比赛试题分析及推广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着提高,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国国,逐步增强了其国际影响力,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热潮也随之掀起,即“汉语热”。“汉语热”的兴起对全球语言体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学习汉语已成为全世界的热潮。故而,汉语国际推广正处于最佳形势中。汉语推广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因而汉语推广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力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向全球推广汉语,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汉语桥”比赛最为关键。“汉语桥”比赛不仅为全球汉语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其得以施展才华,提高汉语水平并结交更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同时“汉语桥”也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的最佳渠道,其重要性自然不容小觑。本文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以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试题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其规律,进而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推广意义。全文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一带一路”简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汉语桥”比赛发展历程、分类主题、赛制设计三方面来详细介绍“汉语桥”比赛。“汉语桥”比赛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以及“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除此之外还有“汉语桥夏令营”、“汉语桥俱乐部”、“汉语桥”商务汉语大赛、“汉语桥”中非知识友谊赛等赛制。其中“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历史最久,至2018年为止,已成功举办17届,本文以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三部分从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着手,对试题汉语知识、国情知识、中国文化知识、演讲题四大部分进行分类汇总研究。笔者将每部分试题进行细化分类,分角度的对试题分析研究,揣摩出题意图,进而分析各类试题特点。第四部分是将“一带一路”与“汉语桥”比赛相结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汉语桥”的推广意义,分析“汉语桥”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一带一路”的发展、塑造中国大国地位、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推广汉语中的意义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徐仪家[9](2019)在《《全球华语词典》中外来词的区域与变异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力求拓展海外华人社区汉语词语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在区域变异和互动的视角下,对外来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影响因素及语言的变异特征,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华语内部,围绕语言结构、语义变化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词汇传播扩散和跨区域通用,进一步对汉语圈中的各种”方言”间的互动做描写与解释,以着重深化对华人社区使用的华语词的认识,并推进对海内外华人社区的词语变异的研讨。本文在语言接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历时与共时并举,语言内部与语言外部兼顾下对《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外来词进行统计、分析、描写、概括、总结。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首先阐述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系统的梳理当前研究《全球华语词典》、语言接触、语言变异的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全球》的外来词做借用方式的统计分析,再进一步对外来词做趋同性分析。第三部分为外来词的区域特征分析。这一部分通过分割四大海内外地区华人所使用外来词的特征,分析外来词区域特征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的语义区域共性特征。第四部分为外来词的结构变异特征。针对词汇的构词变异与语音变异,来了解构词的特征和语音结构的变化。第五部分为海外华语词的传播与区域互动。这一部分将站在“大华语”视角,从汉语内部转而看向华语和外来语语际间的互动,对多种“方言”间的互动与传播做研究。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语。这一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点明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结合社会应用、语法、文化方面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外来词研究,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和努力完善的方向。

高飞(GODFREY CHISONI)[10](2018)在《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研究》文中提出1978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从此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都开始对中国感兴趣。为更多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汉语传播已经走到全世界的各地,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教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汉语传播项目,2004年通过教育部以建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作为重要载体积极进行汉语国际推广。目前世界各地都积极与中国汉办取得联系,通过设立设孔子学院加快汉语国际传播和推广工作。孔子学院的总部设在中国首都北京,其主要任务是推广和传播汉语以及中国文化,促进其走向世界。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项目,并积极通过驻外使馆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1)。据国家汉办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9月,全球134在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所孔子课堂,共计1495所(2)。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的分布上看,欧洲最为集中,分布在39个国家;非洲分布广泛,但数量较少,33个国家和地区仅60所;美洲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最多,共计632所,约占全球总数量的43%(3)。其中,仅美国就有558所(截至2015年6月统计数据,包括孔子学院107所和孔子课堂451所),注册学生近30万(4)。目前,境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上海新闻晨报,2015-12-07)。笔者对整个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津巴布韦的历史,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与发展为主要依据进行研究。首先对津巴布韦的汉语教学进行历时研究,接下来分对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三教”问题研究。