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具有降脂功效的补阴药 |
| 1.1 玉竹 |
| 1.2 桑椹 |
| 1.3 黄精 |
| 1.4 枸杞子 |
| 1.5 黑芝麻 |
| 2 小结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绪论 |
| 1.1 黄精概述 |
| 1.1.1 黄精的活性成分 |
| 1.2 黄精多糖的药理活性 |
| 1.2.1 调节脂代谢 |
| 1.2.2 调节血糖 |
| 1.2.3 抗癌 |
| 1.2.4 提高免疫力 |
| 1.2.5 抗氧化 |
| 1.2.6 抗骨质疏松 |
| 1.2.7 其它 |
| 1.3 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 |
| 1.3.1 溶剂提取法 |
| 1.3.2 辅助提取法 |
| 1.3.3 微生物发酵法 |
| 1.4 植物多糖调节肠道菌群研究现状 |
| 1.4.1 肠道菌群 |
| 1.4.2 肠道菌群与肥胖 |
| 1.4.3 肠道菌群与脂代谢 |
| 1.4.4 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 |
| 1.4.5 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 1.4.6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中的应用 |
| 1.5 立题的意义和目的 |
| 1.6 研究内容 |
| 2 黄精发酵菌种及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
| 2.1 引言 |
| 2.2 材料与设备 |
| 2.2.1 材料及试剂 |
| 2.2.2 仪器与设备 |
| 2.3 试验方法 |
| 2.3.1 原料预处理 |
| 2.3.2 多糖含量测定 |
| 2.3.3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 2.3.4 发酵菌种的筛选 |
| 2.3.5 微生物法提取黄精多糖的工艺优化 |
| 2.3.6 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
| 2.4 结果与分析 |
| 2.4.1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多糖含量的影响 |
| 2.4.2 黄精发酵菌种的优化 |
| 2.4.3 单因素试验结果 |
| 2.4.4 响应面优化试验 |
| 2.4.5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
| 2.4.6 最佳工艺参数及验证 |
| 2.5 本章小结 |
| 3 微生物法提取黄精多糖的纯化工艺 |
| 3.1 引言 |
| 3.2 材料与设备 |
| 3.2.1 材料与试剂 |
| 3.2.2 仪器与设备 |
| 3.3 实验方法 |
| 3.3.1 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 |
| 3.3.2 大孔树脂初步筛选树脂 |
| 3.3.3 AB-8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析的研究 |
| 3.3.4 AB-8型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实验 |
| 3.3.5 AB-8型大孔树脂的动态解析试验 |
| 3.3.6 胆固醇结合试验 |
| 3.3.7 胆酸盐结合试验 |
| 3.4 实验结果 |
| 3.4.1 大孔树脂初筛 |
| 3.4.2 静态吸附与解析试验的研究 |
| 3.4.3 动态吸附试验的研究 |
| 3.4.4 动态解析试验 |
| 3.4.5 验证纯化实验 |
| 3.4.6 体外胆固醇、胆酸盐结合试验 |
| 3.5 本章小结 |
| 4 微生物法提取的黄精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 |
| 4.1 前言 |
| 4.2 材料与设备 |
| 4.2.1 材料及试剂 |
| 4.2.2 仪器与设备 |
| 4.3 实验方法 |
| 4.3.1 黄精多糖的制备 |
| 4.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 4.3.3 血清和肝脏中生化指标的确定 |
| 4.3.4 肠道菌群分析 |
| 4.4 实验结果 |
| 4.4.1 FPSP对体重及内脏指数的影响 |
| 4.4.2 FPSP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 4.4.3 FPSP对促炎因子水平的影响 |
| 4.4.4 FPSP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 4.5 本章小结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致谢 |
|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