通过对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研究,对津巴布韦汉语教学的”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三教”问题,了解推动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动因和促进因素,同时对津巴布韦汉语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能够全面了解关于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研究的有关信息,我们以整个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体系为研究对象。为全面了解津巴布韦的语言政策,我们深入剖析了津巴布韦的从1980年独立至今的语言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这些语言政策对津巴布韦整个汉语传播产生哪些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津巴布韦的概况,分析本题目的前人研究情况。继而介绍了中国人在津巴布韦的历史以及津巴布韦与中国的关系,津巴布韦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津巴布韦与中国的政治情况等相关问题。津巴布韦与中国1980年建交。从此津巴布韦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不过直到2000年津巴布韦还没有开展汉语教学。由于津巴布韦经济得到发展,与中国关系逐步增强以及实施系列语言改革,津巴布韦自2000年便积极开始进行汉语教学工作。本研究分析了津巴布韦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展的几次教育改革,同时就外语教学改革情况和有关政策以及津巴布韦国内社会对外语教学需求变化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同时分析了津巴布韦的教育分类,包括小学、中学、高中和高等汉语教学以及孔子学院开展的汉语教学状况。津巴布韦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相比,目前私立学校的汉语传播比较乐观,效果也很好。这主要是因为私立学校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在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他们的教学方式越好,效果越佳,学生也就越多。公立学校的汉语教学发展相对来说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程度发展得比较快,。比如大学或者学院里面的外语学院。津巴布韦公立教育全部由津巴布的政府来负责。自津巴布韦共和国建立以来,津巴布韦没有制定清晰的外语教学政策,津巴布韦的本地语言教学政策也不太清晰。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要推动津巴布韦汉语传播速度,津巴布韦的外语教学必须建立科学的体系,制定有效的政策,遵守外语教学规律,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开展。我们以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从中津关系,津巴布韦的汉语教学以及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全球视野比较法、调查法等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对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目前,从汉语国际传播的宏观视角对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历史的发展及模式进行探讨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本选题不但可以对津巴布韦汉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同时还可以就国家层面本土化汉语传播计划的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为其他国家的本土化汉语传播也能够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价值。本文还对津巴布韦汉语教学中的“三教”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是津巴布韦的汉语教师情况、汉语研究教材的出版情况和目前津巴布韦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情况。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是当今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中的重要动因。文章最后对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研究进行总结。总体上讲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介绍,交待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前人研究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了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过程中发现和存在问题,主要是汉语传播中的“三教”问题,继而分析了津巴布韦的汉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情况,包括津巴布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内容。最后分析了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动因、制约因素以及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传播的建议及对策。

二、汉语在“地球村”持续升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在“地球村”持续升温(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迁移研究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1.1.3 习得
        1.1.4 实践背景
    1.2 研究界定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1.2.3 本文研究问题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仪器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1.6 相关文献综述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1.7 研究方法
        1.7.1 实证研究法
        1.7.2 对比分析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实验语音学
    2.2 偏误分析理论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2.3 语言迁移理论
        2.3.1 语言迁移
        2.3.2 语际影响
    2.4 中介语理论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2.4.3 中介语的特点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方案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3.2.1 调查对象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4.1.1 擦音的迁移
        4.1.2 塞擦音的迁移
        4.1.3 鼻音的迁移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4.2.1 单元音的迁移
        4.2.2 复元音的迁移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4.3.2 “一”和“不”的变调
        4.3.3 轻声
        4.3.4 儿化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5.1 语际影响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5.2.1 学习动机
        5.2.2 学习时间
        5.2.3 学习策略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6.1.1 f和h的教学
        6.1.2 zh、ch、sh的教学
        6.1.3 r和l教学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6.1.5 -n和-ng的教学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6.2.1 单元音的教学
        6.2.2 复元音的教学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菲律宾主流高校华文教育现状
    2.1 国际合作与交流下的高校华文教育
    2.2 华文专业课程设置多样化
    2.3 非本土化华文教师特点
    2.4 学生就业情况
第三章 菲律宾中小学华文教育现状
    3.1 菲律宾中小学华文教师现状
        3.1.1 华文教育师资匮乏
        3.1.2 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3.1.3 本土华文教师专业性不强
        3.1.4 本土华文教师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失衡
    3.2 中小学华文教学法及教学方式探究
        3.2.1 以单一的语法翻译法为主
        3.2.2 受教会监管的华文教学无自由发展空间
        3.2.3 沿袭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
    3.3 菲律宾中小学校华文教材与教学内容
        3.3.1 华文教材难度高与学生华文水平低不匹配
        3.3.2 重考试轻教学
第四章 菲律宾民间机构与华文教育的发展
    4.1 菲律宾华文教育民间领导机构
    4.2 菲律宾华教中心背后的坚实力量
    4.3 民间机构对华文教育的引领作用
第五章 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5.1 推动本土华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5.2 推进华文教师规范化管理
    5.3 打破陈旧印象,增强菲律宾华裔学生族群认同感
    5.4 培养华校学生华文学习兴趣
    5.5 转变华文教学方式方法
第六章 菲律宾华文教育发展趋势
    6.1 华文学习需求逐渐增大
    6.2 “一带一路”背景下华文教育的发展机遇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自主学习能力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2.2 对外汉语教学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2.4 O2O教学模式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3.4.1 教学流程
        3.4.2 教学条件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3.5.1 评价目标
        3.5.2 评价维度设计
        3.5.3 评价方案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4.1 案例简介
        4.1.1 案例简介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4.1.3 案例评价方案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4.2.1 对象简介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2.3 实践结果分析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4.3.1 对象简介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3.3 实践结果分析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4.4.1 对象简介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4.3 实践结果分析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4.5.1 案例总结
        4.5.2 讨论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论文的贡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越南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马德里CEIP VIRGEN DE NAVALAZARZA学校的儿童汉语教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海内外儿童汉语教学研究
        (二)西班牙儿童汉语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儿童汉语教学概说
    一、儿童汉语教学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NAVALAZARZA学校儿童汉语教学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顺序
        (二)调查对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校长
        (二)家长
        (三)教师
        (四)学生
第三章 NAVALAZARZA学校儿童汉语教学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教师的情况
        (一)来源
        (二)专业背景
    三、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型
        (二)课时
    四、教材的使用情况
    五、教学的优势
        (一)学校重视汉语课
        (二)家长支持汉语课
        (三)学生喜欢汉语课
        (四)汉语教师受欢迎
第四章 NAVALAZARZA学校儿童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够完整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三、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四、汉语教师不够专业
    五、汉语教材不适合儿童
第五章 NAVALAZARZA学校儿童汉语教学建议
    一、完善教学体系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改善教学设施
    四、培养汉语教师
        (一)中西合作培养专业教师
        (二)培养本土教师
    五、编写适合儿童的汉语教材
        (一)按年龄段编写
        (二)按课时编写
    六、开拓多种学习渠道
        (一)中西方开启儿童互动学习模式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学习汉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二、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俄罗斯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源起与流变
    第一节 古代罗斯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一、“中国”概念的产生:从“希诺瓦”到“契丹”
        二、栋宇峥嵘·物产丰富·勤劳聪慧
    第二节 沙俄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一、贤明的皇帝·品德高尚的智者·勤劳聪明的百姓
        二、“僵化落后的国家”·“停滞保守的民族”
    第三节 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一、骁勇善战·渴望和平·勤劳淳朴
        二、发展迅速·文化底蕴丰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寓意深刻的中国哲学经典形象
    第一节 库切尔斯卡娅笔下的中国文化与“墨家经典”
        一、《莫佳阿姨》中的中国文化空间构建
        二、《莫佳阿姨》中的墨家经典与“兼爱”思想
    第二节 佩列文笔下的“梦境典故”与道家学说
        一、《苏联太守传》中的“南柯梦”典故及其故事形态构建
        二、《夏伯阳与虚空》中的“庄周梦蝶”典故及其象征含义
        三、《变形者圣书》中隐含的道家思想与“神变”主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传统形象
    第一节 克鲁萨诺夫笔下的“混血沙皇”与中国文化传统
        一、《天使咬伤》中的人物形象体系划分
        二、《天使咬伤》中的中国文化传统及其误读
    第二节 扎伊奇克笔下的“欧亚帝国”与中国儒家文化
        一、《欧亚交响曲》中的“欧亚帝国”形象构建
        二、《欧亚交响曲》中的中国儒家文化符号
    第三节 佩列文与索罗金笔下的中国文化传统书写
        一、佩列文笔下“天”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二、索罗金笔下汉语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令人反思的负面中国形象
    第一节 克利莫夫斯卡娅笔下诡异的“中国蓝烟”
        一、《中国蓝烟》中“危险”的中国劳工形象
        二、《中国蓝烟》中的中国空间构建
    第二节 多连科笔下“滑稽狡诈”的中国道士
        一、《2008年》中具有讽刺意味的道教符号
        二、《2008年》中“滑稽可笑”的道士形象
    第三节 索罗金笔下令人担忧的“CHINA XXI”
        一、《尤》中的负面中国饮食文化隐喻
        二、《特辖军的一天》中停滞保守的“俄罗斯的长城”意象
        三、《糖制的克里姆林宫》中令人焦虑的“中国商品”形象
        四、《暴风雪》中冷酷无情的中国“拯救者”形象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基础研究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游戏教学法在初级阅读课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选题原因
    1.2 文献综述
        1.2.1 对外汉语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1.2.2 游戏教学法应用的论文
        1.2.3 游戏教学法与第二语言教学法、教学策略、教学现状关系的论文
        1.2.4 游戏教学法与教学设计的论文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游戏教学法概述
    2.1 定义
    2.2 理论基础
    2.3 原则
    2.4 游戏教学法对初级阅读课的影响
        2.4.1 优点
        2.4.2 缺点
第三章 游戏教学法在初级阅读课中的应用
    3.1 语音类游戏
    3.2 词汇类游戏
    3.3 汉字类游戏
    3.4 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初级阅读课的建议
第四章 教学设计——以《汉语阅读教程(第一册)》第十六课为例
    4.1 教材分析
    4.2 学生分析
    4.3 教案详情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留学生初级阅读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汉语阅读教程(第一册)》第十六课(生字、生词部分)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论文框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法国从政治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法国重建大国实力的最佳阵地
        一 法国对于联合国组建以及《联合国宪章》制订的贡献
        二 法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
        三 法国在国际外交中的特色与影响力
    第二节 欧洲联盟---法国的“权力放大器”
        一 法国整合与影响欧洲的历史沿革
        二 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法国意志:从强大的欧洲到强大的法国
        三 法兰西文化中的“欧洲认同”与“欧洲观念”
    第三节 法语国家组织---法语传播力的核心阵地
        一 法国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
        二 法语国家组织之于法国的特殊意义
        三 法语在法语国家组织中的作用
        四 法国与法语国家组织共迎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国从法律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法律意识与制度建设的前瞻性
        一 罗马法对于法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二 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法国
    第二节 《论法的精神》对世界法治文明的启蒙影响
        一 孟德斯鸠..西方法学理论与国家学说奠基者
        二 《论法的精神》---为世界立法者立法
        三 “三权分立”学说对于各国政体架构的原则性指导
    第三节 《拿破仑法典》---欧洲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一 拿破仑与他的治国创举
        二 罗马法之集大成者
        三 《拿破仑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石与立法典范
    第四节 法国人权观念的世界性普及
        一 法国人权观念及实践的创新性与普世性
        二 法国《人权宣言》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及宣言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法国从文化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展现的舞台
        一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软实力构建
        三 法语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传播
    第二节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复兴人文主义理念的竞技场
        一 推动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法国社会人文环境
        二 “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法式”人文情结
        三 法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法国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中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一 文化全球化下的法语推广
        二 法语国家大学联盟的文化传播力
        三 法国高等教育国家战略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的进程
        四 法国影视听传播网络的攻坚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国从经济路径维护大国话语权
    第一节 法国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特点
        一 道德正义和实际利益的平衡
        二 法国“经济爱国主义”的执着与妥协
        三 在传统中寻求振兴经贸的创新点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法式价值观在经济领域的普及
        一 《法英商约》--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雏形
        二 当代国际自由贸易框架下的“多样性”本色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影响世界金融政策走向的阵地
        一 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法式思维在影响IMF决策能力上的体现
        三 法国推动“欧洲联合文化”,建构欧盟在IMF的影响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对中国强国战略实施的
    第一节 法国国家人文吸引力战略对中国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第二节 法国国际政治生态观对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本章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一带一路”背景下第十六届“汉语桥”比赛试题分析及推广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一带一路”简介
第一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简介
    1.1 “汉语桥”比赛发展历程
    1.2 “汉语桥”比赛主题分类
    1.3 “汉语桥”比赛赛制设计
第二章 第十六届“汉语桥”比赛试题研究分析
    2.1 汉语知识试题分析
    2.2 国情知识试题分析
    2.3 中国文化试题分析
    2.4 演讲参考题分析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桥”比赛推广意义分析
    3.1 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
    3.3 有利于彰显中国大国风范和吸引力
    3.4 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3.5 有利于促进汉语传播
    3.6 有利于丰富对外汉语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9)《全球华语词典》中外来词的区域与变异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全球华语词典》中外来词的相关分析
    第一节 外来词的借用方式分析
    第二节 外来词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外来词趋同性分析
第三章 《全球华语词典》中外来词的区域特征
    第一节 语义区域特征
    第二节 外部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外来词与普通话的对比特征
第四章 《全球华语词典》中外来词的变异特征
    第一节 词素变异的类词缀化
    第二节 变异特征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海外华语词的传播与互动
    第一节 海外华语词的传播
    第二节 海外华语词的区域互动
第六章 结语
附录1: 《全球华语词典》外来词词表
附录2: 异名词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成果综述
        1.3.1 汉语国际传播相关研究述评
        1.3.2 其他国家的汉语传播研究情况
        1.3.3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存在不足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来源
        1.4.3 研究局限
第二章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历史发展与现状
    2.1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国情背景
        2.1.1 津巴布韦概况
        2.1.2 中国人在津巴布韦的历史
        2.1.3 中津友好关系
        2.1.4 中津贸易
    2.2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
        2.2.1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界定
        2.2.2 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历史
        2.2.3 津巴布韦汉语学校分类
        2.2.4 津巴布韦汉语公立和私立学校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中的“三教”问题研究
    3.1 津巴布韦的汉语教师情况
        3.1.1 津巴布韦汉语教师的来源
        3.1.2 津巴布韦汉语教师的要求
        3.1.3 津巴布韦汉语教师的构成
        3.1.4 津巴布韦汉语教师的教学背景
        3.1.5 汉语教师的培训
        3.1.6 津巴布韦汉语老师存在的问题
        3.1.7 津巴布韦汉语教师情况研究的总结
    3.2 津巴布韦汉语教材情况
        3.2.1 津巴布韦汉语教材的背景
        3.2.2 津巴布韦小学的汉语教材简介
        3.2.3 津巴布韦中学汉语教材简介
        3.2.4 津巴布韦高校汉语教材简介
        3.2.5 津巴布韦补习班汉语教材简介
        3.2.6 津巴布韦出版的汉语工具书简介
        3.2.7 津巴布韦使用的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3.3 津巴布韦汉语教学法问题分析
        3.3.1 图片教学法
        3.3.2 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法
        3.3.3 模仿记忆教学法
        3.3.4 游戏教学法
        3.3.5 语法翻译法
        3.3.6 诵读教学法
        3.3.7 听写教学法
        3.3.8 任务汉语教学法
        3.3.9 在线教学法
        3.3.10 交际法(InteractiveApproach)
        3.3.11 津巴布韦汉语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津巴布韦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4.1 津巴布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分析
        4.1.1 津巴布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学校分布
        4.1.2 津巴布韦汉语教学机构
    4.2 津巴布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设置
        4.2.1 高校汉语学校的课程设置分析
        4.2.2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设置分析
        4.2.3 津巴布韦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分析
        4.2.4 津巴布韦汉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特点
    5.1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特征与动因探析
        5.1.1 民间力量推动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
        5.1.2 满足就业需求是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主要推动力量
        5.1.3 孔子学院是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重要支持力量
        5.1.4 政府支持是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重要保证
    5.2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动因
        5.2.1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中的经济因素
        5.2.2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中的政治因素
        5.2.3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中的全球化因素
        5.2.4 教育领域内的合作因素
        5.2.5 津巴布韦的汉语学习热潮
        5.2.6 教师的因素
        5.2.7 民间因素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
    6.1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的制约因素
        6.1.1 津巴布韦教育体制的不足
        6.1.2 津巴布韦缺少高水平的本土汉语教师
        6.1.3 津巴布韦的汉语教材缺乏针对性
        6.1.4 津巴布韦汉语教学法相对传统
        6.1.5 津巴布韦政府缺乏足够财力增设外语课程
        6.1.6 津巴布韦的语言政策缺乏统一性
        6.1.7 津巴布韦的补习班缺乏管理
        6.1.8 缺乏高水平的汉语老师
        6.1.9 津巴布韦的汉语传播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
    6.2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发展对策
        6.2.1 培养高水平汉语本土教师
        6.2.2 吸引投资
        6.2.3 教材本土化
        6.2.4 提高汉语教学的方法
        6.2.5 社会各层面努力推动汉语传播的快速发展
    6.3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个案对发展中国家的汉语传播启示
        6.3.1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模式
        6.3.2 津巴布韦汉语传播建立在需求基础之上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汉语在“地球村”持续升温(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2]菲律宾华文教育现状研究[D]. 樊静静.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9)
  • [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4]马德里CEIP VIRGEN DE NAVALAZARZA学校的儿童汉语教学调查研究[D]. 王霞.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5]新时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 魏梦莹. 黑龙江大学, 2020(01)
  • [6]游戏教学法在初级阅读课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D]. 郭昊君. 山西大学, 2019(02)
  • [7]法国维护大国话语权的路径研究及启示[D]. 夏正华. 武汉大学, 2019(06)
  • [8]“一带一路”背景下第十六届“汉语桥”比赛试题分析及推广意义研究[D]. 沙合木·吾尔尼克拜. 伊犁师范大学, 2019(07)
  • [9]《全球华语词典》中外来词的区域与变异特征研究[D]. 徐仪家. 厦门大学, 2019(08)
  • [10]津巴布韦汉语传播研究[D]. 高飞(GODFREY CHISONI). 吉林大学, 2018(12)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中国语言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对外汉语教师论文 对外汉语论文

上一篇: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分公司成立
下一篇:2003年汽车市场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